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下面的示意图描述的是 A.佛教传播的路线 B.亚历山大东征的路线 C.基督教传播的路线 D.图特摩斯三世扩张的路线
|
2. 难度:简单 | |
《全球通史》中说:“……作为回报,他们在各自的城邦内享受到好几个世纪的自由;而这,似乎至少是希腊5世纪迸发出巨大创造力的先决条件。”下列哪一选项说明其“先决条件”( ) A.交通发达 B.工商业繁荣 C.民主政治先进 D.外邦人和妇女不得享有政治权利
|
3. 难度:中等 | |
12世纪初,伦敦市民每年向王室缴纳300镑税金,以此获得国王对市民自选市长和市政官的许可。材料反映出中世纪欧洲 A. 封君封臣制度逐步形成 B. 国家税收主要来源于城市 C. 城市获得了部分自治权 D. 市民以暴力方式反抗贵族
|
4. 难度:中等 | |
歌德说罗马法“如同一只潜入水下的鸭子,虽然一次次将自己隐藏于波光水影之下,但却从来没有消失,而且总是一次次抖擞精神地重新出现”。对此正确理解应是,罗马法 A. 所维护的民主制度历史影响深远 B. 为欧洲近代社会确立了行为规范 C. 是近代欧洲大陆国家法律的基础 D. 不断地改变了欧洲历史发展方向
|
5. 难度:简单 | |
西方有一句谚语:“中国人的头,阿拉伯人的口,法兰克人的手。”据此你认为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起桥梁和纽带作用是() A. 中国人 B. 阿拉伯人 C. 法兰克人 D. 罗马人
|
6. 难度:简单 | |
雇佣工人指丧失生产资料而靠出卖劳动力为生的人员。在西欧资本主义萌芽时期,他们的工作地点可能是 A.工厂、农场 B.工场、公司 C.工厂、工场 D.工场、农场
|
7. 难度:中等 | |
“直到1500年前,大西洋一直是一道栅栏,一个终点,但在1500年左右,它一变而成为一座桥梁,一个启程之地”。世界上最早率船队通过这座“桥梁”到达美洲的是( ) A.迪亚士 B.达·伽马 C.哥伦布 D.麦哲伦
|
8. 难度:简单 | |
普希金赋诗赞美彼得一世说:“用一只专制的手,他勇敢地播下启蒙的种子。”其中的“种子”是指( ) A.推动改革的手段十分专横 B.保留了农奴制 C.开启了俄国的近代化进程 D.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
|
9. 难度:中等 | |
1860年,美国政局的变化,使南、北方两种制度的斗争由土地问题上升为政权问题。这一“变化”是指 A. 废奴运动高涨 B. 林肯当选总统 C. 南方宣布独立 D. 黑奴获得解放
|
10. 难度:困难 | |
林肯曾说:“如果我能拯救联邦而不解放任何一个奴隶,我愿意这样做:如果为了拯救联邦需要解放一部分奴隶而保留另一部分,我也愿意这样做。”这说明他的真正意图是 A.不主张废除黑人奴隶制 B.避免国家分裂,挽救联邦命运 C.寻找向南方妥协的借口 D.扼转内战对北方不利的局面
|
11. 难度:中等 | |
“美国独立战争扫除了阻碍其资本主义发展的外部障碍,而南北战争则扫除了内部障碍。”这里的“外部”和“内部”障碍应分别指 A. 黑人奴隶制和英国殖民统治 B. 封建制和英国殖民统治 C. 英国殖民统治和黑人奴隶制 D. 封建制和黑人奴隶制
|
12. 难度:中等 | |
在日本面临危机的情况下,放弃排斥外国影响的做法,转而接受西方的先进技术和思想,并组织倒幕力量推翻了幕府统治的是 A.中下级武士 B.新兴地主 C.大名 D.商人
|
13. 难度:困难 | |
《全球通史》中有这样一段记述,“(1870年以后)工业研究的实验室,装备着昂贵的仪器,配备着对指定问题进行系统研究的训练有素的科学家,它们取代了孤独的发明者的阁楼和作坊”。这段材料反映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特点是( ) A. 兴起于重工业 B. 欧美国家同时发生 C. 科学和技术紧密结合 D. 电力的广泛使用
|
14. 难度:中等 | |
观察下图,指出导致1800—1880年期间英国伦敦人口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海外殖民战争 B.工业革命 C.资产阶级革命 D.三角贸易
|
15. 难度:困难 | |
有人说,17世纪,牛顿把“造物主”从无生命现象的研究领域驱逐出去,19世纪,达尔文把“造物主”从有生命现象的研究领域驱逐出去。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科学以其威力迅速战胜神学是必然的 B.达尔文进化论是对生物学的一次伟大综合 C.牛顿力学体系把天上和地上的物体运动概括在一个理论中 D.牛顿和达尔文的成就分别在不同领域给神学以致命打击
|
16. 难度:中等 | |
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在“答题卷”该题前的括号内正确的填“正确”;错误的填“错误”,并加以改正。 (1)创造论给“上帝创造万物”的神创论致命一击,动摇了宗教神学的根基。 (2)巴尔扎克给后人留下了一部英国社会,特别是巴黎上流社会的变迁史。 (3)《英雄交响曲》气势磅礴,表达出贝多芬对自由、平等、博爱的渴望。 (4)《夜间的咖啡馆》表达了梵高对生命的赞美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17. 难度:中等 |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政治家沃尔特·需利曾说过这样一句话:“谁控制了海洋,即控制了贸易,谁控制了世界贸易,即控制了世界财富,因而控制了世界。”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500年前参与殖民霸权角逐的欧洲国家有哪些? 材料二 (2)图1是____________形势图;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地区摆脱殖民统治的标志。图2是______形势图,该地区取得胜利的原因有哪些?
|
18. 难度:困难 |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正如俄罗斯哲学家别尔嘉耶夫所说:“彼得大帝的改革完全是不可避免的,以前的进程为其作了准备。同时,它又是带有强制性的上层革命……但没有彼得的强制性改革,俄罗斯就不能完成自己在世界历史中的使命,也不能在世界历史上获得自己的发言权。” (1)结合所学知识,谈谈该如何理解材料一中“彼得大帝的改革完全是不可避免的”?请列举一个“彼得的强制性改革”的例子,并分析俄罗斯能完成“自己在世界历史中的使命”的原因。 材料二 倘若我们把“明治”理解为“明智”,便会发现,明治天皇和他的臣僚是多么“明智”地选择了自己的发展道路。百年之后我们再回眸那段“明治维新”的岁月,在感叹清末“百日维新”失败的同时,也将意识到,国与国最大的差距并不在技术、而在于精神。 ——摘编自王光波《一本书读懂日本史》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日本选择的发展道路。分析这一选择对日本的影响。
|
19. 难度:困难 | |
工业革命使工业化国家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某校历史兴趣小组以“欢欣与痛苦”为主题开展研究性学习,请你参与。 (体验欢欣) 材料一 (l)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1的广泛应用有什么影响?驱使图2的动力是什么?说出发明图3的科学家及国籍。 (感受痛苦) 材料二 腐烂的动植物产生了空气中的杂质,劳动阶级的住房湖湿而狭窄,并弥漫着污浊,而且每况愈下。每年由于污秽和通风条件恶劣造成的生命财产损失比我国在近代进行过的任何战争伤亡还多。……同良好生活环境中健康生活的居民相比,教育对他们的积极影响非常有限。…… ——埃德温·查德威克《劳动居民的卫生状况》 (2)根据材料二,指出工业革命让人们感受到哪些痛苦? (探究利弊) (3)工业革命使工业化国家的社会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中哪些是有益的?哪些是有害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