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江苏省常州市教育学会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江苏布政使李星沅获悉《南京条约》后,气愤不已,深忧“千秋万世何以善后”。李星沅“气愤”“深优”的是

A.我国的主权和领士完整遭到破坏

B.清政府完全沦为洋人的统治工具

C.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D.外国侵略更进一步深入中国腹地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英国利用“亚罗号事件”,法国利用“马神甫事件”,作为冠冕堂皇的理由,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他们发动战争的最根本目的是

A.传播宗教 B.销售鸦片 C.扩大市场 D.割占领土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太平天国运动期间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前者是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方案

B.后者成为太平天国的纲领性文件

C.前者体现了农民阶级的革命理想

D.后者为维新派所制定并实际施行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1900年4月以后,直隶保定城内的坛口“日盛一日”,并且竖起“保清灭洋”旗帜,教堂“无论天主、耶稣悉付一炬”。这里描述的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维新变法运动 D.新文化运动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辛亥革命后所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具有重大历史意义。这部约法

A.由南京国民政府颁布并实施 B.完全限制了袁世凯的权力

C.肯定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 D.成为彻底反帝反封建纲领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张謇创办的大生纱厂、荣氏兄弟创办的福新面粉公司等近代民族企业的共同点是

A.一战后一直迅速地发展 B.均为洋务派出资创办

C.奠定了中国重工业基础 D.发展道路曲折而艰难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孙中山曾写道:“夫去一满洲之专制,转生出无数强盗之专制,其为毒之烈,较前尤甚。于是而民愈不聊生矣!”这里的“无数强盗之专制”指的是

A.尊孔复古,倒行逆施 B.军阀割据,混战不休

C.复辟帝制,洪宪登基 D.八国联军,烧杀抢掠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陈独秀在《每周评论》刊文说:“巴黎和会,各国都重在本国的权利,什么公理,什么永久和平,什么威尔逊总统的十四条宣言,都成了一文不值的空话……非得全世界人民都站起来直接解决不可。”其后中国人“站起来直接解决”的行动是

A.五四运动 B.广州起义 C.辛亥革命 D.护国战争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1924年9月,吴佩孚成为出现在美国《时代》杂志封面上的第一个中国人(见图)。但两年后,他却迅速在中国政坛上消失了。这主要是由于

 

A.辛亥革命 B.五四运动 C.北伐战争 D.南昌起义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肖克将军在回忆录里写道:“8月1日凌晨两点,一阵枪响打破了南昌城夜空的宁静,战斗打响了。我们的任务就是消灭归附汪精卫集团的第6军57团。”材料描述的历史事件

A.成为中国革命转危为安关键

B.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史的开端

C.是中共创建人民军队的开端

D.探索出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得-张平静的书桌了!”这句1935年爆发出的怒吼,点燃了中国人民的怒火,汇聚成了一股强大的力量。这段材料反映的是

A.九一八事变 B.一二·九运动 C.西安事变 D.七七事变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国民党高级将领黄维回忆起1937年的上海罗店之战时说:“我师当时在罗店死守一周,打到最后,除了一个电报员,连文书、炊事员都拿枪上阵去了。战后整编,活着的连一个团都凑不上,非常惨烈!”此处所述的战役

A.体现中国人民十四年抗战的起点

B.粉碎了日本迅速灭亡中国的企图

C.表明全国性的抗日战争从此爆发

D.标志着国共第二次合作初步形成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准备条件并为中国人民指明奋斗方向的重大事件是

A.中共七大召开 B.台儿庄战役 C.百团大战 D.平型关大捷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学习历史地图有利于培养我们的时空观念。如图反映的史实是

 

A.三大战役的胜利 B.渡江战役的胜利

C.淮海战役的胜利 D.千里跃进大别山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历史事实指的是历史的真实情况,历史观点是分析历史事实的看法和态度。下列选项中属于历史观点的是

A.1928年4月,毛泽东和朱德在井冈山会师

B.1946年6月,国民党进攻中原解放区

C.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缓慢的根源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D.20世纪30年代在抗日救亡的高潮中,聂耳谱写了《义勇军进行曲》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民族危难、民族觉醒的历史。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不久,一些头脑清醒的当权者,已经感受到了清朝统治的严重危机。他们认为:中国文式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不能及。”

——摘编自李时岳《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材料三  “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这段话出自康有为的《上清帝第六书》,代表了维新派的共识。最后两句,批评了惨淡经营30年的洋务运动。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完成下列要求:

(1)结合所学,指出材料一中“头脑清醒的当权者”意识到当时的中国与西方相比,主要的落后之处是什么?为此他们采取了怎样的行动?

(2)材料二中图一历史人物牺牲于哪一场战争?这场战争与图二有何关系?这场战争和材料一中“头脑清醒的当权者”采取的行动间有何关系?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说明康有为批评洋务运动的主要理由,并指出维新派提出的主张。

(4)综合上述材料,归纳这一时期的时代特征。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历史亲历者所见证了中国共产党由弱到强,逐渐发展壮大的历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四十年前会上逢,南湖泛舟语从容。

——1961年董必武

材料二  铁壁合围难突破,暮色苍茫别红都。

强渡湘江血如注,三军今日奔何处?

娄山关前鏖战急,遵义城头赤帜竖。

舵手一易齐桨橹,革命从此上新途。

——1935年伍修权

材料三  西安捉蒋翻危局,内战吟成抗日诗。

楼房依然人半逝,小窗风雪立多时。

——1979年叶剑英重访西安

材料四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1949年毛泽东

完成下列要求:

(1)材料一诗中的“会”指的是何时召开的什么会议?结合所学指出这次会议的重大历史意义。

(2)结合所学,指出导致材料二中“三军今日奔何处”窘境的原因。谈谈你对“舵手一易齐桨橹,革命从此上新途”的理解。

(3)据材料三,写出“西安捉蒋”的历史事件和中共解决这一事件的主张,并说明“内战吟成抗日诗”所反映当时国内局势的变化。

(4)材料四中“百万雄师过大江”的意义。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某校八(3)班同学从不同的角度,探究中国的近代化历程。下面是两个研究性学习小组的研究材料,请你加入他们一起探索。

(甲组:风云人物)

材料一  1904年,孙中山在《中国问题的真解决》中说:在中国人民中有许多极有教养的能干人物,他们能够担当起组织新政府的任务。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先生在北京逝世,留下了“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的寄语。

材料二  李大钊曾说:“孔子者,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也。宪法者,现代国民之血气精神也”。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新政府”成立的时间及1925年前后“革命”所取得的成果,并分析“同志仍需努力”的原因。

(2)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概括李大钊的观点,并指出1915年他和一部分先进知识分子发起了什么运动?

(3)综合上述材料,写出中国近代化探索的趋势。

(乙组:社会风俗)

材料三  1912年3月,《大总统令内务部晓示人民一律剪辫文》中说:“凡我同胞,允宜涤旧染之污,作新国之民……凡未法辫者,于令到之日,限二十日,一律剪除净尽,有不遵者,以违法论”。

材料四 

(4)据材料三,概括民国政府“晓示人民一律剪辫”的目的。结合材料四中的图片,推断民众对这个举措的态度是否一致,并给出你的理由。

(5)有人说“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的一系列法令政策,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你同意这一观点吗?请结合材料三和材料四,阐述理由。

(丙组:民族经济)

材料五  第一次世界大战使中国工商业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机会,同时日本在华企业亦获得同样侵略机会,中国的民族经济仍不易与之抗衡。一战后,以致归于失败。中国民族经济之不能前进,以致渐趋衰退,不当尽归咎于外来压力。国内情况之日益恶化,亦为重大因素。政府之无扶植诚意,自然有关,战乱不止,兵额激增,尤为致命打击。

——摘编自郭廷以《中国近代史纲》

(6)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分析民族经济“归于失败”的外因,并谈谈你对“国内情况之日益恶化”的理解。

(7)综合本次探究的历程,请你归纳总结影响中国近代化的主要因素。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