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山西省课堂阶段学习自主测试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皇帝通过考试等途径选拔官吏。凡是具有真才实学的人不论出身如何。都有经过考试成为官吏的机会。”材料反映的制度创立于

A. 隋朝

B. 唐朝

C. 宋朝

D. 元朝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武则天前后执政近半个世纪,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宋庆龄认为她是“封建时代杰出的女政治家”。武则天得到肯定的主要原因是

A. 她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B. 她在位期间社会经济持续发展

C. 她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

D. 她打击敌对的官僚贵族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唐朝时,陶瓷业达到了很高的水平,许多陶瓷制品驰名中外。下列工艺精品中,在唐朝生产的是

A. B.

C. D.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唐朝是我国诗歌的黄金时期,唐诗题材丰富,风格多样,展示了广阔的生活画卷。下列诗句最能反映盛唐景象的是

A.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B. 君王忍把平陈业,只换雷塘数亩田

C.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D.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唐朝时期的书法、绘画等方面的艺术创作成就斐然。下列有关作者作品特点的表述,正确的是

A. 柳公权的字飘逸洒脱,充满想象力

B. 阎立本的画落笔雄劲,风格奔放

C. 吴道子的人物画形态各异,神形兼备

D. 颜真卿的字端正劲美,雄浑敦厚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某班负责学校文化长廊的宣传栏设计,他们设定的主题是“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以下四个选项中,不符合主题的是

A. 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

B. 玄奘西行天竺取经

C. 鉴真东渡宣扬中国的文化

D. 日本的遗唐使来华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唐朝的衰落源于安史之乱的爆发。此后,藩镇长期制据,严重削弱了中央集权的力量;宦官专权,严重破坏了国家正常的统治秩序。政权日趋腐朽,百姓的生活口趋悲惨,最终导致大规模农民起义的爆发,在起义军的沉重打击下,唐朝统治彻底崩溃。由上述可知,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是

A. 农民起义

B. 宦官专权

C. 藩镇割据

D. 安史之乱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假如你是生活在唐朝都城的一名官员,可能经历的情境有

①和同朝官员上朝时,看到了长安大明宫,气势宏伟,富丽堂皇

②在长安城内的坊里与日本学子和僧侣吟诗作画、欣赏书法作品

③帮助朋友在长安城的西市里购买越窑白瓷

④在长安城外看到农民用曲辕犁精耕细作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五代十国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它们的开国君主都是

A.唐末农民起义的将领 B.位高权重的文臣

C.掌握兵权的武将 D.通过科举考试的进士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宋太祖曾对大臣说:“五代藩镇割据。战乱频发,人民遭受了太多苦难。我决定选派文臣100多人担任各地州县长官,即使他们都贪污腐化,也不如武将个人的危害大啊。”宋太祖的这措施

①有利于形成重文轻武的局面

②切实加强了中央集权

③有效杜绝了武将兵变的发生

④导致民族间战争频发

A. ①②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将监察委员会的相关内容写人宪法,确立监察委员会在国家机构中的法律地位。宋朝时负责监察知州的机构是

A. 枢密院

B. 转运使

C. 御史台

D. 通判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史书记载:“和议成,立盟书,约以淮水中流画岁奉银二十五万两绢二十五万匹,休兵息民,各守境上。”材料中达成和议的两个政权是

A. 北宋和西夏

B. 北宋和辽

C. 南宋和西夏

D. 南宋和金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某旅游团参观某景点时听导游这样介绍:“他头顶上悬着块画,上面写着‘还我河山’.往两边看,四周的墙上画着他的事迹,有“精忠报国“刻苦学习“郾城大捷’被迫班师“风波冤狱'…“这位导游介绍的人物是

A. 寇准

B. 陆秀夫

C. 岳飞

D. 文天祥

 

详细信息
14. 难度:困难

绘制历史简图是历史学习的一项基本技能,它能将复杂的历史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其中反映“澶渊之盟”订立时的一幅是

A.

B.

C.

D.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下列语句中,反映长江流域已成为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是

A.“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B.“古今称国计之富者莫如隋”

C.“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D.“苏湖熟,天下足”

 

详细信息
16. 难度:困难

下面图画内容能说明“我们祖先早已熟知商品经济了”的是(    )

A.《洛神赋图》 B.《步辇图》 C.《清明上河图》 D.《天王送子图》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元朝时,境内出现大规模的人口流动,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民族的交融。此时形成的一个新的民族是(      )

A.畏兀儿族 B.回族 C.藏族 D.突厥族

 

详细信息
18. 难度:简单

元朝设置管辖琉球的机构是

A.行省

B.宣政院

C.澎湖巡检司

D.台湾府

 

详细信息
19. 难度:困难

南宋《梦梁录》记载:“杭州城内,户口浩繁,州府广阔,遇坊巷桥门及隐僻去处,俱有铺席买卖”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 杭州商业繁荣

B. 坊市界限打破

C. 城镇人口激增

D. 市民阶层壮大

 

详细信息
20. 难度:中等

下列历史事件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忽必烈继承汗位

②南宋灭亡

③蒙古灭金

④元朝建立

⑤铁木真统一蒙古各部

⑥西夏灭亡

A.⑤⑥③①④②

B.⑥④①②③⑤

C.⑤⑥①③②④

D.①④③⑤②⑥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21. 难度:中等

(数千古风流人物——帝王卷)请根据下列人物图片信息,回答问题。

(1)图一人物在西方人眼中极具影响力,在1978年美国学者麦克·哈特所著的《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多人排行榜》中排行第82位。你认为他能入选的理由是什么?

(2)“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是图二帝王的治国理念,为了避免“覆舟”,他釆取了哪些措施巩固统治?

(3)“烽火燃,五十年,陈桥释站披旒冕。披旒冕,定江山,杯酒之间销兵权。”诗句反映了与图三人物相关的哪些事件?

(4)图四人物采纳汉族儒臣的建议,推行中原地区各种制度与文化,对其完成统一大业有什么作用和影响?

 

详细信息
22. 难度:中等

【八千里路云和月——外交卷】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蕃何题。

材料一当西方人的心灵为神学所缠迷而处于蒙昧黑暗之中时,中国人的思想却是开放的、兼收并蓄而好探求的。

——威尔斯《世界简史》

材料二大唐国者,法式备定,珍国也,常须达。

——《日本书纪》

材料三入宋以后,对外交流格局发生重大变化。虽然陆上对外贸易仍在继续,但规模有限,海上贸易则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局面,对外贸易重心由西北陆路转向东南海路……宋代对外贸易重心之所以转向海洋,其因素是多方面的。

——《由陆及海:宋代贸易格局的转型及衍生》

材料四“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

——习近平在联合国教科文大会讲话

(1)根据材料一,对外友好往来的活跃是唐朝“开放”、“兼收并蓄”的表现之一,试举两例加以说明。唐朝的这种对外政策产生了什么影响?

(2)材料二中,日本认为“常须达”唐朝的原因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写出两宋政府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名称,并分析“宋代对外贸易重心之所以转向海洋”的原因。

(4)综上所述,从中可以得到哪些启示?

 

详细信息
23. 难度:困难

【渡尽劫波兄弟在——民族卷】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王朝明确提出“华夷无别”“华夷同重”原则,对周边各少数民族的领袖“示之以礼”。加强了对四方民族的优待、册封、和亲以及以夷治夷政策的实施,并使羁縻府州县制度化,在形式上保留原有当地统治机构或“华官参加”,或实行“监管制”,使民族事务管理走上制度化。

——《中国民族区域自治的历史过程》

材料二尽管澶渊之盟常给人以“城下之盟”的印象,但基本内容还是平等的,北宋并没有丢太大的面子。……且和平实现以后,北宋还能从双方贸易中获得大量盈余,辽朝亦可借此获得其必需品,因而双方都是划算的。

——齐涛《中国政治通史》

材料三明朝人方孝孺曾言:“在宋之时,见胡服、闻胡语者犹以为怪……至于元,百年之间,四海之内,起居、饮食、声音、器用,皆化而同之。”

(1)根据材料一,指出唐朝对少数民族的管理原则和政策是什么?举出唐朝民族交融的一个事例。

(2)材料二中的“澶渊之盟”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如何看待这一盟约?

(3)根据材料三,概括元朝时期我国民族关系的发展有何特点,并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

(4)归纳我国古代中央政权处理与周边少数民族政权之间关系的方式。

 

详细信息
24. 难度:困难

【万水千山总是春一经济卷】经济发展是一个国家繁荣稳定的基础。下面是张老师围绕“唐-宋-元”时期的社会经济设的复习任务单。请你完成相关学习任务。

任务一【识图学史】

(1)图一、图二是唐朝发明的生产工具,分别写出其名称,并说明生产工具的创新有何影响?

(2)观察图三、图四,比较隋朝和元朝大运河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任务二【史料硏读】

材料一经过自东吴以来至南朝刘宋时期二百余年南北人民的共同开发,东南地区的生产发展已经赶上并局部地逼过了北方,并在实际上形成了我国的一个新的经济中心——江南经济区。《宋史》记载: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3)材料一中江南经济区“形成的原因有哪些?反映出我国古代经济格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材料二《东京梦华录》(卷二)记载:“北宋都城开封店铺林立每一交易,动即千万,骇人闻见”。《梦梁录》(卷十三)记载南宋首都临安“万物所聚,诸行百市”,“自大街及诸坊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即无空虚之屋”。

(4)材料二中,宋朝大都市商业的兴盛对人们的生活有什么好处?

任务三【规律总结】

(5)综合上述,归纳经济发展需要具备的条件。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