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道光二十二年(注:道光元年为1821年)耆英等与英将濮鼎查、马利逊会盟于仪凤门外静海寺,同签条约,先予六百万, 馀分三年给,和议遂成。“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辛丑条约》 C.《北京条约》 D.《马关条约》
|
2. 难度:中等 | |
有历史学家说:道光、咸丰年间的人没有领受军事失败的教训,麻木不仁。直到1860年,英、法联军攻进了北京,然后有少数人觉悟了。“少数人觉悟”后( ) A.彻底查禁鸦片 B.开展洋务运动 C.掀起维新变法 D.推翻满清王朝
|
3. 难度:中等 | |
下面结构图概述了甲午战争后,中国各阶层救亡运动的概况,根据史实,结构图中空白处应填写的历史史实是 () A.洋务运动 B.收复新疆 C.实业救国 D.庚子赔款
|
4. 难度:中等 | |
鲁迅说:“至于中国所谓的手段,在我看来,有时也应该说有的,但绝非“以夷制夷”,倒是想“以夷制华”。然而,夷又哪有这么愚笨呢,却先来一套“以华制华”给你看”。中国近代史上最能体现“以华制华”策略的历史事件是(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
5. 难度:简单 | |
历史学家蒋廷黻指出:“辛亥革命打倒了清政府以后,我们固然扫清了一种民族复兴的障碍”。材料中的“障碍”指的是 A.封建制度 B.儒家思想 C.小农经济 D.封建帝制
|
6. 难度:中等 | |
徐中约在《中国的奋斗》一书中指出:“采用共和政体而带来的政治面貌,并不足以革新国家;还需要有一些更基本的东西来唤醒国家人民。受过西方教育或影响的新知识分子,鼓吹在国民生活的哲学基础方面,进行一场激烈变革。”材料中所指的“激烈变革”( ) A. 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B. 促进了国人思想的空前解放 C. 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D. 为中国革命开辟了正确道路
|
7. 难度:中等 | |
1920年5月,《新青年》发表了陈独秀在上海船务、栈房工界联合会的演讲。该演讲称:世界劳动者的觉悟计分两步。第一步觉悟是要求待遇,第二步觉悟是要求管理权,要求做工的劳力管理政治、军事、产业。这表明,此时马克思主义 A.正在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 B.已成为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 C.解决了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 D.完成了中国化的第一次飞跃
|
8. 难度:简单 | |
李大钊认为:“在半殖民地的中国,农民占人口的90%以上。当我们估计革命力量时,我们必须强调农民是一个重要部分。”下面把这一认识付诸实践的是 A. 中共“一大”的召开 B. 黄埔军校的创办 C. 南昌起义的发动 D. 井冈山根据地的开辟
|
9. 难度:中等 | |
以下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共采用的战略战术,对此解读最准确的是( ) A.敌强我弱形势下的较灵活战术 B.中共成为抗日战争的中坚力量 C.敌后战场是抗日战争的主战场 D.游击战是牵制日军最有效方法
|
10. 难度:简单 | |
对下边示意图理解正确的是( ) A.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军队主力 B.宣告了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覆灭 C.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重点进攻 D.揭开了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序幕
|
11. 难度:中等 | |
费正清在《剑桥中国晚清史》中揭示了20世纪初中国近代教育发展状况。对下表中国近代教育迅猛发展合理的解释是( ) A.甲午战争的失败刺激了民众觉醒 B.废除科举制切断士人的传统仕途 C.辛亥革命成功实现近代教育转型 D.民主与科学思想在中国广泛传播
|
12. 难度:中等 | |
落后闭塞的时代,报刊作为纸媒在信息传播方面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下列报刊在当时的共同作用在于 A.促进戊戌变法的开展 B.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C.推动了新思想的传播 D.壮大了革命当人的力量
|
13. 难度:中等 | |
1949年,“人民”开始成为最为流行的政治词汇。从“人民解放军”“人民到使用的”人民币”、乃至每天走过的“人民路”“人民广场”等,“人民”一词频繁地出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这表明我国 A. 完全消灭了封建剥削制度 B. 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C. 人民代表大会度已确立 D. 人民真正成为国家主人
|
14. 难度:中等 | |
下列是我国不同历史时期教学课本,其中最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
15. 难度:简单 | |
分析下图可知,导致当时中美贸易变化的主要因素有( ) ①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②长达10年的文化大革命结束 ③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④中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
16. 难度:中等 | |
1970年4月25日新华社电:“中国人民这一伟大胜利,给正在坚持武装斗争的亚、非、拉各国人民和全世界革命人民以巨大的鼓舞,给反革命的美帝国主义和社会帝国主义以沉重的打击,粉碎了他们垄断空间技术的迷梦。”该电评论的是 A.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 新中国重返联合国 C. “东方红1号”卫星发射成功 D. “神舟”五号实现载人航天
|
17. 难度:中等 | |
20世纪70年代,屠呦呦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使全球数亿人受益;20世纪90年代,袁隆平的杂交水稻被推广到印度、越南、菲律宾等许多国家和地区,增产效果十分明显。这说明了( ) A. 科技进步增进了民生福祉 B. 改革开放促进了科技进步 C. 科技进步推动了经济发展 D. 科学技术是一柄双刃剑
|
18. 难度:中等 | |
“光荣革命”使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摆脱了专制统治的国家,它这样做的时候采用了不流血的方法。此后,英国就是在议会制度的框架之内,一步一步地进行了制度改革。可见英国政治体制创新的显著特点是( ) A.内容的继承与创新 B.方式的和平与渐进 C.君权的保留与限制 D.地位的首创与示范
|
19. 难度:中等 | |
独立之后的美国,只设有国会,没有总统,也没有最高法院,而国会本身也没有实际的执行权力。独立后的13州实际上只是一个非常松散的联盟。材料表明当时美国政府首要解决的重大问题是 A.实现民族解放,完成资产阶级革命 B.发展经济,改善人民生活 C.完善法治,保障人权 D.强化政权建设,巩固资产阶级统治
|
20.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图《工业革命动力演进示意图》,从中可以得出蒸汽机的作用是 ①用机械力取代了自然力,把人类带入“蒸汽时代” ②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完成 ③为汽船、火车的发明提供了动力,促进了交通运输业的革新 ④出现了机器化大生产,提高了生产效率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
21. 难度:中等 | |
1862 年夏,英国政府已决定武装干涉,面对这种局面,美国某外交官在给美国政府的电报中写道:“如果美国政府发表一项解放黑人奴隶的宣言,欧洲舆论马上会强烈地、一面倒地同情我们,以致……没有一个欧洲政府敢于借宣言或行动置身于一个受世界谴责的制度那一方面。” 材料表明林肯发表《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是由于( ) A.国际形势的需要 B.奴隶暴动的威胁 C.领导人的主观意愿 D.国内舆论的指责
|
22. 难度:中等 | |
历史学家使用“城市化的浪潮”“教育的大众化”“人口数量的激增”等来描述19世纪后期 A. 西欧封建社会的演变 B. 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 C. 欧洲早期资本主义的萌芽 D. 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巨变
|
23. 难度:中等 | |
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指出:“不论从欧洲的角度,还是从世界历史的角度来看,第一次世界大战都是一个历 史转折点,引人注目。”其“转折”表现为( ) ①由资本主义一统天下到两种社会制度并存 ②欧洲中心地位动摇,大多数国家成了债务国 ③新建立的国际组织有效地 防止了世界性战争的爆发 ④亚、非、拉的民族解放运动出现了高涨的新局面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24. 难度:中等 | |
二战后,当裂变的资本主义世界以美国为中心开始重新组合时,由十月革命发展而来的苏联已经成为另一个建构中的“世 界体系”的中心。据此可知,十月革命( ) A.具有深远的世界历史意义 B.奠定了两极对峙格局的基础 C.动摇了世界资本主义秩序 D.改变了俄国社会发展的方向
|
25. 难度:简单 | |
苏联钢产量由1928年的430万吨,增加到1940年的1830万吨。1928-1937年,建成大型企业6000多个,建立飞机、汽车、化工、机器制造等新型工业部门。这反映了苏联( ) A. 新经济政策成效显著 B. 重工业发展迅速 C. 斯大林模式制约发展 D. 完成农业集体化
|
26. 难度:简单 | |
面对经济大危机,美国总统罗斯福曾说:“(政府)如果对老者和病人不能照顾,不能为壮者提供工作……听任无保障的阴影笼罩每个家庭,那就不是一个能够存在下去,或者应该存在下去的政府。”这段话预示罗斯福政府将( ) A.发动农业集体化运动 B.推行自由放任政策 C.推行企业国有化政策 D.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
27. 难度:中等 | |
1940年底,崔可夫率军事代表团启程访华,行前斯大林指示他:“您的任务,我们驻华全体人员的任务就是要紧紧束 缚日本侵略者的手脚。只有当日本侵略者的手脚被困住的时候,我们才能在德国侵略者一旦进攻我国的时候避免两线作战。” 斯大林的指示表明( ) A.苏联面临东西两条战线作战的窘境 B.苏联主张对华进行无私的军事援助 C.中苏协调利于构建同盟并夺取胜利 D.苏联援助使中国束缚住日本的手脚
|
28. 难度:简单 | |
下列图表直接反映出() A.中国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所作的贡献比美国大 B.珍贵的人类历史文化遗产遭到严重破坏 C.德国法西斯比日本法西斯更具有残暴性 D.第二次世界大战造成军民的重大伤亡
|
29. 难度:中等 | |
下面是二十世纪50—90年代,美、日、西欧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的比重(%)示意图。据此可知,西欧经济的发展( ) A.促进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 B.强化了欧洲为主导的世界格局 C.缓和了西欧国家与美国的矛盾 D.推动了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演进
|
30. 难度:中等 | |
从1985年3月到1990年10月,短短五年多的时间,苏共中央曾先后推出12套经济改革计划,……1990年 2 月出台 “400天计划”,5月又出台“5年计划”,8 月又随即出台“500天计划”,改革计划的混乱使地方层面根本无法落实。由此可见,戈尔巴乔夫改革( ) A.背离了社会主义道路 B.把重心转向政治领域 C.使苏联社会陷入失控 D.具有盲目随意的特点
|
31. 难度:中等 | |
某历史小组在撰写研究性学习论文时,使用了以下历史图片,据此判断,该小组撰写研究性学习论文时的内容不包括( ) A. 亚非拉国家新发展 B. 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 C. 世界资本主义殖民体系逐渐崩溃 D. 亚非拉的奋起改变着世界的面貌
|
32. 难度:中等 | |
下面年代尺上呈现的是“20世纪以来战争与和平”的历史发展进程,对各个阶段发生的重大史实,表述不正确的是( ) A.①——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维持了战后世界的相对稳定 B.②——雅尔塔会议为战后新的世界体系形成奠定了基础 C.③——欧洲国家之间联系日益密切,逐步走向联合 D.④——冷战结束后,世界多极化政治格局已经形成
|
33. 难度:中等 |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可见的未来,美国政府不能和苏联政权保持政治上的密切关系。在政治舞台上,应继续将苏联视作竞争对手而非伙伴……美国人民应该感谢上帝,他让美国人感受这种无法改变的挑战,从而使美国的安全依赖于他们的团结,以 及接受历史希望他们承担的道义和政治领导责任。 ——[美]乔治•凯南《苏联行为的根源》(1947年) 材料二:有美国人这样感叹:“对于美国这样具有多样性的国家,只有外部的各种挑战可以使它团结起来。”“苏联曾是有用的敌人……没有苏联的空间计划,美国人就不可能登上月球……受到苏联挑战的美国政府找到了帮助那些受压制 者的‘国家安全’的理由”。而这种“两个世界”对抗的格局……在战后 40余年间影响了部分国家和部分地区的发展道路。 ——摘编自俞邃《大国关系调整与世界格局》 材料三:美国著名战略问题专家托马斯•巴尼特在《五角大楼的新地图——21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中写道:在克林顿政府的第二个任期期间,我在五角大楼办公室的一面墙上发现了这样一则个人广告。 招聘敌人启事 成熟的北美超级大国寻求有敌意的合作者以进行军备竞赛、第三世界冲突和一般性对抗。候选者必须有足够威胁,以说服国会满足军事需要。具备核战能力者优先;但如果拥有重要生化武器资源,非核候选人也可考虑。请将求职信并舰艇 和空军中队照片寄至:美利坚合众国,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五角大楼,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 ——刘福明《中国梦》 (1)据材料一,指出二战后美国政府对美苏关系做出的调整。 (2)据材料二,概括美苏关系调整带来的影响。 (3)据以上材料、问题及所学知识,概括美国为实现其目的而采取的策略。
|
34. 难度:中等 | |
探究问题。 材料一 1920年11月,陈独秀在上海主持起草《中国共产党宣言》:一、共产主义者的理想。经济方面,主张将生产 工具——机器、工厂、原料、土地、交通机关等,收归社会共有、社会共用。政治万面,主张废除政权,如同现在所有的 国家机关和政府,是当然不能存在的。社会方面,要使社会上只有一个阶级,就是劳动群众的阶级。 二、共产主义者的目的。创进一个新的社会,这个理想社会的实现,第一步就得铲除现在的资本制度…… 三、阶级斗争的最近状态。现在其他国家内的阶级斗争日见紧迫,其趋向是变成无产阶级专政的方式。…一直等到全世界的资本家的势力都消灭了,那时候的无产阶级专政还要造出一条到共产主义的道路。 材料二 1919年6月,陈独秀在北京散发传单被捕。8月《每周评论》被封,陈独秀被监禁八十余日,获释后前去上海。陈独秀转向马克思主义,和他被捕及《每周评论》被禁或不无关系。到上海后他常与喜谈马克思主义学说及社会主义的戴 传贤、张东荪过往,不久即与共产国际接触,遂决定了他的态度。7月《新青年》再发宣言,正式拥护马克思主义,承认用 革命手段建设劳动阶级的国家,创造禁止对内对外一切掠夺的政治、法律为现代社会第一需要。 ——以上材料均选编自《中国近代史纲》 (1)据材料一,指出陈独秀身份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陈独秀身份的变化对中国历史的进程产生的影响。 (2)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探究 1920 年陈独秀身份变化的原因。
|
35. 难度:简单 | |
阅读材料,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探究问题。 材料: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别概括上述三封书信的国际、国内背景。 (2)材料反映了他们共有的情怀是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