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简单 | |
中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标志是( ) A.黄埔军校的建立 B.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 C.北伐战争的开始 D.中共三大的召开
|
2. 难度:简单 | |
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的失败,使中国共产党从实践中认识到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重要。为了统一全党的思想,妥善解决共产党与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问题,共产党召开了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这里主要介绍的是 A.中国共产党领导了早期工人运动的开展 B.中共三大召开的背景 C.中共三大同意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 D.中国共产党同中国国民党合作
|
3. 难度:中等 | |
纵观近代中国历史,国共两党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有过合作的是 ( ) A.辛亥革命、黄埔军校 B.黄埔军校、抗日战争 C.黄埔军校、解放战争 D.辛亥革命、抗日战争
|
4. 难度:简单 | |
胡适回忆说:“民(国)十五六年之间,全国大多数人心倾向国民党,……”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发生了( ) A.国民革命 B.武昌起义 C.西安事变 D.抗日战争
|
5. 难度:简单 | |
纪录片《苦难辉煌》这样评价国民革命失败后稍显瘦削的毛泽东:“他却立于高山之巅,放眼未来,在‘红旗能打多久’的疑问动摇中,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下列哪一口号对这条崭新道路的开辟起到鼓舞作用?( ) A. B. C. D.
|
6. 难度:简单 | |
“健儿巧渡金沙江……铁索桥上显威风……雪山低头迎远客,草毯泥毡扎营盘。”对歌词解读错误的是 A.描绘了红军长征的壮美画卷 B.赞美了毛泽东高超的指挥艺术 C.再现了红军三大主力会师的场景 D.讴歌了红军将士英勇顽强的战斗精神
|
7. 难度:中等 | |
“模范兴国”。民主革命时期,位于江西南部山区的兴国县,全县23万人口中,优万多人参加了革命军队,其中5万多人为革命献出了生命。兴国人民踊跃参加的人民军队主要是( )
A.北伐战争时期的国民革命军 B.土地革命时期的工农红军 C.抗日战争时期的新四军 D.解放战争时期的人民解放军
|
8. 难度:简单 | |
“锣鼓响,秧歌起。黄河唱,长城喜。腊子口上降神兵,百丈悬崖当云梯。六盘山上红旗展,势如破竹扫敌骑。陕甘军民传喜讯,征师胜利到吴起。南北兄弟手携手,扩大前进根据地。”以上这段歌词反映了 A.国共第一次合作,进行北伐战争 B.红军克服重重困难,取得长征胜利 C.解放军粉碎国民党对西北地区的进攻 D.解放军取得渡江战役的胜利
|
9. 难度:中等 | |
下列关于九一八事变与七七事变相同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事变后中国政府都进行了积极抵抗 B.日本推行侵略扩张政策的必然结果 C.都是日本制造借口然后发动的 D.中国内部不统一给日本提供了可乘之机
|
10. 难度:困难 | |
下列关于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中国各界的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A.蒋介石命令张学良率东北军将士予以坚决抵抗 B.国共两党达成合作协议,统一行动共同抗日 C.中国共产党组织抗日武装,开展游击战争 D.南京国民政府迅速制定军事抵抗为辅、外交斡旋为主的方针
|
11. 难度:中等 | |
下图是1936年12月30日《西北文化日报》对西安事变的报道,从标题看该报道的观点应该是( ) A.肯定张杨的行动 B.批评张杨的主张 C.反对国民政府 D.保持中立立场
|
12. 难度:简单 | |
下列城市被日军侵占的先后顺序是 A.北平、天津、南京、上海 B.天津、北平、南京、上海 C.北平、天津、上海、南京 D.北平、上海、天津、南京
|
13. 难度:简单 | |
一位同学对“抗日战争”进行探究性学习,其中的四点结论让大家讨论,错误的一项是 A.1937年的卢沟桥事变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B.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敌后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 C.百团大战以破袭敌人的交通线为主要目标 D.抗日战争的胜利使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
14. 难度:简单 | ||||||||||||||||
史论结合是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下列史实与推论对应不正确的是
A.A B.B C.C D.D
|
15. 难度:中等 | |
“1940年整个华北地区,都成了战场。战斗日以继夜,一连厮杀了3个半月。他们打击了敌人的整个经济、交通线和封锁网”。材料描述的是() A. 平型关大捷 B. 台儿庄战役 C. 百团大战 D. 平津战役
|
16. 难度:困难 | |
2016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发生85周年之际,全国多地举行主题活动,提醒人们牢记历史,勿忘国耻。十四年抗战其实并不像抗日神剧里那样简单,血肉筑长城才取得了最后的胜利。关于抗日战争胜利原因表述正确的有 ①中国军民的浴血奋战 ②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③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配合 ④国民党政府始终如一的积极抗战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
17. 难度:简单 | |
“中国共产党人……从来就是孙中山先生革命事业的坚定支持者、合作者、继承者。”下列史实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 ①南昌起义 ②黄埔军校建立 ③北伐战争胜利进军 ④南昌国民政府成立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
18. 难度:简单 | |
有人说:“1901年,中国陷入无尽的黑暗中;1911年,一道闪电划过,却黑暗依旧;1921年,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下列对于“1921年,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所指的历史事件表述正确的是 A.无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B.它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C.它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D.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
19. 难度:简单 | |
一个时代自有一个时代的最强音。1924—1927年期间的时代最强音是 A.推翻帝制,建立民国 B.打倒列强,驱除军阀 C.国共合作,一致抗日 D.打到南京,解放全国
|
20. 难度:简单 | |
正当北伐胜利进军之时,国民革命阵营内部开始出现危机。蒋介石勾结国内外反动势力,发动政变,并建立了一个新的政府,蒋介石建立的政府是 A.南京临时政府 B.南京国民政府 C.武汉国民政府 D.广州国民政府
|
21. 难度:中等 | |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历程也是中国共产党不断进步、成熟的重要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开天辟地) 材料一 中共一大会址 (1)请说出材料一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的时间。此事件对中国革命有什么影响? (艰难探索) 材料二 我们要实现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就举起了反帝反封建的大旗。可是这旗帜不许我们在城内插,我们就只好到山顶上去插,永不放 ——毛泽东 (2)材料中“我们就只好到山顶上去插”事件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历史转折) 材料三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胜利,是人类历史上的奇迹。在整整两年的时间里,红军辗转十四省,突破几十万敌军的包围封锁,唱响战略转移的凯歌,是近代战争史上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军队谱写的英雄史诗。 (3)请说出长征期间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的地点及其主要意义。 (艰苦抗战) 材料四 1937年7月8日,中国工农红军将领毛泽东、朱德因日寇进攻华北致电蒋介石,要求“实行全国总动员,保卫平津,保卫华北,收复失地”……八一三事变后,国民政府发表《自卫抗战声明书》,声明“中国为日本无止境之侵略所逼迫,兹已不得不实行自卫,抵抗暴力”。 材料五 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垮了,你想一想有多少师团的日本兵可以因此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他们可以马上打下澳洲,打下印度 ——美国总统罗斯福 (4)请依据材料四归纳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据材料五总结中国抗战胜利的意义。
|
22.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麻雀叫,麻雀叫,日本人,真凶暴。夺我东三省,杀我们同胞。小朋友!大家起来闹,日本糖果我不吃,东洋玩具我不要。” 材料二 十四年抗战,艰苦卓绝。四万万同胞,同仇敌忾,用自己的血肉筑起了坚不可摧的长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力量抗击大部分日军和几乎全部伪军。国民党爱国将士也在正面战场英勇抗击日军。十四年抗战的艰苦历程昭示我们,爱国主义是克敌制胜的强大精神力量,用爱国主义精神凝聚起来、团结起来的中华民族是不可征服的。 材料三2014年12月13日,习近平主席出席“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纪念活动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只有人人都珍惜和平、维护和平,只有人人都记取战争的惨痛教训,和平才是有希望的。 (1)材料一中叙述的“夺我东三省”局面发生在哪次事变后?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蒋介石采取了什么政策? (2)据材料二归纳中国抗战胜利的原因。并各举一个战例说明材料二中国民党正面战场和共产党敌后战场的英勇抗战。 (3)结合材料三,针对当今某些日本右翼势力企图否定战争罪行的行径,谈谈我国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的目的。
|
23. 难度:简单 |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陕变事起,曾……通电主张……一致对外……不图讨伐令忽然而下,值兹强邻压境,国家民族危在旦夕,方谋解救之不暇,何忍再为萁豆之煎。况汉卿(张学良字汉卿)通电各项主张,多为国人所同情者,屡陈不纳,迫以兵谏,绝不宜以叛逆目之。” 材料二 “这次事变是为了要抗日救国而产生,……若处置得当是中国革命的转折点。” (1)材料中提到的“陕变事起”指的是什么事件?“强邻压境”中的“强邻”指哪个国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此事变发生的原因和目的是什么。为“处置得当”,中共采取了什么对策?其结果如何? (3)这次事变的妥善解决有什么历史意义?
|
24. 难度:简单 | |
材料解析题 2005年,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与时任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在北京会面,打破了横亘在两党之间60年的“坚冰”。2016年11月,洪秀柱首次以中国国民党主席的身份与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会面,回顾近代百年,风云变幻,国共两党各显风流,书写了那个时代最厚重的历史篇章。“国共两党恩恩怨怨八十载,两度分手三度握手泯恩仇”——是对两党关系的生动写照。 据此,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兄弟齐心) 共图伟业,力挽狂澜! 1924年1月,国共两党合作正式形成。……孙中山拟定建立一个训练军官的军事学校……北伐军向全世界发表声明,说明了北伐的爱国目的;从军阀手中解放中国,赢得在各国中的正当的平等地位。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两党“第一次握手”所建立的军校名称?指出北伐战争的目的。 (2)“第一次分手”日本趁机侵略中国,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机,此后国共两党“第二次握手”,第二次合作初步形成的标志是什么? (同室操戈)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3)20世纪40年代后期,国共两党“第二次分手”再次内战,这次战争全面爆发时间和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4)通过以上对国共两党关系的探究,你能获得什么感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