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北京人遗址中考古发现了10万多件石器,成批的骨器,100多种野兽化石,还有大量灰烬,灰烬中有很多石头、骨头等。这表明北京人 A.开始种植庄稼 B.能够使用石器、骨器 C.已经饲养家畜 D.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
|
2. 难度:简单 | |
能够印证商朝手工业生产工艺高超的文物是 A. B. C. D.
|
3. 难度:中等 | |
汉代,“丝綢和香料从其原产地中国和亚洲东南部向西运输到达中亚、伊朗和罗马帝国°”这反映了当时( ) A. 中国商人到达过罗马帝国 B. 西方人普遍享用中国丝绸 C. 丝绸之路沟通东西方贸易 D. 陆路贸易取代了海路贸易
|
4. 难度:简单 | |||||||||||||||||||
下表反映了北魏孝文帝改革时鲜卑族改用汉姓的情况。这种情况的出现有利于
A. 政权分立 B. 江南开发 C. 南朝稳定 D. 民族交融
|
5. 难度:中等 | |
古人评论隋朝大运河:“天下转漕,仰此一渠。”这主要是肯定大运河( ) A.促进南北经济交流 B.便利人们游玩江南 C.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D.加快了隋朝的灭亡
|
6. 难度:简单 | |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抒发了杜甫对唐都长安遭安史之乱破坏的悲怆情怀,反映了历史的真情实况,故他的诗被后人称为( ) A.诗史 B.诗狂 C.诗仙 D.诗圣
|
7. 难度:中等 | |
《东京梦华录》记载:“街南桑家瓦子,近北则中瓦,次里瓦,其中大小勾栏50余座……瓦中多有货药、卖卦、饮食、剃剪、纸画、令曲之类。终日居此,不觉抵暮。”这一现象说明宋代 A.农业经济的发展 B.贵族需求的旺盛 C.城市商业的繁荣 D.海外贸易的兴盛
|
8. 难度:简单 | |
戚继光抗倭和郑成功收复台湾的共同之处是 A.加强了明朝的对外交往 B.打破了淸朝的闭关锁国 C.抗击了西方列强的侵略 D.维护了祖国的海疆安全
|
9. 难度:简单 | |
与清朝疆域示意图中①处相关的史实是清政府 A.设置了台湾府 B.签订《尼布楚条约》 C.平定噶尔丹叛乱 D.实行金瓶掣签制
|
10. 难度:中等 | |
“由工业革命产生的力量推动了英国向海外扩张,没有什么东西能阻止这股潮流。中英矛盾是中国农业的自给自足与英国工业的扩张之间的对抗。”材料表述的是鸦片战争 A.引发的中英对抗 B.爆发的历史背景 C.产生的严重后果 D.带来的积极影响
|
11. 难度:困难 | |
对下图反映的历史事件解读最为准确的是 A.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化 B.推进了维新变法的开展 C.传播了民主科学的思想 D.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
|
12. 难度:中等 | |
某初级中学八年级(1)班同学为某期黑板报的出刊,收集整理了如下资料:“秋收起义”“井冈山会师”“红军长征”“西安事变”。据此你可以判断,本期黑板报的主题是 A.国民革命,洪流奔涌 B.十年内战,烽火绵延 C.八年抗战,同仇敌忾 D.解放战争,革命胜利
|
13. 难度:困难 | |
电影《英雄儿女》的插曲中唱道“人民战士驱虎豹,舍生忘死保和平”,据此判断该电影描述的史实是 A.平津战役 B.淮海战役 C.渡江战役 D.抗美援朝
|
14. 难度:中等 | |
下表反映了“一五”计划的特点是
1953年中国第一座大型露天煤矿在辽宁建成 1953年中国第一汽车制造厂在吉林长春兴建 1955年新中国第一套6000千瓦大力发电机组组装成功 1956年中国第一架喷气式歼击机在沈阳试制成功 1956年中国第一个制造机床的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
A.工业门类齐全 B.优先发展重工业 C.地区分布均衡 D.工业技术领先世界
|
15. 难度:中等 | |
1979年春,广东省委第一书记习仲勋出席中央工作会议时提出:“请求中央允许在毗邻港澳边界……划出一块地方,搞贸易合作区。”建议中的贸易合作区以后被称为 A.经济特区 B.沿海开放城市 C.沿海经济开放区 D.经济技术开放区
|
16. 难度:简单 | |
对下面两幅图片解读正确的是 A.中国己经完成了统一大业 B.是“一国两制”构想的成功实践 C.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成为国家的主人 D.这是近代以来中国反抗外来侵略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
17. 难度:中等 | |
20世纪70年代,屠呦呦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使全球数亿人受益;20世纪90年代,袁隆平的杂交水稻被推广到印度、越南、菲律宾等许多国家和地区,增产效果十分明显。这说明了( ) A. 科技进步增进了民生福祉 B. 改革开放促进了科技进步 C. 科技进步推动了经济发展 D. 科学技术是一柄双刃剑
|
18. 难度:简单 | |
下图中的“?”处应填写的是 A.教育的普及 B.农业的发展 C.科学的进步 D.城市的兴起
|
19. 难度:中等 | |
“中世纪中期的宗教文化…处处崩裂有声,一些裂缝日益扩大,关于人的新鲜思想的涓涓细流从中流出。”“新鲜思想”的流出是指 A.基督教产生 B.文艺复兴发生 C.启蒙运动兴起 D.马克思主义诞生
|
20. 难度:中等 | |
导致下表中数据变化的原因是 A.新航路开辟 B.三角贸易 C.工业革命 D.光荣革命
|
21. 难度:简单 | |
英国《权利法案》的“法”对君权的作用是 A.配合君权 B.强化君权 C.限制君权 D.平分君权
|
22. 难度:简单 | |
下为《美国文明史》的部分目录,依据内容推断,横线空白处应填写 A.波士顿倾茶事件 B.《独立宣言》 C.大陆会议的召开 D.《1787年宪法》
|
23. 难度:中等 | |
明治维新的改革措施中,对社会的持续发展和进步最为关键的是 A.主张废藩置县 B.号召殖产兴业 C.发展近代教育 D.建立新式军队
|
24. 难度:中等 | |
战争中新式武器装备的出现使战争规模更大、破坏力更强。下列武器最早出现在
化学武器(毒气)坦克、飞机、潜艇
A. 拿破仑战争期间 B.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C. 伊拉克战争期间 D.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
25. 难度:中等 | |
“他赢得了民心,因为人民能够感觉到,他喜欢他们,他惦记着他们。”促使罗斯福“赢得民心”的新政举措是 A.引导农场主扩大再生产 B.改革银行制度,恢复银行信用 C.提倡美国公民勤俭节约 D.兴建公共工程,增加就业机会
|
26. 难度:困难 |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民国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因为它结束了长达二千余年的王朝时代。从此,中国不再隶属于任何“天子”或任何王朝,而归属于全体民众。 ——摘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1)指出促使“民国诞生”的历史事件。 (2)你是否同意作者关于中国归属于全体民众的看法?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
|
27. 难度:困难 |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摘自中图版《中国历史地图册》 (材料二) (公车上书运动)仅仅集中在文武官员和一些中心城市的举人中间,在全国大多数地方几乎没有太多影响……(五四运动)全国各大中城市几乎都有响应……不仅其参加人数超过公车上书运动不知多少倍,而且其影响也大得太多了。 ——摘自杨奎松《何谓民族主义及我们应该怎样爱国?》 (材料三) 四年以来,全国军民奋起抗战,……卒能使敌寇胆寒,环球心折,奠定了民族复兴的基础,产生了新生中国的雏形。此皆我上下同心,军民协力,党派合作,友邦增援之所致,值得我们欢欣庆祝,大书特书的。 ——摘自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为抗战四周年纪念宣言(1941年7月7日) (1)根据(材料一),指出甲午战争后中国的赔款数额及战争对中国造成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五四运动超越公车上书的表现。 (3)根据(材料三),分析抗战“使敌寇胆寒,环球心折,奠定了民族复兴的基础”的原因。
|
28. 难度:困难 |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工业革命时期大事记(部分)
——改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德美两国在第二次科技革命中站在了世界的前沿。全民教育为德国培养了高素质的国民,大学给德国带来了创造和发明。19世纪的德国引领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德国经济出现了跨越式的发展,1910年德国的工业总量超越了所有欧洲国家。美国第一次把专利权写进了宪法,用国家根本大法来保护发明创造,也保护和激发了整个社会的创造热情,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美国以重大科枝发明为基础,迅速赶上并超过了欧洲各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强国。 ——摘编自《大国强起》解说词 (1)根据(材料一),指出促进现代工厂制度确立的关键性发明,并概括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指出第二次工业革命走在前列的国家,并分析它们走在前列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归纳两次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的共同影响。
|
29. 难度:简单 |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为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唐太宗积极创立和完善了各项政治制度和法规。他进行了分权制度的初步尝试,从隋朝开始的三省六部发展到贞观王朝时三省职权划分明确,相互牵制,李世民的政令也要由门下省“副署”生效,从而有效地避免了皇权的独断性和随意性。极大地提高了中央政府的效率,成为“贞观之治”出现的一大制度保障。他还改革科举考试制度,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在经济上,推行轻徭薄赋、劝课农桑的政策,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在位20多年,经济繁荣,政治清明,开创了唐朝“贞观之治”盛世局面。 ——改编自高峰《唐太家的治世之道》等 (1)指出开创“贞观之治”盛世局面的皇帝。 (2)阅读以上材料,围绕其主题提炼一个观点,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