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以下示意图说明 A.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70到20万年 B.狩猎是北京人主要的生活方式 C.化石是了解北京人特征的主要证据 D.北京人的脑容量比现代人略小
|
2. 难度:中等 | |
历史示意图可以直观形象地展现历史,是历史学习的一种基本方法。对下列示意图所反映的史实的共同点表述正确的是 A.都确立了神权至上的原则 B.都是出现于亚洲的等级制度 C.都属于中世纪的文明成就 D.都有利于维护统治者的统治
|
3. 难度:中等 | |
在编演《诸子百家论治国》的历史短剧时,扮演孟子的同学所讲的台词应当是 A.仁者爱人,克己复礼 B.福兮祸之所倚 ,祸兮福之所伏 C.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D.兼相爱,交相利
|
4. 难度:简单 | |
贾谊《过秦论》中记载:“陈胜、吴广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此材料叙述的是 A.项羽和刘邦起义 B.大泽乡起义 C.黄巾军起义 D.黄巢起义
|
5. 难度:中等 | |
以下示意图反映出( ) A. 东汉末年军阀割据 B. 三国鼎立局面形成 C. 统一趋势不断加强 D. 魏晋时期政权并立
|
6. 难度:中等 | |
唐太宗曾对大臣说:“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他还常引用古人的话:“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据此治国理念,他采取的举措是( ) A.打击敌对官僚贵族,扩大统治基础 B.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 C.减轻人民劳役负担,鼓励农业生产 D.创立科举殿试制度,亲自面试考生
|
7. 难度:困难 | |||||||||||||||||||||||
下面是中国古代南北方人口总数及所占比例对照表,该表格反映的现象所产生的影响是
A.北方战乱而南方相对稳定 B.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 C.北方人口增长率比南方高 D.促使新的民族回族形成
|
8. 难度:困难 | |
新航路开辟以后,西方殖民者渴望与中国进行“往来”,所以在明朝中期以后,我国外交 出现新形势,即进行大规模的反侵略斗争。下列史实能够体现上述观点的是 A.郑成功收复台湾 B.郑和下西洋 C.设置驻藏大臣 D.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
9. 难度:中等 | |
宋代是中国学术史上的重要时期。《十三经》和《十七史》的印行,地方史志的编纂,许多数学、工艺、医药和科技著作的问世,大型类书和丛书的编印都在这一时期。此情形直接得益于 A.毕昇发明了造纸术 B.印刷术改良和推广 C.政府传播古典文化 D.市民精神生活丰富
|
10. 难度:中等 | |
“西方列强一巴掌把大清帝国打落谷底,从此国门洞开,风雨交加。”“中华民族开始了漫长的寻找,寻找失去的尊严,寻找在世界的位置,寻找复兴的道路……”。西方列强的“一巴掌”是指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甲午中日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11. 难度:中等 | |
据记载,龙江人薛广森在香港打工期间与革命党人往来密切。他在听闻某事后,发动员工和乡人剪辫,成为龙江剪辫第一人。薛广森听闻的“某事”应该是 A.中英签订《南京条约》 B.轮船招商局在上海成立 C.康有为发动“公车上书” D.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
|
12. 难度:中等 | |
有学者提出了“五四运动是第一次历史巨变的补课,又是第二次历史巨变的起点”的观点。其中五四运动是中国 A.由君主专制走向民主共和的开始 B.由民主共和走向社会主义的开始 C.资产阶级共和国向人民民主专政过渡的开始 D.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开端
|
13. 难度:中等 | |
1937年9月,日军占领“煤都”山西大同。这里生产的煤炭60%以上供日本军工需要,劳工多来自太原集中营,他们每天在井下劳动12个小时以上,每产出1000吨煤,就会有4名矿工死亡。劳工死后被抛尸荒山野岭,造成白骨累累的“万人坑”。材料反映出日本侵略者的侵华策略是 A.速战速决 B.民族同化 C.经济掠夺 D.军事统治
|
14. 难度:困难 | |
尽管重庆谈判的政治闹剧本质和它注定破产的历史结局,几乎毫无正面意义而言。但在谈判中两党公开倡言和认同的和平建国原则,是对中国几十年深重灾难的沉痛反思,是中国真正实现民族复兴、国家统一和跻身世界民族之林的历史基础。材料旨在强调重庆谈判 A.达成了建立联合政府的协议 B.反映了人们要求和平的愿望 C.有助于实现国家统一和民族复兴 D.得到了全面的贯彻和落实
|
15. 难度:中等 | |
数轴记忆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下面是一位同学在复习“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历程时制作的年代标尺,其中④处对应的时间应该是( ) A.19世纪六七十年代 B.甲午中日战争后 C.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D.第一次世界大战后
|
16. 难度:简单 | |
看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图(图1)、西藏和平解放协议签字仪式图(图2),关于两图内在联系的论述最准确的是( ) A.西藏百万农奴翻身得解放 B.西藏和平解放实现了国家统一 C.西藏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D.新中国的成立是西藏和平解放的主要前提
|
17. 难度:中等 | |
某一些学者认为:“从进化论传到中国直到文化大革命时期,在政治思想和政治实践上,激进主义一直占据主流地位。”20世纪50年代,“激进主义”在社会主义建设探索中的表现是 A.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 B.“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C.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 D.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
18. 难度:简单 | |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们秉持‘两岸一家亲’理念,尊重台湾现有的社会制度和台湾同胞生活方式,愿意率先同台湾同胞分享大陆发展的机遇。”“两岸一家亲”的政治基础是 A. 三民主义 B. 一个中国 C. 经济相互促进、互补互利 D. 军事力量强大
|
19. 难度:中等 | |
电视剧《平凡的世界》中,生产队长孙少安看到社员每天都在混工分,于是,偷偷将生产队里的猪饲料地分给农民,认为这有利于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却遭到批斗。孙少安的想法得以实现依靠的措施是 A.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 B.中央提出“八字方针” C.分户经营,自负盈亏 D.全面推行国有企业改革
|
20. 难度:中等 | |
学习历史要注意归纳与总结。下图是陈老师上课时的板书设计,请你为该板书内容设计一个恰当的主题 A.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B.改革开放 C.中国国际地位的显著提高 D.日新月异的社会生活
|
21. 难度:中等 | |
“博洛尼亚大学处于意大利北部,11世纪时此处过往商旅络绎不绝,商业纠纷时有发生,诉讼案件不断,所以该校一直以法学著称,学校内还形成了“法科大学”;此后该校还经常与市政当局和其他市民接触,成立了市民团体。”这段材料意在强调中世纪的大学 A. 顺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 B. 得到了封建统治者的支持 C. 推动了市民阶层的出现 D. 具有较大的自治和管理权
|
22. 难度:困难 | |
2020年初发生的新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来势汹汹,疫情防控进展不仅牵动着亿万国人的心,也引起世界关注。历史上,14世纪时曾有一场突如其来的“黑死病”席卷欧洲,素来以救 世主自居的欧洲教会对此却无能为力,一场挑战教会权威的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运动由此孕育 而生。这场思想文化运动是 A.文艺复兴 B.启蒙运动 C.新文化运动 D.新航路开辟
|
23. 难度:中等 | |
17世纪,当非洲、美洲、亚洲很多国家和地区正遭受挤压和灾难时,荷兰已通过创办养老院、孤儿院和救济院,举办医院,实行日常消费品低税政策等,过着富足的生活。然而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家史却极不光彩,以下能够证明这一点的史实有 ①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②“日不落帝国”的建立 ③“三角贸易” ④法国大革命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
24. 难度:中等 | |
如图是世界近代历史上一次资产阶级革命的进程示意图。根据图判断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英国最终确立了资产阶级联邦制国家 B.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最终以暴力革命推翻复辟王朝取得政权 C.英国进行资产阶级革命的同时开展了工业革命 D.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经过近半个世纪的斗争才最终取得统治地位
|
25. 难度:困难 | |
这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时,产生的广泛的不可调和矛盾和秩序划分不对等的背景下,为重新瓜分世界和争夺全球霸权而爆发的一场世界级帝国主义战争。材料中的“战争”是指 A.拿破仑欧洲战争 B.第一次世界大战 C.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 D.第二次世界大战
|
26. 难度:中等 | |
下面的时间轴,简要描述了某伟大人物的一生,据此判断该人物是 A.苏格拉底 B.邱吉尔 C.马克思 D.列宁
|
27. 难度:困难 | |
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曾说:“我不愿农民过得优厚,但我要防止俄国暴动。我认为,我们把农民同土地割裂会点燃俄国。假使要我签字连同土地一起解放农奴,我宁肯把手指砍掉”。体现亚历山大二世这一态度的是:解放后的农民 A.不能自由选择职业 B.仍归“村社”的管理 C.没有获得选举权利 D.以赎买方式得到土地
|
28. 难度:简单 | |
“他赢得了民心,因为人民能够感觉到,他喜欢他们,他惦记着他们。”罗斯福新政中“赢得民心”的举措是 A.兴建公共工程,增加就业机会 B.提倡美国公民勤俭节约 C.引导农场主努力扩大生产 D.改革银行制度,恢复银行信用
|
29. 难度:中等 | |
“在赢得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的同盟中,主要成员之间的关系已经破裂,它们尽管还没有发生军事冲突,但在意识形态和地缘政治方面,却已经处于对抗状态。”这种“对抗状态”正式开始于( ) A. 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B. 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C. “北约”“华约”建立 D. 欧洲联盟的成立
|
30. 难度:中等 | |
当你踏进家门的一刻,生活变得更智慧。一键开启空调、电视、扫地机器人……回家即是安心,这一切的便利得益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技术的发展带来的影响有 ①使信息的传递变得快捷和简便 ②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 ③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 ④推动了全球经济的一体化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
31. 难度:困难 | |
民主政治是人类政治文明演进的产物,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标志,也是现代社会不断发展的必要要求。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这无疑是罗马法制史上一个不小的成就,可以说,它开创了罗马法制史上的一个 新时代。它把向来由贵族和祭司阶层把持的习惯法用人人可见的文字公布出来,使司法执法 有明确的文字作依据,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贵族官吏的武断和专横。 材料二 1804年,《拿破仑法典》颁布实施,他明确规定成年法国人都平等的享有民事权利,体现了法律上公正平等的原则;严格规定了私有财产的合法性,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受侵 犯;否定了封建特权,确立了资产阶级的自由和平等原则。在拿破仑帝国时期,还强迫在法 国占领下的欧洲国家和地区实行此法律。 材料三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诞生(1954年9月21日) 材料四 我们党高度重视法治建设。长期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成功经验和深刻教训,提出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 法治,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把依法治国确定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把依法执政确定为党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积极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取得历史性成就。目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法治政府建设稳步推进,司法体制不断完善,全社会法治观念明显增强。 ——摘编自《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它”指的是哪部法律?结合所学知识,如何理解“它开创了罗马法制史上的一个新时代”?(不得照抄材料) (2)材料二中,《拿破仑法典》体现了怎样的立法原则?法典在欧洲的推行起了什么作用? (3)材料三中所示宪法是在什么会议颁布的?该宪法确立的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我国实行这一制度对于保障人民当家作主有何意义?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时代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战略意义。
|
32. 难度:困难 | |
对抗、结盟是传统国际关系的主要呈现形式,建立以合作共赢为主要内容的新 型国际关系代表着世界绝大多数国家的共同利益。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于是(富兰克林.罗斯福)除了在1933年6-7月间伦敦世界经济会议上力图拆除各国关税壁垒,取消英帝国特惠制,希望打进英联邦广大市场之外,也开始着眼于改善 美苏关系,关注打开苏联市场的可能性……于是,美苏两国恢复邦交谈判于1933年11月8日至16日在华盛顿举行……1月16日深夜,罗斯福和李维诺夫在恢复邦交的各项协议上签字,结束了16年来两国关系上的不正常状况。 ——王绳祖《国际关系史》 材料二“冷战”结束后,美国政府多次公开提及建立“世界新秩序”的设想,并认为维护美国的领导地位是“建立新秩序”的“首要原则”。 ——刘全智《“冷战”史》 材料三西欧六国在20世纪50年代创建了共同市场,从那时起到21 世纪开始之际,欧洲统一进程成就显著。1957年建立的欧洲经济共同体,1965年成长为欧洲共同体,1991年签署《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后进而发展成欧洲联盟……自愿采用一种共同货币……提出继续发 展共同的外交与防务政策……即使如现在这个样子,也已经成为经济与政治合作的前所未有的模板,欧洲已经为之大变。在经历了延续几个世纪的战争岁月以后,欧洲大陆已经到达一个历史的转折点,很难想象几个主要国家之间再有战争。 ——(美)R•R•帕尔默著《现代世界史》 材料四 人类社会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让和平的薪火代代相传,让发展的动力源源不断,中国方案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 ——习近平《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材料五 从分享防疫信息经验到开展药物疫苗研发合作,从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到提供尽可能多的物资保障,从支持国际组织发挥应有作用到打造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从完善全球卫生治理到确保全球产业链开放、稳定、安全……战“疫”期间,习主席利用各种场合向世界阐明积极参与全球抗疫的中国立场,发出凝聚全球战“疫”强大合力的中国倡议。恪守国际道义,践行大国担当,积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20世纪30年代美苏关系正常化的经济原因。美苏关系正常化给世界带来怎样的影响? (2)材料三中的“共同货币”指的是哪一种货币?根据材料说明“很难想象几个主要国家之间再有战争”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材料四中的“大变革大调整”指的是当今世界哪些发展趋势?材料二中的“世界新秩序”和材料四中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有什么实质区别? (4)根据材料五及所学知识,在中国疫情防控形势出现胜利曙光之时,疫情在全球蔓延肆虐的紧要关头,我们提出了哪些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
|
33. 难度:困难 | |||||||||||||||||||||||||||||
城市化--社会进步的重要表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6-19世纪英国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
——摘自谷延方《重评圈地运动与英国城市化》 材料二中国的城市化与英国的城市化最大的不同在于触发地的不同,经过大约一个世纪的工业革命后,英国的城市人口已超过 50%,基本完成城市化。城市化高潮的早期基本上是 农村城市化的高潮,因为城市人口增长主要依靠农民移民,其次才是城市居民的自然繁衍,因而,英国的城市化是伴随着工业化自发形成的。近代中国的城市化特征最明显的城市是那 些对外开放通商口岸。几乎在西方国家将商业势力拓展到通商口岸的同时,中国内陆地区各 种资源(人口、商业等)也开始了向通商口岸集中。由此开始,口岸城市的迅速崛起,打破了中国城市发展的某种均势。 ——摘自徐峰《商业与近代中国城市化的启动(1840--1895)》 材料三建国后中国城市化率基本情况(部分)
——摘编自中国城市化率课题研究小组研究报告 材料四在19世纪上半期的伦敦,人满为患,迁移到城市里的穷人,大多只能靠乞讨为生。许多工人只能住在没有照明和排水设施的地下室,使得传染病很容易扩散。与此相反英国富人享有市内住宅和乡间宅弟,拥有艺术收藏品,能参加被广泛宣扬的娱乐活动和去国外旅行,他们的生活方式几乎是社会底层的群众所不能理解的。 ——《世界近代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近代英国城市化的发展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英国城市发展的主要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19世纪英国的城市化与近代中国城市化进程的不同。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建国后表格中的三个阶段,中国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主要原因分别是什么? (4)根据材料四概括英国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社会问题,试举两例。 (5)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城市化的认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