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我国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和辽河流域的考古发现,证实中华文明的起源及发展所具有的特征是 A.多元一体 B.复杂多样 C.一成不变 D.特立独行
|
2. 难度:简单 | |
西周分封制的主要作用是 A.控制了贵族 B.弱化了等级制 C.扩大地方权力 D.稳定了政局
|
3. 难度:中等 | |
西周时天子用九鼎,诸侯只可以用七鼎。但春秋时期,郑庄公却享用九鼎,以后一些诸侯竞相仿效。这反映出的问题是 A.青铜器制造业发达 B.王室衰微,诸侯崛起 C.鼎成为普遍的器具 D.天子与诸侯毫无差别
|
4. 难度:中等 | |
据秦简记载:五人共同盗窃,赃物在一钱以上,断去左足,并在脸上刻刺涂墨,判为刑徒。这说明秦代刑法的特点是 A.法律残酷 B.严控盗窃 C.肉刑为主 D.法制完善
|
5. 难度:困难 | |
《汉书食货志》中记载汉兴,接秦之敝(同弊),诸侯并起,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天下既定……上(汉高祖)于是约法省禁,轻田租,什(同十)五而税一。”汉高祖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为了 A.减轻负担 B.增加劳力 C.稳定民心 D.储备军食
|
6. 难度:困难 | |
有了文字之后,最重要的就是要有一个很好的载体,而纸张就是文字传播的最佳载体。造纸术,特别是蔡伦改进后的造纸术,是书写材料的一次革命,它便于携带,取材广泛,纸就日益成为普遍的书写材料,推动了中国、阿拉伯、欧洲乃至整个世界的文化发展。由此可知,造纸术的发明对传播文化的作用是 A.提高了人类文化的传播速度及范围 B.彻底改变了人类文化传播的途径 C.彻底降低了人类文化传播的成本 D.成为人类文化传播的最佳载体
|
7. 难度:困难 | |
下表是北魏孝文帝将鲜卑贵族改为汉姓的情况 据上表和所学知识可知,孝文帝此举的目的是 A.加速姓氏改革,便于统治 B.方便鲜卑与汉的联系 C.弱化胡汉界限,强化等级 D.促进对汉文化的认同
|
8. 难度:困难 | |
《齐民要术》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该书记述了黄河流域下游地区的劳动人民农牧业生产经验以及治荒的方法,被誉为“中国古代农业百科全书”。这部书充分说明了我国北方 A.少数民族发展迅速 B.胡汉交融促进发展 C.遵循重农抑商政策 D.农业技术的成熟
|
9. 难度:困难 |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摘自《论语》 材料所列孔子的言论对我们今天的学习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请你选择材料中孔子的一则言论,提出你自己的见解(理解),并简要加以论述。(要求:见解明确或理解正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
10. 难度:困难 |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自从张骞开辟通往西域的道路后,汉朝和西域的使者相互往来,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日趋频繁。……这条沟通欧亚大陆交通道路,就是著名的“丝绸之路”。通过这条道路,汉朝的丝绸、漆器等物品,以及开渠、凿井、铸铁等技术传到西域;西域的良种马、香料、玻璃、宝石等,以及核桃、葡萄、石榴、苜蓿、良种马、香料、玻璃、宝石等,以及多种乐器和歌舞等传入中原。 ——摘自《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二 古代丝绸之路主要是商贸物资流通的通道,物物交换、货物交易是主要式,……同时,古代丝绸之路也是东西方或中外人文交流互鉴的桥梁,人员往来与文化、艺术、宗教、科技等的交流和传播相随而至。推动了欧亚大陆不同国家和民族之相互认知和文化交融,实现了古代社会农耕、游牧等主要经济形态之间的交互作用。 ——摘编自鲍志成《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作用概论》 材料三 2013年9月和10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带一路”)的重大倡议,得到国际社会高度关注。加快“一带一路”建设,有利于促进沿线各国经济繁荣与区域经济合作,加强不同文明交流互鉴,促进世界和平发展,是一项造福世界各国人民的伟大事业。为推进实施“一带一路”重大倡议,中国政府特制定并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 ——摘编自新华网《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国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作用。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深入实施“一带一路”建设的意义。 (3)根据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丝绸之路代表了现代中国的什么精神?
|
11. 难度:中等 |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楚越之地,地广人希(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无积聚而多贫。 ——《史记货殖列传》 材料二 江南之为国盛矣。虽南包象浦,西括邛山,至于外奉贡赋,内充府实,止于荆、扬二州。……至于元嘉末,三十有九载,兵车勿用,民不外劳,役宽务简,氓庶繁息,至余粮栖亩,户不夜扄,盖东西之极盛也。……自晋氏流迁,迄于太元之世,百许年中,无风尘之警,区域之内,晏如也。……自此以至大明之季,年逾六纪,民户繁育,将曩时一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鱼盐杞梓之利,充轫八方,丝绵布韦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卷五十四传论 材料三 吴上大将军陆逊抗疏,请令诸将各广其田。权报曰:“甚善。今孤父子亲自受田……有吴之务农重谷,始于此焉。……建安初,关中百姓流入荆州者十余万家……元帝为晋王,课督农功……诏曰:“徐、扬二州土宜三麦,可督令賸地,投秋下种,至夏而熟,继新故之交,于以周济,所益甚大。” ——《晋书》卷二十六《食货志》 (1)据材料一、二,对比一下,《史记》和《宋书》中对江南地区的描述有什么不同? (2)据材料二和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江南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