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2020年广东省毕业生学业考试模拟试卷(二)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距今(2019年)八千年前,中国境内的古人类已进行原始农业生产。”下列图片所示文物中能印证这一观点的是

A. B.

C. D.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对于郡县的划分,《汉书百官公卿表》记载:“县大率百里,其民稠则减,稀则旷。”由此可知汉代

A.郡县制最终取代分封制 B.南方郡县多地旷人稀

C.南方郡县比北方数目多 D.北方郡县经济实力强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诸葛亮在《前出师表》中写道:“先帝(刘备)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去世),今天下三分,益州疲敝(蜀汉国力薄弱),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诸葛亮在发表这篇文章时的政治形势是

A. 周王室衰微

B. 百家争鸣

C. 国家统一

D. 三国鼎立

 

详细信息
4. 难度:困难

下列四种货币按出现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③

C. ②①③④

D. ②①④③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成书于6世纪初的《洛阳伽蓝记》记载,“自晋宋以来,号称洛阳为荒土,此中谓长江以北,尽是夷狄。 昨至洛阳,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义富盛,人物殷阜。”这主要反映了

A.北魏迁都洛阳,促进其繁荣 B.北宋统治下的洛阳呈现繁荣景象

C.唐朝统治下的洛阳经济得到恢复 D.5世纪洛阳商业盛极一时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下图所示情况

A.体现了重文轻武政策 B.带来了冗兵冗费现象

C.导致了民族政权对峙 D.加强了中央集权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天工开物》中记载“(成分)以消石(硝石)、硫磺为主,草木灰为辅。消性至阴,硫性至阳,阴阳两神物相遇与无隙可容之中,其出也,人物膺(承受)之,魂散而魄齑粉(粉身碎骨)”。文中提到的是 (  )

A.造纸术 B.火药 C.指南针 D.印刷术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乾隆二十四年,两广总督李侍尧在奏折中说:“外洋各国夷船到粤,贩运出口货物,均以丝货为重……其货物均系江浙等省商民贩运来粤,转售外夷,载运回国。”材料表明

A. “丝货”贸易被江浙商民垄断

B. 中国只允许“丝货”出口

C. 江浙商民直接与“外夷”贸易

D. “粤”是“外夷”贸易地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历史学名著《全球通史》中说“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他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第一次发生在公元前221年,第二次发生在1911年,第三次发生在1949年。”这三次“革命”是指

A.小农经济的出现、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确立

B.秦朝建立、中华民国成立、新中国成立

C.封建制度确立、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确立

D.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君主专制制度被推翻、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马克思在《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中说:“英国大炮破坏了皇帝的权威,迫使天朝帝国与地上世界接触。与外界完全隔离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而这种隔绝状态在英国的努力下被暴力所打破 的时候,接踵而来的必然是解体的过程,正如小心保存在密闭棺木里的木乃伊,一接触新鲜空气便必须要解体一样。”这段话的含义表明了这场战争

①打破了清朝闭关锁国的状态           ②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旧制度的解体

③客观上有利于中国向近代社会的过渡      ④是一场反封建的战争

A.①②③ B.①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下表为英、美、中、印四国产品在世界产量份额中的变化(1750- 1900年),此表说明

A.英国是两次工业革命的最大赢家 B.美国在19世纪生产增长最为明显

C.这一时期中国的近代化尚未起步 D.这一时期印度沦为了英国的殖民地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康有为上书强调:“日本一小岛夷耳,能变旧法,乃敢灭我琉球,侵我大国。前车之辙,可以为鉴。”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指出:“(日本曾)受俄、德、美大创,国几不国,自明治维新,改弦更张,不三十年而夺我琉球,割我台湾也。”这表明康、梁共同的主张是

A.对日开战收复台湾 B.学习敌国变法维新

C.鄙视日本扬我志气 D.揭露日本夺我琉球

 

详细信息
13. 难度:困难

“孙中山领导的革命活动,没有很长时间的宣传教育和组织工作,就很快把重点转到发动武装起义上来。这是它的优点,但也带来弱点:缺少一场足够力度的思想文化运动作为先导。”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

A. 辛亥革命是新文化运动的延续

B. 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 新文化运动是辛亥革命的补课

D. 辛亥革命为五四运动提供思想指导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李大钊在1921年指出,中国现在没有一个真能表现民众势力的团体,若能成立一个强固精密的组织,那么中国彻底的大改革将有所附托。李大钊的想法得以实现是在

A. 中国共产党的建立

B. 黄埔军校的创办

C. 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D. 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下图是1927年5月前后的中国形势图。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北京政府由冯玉祥发动政变而建立 B.武汉政府由广州国民政府北迁而来

C.三政权并存说明国民革命形势向好 D.“宁汉合流”最终实现了国家统一

 

详细信息
16. 难度:困难

小明在看一本中国近代史的书籍,第九章目录如下图所示,①处文字最可能是

A. 甲午中日战争

B. 南京大屠杀

C. 红军长征和遵义会议

D. 重庆谈判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下列示意图中,对直线上面四个阶段特征的描述哪一个是错误的

 

 

A. 国共矛盾暴露,中共尽力争取和平民主斗争

B. 国民党全线进攻,共产党兵力较弱,防守为主

C. 共产党选中目标全力进攻

D. 共产党主力战略反攻,解放战争大局已定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下面是《1952年到1956年我国国民经济中公、私成分变化》表,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和标志意义是

A.三大改造的完成和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的基本建立

B.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中国基本确立

C.土地改革的完成和我国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基础的确立

D.改革开放和我国进入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建国初期中国民主同盟主席张澜在政协会议上说:“我们的新制度,当然放弃了旧民主主义中所谓的总统制、内阁制那一套陈腐的旧东西,同时我们亦不同于苏联及东欧各国的政权治权合一的制度。根据我们的民主集中制,中国人民把政权掌握在自己的手里,而人民又确确实实有了一个集中行使立法权和行政权的最高权力机关。这是理论与实际一致的一种制度。”这个“新制度”指的是

A.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 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C.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 “一国两制”

 

详细信息
20. 难度:中等

1964-1980年,中国中西部地区城镇规模持续扩大,新建城市4个,扩建了70余个新兴工业城市,重工业成为这些城市的特色。这一时期中国的城市化

A.制约了城市体系的均衡发展 B.奠定了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C.受到了中国外交环境的影响 D.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详细信息
21. 难度:中等

邓小平指出:“如果(20世纪)60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的地位。”对邓小平的这段话理解最准确的是

①说明尖端科技的发展对国家国际地位有重要影响

②当代激烈的国际竞争实质是科技竞争

③“两弹一星”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④科技事业的发展促进了综合国力的提高

A.①②③ B.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详细信息
22. 难度:中等

在雅典民主政体确立后一段时间,有的执政官是未经正当选举上台的,被称为僭主。他们一般出身贵族,政绩斐然,重视平民利益,但最终受到流放等惩罚。这种现象表明,在当时的雅典

A.政治生活缺乏法制基础

B.公民尚不具备政治权利

C.民主政治已是人心所向

D.贵族完全垄断国家政权什人城区近。

 

详细信息
23. 难度:困难

《鲁滨逊漂流记》出版于1719年,小说内容提到主人公鲁滨逊在巴西开办了种植园看到当地缺少劳动力,转而去非洲贩卖黑奴。这一情节反映世界近代早期的历史现象,对此理解准确的是

A. 市民阶级逐渐形成,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B. 提倡发扬人的个性,享受现世生活

C. 新航路开辟后,欧洲人开始早期殖民掠夺

D. 鲁滨逊是南方种植园主

 

详细信息
24. 难度:简单

法国史学家布罗代尔指出:这一革命性的、纯属英国本土的特征,是煤的应用越来越广,烧煤成为英国经济的主要特征。”“烧煤经济在英国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A.煤的储存丰富 B.蒸汽机的普遍应用

C.采掘技术提高 D.煤的出口量激增

 

详细信息
25. 难度:中等

1941年,美国驻苏联大使戴维斯的回忆录《莫斯科行动》出版。该书的一大特色就是为莫斯科“大清洗”辩解,而这不仅被美国华纳兄弟拍摄成宣传斯大林的同名影片,还受到了罗斯福的默许和高度重视。这反映出美国

A.借机学习苏联工业化建设的经验 B.意欲借苏联摆脱经济危机的阴影

C.抑制法西斯寻求合作的宣传需要 D.意图缓和与苏联的冷战对峙局势

 

详细信息
26. 难度:中等

下图是1952年刊登在前苏联某报刊上的一幅漫画。该漫画反映出苏联

A.对美国全球扩张态势充满警惕 B.维护世界和平安全的决心

C.对美国推动北约东扩进行谴责 D.反对美国实施马歇尔计划

 

详细信息
27. 难度:中等

1945年1月,盟国赔偿委员会代表宣布:只允许日本维持最低限度经济所必需的设备,其余一律拆除。但到了1951年,美国根本放弃了拆除日本工厂的设备,并且提出不要日本赔款。盟国对日政策转变的背景是

A.大国对峙的加强 B.美苏两极格局的最终形成

C.西欧国家的联合 D.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高涨

 

详细信息
28. 难度:简单

下表是依据德国传记作家阿尔布雷希特弗尔辛《爱因斯坦传》有关记录编制的。这些行动表明爱因斯坦是一位

A.极端的民族主义者 B.具有和平主义思想的科学家

C.狂热的爱国主义者 D.创新能力极强的物理学家

 

详细信息
29. 难度:困难

进入2018年以来,美国加快推行贸易保护政策,不仅与曾经的“盟友”英、法、德、意、日等国撕破脸,中美贸易战也是硝烟四起。面对特朗普逆全球化的单边主义政策,全球贸易摩擦不断加剧,世界经济发展面临严峻挑战。这表明

A. 美、日、欧同盟面临着解体

B. 逆全球化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

C. 全球贸易治理体系亟待完善

D. 互利共赢原则遭到国际社会的抵制

 

详细信息
30. 难度:中等

物联网是信息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当前我国物联网技术初步成型,该技术将逐步应用于工业、农业、交通、物流、医疗、安防、家居、旅游、军事等诸多领域。这说明

A. 科学理论是科技革命的先导

B. 生物工程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C. 科学技术取得重大成就

D. 新技术应用的程度不断深入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31. 难度:中等

近代以来,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各时期国家政府不断地进行改革与探索。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清政府自身的角度看,洋务运动是一场自救运动……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洋务运动则是一次较低层次的近代化运动,即使它自身有很多弊病,但作为中国近代化的最早尝试,它深刻动摇了传统农业社会的经济结构……这也意味着长期适用于农业社会和自然经济的中国传统文化,必须努力适应刚刚起步不久的资本主义工业社会和商品经济的要求。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二  (1898年)光绪下旨:“商务为富强要图,自应及时举办。”“富强之计,首在鼓励人才,各省士民著有新书,及创行新法,制成新器,果系堪资实用者,允宜悬赏以为之劝,或量其才能,试以实职……给予特赏以昭激励。”

材料三  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首先是思想上要变革。在落后的计划经济时代,人们看不到时间的价值。在市场经济时期,经济、科技发展的速度加快,时间成了人类最宝贵的财富。市场主体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更是人在时间利用上的竞争。深圳的崛起,中国的崛起就是例证。

——罗勇琼《对“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再认识》

材料四  在过去40年里,中国对基础设施投资的爆炸性增长、中国对先进技术的采纳吸收以及中国政府对经济发展发挥的巨大作用,都是推动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因素。在推进改革开放的过程中,中国不断评估各项举措是否有效,并做出调整。近年来,中国经济加快转型升级……中国政府注重平衡“量”与“质”的关系……而是从可持续发展角度思考增长方式的转变。如今,人工智能、机器人、区块链、金融科技、数字支付等新兴领域蓬勃发展,“中国智造”前景广阔。

——摘自2019年1月30日人民日报《中国改革开放深刻影响着世界》

(1)根据材料一,概括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历史所用。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你对“洋务运动则是一次较低层次的近代化运动”的理解。

(2)根据材料二,归纳光绪帝为实现“国家富强”采取了哪些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些措施是与近代哪一场改革有关?这一改革在教育方面实现了哪一举措?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深圳崛起的原因。

(4)根据以上材料,请你为中国进一步深化改革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详细信息
32. 难度:中等

道路选择影响深远,战略决策根系国运!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导致美国迅造崛起的一个重要因素,便是在(1688年)宫廷政变之后,英国建立起了一个适合国情和生产力发展需要的政治体制”。

——《强国之路》

18世纪中期。美国人用马车在脏兮兮的路上或者用风力和水力在海上将货物缓慢地运到市场。到1850年,火车冒着蒸汽在英国2000英里的铁轨上轰鸣运行。将人和货物迅速、便宜、可靠地运到分布在各地的车站,给制造业、商业和贸易带来了巨大的变化。

——整编于中学

材料二:美国总统特朗普2017年1月签署的暂停中东七国移民入境的行政命令(“禁穆令”)。被联 邦法院法官裁定为违反宪法,立即暂停执行。

——新华新闻网

材料三:1862年9月,林肯说:“但如不采取解放奴隶的政策的话,是不可能平息这个叛乱的。…… 解放奴隶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东西,使敌人减少同样多的东西。”

——整编于道客巴巴网

材料四:通过《国家工业复兴法》,制定公平竞争法规……规定雇员有组织起来进行谈判的权利,确 定最低工资标准,限制工时……

——摘编于部编人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材料五:“经历了数年战争的苏维埃俄国,满目疮疾,经济异常困难,社会矛盾加剧。列宁在调查后 认为,只有改变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才能被复和发展生产”。

——摘编于部编人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材料六:在社会主义建设中。苏联及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在斯大林模式长期枉格下,国家发展受阻。 1989年至1991年,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社会主义遭受挫折。 ……邓小平明确指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 同我们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 “社会主义制度在除弊创新中自我完善和发展,国家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比历史 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

——摘编于部编人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及《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展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英国通过近半个世纪革命,最终选择了“适合国情和生产力发展需要的政治体制”。这里的“政治体制”指什么?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促进英国“18世纪中期”“到1850年”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1787年,美国通过立法选择了联邦共和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二中特朗普与联邦法院法官 的行为体现了联邦共和制的什么原则?

(3)美国内战初期,面对奴隶制存废问题,林肯选择了废除奴隶制,由此对美国的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4)面对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危机,各国纷纷寻求出路。德日走上了法西斯道路,而美国选择了罗斯福新政。根据材料四指出新政的突出特点。

(5)根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面对苏俄困境,列宁作出了怎样的决策促使1921'-- 1925年粮食 产量的变化?

(6)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人民的选择,历史的必然!在“社会主义遭受挫折”时,我们坚持“走自己的 道路”。“国家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里的“走自己的道路”指什么?

(7)结合上述材料,谈读你对不同国家选择不同发展道路的认识。

 

三、论述题
详细信息
33. 难度:困难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马克思指出:历史的发展有其自身固有的客观规律,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这一对矛盾可以作为研究社会发展的出发点。

材料一:工业化使机器生产代替手工成为可能。随着技术的发展,组织形式也发生了变化。工厂生产极大地促进了新的劳动分工,流水作业线使大批量生产成为工业社会的特征。对日益昂贵的机器进行投资的需要刺激了大公司的形成。

——摘编自《新全球史》

材料二:1979年秋,小岗生产队获得大丰收,全年粮食产量由原来的1.5万多公斤猛增到6万多公斤。这个自农业合作化以来从未向国家交过公粮的农村,第一次向国家交了公粮,还了贷款。

——摘自《1978年的小岗村》

请回答:

问题一:材料与哪些事件相关?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小岗村变革的原因及做法?

问题二:结合所学知识,从材料中提取信息,围绕“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这一话题,自拟一个论题并展开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结论正确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