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简单 | |
“中世纪晚期,西欧少数商人占据着生产资料,他们向乡村手工业者提供原料、甚至生产工具,并预付部分工资,最后收回制成的产品,并投放到市场出售。”材料反映了( ) A.租地农场的发展 B.手工工场的产生 C.新航路的开辟 D.工厂制度的确立
|
2. 难度:简单 | |
“文艺复兴时期,人民对文学、艺术等方面的巨大成就极为欢欣。他们认为这是一次精神的新生,而不是像花开花落那样,只是周而复始的重复。”文艺复兴是一次“精神的新生”是因为 A.全面复兴了古代希腊罗马文化 B.几乎蔓延到了西欧所有国家 C.是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 D.为法国大革命提供了思想武器
|
3. 难度:中等 | |
电影《1492征服天堂》的描曲中写道:“征服了天堂的你,却征服不了对黄金的欲望;执着的水手,却没有看到东方的黄金和香料。”材料中的“你”是指( ) A.迪亚士 B.达•伽马 C.哥伦布 D.麦哲伦
|
4. 难度:简单 | |
美国黑人作家阿历克斯哈特在其著作《根》中写道:1760年,西非少年昆塔在独自外出时,被白人抓走,与其他黑人一起被贩卖到美洲。昆塔的悲惨遭遇与下列哪一历史事件有直接关系 A.美国的独立战争 B.罪恶的“三角贸易” C.英国在北美建立殖民地 D.拉丁美洲独立运动
|
5. 难度:中等 | |
“议会除了不能使一个女人变成男人和使一个男人变成女人之外,能够做一切的事情”;英国革命前是国王的议会,革命后是议会的国王”。上述材料所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A.议会权力至高无上 B.议会与国王权力平等 C.王权大于议会的权力 D.议会受到内阁的制约
|
6. 难度:简单 | |
1783年12月,华盛顿在辞职讲话中说:“现在,我已经完成了赋予我的使命,我将退出这个伟大的舞台……”华盛顿完成的使命是( ) A. 废除黑人奴隶制 B. 推翻殖民统治,实现国家独立 C. 颁布《权利法案》 D. 领导拉丁美洲独立运动
|
7. 难度:简单 | |
拿破仑说:“我的真正光荣并非打了40次胜仗;滑铁卢之战抹去关于这一切的回忆,但有一样东西不会被人遗忘,它将永垂不朽。”拿破仑所说的这样“东西”是指( ) A.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 B.发动长久的对外战争 C.工业革命 D.颁布《法典》
|
8. 难度:简单 | |
乔治•布恩是一位生活在18世纪40~90年代的英国棉纺织厂厂主。1785年后,他把工厂由山涧河谷地带搬迁到交通便利的地方。促使他搬迁工厂的决定性因素是 A.珍妮纺纱机的发明 B.内燃机的发明 C.火车、轮船的出现 D.蒸汽机的改良
|
9. 难度:困难 | |
两次工业革命分别开启了“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区分它们主要是根据( ) A.能源动力 B.通讯技术 C.交通工具 D.机械设备
|
10. 难度:中等 | |
1851年,正当伦敦世博会召开,宣布资本主义工业革命正以雷霆万钧之力重塑欧洲乃至全球经济和社会形态时,已经有人在解剖它的病灶,预备提前宣判它的死刑。( ) A.马克思发表《共产党宣言》 B.美国发表《独立宣言》 C.法国爆发大革命 D.英国建立君主立宪制
|
11. 难度:简单 | |
列宁说:“1861年以后,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是这样的迅速,只用数十年工夫就完成了欧洲某些旧国家整整几个世纪才能完成的转变。”列宁评价的是俄国的( ) A.废除农奴制改革 B.二月革命 C.十月革命 D.社会主义制度
|
12. 难度:困难 | |
美国内战清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为以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最大障碍”是 A.奴隶制 B.英国的殖民统治 C.国王的专制统治 D.农奴制
|
13. 难度:中等 | |
有学者认为,现代化主要有两种途径:一种是原发型,主要是内部因素积累,自发转变:一种是传导型,主要是外部刺激,进而同应和学习。以下属于传导型发展现代化的国家是: A.美国 B.日本 C.法国 D.英国
|
14. 难度:中等 | |
希腊神话中的普罗米修斯给人间带来了火种。近代也有一位真实的“普罗米修斯”,他发明耐用碳丝灯泡,给人类带来便捷的“火种”,让人们告别了蜡烛和油灯。这位真实的“普罗米修斯”是 A.牛顿 B.达尔文 C.爱迪生 D.爱因斯坦
|
15. 难度:简单 | |
工业革命使工业化国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下对工业化社会的表述,错误的说法是( ) A. 工业化使人口越来越集中于城市 B. 工业化使工人阶级队伍壮大,劳动力结构发生了变化 C. 工业化导致人民文化水平下降 D. 工业化带来了环境污染和贫富分化加剧
|
16. 难度:简单 | |
霍布斯鲍姆在《极端的年代》中认为:“如果说法国大革命追寻的理想,传之后世的生命比布尔什维克长;那么,1917年革命事件产生的实际后果,却比1789年更为深远。”“1917年革命事件”重大历史意义是 A.使苏联较短时间内实现了工业化 B.扭转了二次大战的战争局势 C.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D.结束封建统治传播民主共和思想
|
17. 难度:简单 | |
近年披露的《蒋介石日记》记录了他访苏时的所见:“一、儿童教育周密;二、工人皆施军队教育;三、小工厂租给私人。”日记体现了蒋介石访苏时,苏俄实施的经济政策是(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社会主义工业化政策 D.农业集体化政策
|
18. 难度:简单 | |
有学者说: “苏联制度的设计用意, 在于尽快将一个极落后、开发度极低的国家,早早送上工业化的大道……尽管这个制度极其缺乏效率,极其浪费,但毕竟达到了上述目标。 ”该学者评价的是苏联(苏俄)的 A.农奴制改革 B.新经济政策 C.斯大林模式 D.马歇尔计划
|
19. 难度:中等 | |
美国总统罗斯福曾说:我们的首要任务是给人民以工作机会,通过政府雇用这些人员来完成急需的工作,从而促进和重组我们对自然资源的利用。以下做法中符合这一说法的是( ) A.修建田纳西河水利工程 B.政府稳定农产品价格 C.政府帮助银行恢复信用 D.通过了《社会保险法》
|
20. 难度:中等 | |
20世纪30-40年代,威胁世界和平与安全的主要因素是 A. 封建专制主义 B. 法西斯主义 C. 世界经济危机 D. 黑人奴隶贸易
|
21. 难度:简单 | |
有关雅尔塔会议决定的新闻报道中,错误的是 A.决定彻底消灭德国的法西斯主义 B.决定建立反法西斯同盟 C.苏联承诺参加对日作战 D.决定成立联合国
|
22. 难度:简单 | |
为了共同的利益,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可以在特殊的历史条件下结成同盟,下列事件能够证明这一点的是 A.北约组织的建立 B.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C.欧共体的形成 D.华沙条约组织的建立
|
23. 难度:中等 | |
柏林墙是德国分裂的象征,它修建的时代背景是 A.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B.美苏冷战时期 C.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时期 D.苏联解体之后
|
24. 难度:困难 | |
有人评论当今国际局势说:“当今世界,巨人林立,日本是独角巨人,俄罗斯是生病的巨人,欧洲是缺乏凝聚力的巨人,美国是萎缩的巨人,中国是潜在的巨人……”这一评论说明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基本特点是 A. 美国独霸世界的格局 B. 多极化局面完全形成 C. 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D. 美、日、欧盟的三极格局
|
25. 难度:简单 | |
如下图是今年5月7日位于英国多佛港的渡轮码头附近。壁画显示,一名工人正在凿掉旗帜上12颗星中的一颗,意寓英国“脱欧”请问这里的“欧”是指
A. 欧洲 B. 欧洲共同体 C. 欧盟 D. 欧洲经济共同体
|
26. 难度:中等 | |
1991年底,飘扬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宫上空的红旗悄然落下,红色的年轮在大国兴起的舞台上刻写了半个多世纪。这里“红旗悄然落下”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苏联解体 B.轴心国集团解体 C.华约建立 D.北约建立
|
27. 难度:简单 | |
1995年被誉为“经济领域的联合国”的国际组织成立,有利于促进世界经济贸易的发展。这个组织是( ) A.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B. 华沙条约组织 C. 世界贸易组织 D. 亚太经合组织
|
28. 难度:困难 | |
2019年5月10日美国单方面将中国输美2000亿美元商品所征关税提升至25%,导致中美经贸摩擦升级,美方并以各种借口公开无端指责中国,将经贸问题政治化。美国的这些行为说明了 A.霸权主义依然存在 B.冷战已经结束 C.单极世界已经形成 D.国际恐怖主义横行
|
29. 难度:简单 | |
20世纪90年代,美国政府促进了以信息产业为代表的高新技术的发展。代表性的品牌是( ) A. 福特 B. 奔驰 C. 微软 D. 三星
|
30. 难度:中等 | |
美国学者都斯在研究报告《增长的极限》中列出了导致“人类困境”的一系列全球问题:人口问题、粮食问题、资本投资问题、环境污染和资源耗竭问题,引起国际社会强烈反响。要解决人类面临的这些全球问题,必须( ) A. 维护本国利益 B. 优先发展农业 C. 加强国际合作 D. 转向海外投资
|
31. 难度:中等 | |
材料 从欧洲战场的军事作战来看,中国多年的艰苦抗战,不仅消耗日军实力,还把日军牵制在中国战场上,阻滞了日本与欧洲战场德意法西斯的联结,从而延缓了整个法西斯集团扩大战争的步伐。1941年6月苏德战争爆发,德国不断催促日本出兵西伯利亚,目的是配合德军合力夹击苏联,使苏联处于东西两面作战的危险境地。这一时期,经过几次会战,日军损失惨重,在中国军队的打击下,日本对帮助德国出兵苏联无能为力,对此状况日本政府很明白,不得已改变其计划,决定“暂不介入德苏战争”,而“继续努力解决中国事变”。中国战场对日军的牵制,减缓了苏联卫国战争的压力,对苏军最后的战略反攻,直至苏军出境作战,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摘自戴燕《中国抗战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1)依据上述材料,对以下表述做出判断:直接从材料得出的,在横线上填“正确”;违背材料所表达意思的,在横线上填“错误”;材料没有涉及的,在横线上填“未涉及”。 ①中国的抗战扼制了德意日法西斯联合的步伐,为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重大贡献。 ②由于中国战场的牵制,使日本无力介入苏德战争,加快了苏联卫国战争胜利的步伐。 ③迫于英美强大的军事攻势,日本不得已改变计划,决定“暂不介入德苏战争”。 ④苏德战争使苏联用巨大的牺牲彻底打败并摧毁了德国的法西斯政权,改写了战后世界格局,苏联一跃成为超级大国。 (2)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了怎样的灾难?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有何重要意义?
|
32. 难度:中等 | |
火车改变世界:官方12306网站日前发布了一个榜单,徐州以通达181个城市,排在北京(240个)济南(193个)上海(185个)之后,位列全国第四。近代以来,铁路不仅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也改变了人类的思想观念。我市某中学以此为主题进行探究学习,请你参与。 材料一 新的工业文明的产生不免会受到旧文明的抵制。蒸汽机车与古老的马车相比毕竟是完全不同的庞然大物。所以,英国要使用蒸汽机车的消息一传出,举国哗然。以古老交通工具营利的业主们深感铁路严重威胁他们的经济利益,群起责难。因循守旧的人和教会人士也指责它“背离了民族的传统”,视其为“祸害”“恐怖物”。 ——陕西师范大学版陈伟国《 设计研究》 (1)哪一年英国建成第一条铁路,标志着英国铁路时代的到来?在这条铁路上运行的蒸汽机车是谁设计的?据材料一指出铁路运输刚出现的时候遭到了哪些人的抵制? 材料二 1830年后,铁路运输的优越性极大地凸现出来,英国掀起一股铁路建筑狂潮。短短十几年间,英国铁路基本结成网络。19世纪40年代,英国基本建成全国的主要铁路干线。1844年建成的铁路里程是1825年的86倍。19世纪50至60年代的二十年间,法国铁路从1800千米增至1.8万千米。1850年,美国铁路总长1万多千米。1872年,德国铁路达2.2万千米。 ——《世界历史》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铁路运输相比于传统运输在动力、速度、运输量等方面的优越性。据材料二概括19世纪30—70年代欧美铁路事业发展的状况并分析说明出现这种状况的根本原因。 材料三 铁路改变了时间和空间概念。过去时间以天为单位。现在以分钟、以秒计算;准时准点成了现代生话的准则,人们开始要随身带上一块表;过去两百英里是一个遥远的地方,现在则只是近在咫尺。于是生话的节奏也就加快,悠闲的时代已经过去。火车还进一步教会人们遵守纪律,因为铁路本身就体现着强制,纪律是火车运行的基本前提。铁路旅行的盛行不仅加剧了整个社会流动的速度和规模,还对当时的社会关系造成了冲击。衣冠楚楚的绅士和淑女与衣衫褴褛的下层人民同挤一列火车,还得到处给别人让路。保守人士惊呼,铁路会带来某种“平等化的危险”。 ——钱乘旦、许洁明合著的《英国通史》 (3)据材料三概括指出铁路事业的发展对人类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的巨大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分析铁路事业与工业文明的关系。
|
33. 难度:中等 | |
世界形势风云变幻,扫清迷雾追根溯源;国际关系错综复杂,抽丝剥茧正本清源。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 每一(签字国)政府各自保证对与各政府作战的三国同盟成员国及其附从者使用其全部资源,不论军事的或是经济的。 ——《联合国家宣言》 (1)材料一中的三国同盟指哪三个国家。《联合国家宣言》的签订有何重要意义?中国是“宣言”签字国之一,它在这次战争中的作用是什么? 材料二 1945年4月12日(他)接任总统职务。他继承了罗斯福的“世界主义思想”,推行全球战略,不同的是他比罗斯福更明目张胆地推行扩张主义,对战时盟国苏联采取敌对政策。他通过政治、经济、军事等手段遏制苏联,并以此为烟幕,控制处于美苏之间的广大中间地带,其中首先控制欧洲,达到称霸世界的战略目的。 (2)材料二中的“他”遏制苏联的目的是什么?根据所学知识填出表格的A、B分别代表的历史事件。上表反映了怎样的世界政治格局? 材料三 世界新秩序之所以不同于旧秩序,就是因为它不由超级大国主宰,而是有很多权力中心,每一个都独立活动。美国既是超级大国,也不是超级大国。美国是唯一的军事超级大国,但靠军事力量能解决的问题越来越少。至于其他问题,如经济力量,美国仅仅是一个大国,还有可与美国匹敌的其他国家。 ——基辛格在1993年的谈话 (3)材料三中,基辛格的话说明了20世纪末国际形势有着怎样的发展趋势?材料中与美国匹敌的很多权力中心主要是指哪些国家或国家联盟?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决定世界格局的态势”的因素有哪些? 材料四 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要同舟共济,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 (4)材料四中,我国为世界和平与发展提供了怎样的中国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