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江苏省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下学期课堂检测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海内外华都称自己为“炎黄子孙”是因为(      )

A.华人都是黄色皮肤

B.炎帝、黄帝打败了蚩尤部落

C.中华民族的主干部分是由炎、黄两个部落联盟发展而来的

D.我国原始居民主要生活在黄河流域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据巴蜀文化研究专家冯广宏考证,李冰在公元前273年前后担任蜀守,并主持修建了都江堰。据图1判断,公元前273年属于

A.公元前3世纪前期 B.公元前3世纪后期

C.公元前2世纪前期 D.公元前2世纪后期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面对春秋战国时期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政权更迭、生灵涂炭的乱局,不同流派的知识分子提出了不同的治世药方。秦统一的历史证明,哪一种药方更“对症”当时的社会形势?

A. 儒家:为政以德,仁政治国

B. 墨家:互助互爱,反对侵略

C. 法家:提倡法治,中央集权

D. 道家: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商鞅变法的措施中与“富国强兵”的目的联系最直接最密切的是

A.奖励耕战 B.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C.废除贵族世袭特权 D.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小明对下图所示的工程和农具进行了研究。以下认识和思考正确的是

A.都江堰在秦朝时修建,筒车是唐朝时发明

B.都江堰是防洪灌溉工程,筒车是耕种工具

C.它们反映了中国古代的“重农抑商”政策

D.它们都促进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他在位期间成功地统一了西晋末年以来近300年的分裂局面,改革制度,发展生产,注重吏治,国家安定。人民负担较轻,经济繁荣。”他在1978年美国学者麦克·哈特所著的《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中排行第82位。这位在西方人眼中影响深远的中国皇帝是

A. 秦始皇

B. 汉武帝

C. 隋文帝

D. 唐太宗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下列对三国鼎立局面的评价,哪一项是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

A. 战乱频繁,破坏了社会经济

B. 三国鼎立,加剧了国家的分裂

C. 破坏了民族关系,不利于民族融合

D. 局部统一,为全国统一创造了条件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清代的雍正皇帝曾说:“中国之一统,始于秦。塞外之一统,始于元,而极盛于我朝。”下列选项中符合“极盛于我朝”的是

①设台湾府  ②设宣政院  ③设驻藏大臣  ④设伊犁将军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③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小夏在读《唐太宗传》时看到了这样的记载:有大臣请求修复长城,太宗一笑置之。太宗对修复长城一事置之一笑的理由应该是

A. 唐初北方无边患 B. 长城起不到防御的作用

C. 唐国力虚弱无财力支持 D. 开明的民族政策,民族关系融洽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中国古代文学体裁多样,成就辉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唐朝诗人李白的诗作有“诗史”之称

B.苏轼的作品是宋词中婉约派的代表作

C.元杂剧作家中最负盛名的是辛弃疾

D.《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拜伦(1788~1824年)是英国19世纪初期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在他生活的时代,不可能发生的事情是(  )

A.他在报纸上看到有关黑人奴隶买卖的广告

B.他与欧洲大陆的朋友用电话交流写作心情

C.他听说拿破仑当上法兰西第一帝国的皇帝

D.他乘坐轮船到欧洲大陆各国旅游了解国情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全球通史》的作者认为“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他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第一次发生在公元前221年,第二次发生在1911年,第三次在1949年。”这三次“革命”是指

A.小农经济的出现、商品经济的发展、计划经济的确立

B.秦统一六国、清帝下台、新中国成立

C.封建制度确立、资产阶级共和制度确立、社会主义公有制确立

D.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君主专制制度被推翻、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孙中山在《讨袁檄文》中称“万户涕泪,一人冠冕,其心尚有‘共和’二字存耶?既忘共和,即称民贼。……”号召“戮此民贼,以拯吾民”,中国爆发了轰轰烈烈的(   )

A.武昌起义 B.二次革命 C.护国战争 D.护法运动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五四运动树立了一座推动中国历史进步的丰碑。”其“推动”主要体现在(   )

①明确了反帝反封建的纲领     

②推动了新的救国救民思想传播

③显示了新阶级力量的作用     

④沉重打击了国民党的统治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详细信息
15. 难度:困难

下图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史的时间轴。其中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形成于(    )

A.A B.B C.C D.D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1953-1956年我国出现下图所示农业经济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

A.土地改革运动 B.“大跃进”运动

C.农业合作化运动 D.人民公社化运动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1971年10月25日,美国驻联合国代表不得不承认:“这是联合国历史上的转折点,反西方集团在美国威望动摇时第一次击败了美国。”这里的“转折点”是

A. 中国与亚非国家友好往来

B.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C. 中国加入社会主义阵营

D. 中日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习总书记曾在讲话中指出:“以对话取代对抗、以合作取代争斗、以双赢取代零和,两岸关系才能行稳致远。”实现两岸关系“行稳致远”的政治基础是

A. “和平统一”方针

B. 铲除“台独”势力

C. 交流合作原则

D. 一个中国原则

 

详细信息
19. 难度:简单

设计表格归纳知识,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以下表格设计中推论与史实不相符的是

 

选项

史实

推论

A

中共十二大

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B

邓小平南方谈话

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

C

中共十五大

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

D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成为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总方略

 

 

A.A B.B C.C D.D

 

详细信息
20. 难度:中等

2016年2月央视一套《感动中国》颁奖盛典上,有这样一段颁奖词:“……为了一个使命,执着于千百次实验。萃取出古老文化的精华,深深植入当代世界,帮人类渡过一劫……”最能享此赞誉的人物是

A. 袁隆平 B. 邓稼先 C. 屠呦呦 D. 钱学森

 

详细信息
21. 难度:中等

斯大林曾说:“工业化的中心,工业的基础,就是发展重工业。”这一思想给苏联发展带来的直接影响是

A.完成了两个“五年计划” B.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C.导致了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D.形成了过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

 

详细信息
22. 难度:困难

19世纪中期,许多与西学相关的“日本新词”来自中国,而在20世纪初年,大量与西学相关的“日本新词”,如劳动、方针、政策等迅速传入中国。引发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 明治维新

B. 甲午战争

C. 戊戌变法

D. 辛亥革命

 

详细信息
23. 难度:中等

在一节历史活动课上,同学们通过比较第一、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主要发明,总结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如下特点,其中正确的结论有

①美国和德国的成果突出  ②发明涉及的领域更加广泛

③技术和发明超出了一国范围  ④科学技术与工业生产紧密结合

A.一项 B.二项 C.三项 D.四项

 

详细信息
24. 难度:简单

1917年3月25日,《申报》刊文报道:“十六日夜间,(哈尔滨)各界俄人皆手执国旗,由军乐队率领沿街欢呼呜啦,并拍电俄京祝贺。十七日,租界内满街悬旗,俄人皆彼此道贺。”“俄人”庆贺的是

A.农奴制度的废除 B.推翻沙皇专制统治

C.苏维埃政府成立 D.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

 

详细信息
25. 难度:中等

列宁指出:我们现在正纠正我们的许多错误,我们正在学习怎样在一个小农国家里进一步建设社会主义大厦而不犯这些错误。列宁为“纠正错误”而采取的措施是

A.建立苏维埃政权

B.实施新经济政策

C.推行农业集体化

D.改革苏联模式

 

详细信息
26. 难度:中等

十九世纪,面对燃烧造成的遮天蔽日的烟雾,来自国外的旅行者却为它的魅力所倾倒;有钱的英国人更喜欢乘坐蒸汽轮船在浑浊不堪、散发异味的泰晤士河上游览。这说明

A.在英国机器生产代替了手工劳动 B.人们陶醉于工业革命成就

C.发展工业必须破坏环境 D.工业革命成果扩展到全球

 

详细信息
27. 难度:中等

“1914年,萨拉热窝街头,随着塞尔维亚青年的一声枪响,世界被战火点燃了。假如塞尔维亚民族主义者没有刺杀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夫妇,这场世界战争就不会爆发。”这种说法的产生是由于

A.人们认识到突发事件的危害

B.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们内心造成了巨大伤害

C.没有认清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

D.认为萨拉热窝事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偶然原因

 

详细信息
28. 难度:中等

20世纪上半期召开的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产生了深远影响。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相似之处不包括(  )

A.由少数帝国主义大国操纵 B.均有损中国主权

C.对战败国进行了掠夺 D.都确立了新的国际秩序

 

详细信息
29. 难度:中等

在科学成功的背后,我们必须看到一个潜在的危险正显露出来:人类大规模地开发大自然,虽然掌握了更高的能量,有了支配自然界的能力,但却动摇了人类生存的根基。这主要反映了科技革命

A. 改善了人民的生活

B. 促进了各国经济发展

C. 破坏了人类的生态环境

D. 促使了贫富差距过大

 

详细信息
30. 难度:简单

“它引发了人们脑子里的一场地震,它改变了人们的世界,它打败了无敌的神,它开始使人们重新认识世界,认识自己。”材料中的它是指

A.《物种起源》 B.《英雄交响曲》

C.《神曲》 D.《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31. 难度:中等

古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包括中国与亚、非、欧一些国家和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交往,在这个过程中,友好交往是中外交往的主流。

材料一  钱文忠教授在讲述唐朝对外关系时说:“一个伟大僧人西行取经的传奇故事,一条由信念、坚持和智慧浇铸而成的求知之路,一个民族胸襟开放、海纳百川的真实写照。”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的这位“伟大僧人”是谁?当时的皇帝开创了怎样的盛世局面?

材料二  十一至十三世纪,印度洋已成了大宋商船的天下……宋朝从海上贸易中抽税近二百万贯,以百分之十的税率计算,可以推算出,宋代每年的进出口总额约为二千万贯……一位宋朝诗人写过一首描述泉州港贸易的诗:“苍官影里三洲路,涨海声中万国商!”

——吴钓《宋代:中国的大航海时代》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促使宋朝“大航海时代”来临的最根本政治原因是什么?当时管理对外贸易的机构是什么?

材料三  2000多年前,亚欧大陆上勤劳勇敢的人民,探索出多条连接亚欧非几大文明的贸易和人文交流通路,后人将其统称为“丝绸之路”……是促进沿线各国繁荣发展的重要纽带,是东西方交流合作的象征。

(3)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我国古代连接陆上“丝绸之路”与“海上丝绸之路”的交通枢纽是什么?陆路和海路交通的畅通有何积极影响?

材料四  明朝前期的中国,是一个综合实力走在世界前列的强国。但中国人没有恃强凌弱,郑和下西洋是世界上公认的和平之旅。28年间,郑和船队始终奉行“共享太平之福”的对外政策,发展与各国的友好关系,在中国与亚非国家之间架起了友谊的桥梁,进一步树立了中国的和平友好形象。

(4)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郑和船队最远到达哪里?依据材料四指出此次远航能够实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材料五  梁启超有云:西方自哥伦布之后,无数哥伦布继之而起;而我国自郑和之后,再无郑和。

(5)材料五“西方自哥伦布之后,无数哥伦布继之而起”的根本原因是什么?“郑和之后,再无郑和”有什么消极影响?

 

 

详细信息
32. 难度:中等

革命或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的两种重要方式。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美国独立战争期间,路易(法国国王路易十六)援助美国并非他热爱民主起义,而是由于他畏惧且憎恨英国。他帮助美国,支持自由事业,可这却成为压倒法国的最后一块巨石,法国已彻底倒闭了。

——海斯、穆恩、韦兰《全球通史》

材料二  2009年2月12日,奥巴马参加林肯诞辰200周年纪念活动,并表示他特别感激林肯,因为有了林肯,他才有可能成为美国的第一任黑人总统。

——中国网援引英国广播公司报道

材料三  俄国1861年改革后,一位官员说:“人民挺起腰杆来了,样子变了;言论谈吐,一切都变了。”列宁则指出:“臭名远扬的‘解放’是对农民的无耻掠夺。”

材料四  ……日本的新统治者致力于日本社会的转型,以获得同外国势力在政治和军事上的平等地位。……变革使日本成为东亚的政治、军事和经济强国。……明治政府的首要目标是强化中央集权……

——摘自杰里齐格勒《新全球史》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为何说美国的独立战争是一次“民主起义”?请从政治和经济两个角度分析18世纪后半期英国被法国“畏惧且憎恨”的原因。

(2)材料二中,奥巴马特别感激林肯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依据俄国1861年改革的有关内容,分别指出材料三中两种认识的基本依据。

(4)材料四中“变革”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体现这次变革性质的措施是什么?

(5)材料一与材料二、三、四所涉历史事件的时代特征分别是什么?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