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简单 | |
历史传说虽蕴含着某些比较可靠的历史信息,但不能等同于历史史实。历史史实是完全真实存在的客观事实。下列属于历史史实的是:( ) A.北京人使用天然火 B.炎帝教民农作 C.黄帝建宫室,制造船只 D.大禹治水
|
2. 难度:简单 | |
在下列图片中,反映出我国黄河流域原始居民文化特征的是:( )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
3. 难度:简单 | |
《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天下为家”代替“天下为公”体现了我国古代哪两种制度的更替? A.封建制代替奴隶制 B.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C.禅让制代替世袭制 D.奴隶制代替禅让制
|
4. 难度:简单 | |
在中国几千年的文明中,朝代更替,是常有的事。下列历史事件中,导致王朝更替的是:( ) A.涿鹿之战 B.孝文帝迁都 C.国人暴动 D.牧野之战
|
5. 难度:简单 | |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反映了民心向背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下列历史人物的结局与“政之所废在逆民心”观点相一致的是:( ) ①启 ②夏桀 ③商纣 ④盘庚 ⑤周厉王 ⑥周武王 A.①③⑤⑥ B.①③④⑥ C.②③④⑤⑥ D.②③⑤
|
6. 难度:困难 | |
《孟子》中记载:“天子适诸侯曰巡狩……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这主要反映了:( ) A.春秋时期周天子是天下共主 B.西周末年周王势力日益衮微 C.诸侯有对周王朝觐述职的义务 D.西周初年诸侯势力逐渐增强
|
7. 难度:困难 | |
我国在许多战国时期墓的考古中发现了许多青铜器。观察图一图二,可以推测与春秋战国历史有关的信息是:( ) A.铜制农具在农业中普遍使用 B.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战争频繁 C.战国时期达官贵人喜欢用铜器陪葬 D.各诸侯国变法图强
|
8. 难度:简单 | |
《史记·商君列传》记载:“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这段话反映的核心主张是( ) A.顺应时代发展进行改革 B.遵循先代旧制保持稳定 C.加强思想控制禁锢思想 D.强化专制统治维护集权
|
9. 难度:中等 | |
2017年11月24日,甲骨文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翻开它所承载的历史记忆,我们可以了解的是 A. 中国最早王朝的日常祭祀 B. 商王出征的占卜记录 C. 甲骨文中使用最多的造字方法是形声字 D. 它证明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周朝开始
|
10. 难度:中等 | |
习近平总书记在一次记者会上说“我经常担心贫困山区的人民群众,因为民之所忧,我之所思;民之所思,我之所行。”习书记这句话体现了百家争鸣时期哪一派别的思想主张( ) A.法家 B.儒家 C.道家 D.墨家
|
11. 难度:困难 | |
郭沫若说:“由秦到现在两千多年了,我们依然感觉着春秋战国在学术思想上是中国的黄金时代。”其理由是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 ) A.百家争鸣的活跃局面 B.诸候争霸的混乱局面 C.竞相改革的时代风潮 D.商业繁荣的城市景观
|
12. 难度:简单 | |
小刚同学参观岷江上的一座古代水利工程,他看到鱼嘴把江水分成内江和外江,内江的水流流入宝瓶口。这座水利工程的主要作用是:( ) A.促进了南北经济的交流 B.沟通了长江和珠江水系 C.疏通洪水,灌溉成都平原 D.有利于秦军南下,统一岭南
|
13. 难度:简单 | |
下图的秦朝行政系统简表中①、②分别是:( ) A.州牧、郡守 B.里长、州长 C.丞相、郡守 D.丞相、州长
|
14. 难度:中等 | |
《史记·秦始皇本纪》提到:“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贾谊《过秦论》提到:“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蕃篱,却匈奴七百余里”。秦朝实行这些措施的主要目的是 A.稳定边疆 B.方便百姓 C.兼并诸侯 D.巩固统一
|
15. 难度:简单 | |
下列政权中,被农民起义推翻的政权有:( ) ①商 ②秦 ③西汉 ④东汉 ⑤西晋 A.①②③④ B.② C.③④⑤ D.②③⑤
|
16. 难度:困难 | |
“汉兴……天下既定,民亡盖藏,自天子不能俱醉驷,而将相或乘牛车,上于是约法省禁,轻田租,十五税一。”这则材料反映的是:( ) A.汉初推行休养生息政策的内容 B.汉初推行休养生息政策的影响 C.汉初推行休养生息政策的结果 D.汉初推行休养生息政策的背景
|
17. 难度:困难 | |
西汉初年,诸侯“连城数十,地方千里”轻则骄奢淫逸,重则联手对抗中央。汉武帝时为解决这一问题所采取的措施是 A. 坚持进行削藩 B. 推行儒学教育 C. 实施“推恩令” D. 在地方设转运使
|
18. 难度:中等 | |
董仲舒向汉武帝建议“愿望陛下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气”。此建议 ①主张大力推行儒学教育 ②使太学在全国各地普遍设立 ③有利于思想上的大一统 ④使士人受到社会的普遍尊重。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
19. 难度:简单 | |
监察制度是君主专刺中央集权钊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秦汉时期的官职中具有监察职能的是:( ) ①御史大夫 ②太尉 ③刺史 ④书博士 ⑤丞相 A.①②③⑤ B.①②③④⑤ C.①③ D.②③④⑤
|
20. 难度:简单 | |
历经几千年的风雨,中国人的文化风味都留在了一部部厚重的典籍里。假如要介绍下图中被隐去的典籍,你将选择 A.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鲁迅先生曾称它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B. 一部农业百科全书,集古代农业之大成并吸取了西方科技知识的农学专著 C. 该书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上下三千年的历史 D. 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的成就,在世界医学领域有很高的学术地位
|
21. 难度:中等 | |
一部反映楚汉战争时期的电视剧,其中的一幕情节是,刘邦的夫人,即后来的吕后,为躲避战乱,逃入尼姑庵。这一情节( ) A. 基本符合历史场景 B. 严重违背史实,当时中国没有佛教 C. 应当取材于正史记载 D. 应当是民间传说
|
22. 难度:简单 | |
某同学在学习“东汉的兴亡”一课时,做了如下课堂笔记,其中错误的是 A.开始建立——刘秀公元前25年称帝 B.兴盛局面——“光武中兴” C.走向衰亡——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 D.沉重打击——黄巾起义
|
23. 难度:简单 | |
我国的“中医针灸”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国古代擅长针灸并能实施外科手术的名医是:( ) A.嫘祖 B.黄帝 C.孙思邈 D.华佗
|
24. 难度:简单 | |
秦汉时期科技文化取得成就的原因有:( ) ①秦汉政权统一②秦朝修建万里长城③秦始皇统一文字④统治者支持对外交往⑤汉朝独尊儒术的思想⑥江南地区经济的开发 A.①③④⑤ B.①②③④⑤ C.②③④⑤⑥ D.②③④⑤
|
25. 难度:困难 | |
青年歌手林俊杰在歌曲《曹操》中唱道:“东汉末年分三国,烽火连天不休……”。歌词中的“分三国”是指历史上的三国鼎立。下图中,符合公元222年局势的是:( ) A. B. C. D.
|
26. 难度:简单 | |
“曹操墓在安阳”引发了一系列质疑风波。从史学研究的角度,判断“曹操墓真伪”的正确依据应是:( ) A.正史文献资料的记载 B.实地考古发掘的成果 C.文献与考古相结合的“二重证据” D.历史学家的主观判断
|
27. 难度:简单 | |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历史上卫温率船队到达台湾,加强大陆与台湾的联系是在:( ) A.春秋时期 B.战国时期 C.汉朝时期 D.三国时期
|
28. 难度:困难 | |
小明同学为某单元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示意图,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该单元的主题是 A.中国境内的人类活动 B.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 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D.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
29. 难度:简单 | |
成语“乱七八糟”和两个历史事件有关,“乱七”和汉景帝时的“七国之乱”有关,而“八糟”和惠帝时的“八王之乱”有关。“八王之乱”发生的朝代是 A.西汉 B.东汉 C.西晋 D.东晋
|
30. 难度:中等 | |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北方大量少数民族内迁,内迁的民族不包括 A.匈奴族 B.鲜卑族 C.羌族 D.女真族
|
31. 难度:简单 | |
“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下列政权曾定都在洛阳的有 ①西汉 ②东汉 ③曹魏 ④西晋 ⑤东晋 ⑥北魏 A.①②④⑥ B.②③④⑤ C.②③④⑥ D.①③⑤⑥
|
32. 难度:简单 | |
爷爷在给小果讲三国故事时说:“三国尽归司马氏。”“司马氏”指的是:( ) A.司马昭 B.司马炎 C.司马睿 D.司马懿
|
33. 难度:中等 | |
东晋谢安“东山再起”执掌朝政后,在一次战役中指挥晋军将“投鞭断流”的前秦军队打得“风声鹤唳,草木皆兵”,这次战役是指 A.桂陵之战 B.垓下之战 C.官渡之战 D.淝水之战
|
34. 难度:简单 | |
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统一过黄河流域的政权有:( ) ①秦 ②魏 ③西晋 ④东晋⑤前秦 ⑥北魏 A.①②③⑤⑥ B.②③④⑤⑥ C.②③④⑤ D.②③⑤⑥
|
35. 难度:简单 | |
时序性是历史学科的基本属性之一,下列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排列的正确顺序是:( ) ①陈胜吴广起义 ②长平之战 ③赤壁之战 ④阪泉之战 A.②①④③ B.②①③④ C.④①②③ D.④②①③
|
36. 难度:简单 | |
下列影视剧中的情节,与史实相符的是:( ) A.孔子将《春秋》纸书交给弟子 B.秦始皇用葡萄、花生等美食宴请群臣 C.汉武帝让臣子坐在椅子上陈述奏章 D.西晋时期以锺、胡书法作为标准字体
|
37. 难度:中等 | |
下列砖画山上于甘市嘉格关魏晋古墓.生动反映了当时汉人胡食的生活习俗。这组砖面可以用来直接研究图法制作系惯与烙饼 A.江南开发 B.民族交融 C.政权并立 D.经济重心南移
|
38. 难度:简单 | |
德国数学家康托尔说过:“历史上一个国家所算得的圆周率的精确程度,可以作为衡量这个国家当时数学发展水平的指标。”要衡量南北朝时期中国数学发展水平,要找谁的研究成果?( ) A.祖冲之 B.刘徽 C.李时珍 D.张仲景
|
39. 难度:简单 | |
东汉末年,书法逐渐成为一门艺术,下列推动书法艺术持久发展的原因有( ) ①造纸术的发明是书写的载体变得快捷、方便, ②人们对书法美的不懈追求 ③《兰亭序集》达到收放自如、浑然天成, ④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
40. 难度:简单 | |
小明暑假跟随某旅行社去参观了世界三大石窟之一的云岗石窟。他去的地方是。 A.河南洛阳 B.山西大同 C.陕西西安 D.甘肃敦煌
|
41. 难度:困难 | ||||||||||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传说中炎帝和黄帝的发明
(1)每年清明节都有大量来自海内外的炎黄子孙到炎帝陵、黄帝陵拜祭。依据材料一,写出炎帝和黄帝被中华民族尊崇的原因。 材料二: (2)有学者认为“世界受蔡侯(伦)的恩惠要比受许多更知名的人的恩惠更大”。依据材料二,谈谈理由。 (3)下图为中华古代文化的部分成就,请任选两幅,写出作者,并写出该作品或作者的历史地位。 (4)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请说出我们在文明交流互鉴中应采持的正确态度。
|
42. 难度:困难 | |
我校七年级同学开展对“丝绸之路”的研究性学习,请你参与下列活动。 材料一: 请回答: (1)这条丝绸之路最早开辟于什么朝代?对开通丝绸之路贡献最大的人物是谁? (2)请写出材料一图中A、B对应的地点。 材料二:通过这条道路,中国的丝织品以及冶铁、凿井、造纸等技术相继西传,西方的皮毛、汗血马、瓜果以及佛教、魔术、音乐、舞蹈、雕塑等也纷纷东来。“丝绸之路”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 ——摘自北师大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3)根据材料二回答,古代丝绸之路在中外交往中有何重要地位? (4)“丝绸之路”的畅通主要得益于当时政府设立的哪一机构对西域的有效管辖?该机构的设置有什么标志性意义? 材料三:2014年11月4日上午,国家主席习近手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八次会议,研究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规划、发起设立丝路基金。……丝路基金将为沿线国基础设施建设、资源开发、产业合作等有关项目提供投融资支持。 (5)根据材枓三,槪括总结我国设立丝路基金有什么现实意义?
|
43. 难度:困难 | |
农业经济是立国之本,固国之本。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七八千年前,中国北方和南方的农业与农耕聚落都有了很大发展,耒、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粮食的储备,使人们的精神生活得到多方面的发展,……内部大小血缘集体之间以及个人之间,关系平等和睦。 ——《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1)根据据材料一,列举哪些方面“有了很大发展”? 材料二: (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二中考古工作者发掘出来的文物反映的当时我国农业生产领域出现的变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材料三:(汉景帝)诏曰:“农,天下之本也,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其令国郡务劝农桑……” (3)材料三表明了汉景帝怎样的观点?为此他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举一例说明 材料四:(东晋建立后)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物产丰富),民勤本业,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会土(会稽郡)带海傍湖,良畴亦数十万顷,膏腴土地……荆城(今荆州)跨南楚之畜,扬州有全吴之沃……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 (4)根据材料四,简述东晋建立后江南地区经济发展状况(从两个方面回答2分)并说明这一时期江南地区经济发展最主要的原因。 (5)综上所述,你认为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
44. 难度:困难 | |
改革与创新是一个民族和国家发展的必由之路。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 ——《战国策·秦策三》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变法的措施。这些措施起了什么作用? 材料二:孝文帝明知鲜卑游牧故习,万不足统治中华。又兼自身深受汉化熏染,实对汉文化衷心欣慕,乃努力要将一个塞北游牧的民族,一气呵熟,使其整体的汉化。 ——钱穆《国史大纲》 (2)材料二中孝文帝推动鲜卑族整体汉化的原因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措施起到了什么作用? (3)杰出的历史人物总能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适时调整或改革,从而对推动历史发展进程能够起到重要作用。请你选择一位本学期历史课程中出现的杰出人物,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200字的小论文。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文采斐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