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河北省石家庄外国语教育集团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下学期一轮复习网络模拟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困难

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写道:“鸦片战争触发了一些爆炸性事态……在经济上,核定关税剥夺了中国的保护性关税,中国丧失部分关税主权;在社会上,持续的非法交易加剧了鸦片问题,外国贸易在五个口岸的迅速增长,"材料论述了鸦片战争的

A.背景 B.目的 C.结果 D.影响

 

详细信息
2. 难度:困难

1857年4月10日马克思在《纽约论坛报》著文指出:这场极端不义的战争就是根据上面简单叙述的理由而进行的——现在向英国人民提出的官方报告完全证实了这种叙述。广州无辜的居民惨遭屠杀,人权横遭侵犯,这一切都是在“中国人的挑衅行为危及英国人的生命和财产”这种站不住脚的借口下发生的!材料中的战争是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太平天国运动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详细信息
3. 难度:困难

历史图示是对历史进程直观而简明的表述。下面的示意图有助于我们了解

 

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C.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D.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1843年,英国取得了一项特权——中国将来给予其他国家任何权利, 英国人可以“一体均沾”。按此规定,英国可从《马关条约》中分享的权利是(    )

A. 割地    B. 赔款    C. 办工厂    D. 赎辽费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某史书资料记载:“百日维新后,山西成立了府务局,负责承办全省的矿物、铁路,还集股白银45万两开设纺纱、织布厂,引进机器生产,推动了当地近代工业发展。”材料说明维新变法

A.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地方近代产业发展 B.促使中国开始引入机器生产

C.法令在山西落实的最好 D.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

 

详细信息
6. 难度:困难

“辛亥革命后,孙中山的多数追随者仅致力于推翻满人,建立共和国,而很少有人关注民主重建与解决民生这些更重要的任务。当帝国被推翻、民国成立之时,他们认为自己的主要目标已实现,他们完全抛弃了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材料反映的是

A.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 B.辛亥革命没有唤醒民众

C.辛亥革命没有推翻封建帝制 D.革命果实被袁世凯所窃取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1923年,胡适在写给友人的信中说:“25年来,只有三个杂志可代表个时代,可以说创造了三个新时代:一是《时务报》,一是《新民丛报》,一是《新青年》。”下列属于“《新青年》”这个时代口号的是

A.自强求富 B.三民主义 C.民主科学 D.变法图强

 

详细信息
8. 难度:困难

在这场救亡运动中,年轻的工人阶级为站在潮头的青年知识分子先锋队提供了可靠而强大的后盾,推动了运动取得初步的胜利。这场救亡运动的初步胜利主要是指

A.拒绝在屈辱合约上签字 B.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C.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D.推动了第一次全国工人运动高潮的到来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美国记者斯诺根据在延安采访所得到的资料,于1937年10月在英国出版了《红星照耀中国》一书,详尽介绍了红军长征途中的艰难险阻和共产党人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无私奉献、甘愿牺牲的伟大精神,在西方引起轰动,先后被译成多种文字而广为流传,这反映出

A.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已经建立 B.国共实现了由内战到抗战的转变

C.长征扩大了党和红军的影响 D.长征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有力支持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它是中国社会矛盾变化的转折点,它既是从内战到抗战的转折点,也是中国由分裂到统一的转折点。这一系列转折,奠定了抗日战争胜利的基础,拉开了中华民族解放和振兴的序幕。材料中的“它”是指

A. 北伐战争

B. 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

C.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D. 重庆谈判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采用年代尺是我们归纳整理历史知识的重要方法之一。下面是小明在探究某两国关系发展简史时制作的年代尺。他探究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A.日美关系

B.中美关系

C.中日关系

D.英美关系

 

详细信息
12. 难度:困难

如图取材于1945年一幅政治漫画,该漫画反映出

A.国共联合开始抗战 B.签订《双十协定》

C.谈判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得以建立 D.国民党政府假和平真内战的企图

 

详细信息
13. 难度:困难

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颁布了剪辫、易服饰和劝禁缠足等社会陋俗的法令,废除了有损人格的跪拜礼,代之以简单的鞠躬。由此可见,影响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是

A.列强的侵略

B.思想的解放

C.重大的变革

D.民众的觉悟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下表所列内容为20世纪中国某一历史事件具有的意义。据此推断该事件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C.社会主义改造胜利完成 D.抗美援朝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周恩来说:“朝鲜战争不是我们预料的,可是也不应该看成完全不是我们预料的……美帝国主义退出中国大陆,它是不会就此甘心的,必然要和我们较量,这一点我们是看到的”材料表明美国发动朝鲜战争的原因是

A.刺激美国经济发展

B.遏制新中国崛起

C.争夺世界霸权

D.转嫁经济危机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1950年6月28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称,它“是一件翻天覆地的大事”,是“中国人民对于残余的封建制度所发动的一场最猛烈的经济的政治的战争”,“将在实际上结束中国社会的半封建性质”。这件大事应该是

A.和平解放西藏

B.土地改革

C.抗美援朝

D.新中国成立

 

详细信息
17. 难度:困难

14—16世纪的意大利,人们对艺术需求的日益广泛且多样化,使艺术作品无论是数量还是种类都远远超过中世纪。这种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A.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

B.人文主义思想的推动

C.古典文化艺术的继承

D.人们艺术需求的广泛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帕尔默在《现代世界史》中写道:“□□议会通过法案,规定国王未经议会同意,不得中止执行任何法律,不得擅自加税或维持部队;未按法律程序手续,不得拘捕臣民。这意味着人类开始走向了民主时代。上述法案最可能出现于

A.17世纪中期 B.17世纪末

C.16世纪末 D.18世纪末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他兴办手工工场,学习西方生活方式,为俄罗斯打开了“面向欧洲的窗户”,他将一个守旧的国家推上了改革的道路,之后的俄罗斯开始告别东方,走向西方;告别中古,走向近代;告别愚昧与落后,迈进近代化的门槛。“他”是

A.伊凡四世 B.彼得一世 C.亚历山大二世 D.尼古拉二世

 

详细信息
20. 难度:中等

新冠疫情发生以来,口罩、防护服等物资面临严重短缺,由此带动了纺织、石化行业的相关产能呈井喷式发展。纺织行业首次的迅猛发展得益于

A.新航路开辟 B.工业革命

C.第二次工业革命 D.第三次科技革命

 

详细信息
21. 难度:困难

1863年,林肯在葛底斯堡演讲中指出:“勇士们在这里所做过的事,全世界永远不会忘记。毋宁说,”倒是我们这些还活着的人,应该在这里把自己奉献于勇士们已经如此崇高地向前推进但尚未完成的事业。材料中“尚未完成的事业”指

A.实现国家独立 B.继续深化改革

C.维护国家统一 D.建立资本主义制度

 

详细信息
22. 难度:困难

在近代,有人认为"社会主义理想甚高,学派亦甚复杂。唯是说之兴,中国似可缓于欧洲。因产业未兴,兼并未盛行也"。但后来又提出"物质文明不高,不足阻社会主义进行”。导致这种认识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B.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C.十月革命的成功 D.五四运动的爆发

 

详细信息
23. 难度:中等

到1920年,俄国工人中出现了悲观失望情绪,彼得格勒、莫斯科等城市爆发了工人罢工和抗议游行,农民对继续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不满与日俱增,反苏维埃暴动不断发生。1921年,苏俄政府实施新经济政策。由此可见,实施新经济政策的首要目的是

A.发展生产 B.维护政权 C.反抗侵略 D.镇压工人

 

详细信息
24. 难度:困难

下面图1和图2分别宣传20世纪前期苏联、美国的某项措施。这两项措施的实施都

 

A.使本国部分解决了当时的困难 B.处于相似的国内外经济环境

C.暴露了发展重工业的弊端 D.迅速推进本国工业化的完成

 

详细信息
25. 难度:简单

探寻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有助于我们发现历史发展的内在规律。下列关于历史事件之间联系的分析,错误的是

A.新航路开辟使欧洲国家走上殖民侵略的道路

B.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制度进一步确立

C.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成为五四运动的导火索

D.经济大危机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

 

详细信息
26. 难度:中等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全世界正义的力量团结在一起,在最黑暗的岁月里守望相助、共同战斗,最终赢得了战争的胜利。以下不属于二战胜利原因的是

A.建立国际联盟

B.雅尔塔会议协调盟军行动

C.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详细信息
27. 难度:困难

这一时期,日本作为抵御苏联影响的桥头堡,得到了美国大量的经济援助。朝鲜战争爆发使日本重工业复苏,这些都开启了日本经济奇迹的大门。这一时期应是

A.明治维新时期 B.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

C.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 D.冷战时期

 

详细信息
28. 难度:中等

“印度独立后大力发展科技,成就显著”“1956年埃及宣布将苏伊士运河收归国有”“1959年古巴建立革命政府,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1990年纳米比亚独立,宣告帝国主义在非洲的殖民体系最终崩溃”,以上事件反映的主题是

A.二战后,亚非拉国家的独立与振兴

B.二战后,社会主义的兴起

C.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改革与调整

D.二战后,经济全球化发展

 

详细信息
29. 难度:困难

以下示意图呈现了20世纪以来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其中?应该是

 

A.多极化趋势 B.一体化趋势 C.全球化趋势 D.自由化趋势

 

详细信息
30. 难度:中等

新冠病毒在全球肆虐之时,国际组织发挥了重要的协调作用。如图应是哪一国际组织的介绍

 

A.世界卫生组织 B.世界贸易组织

C.联合国 D.亚太经合组织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31. 难度:困难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这场战争是欧洲由盛转衰的分水岭。这场战争也为俄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创造了条件,……还因为在两大帝国主义集团厮杀的不可开交的时候,他们是顾不上立即动手扼杀俄国革命的。

——摘编自齐世荣《世界现代史》

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不可阻挡的革命浪潮席卷诸殖民帝国,极其迅速地结束了欧洲的统治.由于数百万殖民地居民在盟国和日本的军队和劳改营中的服役,这种世界范围的殖民地觉醒得到了进一步的促进。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

材料三  战胜国代表齐集巴黎时,他们号称将开创历史新纪元。他们亟欲避免重蹈心目中所认为的维也纳会议的覆辙……然而最后所得出的成果,却是美国的乌托邦理想与欧洲的恐慌症妥协下,不堪一击的产物。

——基辛格《大外交》

(1)据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的“这场战争”指什么?

(2)据材料二和所学,概括导致“欧洲在世界殖民统治结束”的原因?

(3)据材料三和所学指出,面对两次战争带来的危机,欧洲分别采取了什么行动加以应对?

(4)结合欧洲两次应对危机的不同结果,谈谈你的认识。

 

 

详细信息
32. 难度:困难

结合材料,探究问题

材料一  张之洞督鄂期间,先后创办了一批近代工业。从1890年到1909年,先后创办了湖北枪炮厂、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近代企业,总资本约1130万银两,占同期全国新建官办与官商合办企业的24%,为全国之冠。

材料二  至20世纪20年代中期,武汉已有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企业600家……汉口作为商业中心,是本省及内陆各省输出国内货物的集散地,内陆商业中心的地位继续保持……也仍然保持着内地商业金融中心的地位。

材料三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实现了政治制度的基本转型,给私人资本尤其是中小资本开办企业解除了一系列制度上的障碍……1912到1916年间的湖北军政府、南京临时政府和北京政府,尽管更迭频繁,但都推行了一系列的经济政策和法律法规,保持了政策上的连续性、稳定性……进入民国之后,“提倡实业,振兴国货之声浪,高唱入云”,买办资本、官僚资本和商业资本纷纷向工业投资,民族产业资本增长迅速。武汉经济的发展正是在这样的国内环境下取得的……一战期间,民族产业主要以面粉业和花纱布业的发展为龙头,且武汉的商业腹地和周边原料区域正好盛产棉花和米麦等,这无疑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上述材料均摘编自廖建夏《武汉近代经济地位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探析》

(1)结合所学指出,张之洞在鄂创办近代企业的直接目的。

(2)据材料二,分析这一时期武汉经济发展的特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多角度概括促进近代武汉经济发展的成因。(提示:需答对四个成因)

 

 

详细信息
33. 难度:困难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共产党抓住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背景下的主要矛盾,提出了“打倒军阀”和“打倒帝国主义”的战略口号,因而得到了以工农为主要代表的广大民众的积极响应。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和中国无产阶级的表率作用下,中国革命的历史上掀起了第一次真正有广大群众参加的大规模的革命运动。

材料二  在这场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中,由于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亿万民众被动员起来,组成了浩浩荡荡的民族统一战线,他们成为战争取得胜利的决定性力量。也正是由于充分发动、组织了民众,中国共产党和她领导的军队才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壮大,从而为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材料三  战争开始后,特别是中共中央发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口号后,中国各族人民纷纷响应中国共产党的号召,加入到这场改天换地的革命中来。不仅传统的以工农为代表的人民群众行动了起来,包括各民主党派、各少数民族群众和海外华侨等新兴的力量也都参加到了人民解放的战争中来。与以往革命中民众动员的情况相比,解放战争时期的民众动员工作其范围几乎涵盖了中国社会的各个阶层。

——上述材料均摘编自张敏卿《中国共产党民众动员战略口号的三次变化的历史特点及经验》

(1)据所学知识指出,上述三则材料分别反映了哪一时期的相关史实?

(2)据材料二和所学,概括那一时期“民众动员”所取得的效果。与材料二相比,材料三这一时期的“民众动员”又呈现了什么新特点?

(3)综合上述材料,归纳民众能被广泛动员起来的关键原因。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