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简单 | |
1949年10月1日,在举世瞩目的开国大典上,29岁的华北军区乐队队长罗浪沉着地指挥着200名军乐队队员,精神饱满地演奏了雄浑激昂的 A.《黄河大合唱》 B.《义勇军进行曲》 C.《东方红》 D.《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
2. 难度:简单 | |
祖国大陆获得空前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的标志是( )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 B.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 C.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D.西藏的和平解放
|
3. 难度:简单 | |
“在那个千钧一发的时刻/你的胸膛是一道胜利的高墙/敌人的罪恶枪口被堵住了/你生命的火花像长虹一样闪耀/……”。该诗赞美的英雄人物是 A. 邱少云 B. 雷锋 C. 黄继光 D. 罗盛教
|
4. 难度:中等 | |
“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美国打着联合国军的旗号入侵朝鲜的同时,公然干涉中国内政。还越过‘三八线’,直逼中朝边境,并出动飞机轰炸我国东北边境的城市和农村……”这段材料,说明我国抗美援朝是 A.保家卫国的正义战争 B.是挑战美国的军事行为 C.提高我国国际地位的重大举措 D.加强了国际合作的明智举动
|
5. 难度:中等 | |
毛泽东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毛泽东这话的意思是( ) A.对我国建设十分悲观 B.人民生活亟待改善 C.我国工农业发展不平衡 D.我国工业基础十分薄弱
|
6. 难度:简单 | |
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经投票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在何时制定的( ) A.第一届全国政协会议 B.土地革命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改革开放时期
|
7. 难度:中等 | |
对下图的解读,最正确的是: A.完成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B.完成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完成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完成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
8. 难度:简单 | |
创建于济南的老字号瑞蚨祥,在1954年底响应国家号召,率先实现公私合营。我国在公私合营过程中采取的创造性举措是( ) A. 成立合作社 B. 赎买政策 C. 无偿没收 D. 政企分开
|
9. 难度:中等 | |
1958年,中共中央提出“工业以钢为纲”,号召一切部门都要为钢铁生产“停车让路”,支援大炼钢铁。为了炼钢,人们砸铁锅,收废铁,甚至拆下钢窗铁门作原料。这一现象反映的是 A.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B.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 C.“大跃进”运动的开展 D.人民公社化运动的进行
|
10. 难度:中等 | |
《我的父亲焦裕禄》一书以女儿焦守云的视角回望了父亲的一生。书中,焦裕禄的事迹应该包括 A. 建设大庆油田 B. 研制原子弹 C. 治理兰考“三害” D. 培育杂交水稻
|
11. 难度:中等 | |
英国作家马丁·雅克曾提出了“21世纪始于中国的1978年”的观点。1978年之所以有如此重大的意义,是因为在这一年( )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B.“文化大革命”结束 C.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D.设立经济特区
|
12. 难度:简单 | |
小云同学带着一个研究性学习课题,搜集了“政企分开”、“经营责任制”、“按劳分配”、“股份制改革”等资料。根据这些信息,判断她的研究性学习课题是 A.土地改革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 D.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
13. 难度:简单 | |
1985年,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这场改革的中心环节是 A.增强企业活力 B.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C.扩大企业自主权 D.实行对外开放
|
14. 难度:中等 | |
2017年4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设立雄安新区,这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改革开放后,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对外开放“窗口”的是 A. 上海浦东开发区 B. 深圳经济特区 C. 厦门经济特区 D. 海南经济特区
|
15. 难度:简单 | |
以下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的正确时间顺序是 ①邓小平理论 ②“三个代表” ③科学发展观 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②④ C. ④①②③ D. ②①③④
|
16. 难度:简单 | |
《人民日报》的每一篇社论都是流淌着的历史,足以勾勒出当代中国“强国梦”的轨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九五三年将是我国进行大规模建设的第一年。……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负不再过穷困生活的基本保证,因此这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 ——1953年元旦社论 材料二: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材料三:用最高的速度来发展我国的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的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是总路线的基本精神……速度是总路线的灵魂。 ——1958年6月21日社论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地的产是由人的胆决定的。” ——1958年8月3日社论 (1)据材料一,指出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党和政府为实现这个“最高利益”准备条件的历史事件和编制的建设规划名称分别是什么? (2)材料二是哪一年哪次会议上制定的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本次会议的历史地位是什么? (3)据材料三,概括指出经济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所学知识举一例说明。 (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如何才能实现国家经济建设的持续发展?
|
17. 难度:困难 |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6年4月25日,习总书记来到安徽凤阳小岗村的“当年农家”院落,了解当年18户村民按下红手印,签订大包干契约的情景。总书记感慨道:“当年贴着身家性命干的事,变成中国改革的一声惊雷,成为中国改革的一个标志。”
材料二:
“如果我们追溯新中国融入世界的历史,那1980年打开的第一扇‘窗’则需永远铭记……从沿海到沿江沿边,从东部到中西部,……大门毅然决然地打开了。” ——费正清《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材料三:邓小平第一次成为美国《时代》周刊封面人物是在1976年,在随后的20年里,他先后共出现了9次,并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于1978年、1985年两次成为《时代》年度人物,是当时最为引人注目的焦点,这在《时代》历史上也是少有的现象。 (1)材料一中“当年贴着身家性命干的事”促成了农村哪一政策的诞生?依据上面图表并分析,说明农村实行这一政策的作用? (2)材料二中的变化得益于哪一政策的实施?材料里第一扇“窗”指的是什么? (3)综合上述材料,说明邓小平多次登上《时代》周刊的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