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2020年山东省济宁市汶上县中考一模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儒家文化占据了我国古代的思想主流,在儒家的政治理想中,天下“有德者居之”。下列制度体现了“有德者居之”的是

A. 禅让制

B. 分封制

C. 世袭制

D. 科举制

 

详细信息
2. 难度:困难

《史记·楚世家》记载:(春秋时期)“(楚庄王)八年,伐陆军戎(在洛阳西南),遂至洛,观兵于周郊。周定王使王孙满劳楚王。楚王问鼎小大轻重”这反映当时

A.周室衰微,王命不行 B.尊王攘夷,大国争霸

C.王权衰弱,分封制遭到破坏 D.列国内乱,诸侯兼并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有学者认为“始皇”这个称号对于嬴政来说实在是当之无愧,他的一切具有创始意义,他开始了一个伟大的时代。在该学者看来,这个时代应该是(  )

A.国家安定,民生改善 B.国家统一,中央集权

C.文化繁荣,经济昌盛 D.国家强盛,疆域广阔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要把疫情防控工作作为当前最重要的工作来抓。我国古代就提出“治未病”理论,提倡预防疾病的名医是

A.张仲景 B.华佗 C.孙思邈 D.李时珍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历史事件都不是孤立存在的,每一个历史事件都有自己鲜明的时代主题。下面图示反映的时代主题最确切的是

A.思想控制的深化 B.民族交融的加强

C.中央集权的强化 D.统一国家的建立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如下图是某朝疆域图残片,依据图片信息,此图应该是

A.唐朝疆域图 B.元朝疆域图 C.明朝疆域图 D.清朝疆域图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马克思指出:“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二的大帝国,不顾时世,安于现状,人为隔绝于世界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马克思评价的是

A. 郑和下西洋

B. 雅克萨之战

C. 大兴“文字狱”

D. 闭关锁国政策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从内容上看,以下两个文件共同的进步性表现在

A.具有反封建的性质 B.顺应当时的社会发展趋势

C.反映了农民阶级的迫切愿望 D.都主张向西方学习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如下图是陈独秀关于辛亥革命的言论。该言论表明他认为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是(  )

A. 旧思想根深蒂固

B. 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弱小

C. 革命果实被窃取

D. 没有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纲领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某历史著作中有“师夷长技图谋自救”“公车上书轰动全国”“三民主义光芒闪耀”“民主科学旗帜飘扬”等章节,则此著作的标题最有可能是

A.近代列强对中国的侵略 B.中国近代化的探索

C.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 D.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土地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实行的土地政策是

A.没收地主土地 B.打土豪,分田地 C.减租减息 D.耕者有其田

 

详细信息
12. 难度:困难

下图是某同学进行历史学习时设计的年代尺,请推断他学习的主题是(   )

A. 北伐胜利进军 B. 抗日战争的胜利

C. 国共两党合作 D. 国民党的革命历程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2020年3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省武汉市考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时说:“打赢疫情防控人民战争要紧紧依靠人民”。解放战争时期,充分发挥了人民战争的威力,陈毅称它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的战役是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罗兹曼主编的《中国的现代化》一书称:“1905年是新旧中国的分水岭。它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和另一个时代的开始。”从教育发展的角度来看,所谓的“分水岭”指的是(     )

A.京师大学堂的成立 B.科举制度的废除

C.《奏定学堂章程》的颁布 D.京师同文馆的建立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5月24日上午,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举行代表小组会议,审议民法典草案。民法典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典”命名的法律,也是第一部以“民”命名的法典,开启了人民权利保护的新时代。历史上我国第一部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制定的时间是

A.1949年 B.1954年 C.1956年 D.1982年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湖北省武汉市在这次新冠疫情中备受瞩目,它在对外开放格局中处于的位置是

A.沿海开放城市 B.沿江城市

C.陆地边境城市 D.内地省会和自治区首府

 

详细信息
17. 难度:简单

关于“九二共识”的表述正确的是

A.用和平的方式解决两岸问题 B.两岸同心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C.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D.台湾保持高度自治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1982年中英两国政府开始了关于香港问题的谈判,当时访华的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提出了“以主权换治权”等要求,对此,邓小平指出: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据此可知当时中英谈判主要讨论的是香港的

A.历史渊源 B.主权归属 C.回归方式 D.战略地位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汤恩比说:顺利地在旧瓶子里装进新酒,还不敢于引起旧瓶爆炸。”“可以说是一种宪法方面的胜利,这种胜利应该当做一种惊人的技艺。他评价的是( )

A.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B. 美国独立战争后建立了联邦制国家

C. 拿破仑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

D. 辛亥革命后成立了中华民国

 

详细信息
20. 难度:简单

罗斯福说:“我们到底有没有实质的进步,不在于富人更富,而在于贫困的人也能有足够的生活来源。”这段话反映了他

A.关注民生问题 B.代表工人利益 C.重视农业生产 D.控制生产规模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21. 难度:中等

中学历史课程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作为目标。阅读材料,完成问题。

(时空观念)

材料一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归纳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特点。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伟大决策是在哪次会议上制定的?

(史料实证)

材料二  唐朝诗人创作了大量诗歌,谱写了丝路明珠长安的繁华。俯瞰长安城,“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街市上,熙熙攘攘,“水门向晚茶商闹,桥市通宵酒客行”。在唐朝的宫殿上,“万国衣冠拜冕旒(借指皇帝)”。考试吸引着越来越多的读书人,“喧喧车马欲朝天,人探东堂榜已悬”。妇女引领者时尚,“女为胡妇学胡妆……胡音胡骑与胡妆,五十年来竞纷泊”。

——据《以诗证史——以唐诗看唐都长安的繁华》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以长安为例,归纳唐朝繁盛的表现。

(历史解释)

材料三  元朝建立后,丝绸之路更加通畅,东西交往频繁。马致远在散曲中赞美:“至治华夷,正堂堂大元朝世……小国土尽来朝。”贯云石也在散曲中唱道:“江山富,天下总欣伏,大元至大古今无。”清代魏源说:“元有天下,其疆域之袤,海漕之富,兵力物力之雄廓,过于汉唐。”

——据《元曲的人文精神与文化启示》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举一史实说明元朝疆域“过于汉唐”。马致远、贯云石、魏源对元朝有什么共同认识?

(家国情怀)

材料四

(4)习总书记指出,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以上人物具有什么共同的优秀品质?作为青年学生的我们应该怎样向英雄模范学习,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精神呢?

(唯物史观)

材料五

(5)根据图表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制造业份额大幅上升的最直接原因是得益于哪一历史事件?对此,你有什么认识?

 

详细信息
22.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杰出的贡献) 

材料一  2020年2月24日,英国医学期刊《柳叶刀》刊登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与世卫组织首席科学家苏米娅·斯瓦米纳坦共同署名的文章,介绍了科学界应对新冠病毒的努力,特别称赞了中国科学家共享新冠病毒基因组测序信息等贡献。文章还说,中国有关部门在应对和防控本国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所做的不懈努力,不但为其他国家在防控疫情上争取了宝贵时间,还为国际科学界共同应对这一疫情“铺平了道路”。

(1)结合所学知识,请你任举一例我国在医学方面取得成就的人物及其贡献。

(方向的引领)

材料二  (1927年)在遭受严重挫折后,中共中央在汉口秘密召开紧急会议,这便是八七会议。这是中国共产党在处于生死存亡关头召开的一次紧急会议……会议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它使中国共产党看到了新的出路,踏上新的征途。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第一卷)

(2)材料四中的“严重挫折”是指什么? 在这次会议上,毛泽东提出了什么著名论断?

(最美的逆行)

材料三  面对疫情,广大医务工作人员冲锋在前,他们义无返顾、勇往直前,只为了心中那一份责任与担当。他们是“最美逆行者”。

(3)请你结合所学知识,举出作为青年学生,在近代历史上首当其冲,践行责任与使命的事件一例。

(共同的挑战)

材料四  应对公共卫生危机、经济严重衰退等全球性挑战,各国应携手共进。中国将同各国加强防疫合作,促进世界经济稳定,推进全球治理,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和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在扩大开放中深化与各国友好合作,中国始终是促进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繁荣的重要力量。

——摘编自《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

(4)当今世界还面临哪些危机与挑战?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指出人类应如何应对全球性的危机与挑战?

 

详细信息
23. 难度:中等

世界历史在不断的对抗与合作中演绎。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双方的对抗)

材料一

(1)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形成了两大军事集团,请写出两大军事集团的名称。

(实力的角逐)

材料二  1942年元旦,中美英苏等26个国家在华盛顿举行会议,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虽然在同盟内部,各国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并不一致,作战目的也不尽相同,甚至不时产生各种矛盾和斗争,但是摧毁法西斯的共同目标使他们互相配合、互相支援,最终取得战争胜利。 

——选自《不可不读世界历史》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促使中美英苏等26个国家走向联合的直接原因是什么?《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有何标志性意义?

(3)列举二战中同盟国“互相配合、互相支援”的历史事实。

(格局的演变)

材料三  第二次世界大战最深刻的影响,是它极大地改变了世界范围的力量对比,促使世界格局……逐步过渡到一个两极结构的新时代。……形成了美苏在欧洲乃至全球对峙的局面。这一局面一直持续到20世纪90年代初才发生了改变。

(4)材料三中“两级结构”这一格局形成的标志是什么?“90年代初才发生了改变”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5)综合上述材料分析,指出影响国家间结盟与对抗的根本因素是什么。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