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困难 | |
下列哪一史实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 ) A. 隋文帝灭掉陈朝 B. 隋朝创立科举制 C. 隋朝统一度量衡 D. 隋朝开通大运河
|
2. 难度:简单 | |
隋朝大运河是世界上最长的、最古老的的人工水道(下图)。这一伟大工程( ) A.中心是①——长安 B.最南端到达②——今天的扬州 C.是隋文帝的政绩之一 D.发挥着贯通南北动脉的作用
|
3. 难度:简单 | |
隋唐时期,科举制度下的考生可以自由报考,而且“取士不问家世”“一切以程文为去留”。材料主要体现出科举制的特点是 A. 注重门第家世 B. 取士方式多样 C. 关注道德品质 D. 公开公平竞争
|
4. 难度:简单 | |
唐太宗说:人要照见自己,一定要有明镜;皇帝想要知道自己的过错,一定要借助忠臣。因此他 A.重视人民群众的作用 B.奉行开明的民族政策 C.戒奢从简和轻徭薄赋 D.知人善任和虚心纳谏
|
5. 难度:困难 | |
唐诗的文学与史学价值并举。下列诗句蕴含唐朝中外交往盛况信息的是 A. 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 B.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C. 忆惜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D. 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
|
6. 难度:困难 | |
小明在复习了中国古代历史后整理了一组笔记,其中错误的是( ) A.唐诗与宋词是中国文学史上并立的两座高峰 B.青瓷、白瓷、唐三彩都是唐朝著名的陶瓷器 C.魏征、房玄龄和姚崇、宋璟都是唐朝时期著名的大臣 D.鉴真作为遣唐使是中日交流的卓越代表
|
7. 难度:中等 | |
白居易的《登观音台望城》写道:“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诗句描述的是唐朝 A. 农业生产的发展 B. 丝织工艺的精湛 C. 垦田面积的扩大 D. 长安商业的繁荣
|
8. 难度:中等 | |
唐开成三年(838年),日本僧人圆仁来到今南通如东的国清寺。此后他走遍半个中国,研学佛法,受到朝廷及地方州县的热情接待。这说明了唐朝 A. 重视中外文化交流 B. 中外贸易往来频繁 C. 实行开明民族政策 D. 社会生活丰富多彩
|
9. 难度:中等 | |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紧急的战报打破了唐玄宗宗与杨贵妃的歌舞升平。这表明促使唐朝形势急转直下的 A.黄巢起义 B.藩镇割据 C.宦官专权 D.安史之乱
|
10. 难度:中等 | |
著名文化学者王立群这样评价古代一位帝王:“烽火燃,五十年,陈桥驿站披旗冕。披旗冕,定江山,杯酒之间销兵权……还一个,盛世繁华,文煌武烈。”他评价的是 A.隋文帝杨坚 B.唐玄宗李隆基 C.唐太宗李世民 D.宋太祖赵匡胤
|
11. 难度:中等 | |
钱穆在《国史大纲》中写道:“宋王室的一个历世相传的家训,厥为优待士大夫,永远让文人压在武人的头上。”这反映了宋朝的治国策略是( ) A. 强干弱枝 B. 分解相权 C. 民贵君轻 D. 重文轻武
|
12. 难度:中等 | |
下列四副“两宋多政权并立”示意图中,有错误的图有( )个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
13. 难度:中等 | |
澶渊之盟后,宋辽边境“生育蕃息,牛羊被野(遍地),戴白之人,不识干戈(战争)”这说明 A.宋辽之间维持了长久的和平局面 B.宋辽双方建立了平等友好的关系 C.南方社会经济出现了繁荣的局面 D.北宋的军事力量遭到极大地打击
|
14. 难度:中等 | |
隋唐是中国古代史上的鼎盛时期,在当时世界上声名显赫。阅读材料: 材料一 观察图1和图2 材料二 如图是东晋至北宋时期平民子弟在政府官员群体中所占比例示意图。 材料三 在他西行前,国人称印度为天竺。此外,印度还有“身毒”“贤豆”等叫法。他在印度求法时认为译为“印度”比较合适。他回国后,这一译法逐渐流行,沿用至今。 回答问题 (1)农业工具的创新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材料一中唐朝出现的两种新农具是什么?它们分别有什么用途? (2)材料二中平民子弟在政府官员中的比例发生怎样的变化?这一变化与哪一制度的实行密切相关?这一制度正式确立的标志是什么?指出唐朝完善这种制度的两个关键人物。 (3)材料三的“他”是谁?回国后,根据他的口述,由其弟子记录而成的著作是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