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简单 | |
结束南北朝以来长期分裂割据局面,又一次实现了全国大一统的皇帝是 A.隋文帝 B.隋炀帝 C.唐太宗 D.唐玄宗
|
2. 难度:简单 | |
关于隋炀帝的表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 夺取北周政权,改国号为隋 ② 在位期间开凿了贯穿南北的大运河 ③ 残酷暴虐,引发大规模农民起义 ④ 589年,在位期间实现了国家统一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
3. 难度:简单 | |
唐太宗常引用古人的话:“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句话说明他认识到 A.人民力量的伟大 B.要笼络地方官员 C.要遵循自然规律 D.加强边疆的管理
|
4. 难度:简单 | |
改革创新科举制度,设立殿试制度的皇帝是 A.唐太宗 B.唐高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
|
5. 难度:中等 | |
我国古代把国家称为“社稷”,体现出古代统治者的重农思想,唐朝前期农业发展迅速,出现了许多先进的生产工具。包括哪几个 ①筒车 ②翻车 ③秧马 ④曲辕犁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
6. 难度:简单 | |
《唐蕃会盟碑》碑文载文“往日贞观十年,初通和好,远降文成公主入藩。”这段文字记述的件事是 A.文成公主入藏 B.昭君出塞 C.金城公主入藏 D.宋金和议
|
7. 难度:中等 | |
下面是唐朝时期的艺术作品,如果为这些作品反映的内容命名一个主题,合适的一项是 A.开明的民族关系 B.开放的社会风气 C.繁荣的农业发展 D.频繁的对外交往
|
8. 难度:中等 | |
毛泽东曾经说:“我们这个民族,从来就是接受外国的优良文化的。我们的唐三藏法师,万里长征比后代困难得多,去西方印度取经。”毛主席夸赞玄奘法师是因为 A.历尽艰辛交好印度 B.学习外国优良文化 C.行走万里精神可嘉 D.传播中国儒家学说
|
9. 难度:简单 | |
唐朝时,日本遣唐使来中国的主要目的是( ) A.学习中国先进的文化 B.传播先进的日本文化 C.加强两国间的友谊 D.求取佛经教义
|
10. 难度:简单 | |
唐末,人民徭役繁重,生活困苦,起义不断。其中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的起义是 A.史思明起义 B.黄巢起义 C.安禄山起义 D.朱温起义
|
11. 难度:中等 | |
五代十国局面形成的主要历史根源是 A. 唐末农民战争 B. 朋党之争 C. 宦官专权 D. 藩镇割据
|
12. 难度:简单 | |
《百家姓》是一本著名的儿童启蒙读物,于北宋初年成书,文章开篇为“赵钱孙李”,根据当时的历史背景推测,把“赵”姓排在首位的主要原因是 A.赵姓人口最多 B.赵姓起源很早 C.编者姓赵 D.宋代皇帝姓赵
|
13. 难度:中等 | |
唐代和宋代都有谏官。唐代谏官由宰相荐举,主要评议皇帝得失;宋代谏官由皇帝选拔,主要评议宰相是非。这说明 A.唐代君主不受任何制约 B.宋代君主专制程度高于唐代 C.宋代谏官受到宰相制约 D.唐代以谏官削弱宰相的权力
|
14. 难度:简单 | |
一场盟约结束了长达百年的宋辽军事冲突,为两国带来了之后120年的和平。这场盟约是 A.宋夏合议 B.澶渊之盟 C.海上之盟 D.宋金合议
|
15. 难度:简单 | |
公元11世纪中期,西夏政权建立。建立该政权的民族是 A.契丹族 B.汉族 C.党项族 D.吐蕃族
|
16. 难度:中等 | |
下面这道连线题搭配正确的是 ①辽-契丹族 ②西夏-元昊 ③阿骨打-党项族 ④南宋-赵构 ⑤金-阿保机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③④⑤
|
17. 难度:中等 | |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该诗反映的时代背景是( ) A. 隋炀帝下江南 B. 唐末安史之乱 C. 北宋与辽对峙 D. 南宋偏安江南
|
18. 难度:简单 | |
北宋时期,国家财政收入的大部分来自淮河以南地区。淮南每年向都城开封运送的粮食六百万石。当时人们如何描述这一经济现象 A.“苏湖熟,天下足” B.“人烟断绝,千里萧条” C.“一半胡汉似汉家” D.“古今国计之富莫如隋”
|
19. 难度:简单 | |
《文献通考》记载:“(北宋时)初蜀人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这则记载说明当时 A.统一货币为铁钱 B.出现了最早的纸币 C.发明了活字印刷 D.蜀地不服中央管理
|
20. 难度:中等 | |
“南海一号”是南宋初期一艘在向外运送瓷器时失事沉没的木质古沉船,它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的海上沉船中年代最早,船体最大,保存最完整的远洋贸易商船。据此判断当时 A.造船技术落后 B.农业繁荣 C.海外贸易发达 D.文化昌盛
|
21. 难度:简单 | |
12世纪的蒙古草原处于分裂状态,许多部落之间经常发生战争,给蒙古草原的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痛苦,结束蒙古草原分裂状态,统一蒙古草原的人物是 A.忽必烈 B.铁木真 C.耶律阿保机 D.元昊
|
22. 难度:简单 | |
在中国历史中,出现了许多由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其中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起来的全国性统一封建政权是 A.唐朝 B.宋朝 C.元朝 D.明朝
|
23. 难度:中等 | |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下列史实中能证明这一点的是 A.西汉设置西域都护 B.宋朝设立市舶司 C.元朝设澎湖巡检司 D.元朝设立宣政院
|
24. 难度:简单 | |
元朝时期,许多信仰伊斯兰教的阿拉伯人、波斯人同汉、蒙、维吾尔等民族,长期杂居相处,互通婚姻,逐渐融合,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这个民族是 A.藏族 B.满族 C.白族 D.回族
|
25. 难度:困难 | |
小明同学进行探究性学习,他搜集了“契丹的兴起”、“澶渊之盟”、“宋夏和战”、“岳飞抗金”的相关资料,由此可知他探究的主题是( ) A. 中华文明的起源 B. 统一国家的建立 C. 多民族政权的并立 D. 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
26. 难度:中等 | |
我们的家乡扬州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国家的变迁在这座城市刻下了太多的印记。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这条大动脉破天荒地逆流而动,串起东西走向的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形成南北方交通的动脉,为南北经济文化交流和国家统一提供了重要保证,恩泽后世,同时也使嵌于长江运河交汇点的扬州得水利而繁华。 ——《扬州历史》 材料二 2016年5月12日上午,新鉴真大师像(下图)在扬州文峰寺举行开光仪式,并从扬州古运河东渡码头出发,东渡扶桑,担当中日友好使者。 ——摘自腾讯新闻《扬州新鉴真大师像东渡扶桑》 材料三 至宋代,经济重心的南移基本完成,南盛北衰的经济地理格局已经形成。随着东南经济区的全面发展,市舶司等机构的据点向南转移,扬州失去了通海的机会……随之失去了以往经济重心的地位。 ——《宋代扬州的政区变动与经济衰落》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大动脉”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其作用,并简述其对扬州的影响。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鉴真所生活的朝代,简析其对古代中日关系的影响。 (3)据材料三,指出扬州经济衰落于何时,衰落的历史大背景又是什么?
|
27. 难度:中等 | |
很多古代的诗歌和谚语在一定程度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能够帮助我们多角度地认识历史。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节选自杜甫《忆昔》 材料二 宋初的大将曹翰写下一首《退将诗》,有“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之句;当时有谚语曰:“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三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节选自岳飞《满江红》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诗中描述的是哪一个著名的盛世?缔造这一盛世的君主是谁?这一盛世被哪一场动乱终结?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朝采取了怎样的统治政策?这一政策出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靖康耻”代表的历史事件是什么,“匈奴”指哪一个民族?想一想,历代百姓为什么如此的尊崇岳飞?
|
28. 难度:中等 | |
在中国古代历史中,政治制度的变革一直占据很重要的地位。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科举的创新之处就在不仅为社会底层的知识分子提供了持续流动的可能,而且将其制度化。……科举制度的最大合理性在于它那“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式的“机会均等”……的机制,对知识分子的社会心理是一种塑造,客观上激励了个人的奋斗精神。 ——薛明扬《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材料二 宋初,始置诸州通判,凡兵民、钱谷、户口、赋税、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知州等地方长官)通签书施行……故常与知州争权。 ——《宋史》 材料三 元朝疆域图 请回答: (1)据材料一,说一说科举的“创新之处”和“最大合理性”分别是什么。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朝设置通判的目的。为控制地方财赋宋朝还设置了什么官职?这些措施起到了什么作用? (3)据材料三,指出元朝实行的地方行政制度和西藏地区的管理机构分别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元朝采取这种地方行政制度的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说一说这些制度变革的历史给我们今天国家建设带来了什么启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