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下列图片共同体现了我国
A.原始社会晚期的农业 B.人类早期的定居生活 C.建筑与工艺技术起源 D.中华悠久的文明进程
|
2. 难度:中等 | |
《史记》成书得益于汉代制度,“天下计书(赋税文书),先上太史公,副上丞相”。这说明《史记》 A.使用了国家原始档案 B.是记载赋税的著作 C.是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D.具有深刻的思想性
|
3. 难度:中等 | |
1929年出版的《高中本国史》写道:“自此约定后,法美等国亦均援英例订约,于是满清之统驭权失坠,中国门户洞开。”材料中的英例 A.是中国签订的第一个对外条约 B.加速了英国殖民帝国的建立 C.促使清政府开始了近代化探索 D.客观上使中国卷入全球化浪潮
|
4. 难度:中等 | |
1865—1895年,清朝首先关注国防和军火工业的发展,紧接着是支持军备制造的重工业,即便发展纺织品和其他轻工业,也是出于保护国内消费市场免于外国渗透的国防意识。对这一时期工业化的认识,正确的是 A.“自强”“求富”是主要目的 B.工业不能独立地发展 C.工业的国防特征明显 D.工业的国际竞争激烈
|
5. 难度:中等 | |
经学家周予同在《僵尸的出祟》一文中,谈到民国四年政事堂在教育纲要中增加读儒家经典的事,指出它是为恢复旧礼教造势,民国民主政治随后出现巨大倒退。“民国民主政治”的“巨大倒退”是指 A.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 B.袁世凯废除共和实行帝制 C.袁世凯接受日本“二十一条” D.北洋军阀开始了割据混战
|
6. 难度:中等 | |
吴玉章在回忆五四运动时说:“以往搞革命的人,眼睛总是看着上层的军官、政客、议员……如今在五四群众运动的对比下,上层的社会力量显得何等的微不足道。”这段话说明五四运动( ) A.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B.富有彻底的斗争精神 C.具有反帝反封建性质 D.依靠上层社会的力量
|
7. 难度:中等 | |
毛泽东曾说:“我们闹革命,光是跑来跑去是不行的,一定要有一个家,……我们以家为依托,不断向外发展,把我们四周的敌人一点点地吃掉、赶走,我们的日子慢慢地就好过了。”为此毛泽东的实践是 ( ) A.领导秋收起义 B.开辟陕甘宁抗日根据地 C.开辟大别山根据地 D.开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
8. 难度:中等 | |
“这是一个伟大的日子,上午10时半到车站欢迎苏联代表团,下午2时半到天安门城楼,一望之下,是一片红旗的海。这一场面,是先烈们用鲜红的血换取来的。3时15分毛主席宣告政府成立,朗诵公告,阅兵。”材料描述的是( ) A.南京解放 B.开国大典 C.西藏和平解放 D.抗美援朝胜利
|
9. 难度:困难 | |
下侧饼状图可以说明,我国 A.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B.社会保障体系在不断健全 C.改革开放后综合国力增强 D.经济在长时期内稳定增长
|
10. 难度:困难 | |
1979年6月,北京前门大栅栏街道办事处干部尹盛喜,在政策支持下辞职,创办了北京大碗茶青年茶社。这一史实最有助于研究我国的 A. 社会生活变迁 B. 家庭联产承包 C. 现代企业制度 D. 经济体制改革
|
11. 难度:中等 | |
邓小平在起草《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时指出,“文化大革命”时期,尽管国内动乱,但是中国作为大国的地位,是受到国际上承认的。能够佐证邓小平意见的是 A.中美签署《联合公报》 B.中国与美国建交 C.万隆会议的成功表现 D.中苏进行深化合作
|
12. 难度:中等 | |
下图是九年级历史组教师集体备课时教师甲准备的一张反映雅典民主政治的图片,教师乙很快认为这幅图不符合雅典民主政治的实际,下列原因正确的是 A.主持人应站立发言 B.窗口有人偷窥 C.开会人员都应摘下头巾 D.与会人员不应有妇女
|
13. 难度:困难 | |
王毅在《论日本大化改新的成败》中说:“为数不多的铁制农具仅仅被当时的氏姓贵族所垄断。他们凭借这一优越的生产条件,大肆开垦、兼并土地,大大加速了自身的成长„„并且很快在政治上崛起,造成了七世纪日本社会的动乱。”材料主要论述大化改新的 A.历史背景 B.改革措施 C.成败得失 D.历史影响
|
14. 难度:困难 | |
新航路开辟后,中国引进的美洲玉米、马铃薯、甘薯等高产作物,在不适宜种植水稻、小麦等传统农作物的地方大量栽培,粮食产量迅速提高。1700年,清朝人口1亿,到1800年已经超过了3亿。以上变化说明 A.中国历史发展离不开世界 B.新航路开辟打开中国大门 C.新航路开辟有利于世界交流 D.中国开始进入世界强国之列
|
15. 难度:简单 | |
托马斯·潘恩在1776年发表的《常识》中写道:“不列颠对这个大陆的统治,是一个迟早要结束的政权形式。”该书与同一时期发表的一份文件相互呼应,构成了磅礴的舆论氛围。此文件是 A.《权利法案》 B.《独立宣言》 C.《共产党宣言》 D.《人权宣言》
|
16. 难度:困难 | |
“18世纪的英国恰好是煤炭价格低廉而人力成本昂贵的国家。在逐利的工厂主看来,推广机器生产可以利用廉价的煤炭替代昂贵的劳动力,从而产生更大的利润。”据此可知工厂主推广机器生产的原因是( ) A.煤炭资源缺乏 B.劳动力较丰富 C.海外市场广阔 D.追逐更大利润
|
17. 难度:简单 | |
“19世纪末,当人们开始换种眼光看待世界时,科学解释以雄辩的事实大声质问《圣经》的真实性,上帝创世论更多地成了故事般的讲述。”材料中的“科学解释”指的是 A.诺贝尔发明炸药 B.牛顿万有引力定律 C.达尔文的进化论 D.美国研制出原子弹
|
18. 难度:困难 | |
当大洋彼岸的丘吉尔得知此事件后,高兴得老泪往下淌,他说的第一句话就是:“今晚可以睡个好觉了,战争要胜利了!”并且还特意打电话给罗斯福,装着糊涂揣着明白的问这位老兄到底发生什么事了。材料中“此事件”指 A.日本偷袭珍珠港 B.《联合国家宣言》签署 C.斯大林格勒战役胜利 D.诺曼底登陆
|
19. 难度:简单 | |
一位当代西方学家指出:“西欧国家希望通过建立一个经济共同体,来振兴经济并降低未来战争的可能性。”材料反映出西欧共同建立的目的是 A.争取美国的援助 B.引进科学技术 C.发展经济和寻求国家安全 D.占据广阔的海外市场
|
20. 难度:困难 | |
二战后世界经济的一个软肋是依靠全球生产,但缺乏全球消费。所有工业国的1/3出口商品向第三世界国家,第三世界国家却无力购买。第三世界国家进口额的减少,造成第一世界国家的失业人数迅速增加。根据以上材料可以直接得出的结论是 A.经济全球化需要更加彻底的合作 B.经济全球化加剧世界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 C.经济全球化需要良性的世界贸易规则 D.第一世界国家遭受经济全球化的打击最严重
|
21. 难度:困难 |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图一至图三呈现的文字和作品均在不同程度上记述了历史。它们在记述历史方面分别有什么特点? (2)结合所学知识,图一反映的内容有什么历史价值?图二和图三的作品在记述风格上有什么相似之处?
|
22. 难度:简单 |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1918年,陈独秀创办《新青年》的姊妹刊物《每周评论》从这以后,新文化知识分子由批判封建旧传统等——般宣传开始转向宣传现实的政治斗争,把民主与科学思想同时事政治结合起来3五四运动前后,《新青年》刊登了李大钊《庶民的胜利》《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等文章;《每周评论》也刊载了摘译版《共产党宣言》以及陈独秀《二十世纪俄罗斯的革命》等文章 (1)材料一中陈独秀的活动反映了中国近代哪些重大历史事件? (2)据材料二,陈独秀等知识分子思想宣传的内容有了哪些新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变化的原因。 (3)综上所述,近代先进知识分子的身上体现了哪些优秀的品质?
|
23. 难度:困难 |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2001年以来,“中国制造”与世界经济的融合进一步加快。随着中国出口的快速增长,企业的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大幅提升,“中国智造”“中国创造”等誉词扑面而来,中国正在由“贴牌大国”向“品牌大国”稳步迈进。据统计,2019年前11个月知识产权使用费进出口总额达到371.9亿美元,其中出口额60.1亿美元,同比增长19.2%,知识产权质量效益持续快速提升。 (1)比较材料一中的两幅图片,概括指出我国工业制造领域发生的变化。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变的原因。 (3)综上所述,关于擦亮“品牌大国”的名片,你有什么好的建议?请举出一个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品牌。
|
24. 难度:简单 |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近代以来世界科学中心转移示意图 ——曾国屏《世界科学中心的四次转移》 (1)根据材料一,概括近代以来世界科学中心转移的特点。 材料二 大战全面爆发前,欧洲在科技发展的许多方面处于领先地位,大战的爆发及其结果却使美国成为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源地。……1940—1941年,美国政府成立了国防研究委员会、科学研究发展局,以加强对科学研究工作的领导。战前美国政府提供科研经费只占全国科研经费的19%,而战时则增加到83%.……大战爆发后,英国的科技人员通过政府派遣和自愿前往的方式流向美国,同美国科学家并肩合作,共同为反法西斯战争贡献聪明才智。德奥意等国的科学家则因不堪恩受法西斯的种族歧视或思想禁铟而前往美国。……来到美国的科学家们出于反法西斯的正义感,都为战胜法西斯积极贡献自己的力量。 ——李积顺《第二次世界大战与第三次科技革命》 (2)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成为世界科学中心的原因及影响。 材料三 在科学全球化的时代,唯一的世界科学中心这样的说法,或许将成为历史。未来的世界可以是多中心并存的世界。随着中国等快速发展国家的进步,世界科学的前景将得到极大的拓展,并加快着科学发展的进程——最终获益的将是整个人类。 ——摘编自叶葒《中国能否取代美国成为世界科学中心》 (3)阅读材料三,谈谈你对未来世界科学中心发展趋势的看法。
|
25. 难度:困难 | |
请依据下面图片反映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80—120字的小短文。(要求:题目自拟,史实正确,语句通顺,表述完整,体现图片内容之间的联系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