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2020年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中考一模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下列三幅图片共同反映了

 

A. 生产工具的进步

B. 水利工程的发展

C. 农耕文明的发达

D. 隋唐盛世的繁荣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制度建设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基础,下列关于我国古代政治制度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图一是西周分封制,诸侯权利很大,可以拥有平民和土地,不用听从周天子调遣

B.图二是“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秦朝分管监察的是丞相

C.图三是汉武帝大一统的措施,允许诸侯王将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

D.图四是巩固中央集权的措施,其中出现错误的是③明朝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学者认为,科举制是一种由中央确定标准,决定取舍的自上而下的选官方式。比如说,唐代的“乡贡”,地方官不再掌握推荐的权利,只不过奉命行事,按照中央规定的具体选官标准进行资格审查和预选而已。明清的“乡试”,实际上成为全部由中央操办的全国统一的分区考试。根据以上材料,科举制的确立

A.扩大了统治社会基础 B.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C.培养大量高素质人才 D.选才标准越来越公平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下列四幅历史地图与“中外交流”主题不符的是

A. B.

C. D.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下列表格中,历史史实与历史解释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选项

历史史实

历史解释

A

汉朝设西域都护

今西藏地区开始正式归属中央统辖

B

“夜市”、“交子”“广州十三行”

宋代商品经济繁荣

C

宋应星著《齐民要术》

“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D

元朝设置澎湖巡检司

历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行政机构

 

 

A.A B.B C.C D.D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下表是中国近代参加某一不平等条约签订的部分代表名单。该条约签订后

A.列强侵华势力开始深入中国内地 B.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C.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D.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著名学者钱乘旦认为:在现代化推进的过程中,在“抗拒”与“接受”之外,“还有第三种可能性……它接受现代化是为了控制现代化,让它为维护传统的价值取向服务”。近代中国现代化过程中与上述观点一致的主张是

A.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B.变法维新,君主立宪

C.创立民国,实现共和 D.民主科学,俄国道路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有学者在评价某历史事件时,提及以下几个影响:一、全国学生势力的大结合;二、反军阀及反帝国主义的兴起;三、社会各个阶层的觉醒。该历史事件

A.促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B.揭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序幕

C.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第一枪 D.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邓小平曾经对毛泽东的战略思想作了这样的说明:“他告诉我们,开始必须在内线打,打到一定时候,也就是削弱敌人到相当程度之后,就要打到外线……这时时机成熟了,就应该转到外线,否则就要吃亏。”解放军开始“转到外线”的重大行动是

A.跃进大别山,开始战略反攻 B.夺取徐州,准备战略决战

C.破坏陇海路,支援淮海战役 D.强渡长江,迅速解放南京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如下图为1902—1920年外国在华投资状况统计表(单位:百万美元)。由此图可知

A.各国在华投资均呈增长趋势 B.列强对华侵略不断加深

C.在华资本反映列强综合国力 D.民族工业发展十分缓慢

 

详细信息
11. 难度:困难

有学者指出:事实上农民并非许多人想象的那样是一个制度的被动接受者,他们有自己的期望、要求。他们一直有着“反道而行”的“对应”行为,从而以不易察觉的方式改变、修正,或是消解着上级的政策与制度。下列史实中最能佐证这种观点的是

A.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

B.生产承包责任制萌发

C.“大跃进”运动的掀起

D.确立了人民公社体制

 

详细信息
12. 难度:困难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企业有三次创业的高潮点,分别是1984年、1992年和2001年。下列选项不属于产生这三次创业高潮直接动因的是(  )

A. 国有企业改革,扩大企业自主权

B. 加入世贸组织,积极走向世界

C. 建立经济特区,引进先进技术

D. 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1975年4月7日,《人民日报》第四版的角落里刊登了一篇短文《蒋介石死了》。1988年1月14日,《人民日报》在头版要闻版块刊发了《蒋经国昨天病逝》。引发这种报道态度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A.《告台湾同胞书》的发表

B.两岸隔绝状态的打破

C.“九二共识”的达成

D.两岸直接“三通”的实现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1971~1980年与新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多达69个,超过了1949~1970年。与这种局面出现无关的一项是

A.中国恢复了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B.中国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扩大

C.中美关系改善并且走上正常化 D.战后世界政治格局显著变化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2020年初,一场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从武汉波及全国,在疫情的防控战役中,钟南山、李兰娟等一批医学科学家发挥了重大作用。下列科学家与钟南山、李兰娟同属一个领域的是

A.袁隆平 B.屠呦呦 C.王进喜 D.邓稼先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如表大事年表揭示了14﹣17世纪欧洲历史发展的主题是(  )

14世纪

14﹣17世纪

1492年

1640年

资本主义萌芽

文艺复兴运动

哥伦布到达美洲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A.欧洲与世界的联系 B.欧洲的思想解放

C.欧洲的革命运动 D.欧洲的社会转型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把英、美、法三国永远地分隔开了,但三国的革命作为资产阶级革命不仅有一定的联系,而且也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17世纪和18世纪发生于大西洋两岸的这三个伟大历史事件的相同点是

A.立宪制和民主社会的构建 B.新兴资产阶级和君主专制的斗争

C.联邦制共和制政体的建立 D.“权利”诉求和“人权”伸张

 

详细信息
18. 难度:困难

张洋同学打算写一篇历史小论文,计划将“俄国在克里米亚战争中失败,开始农奴制改革”、“日本遭到美国的入侵,继而明治维新”、“中国遭受列强的侵略,开展戊戌变法”作为重要论据。该论文的主题可能是

A.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在亚洲的确立 B.西方的殖民侵略与世界市场的形成

C.工业革命在亚洲的的扩展 D.工业文明冲击下的近代化改革

 

详细信息
19. 难度:简单

“19世纪末,当人们开始换种眼光看待世界时,科学解释以雄辩的事实大声质问《圣经》的真实性,上帝创世论更多地成了故事般的讲述。”材料中的“科学解释”指的是

A.诺贝尔发明炸药 B.牛顿万有引力定律

C.达尔文的进化论 D.美国研制出原子弹

 

详细信息
20. 难度:中等

阅读19世纪中后期美国百万富翁数量统计表,对此表认识最准确的是

时间

数量

财富来源

占有社会总财富(%)

1861年前

仅有几人

主要是大农场主

3.6%

1892年

4047人

财富继承(34人),其他多集中于制造业、商业、铁路业

9.6%

 

 

A.棉纺织业已是美国工业的主导部门 B.财富集中引发了第二次工业革命

C.汽车、飞机等新兴制造业迅速崛起 D.生产组织形式变革加剧贫富分化

 

详细信息
21. 难度:困难

某学习小组拟依据下列图片资料进行研究性学习。下列主题最符合要求的是

A.十月革命的发展历程 B.空想社会主义产生发展和实践的历程

C.巴黎公社及其影响 D.马克思主义理论产生发展和实践的历程

 

详细信息
22. 难度:中等

    下列史实与推论搭配正确的是

 

选项

史实

推论

A

1936年美国农业收入增加近1倍,工业恢复到1929年水平,国民收入增加了50%。

罗斯福新政取得了显著成效

B

工业方面:除大企业仍由国家管理外,允许私人和外国资本家经营一些中小企业。

列宁开始放弃社会主义道路

C

欧盟成员国内部人员、资本和货物可以自由流通,各成员国公民有统一的欧洲护照。

欧洲实现了政治一体化目标

D

战后日本积极引进最新科技成就,促进了日本经济持续高速的发展。

日本成为了一个政治性大国

 

 

A. A

B. B

C. C

D. D

 

详细信息
23. 难度:困难

以下图片记录了二战期间的四个瞬间,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③    C. ②①③④    D. ②①④③

 

详细信息
24. 难度:困难

有学者认为,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利益阶层分化问题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势必引起经济议题在政治上意识形态化,并在客观上阻滞经济全球化进程。这一观点反映出

A.全球化导致世界动荡不安 B.逆全球化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C.利益分配不均导致全球化进程受阻 D.政治因素主导全球化进程

 

二、填空题
详细信息
25. 难度:简单

春秋时期,孔子的核心思想是“_________”,他提出“仁者爱人”,即要有爱心和同情心。18世纪的_____________(名称)为法国大革命做了重要的理论准备。

 

详细信息
26. 难度:中等

清朝统治者实行___________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易。1978年,___________(会议名称)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当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

 

详细信息
27. 难度:中等

1945年2月,美、英、苏三国首脑在雅尔塔召开会议,决定战后成立__________。1995年1月1日,______________(名称)正式成立,其宗旨是以非歧视性、开放、公平为原则,促进全球贸易和经济发展。

 

三、综合题
详细信息
28. 难度:中等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族人民密切交往、相互依存、休戚与共,形成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共同推动了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

材料一 5世纪末,中原地区农业经济已较发达,成为北魏主要产粮基地。而平城地区屡受灾荒,粮食供应常发生危机。随着北魏在中原的开拓,平城已不适合于控制整个北方地区。加上平城的保守势力强大,北魏社会的发展受到了制约。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

材料二一般来说,中原王朝和边疆民族关系的发展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一种是中原政权覆灭,各边疆地区少数民族进入中原,基本上会出现混乱局面。但在混乱中,各民族却相互融合。第二种是边疆民族的强大导致与中原王朝势均力敌,于是各民族政权之间呈现相互并立之势,形成割据分裂局面。但在割据中却有不少交往,有统一的愿望、因素和趋势。第三种是统一的中原王朝非常强大,各边疆民族以中原民族和地区以中心相互交往,直至融入中原民族,呈现统一局面下的民族大融合状况。

——刘宗绪主编《历史新知识创新能力培养》

材料三  (中国历史上)民族发展在地区上是互相交叉的,……汉族曾经长时期统治中原,向兄弟民族扩张;可是,也有不少的兄弟民族进入过内地,统治过中原。这样就形成各民族杂居的现象。而一个民族完全聚居在一个地方的比较少,甚至极少。……历史的发展使中国各民族多数是杂居的,互相同化,互相影响。我们整个中华民族对外曾是长期受帝国主义压迫的民族,内部是各民族在革命战争中同甘共苦结成了战斗友谊,使我们这个民族大家庭得到了解放。在中国这个民族大家庭中,我们采取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是为了经过民族合作、民族互助,求得共同的发展,共同的繁荣。

——周恩来《关于我国民族政策的几个问题》

回答问题: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北魏迁都的原因及影响。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A政权和B政权分别属于“中原王朝和边疆民族关系发展模式”的哪一种模式?B政权前期为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在西部地区采取了多项措施,请列举其中一项。

(3)根据材料三,概括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依据。

 

详细信息
29. 难度:困难

习近平等参观《复兴之路》展览并发表讲话,他认为“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更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

材料一  由于中国人闭关锁国、骄傲自满,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他们受到了巨大的刺激:第一次是1839—1842年同英国的战争,第二次是1856—1858年同英、法的战争,第三次是1894—1895年同日本的战争……其结果是入侵和反入侵的连锁反应,它产生了一个新中国,产生了至今震撼着远东和全球的影响。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那时(1894年),中国遭受列强侵凌,面临“瓜分豆剖”的危险,孙中山呼吁国人发奋为雄,“振兴中华”。孙中山期望:四万万人一切平等,包括总统在内的一切官吏都是人民的“公仆”,成为世界上的“头等民主大共和国”……孙中山期望,消灭贫富悬殊,实现民生幸福,共富、均富,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的“安乐园”。

——摘编自杨天石《帝制的终结》

材料三  1956年,毛泽东在纪念孙中山诞辰90周年时说:“现代中国人,除了一小撮反动分子以外,都是孙先生革命事业的继承者。我们完成了孙先生没有完成的民主革命,并且把这个革命发展为社会主义革命。”

——毛泽东《纪念孙中山先生》

回答问题: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同英国的战争”对中国社会性质的影响。三次灾难性战争促使中国社会发生了哪些“连锁反应”?

(2)根据材料二,概括孙中山当时的“救国梦”。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个时期“中国梦”产生的原因。

(3)阅读材料三,结合建国初期的相关史实,从民族、民权、民生角度任选两方面概述中国共产党“是孙先生革命事业的继承者”。

(4)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目前我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的有利条件。

 

详细信息
30. 难度:中等

某校历史兴趣小组以“世界发展的引领者”为主题展开探究活动。

(欧洲的世纪)

材料一 19世纪欧洲对世界的支配不仅建立在欧洲工业革命和科学革命的基础上,也建立在欧洲政治革命的基础上……欧洲的霸权不仅在政治领域——以大殖民帝国的形式——表现得很明显,而且在经济和丈化领域也表现得很明显……随着权力的史无前例的集中,欧亚大陆的一个半岛(西欧)已成为世界的中心。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美国的世纪)

材料二 二次大战后,美国……以“大救星”的面貌拯救了欧洲。这时欧洲也的的确确需要美国。美国和苏联迅速陷入冷战……尚未从二战期间的“恐德症”中恢复过来的西欧又患上了“恐苏症”。谁能保护虚弱不堪的西欧? 这个使命“历史地”落到了山姆大叔的肩上。应该说,这时的西欧急需美国为它“壮胆”。

——苏惠民《解剖美欧关系》

(共生的世纪)

材料三 有学者指出:“二战后以美苏为两极的世界格局的形成和持续,代表着战后力量均势的出现和保持。在这种力量均势被打破之前,两极格局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是它又因国际力量对比的不断变化而受到撼动,并且受到逐步壮大起来的其他力量中心的挑战。”

材料四 进入新世纪以来,面对全球化和恐怖主义等诸多新问题,美国不得不重视多边合作,以便共同应对人类面临的新挑战。尤其是近一年来,美国陷入了经济危机,信贷紧缩、股市动荡、企业破产、经济衰退,加之伊拉克战争、阿富汗战争等,美国也面临着极大的困难。

回答问题:

(1)根据材料一分析欧洲成为世界中心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2)据材料二,概括二战后欧洲需要美国“拯救”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是如何“拯救”西欧的?

(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两极格局在相对稳定之下受到的“撼动”和“挑战”的具体因素有哪些?

(4)有人依据材料四的现象判断当今世界已经进入后美国时代,你怎样认识这一观点?请说明理由。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