1. 难度:简单 | |
“一个改革的政策如一场春风,吹绿了大江南北。一个开放的决断如一场春雨,滋润了华夏中原。”改革这场“春风”在中国最先从哪里开始刮起 A.农村 B.城市 C.外资企业 D.国有企业
|
2. 难度:简单 | |
1992年,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出现的新局面是( ) ①建立企业员工工会组织 ②首次实行政企分开 ③在大中型企业推行公司制、股份制,向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迈进 ④对小型企业采取改组、联合等多种形式,加快企业的改革步伐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
3. 难度:中等 | |
“借助它,撬动了中国旧体制的巨石,打开对外开放的大门,实现了中国在20世纪最后20年间的历史大跨越。”这里的“它”指的是 A.设立经济特区 B.设立特别行政区 C.设立浦东开发区 D.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
4. 难度:简单 | |
从图一到图二的变化,表明了各种票证逐步淡出历史舞台,象征着一个“新时代”的来临。“新时代”是指( ) A.向社会主义过渡时代 B.人民公社化时代 C.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时代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代
|
5. 难度:简单 | |
深圳从只有“一条街道、一盏红绿灯、一个小公园”的小镇,迅速崛起成为一座现代化大都市,这得益于 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B.一五计划 C.邓小平的南方谈话 D.改革开放
|
6. 难度:中等 | |
下列图片反映的是中共在不同时期的土地政策。对图片所示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 都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B. 都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C. 都遵循了客观经济规律 D. 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经营方式
|
7. 难度:中等 | |
这是一次肩负重大历史使命,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大会。它明确提出,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这次大会是( )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中共十一大 C.中共十三大 D.中共十四大
|
8. 难度:中等 | |
2017年4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雄安新区被确定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进一步推进中国式体制改革实践,即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激发市场活力。由此可见,“中国式体制”指的是 A. 人民公社体制 B. “包产到户” C. 企业责任制 D.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9. 难度:困难 | |
经济统计数据是史学研究的重要资料。观察下侧柱状图,推动江苏省GDP增长的最主要原因是() A.南通和连云港沿海港口城市的开放 B.上海浦东开发开放带来的推动作用 C.中国加入WTO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与完善
|
10. 难度:中等 | |
“我们要建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使经济活动遵循价值规律的要求,适应供求关系的变化。“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理解不正确的是 A.发挥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作用 B.经济活动要遵循价值规律 C.运用市场促进生产和需求的协调 D.发挥计划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
11. 难度:简单 | |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是改革开放的开端。该会后实行的改革首先开始于 A. 农村 B. 中小城市 C. 大城市 D. 国有企业
|
12. 难度:简单 | |
请仔细观察如图“大包干纪念馆”里18个农民按手印群雕,从中获取的正确历史信息是 A. 四川农民率先建立生产合作社 B. 安徽农民率先实行土地私有 C. 四川农民率先实行政社合一 D. 安徽农民率先分田包产到户
|
13. 难度:中等 | |
“凤阳地多不打粮,碾子一住就逃落。只见风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风阳。”而到1979年,“凤阳全县粮食产量比1978年增长49%,卖给国家粮食450万千克。”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A.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B.公私合营的进行 C.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
14. 难度:中等 | |
1980年5月,邓小平对安徽的包产到户予以肯定和支持,他对这种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农业生产方式评价说,“中国农村改革的发明权属于农民”。上述材料中“发明”指的是 A. 一五计划 B. 三大改造 C. 人民公社化运动 D.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15. 难度:中等 | |
1979年至1988年,徐州粮食产量年均增长6.0%,累计生产3391.15万吨,相当于前30年粮食产量的总和。昔日贫穷落后、缺粮少吃的徐州农村变成苏北粮仓。这一变化主要得益于( ) A.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B. 乡镇企业的蓬勃发展 C. 农民土地所有权的获得 D. 南方谈话的正式发表
|
16. 难度:中等 | |||||||||||||||||||
下表中的数据,反映了2003年以来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及世界排名的变化。出现这些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A.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 设立经济特区 C. 国有企业改革取得成效 D. 深化改革开放
|
17. 难度:中等 | |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渐形成了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点面结合”的对外开放格局。下列这个格局的表述正确的是: A. 经济特区一沿海开放城市一内地一沿海经济开放区 B. 内地一经济特区一沿海经济开放区一沿海开放城市 C. 沿海开放城市一内地一沿海经济开放区一经济特区 D. 经济特区一沿海开放城市一沿海经济开放区一内地
|
18. 难度:中等 | |
在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上,习近平回顾这样的现实:“中国从未如此依赖世界,而世界也从未如此依赖于中国,中国发展离不开亚洲和世界。”21世纪初,为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的举措是 A. 中国设立经济特区 B. 中国建立上海浦东开发区 C. 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
19. 难度:简单 | |
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专栏作家吴晓波指出:1978年以来,中国企业有三次创业的高潮点,分别是1984年、1992年和2001年。其中2001年出现创业高潮是因为 A.提出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 B.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邓小平发表南方讲话 D.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
20. 难度:困难 | |
下图所示史实的巨大意义是 ①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正式开始 ②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 ③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 ④标志着我国建立了计划经济体制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②③
|
21. 难度:中等 | |
材料解析。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据徐中约《中国的奋斗1600~2000》引述,中国粮食生产年增长率从1957—1978年间的2.1%提高到1979—1984年间的4.9%。 材料二 吴晓波在《激荡三十年》中写道:“1984年,35岁的张瑞敏被派到一家濒临倒闭的电器厂做厂长,欢迎他的是53张请调报告,(工人)上班8点钟来,9点钟就走人。”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引起这一巨大变化的主要政策因素是什么? (2)为解决材料二中当时这一企业的共性问题,国家采取的措施是什么?中心环节是?
|
22. 难度:困难 | |
新时期,党实行了对外开放的战略决策,经济特区成为对外开放的窗口。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在西方国家产业革命以后变得落后了,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闭关自守。新中国成立后……三十几年的经验是,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发展不起来。 ——邓小平 (1)依据材料一指出对外开放是党在哪次会议上作出的决策? 材料二 邓小平视察深圳后题词:“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 (2)经济特区最早在哪些省份设立?材料二中邓小平说,“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请以深圳取得的成就为例加以说明。 材料三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归纳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特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