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研究以下三位人物,最贴切的研究主题是
A.盛唐名家 B.中原揽“圣” C.乱世英豪 D.科技泰斗
|
2. 难度:困难 | |
《史记太史公自序》中写道“网罗天下放失旧闻,王迹所兴,原始察终,见盛观衰”;宋神宗认为《资治通鉴》“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这说明我国的史书 A.以搜罗天下异闻为主 B.编写体例多样 C.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 D.重在以古鉴今
|
3. 难度:中等 | |
唐朝后期时“京夜市亦令禁断”,到了北宋“令京城夜市到三鼓以来,不得禁止”。这一变化反映了 A.经济发展促使政策调整 B.统治者具有民主意识 C.统治阶级追捧重商主义 D.都市文化生活的繁荣
|
4. 难度:困难 | |
《中英北京条约》第一款:“前于戊午年(1858年)五月在天津所定原约,本为两国敦睦之设,后于己未年(1860年)五月大英钦差大臣进京换约,行抵大沽炮台,该处守弁阻塞前路,似致有隙,大清大皇帝视此失好甚为惋惜。”对这一内容理解正确的是 A.清政府是诚信友善的 B.掩盖了英国再次发动战争的真实意图 C.国际舆论支持清政府 D.《北京条约》签订是为维护中英的友好
|
5. 难度:困难 | |
邹容的《革命军》被誉为近代中国的“人权宣言”。他针对满洲贵族对内暴虐统治、对外趋炎附势,提出了“欲御外辱,先消内患”的口号。这说明邹容的“革命”是 A.单一的排满兴汉 B.受到法国人的直接领导 C.逆民族团结潮流 D.具有反帝反封双重含义
|
6. 难度:困难 | |
从大革命时期到抗日战争时期,中国革命的战略中心依次从珠江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实现转移的根本原因是 A.国共两党关系的变化 B.国际局势的发展 C.人民群众的强烈要求 D.实现反帝反封目标
|
7. 难度:困难 | |
以下是1910年12月15日《申报》广告统计表,由此可知
A.上海商品全盘西化 B.人民生活多元化 C.西方商品输出加剧 D.人们的健康、理财意识很强
|
8. 难度:困难 | |
美国独立战争后制定了1787年宪法,法国大革命制定了1791年宪法。中华民国成立之后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说明 A.颁布宪法标志新政权建立 B.健全法制是发扬民主的最终目标 C.巩固政权只能靠行政立法 D.民主需要以法制作保障
|
9. 难度:困难 | |
史论结合是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下表中的选项,史实与推论对应正确的是
A.A B.B C.C D.D
|
10. 难度:简单 | |
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是学习历史的基本原则。下面不符合这一原则的是( ) A.设立深圳等四个经济特区--打开了对外改革开放的窗口 B.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诞生了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C.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动了中国农业的发展 D.香港、澳门回到了祖国的怀抱--标志着祖国统一大业彻底完成
|
11. 难度:简单 | |
下图所示内容体现了 A.世界各国空前团结 B.世界贸易自由化完全实现 C.中国广泛参与多边经济、社会领域活动 D.中国现代化建设成就举世瞩目
|
12. 难度:困难 | |
《汉谟拉比法典》中,关于劳动、报酬、工具和责任事故的追究有27条;关于租赁、牲畜、船只以及佣工和报酬的有36条。这些条文反映出古巴比伦 A.商品经济比较活跃 B.奴隶制度相当发达 C.女性地位非常低下 D.民主平等观念盛行
|
13. 难度:中等 | |
《医典》继承了古希腊的医学遗产,也吸收了中国、印度、波斯等国医药学的成就,体现了当时世界医学和药物学的先进水平,被奉为“医学经典”。由此可知阿拉伯文化具有 A.独创性 B.多元性 C.阶级性 D.传统性
|
14. 难度:中等 | |
文艺复兴时期新创办的寄宿学校培养的不是牧师,而是商人的儿子。全部课程强调古典文学的学习和体育锻炼,其目的是教育学生健康、快乐地生活,做一个合格的市民。这说明 A.重商主义盛行 B.天主教遭到世人的背叛 C.教育形式多样 D.人们注重追求自身价值
|
15. 难度:中等 | |
伏尔泰在《巴比伦公主》中说:“谁相信从这个可怕的深渊里,从这个不睦、残酷、愚昧、狂信纠缠不清的混沌里,居然会产生出今天世界上可能是最完美的政府呢?一个受人尊敬而富裕的国王,有无限的权力做好事,却无力为非作歹,当了一个自由、强盛、擅长经商、又很开明的国家的首领。一边是贵族重臣,一边是城市代表,与国君共分立法之权。”伏尔泰眼中“最完美的政府”是 A.英国的君主立宪制 B.美国的联邦制 C.法国的封建君主制 D.中国的君主专制
|
16. 难度:中等 | |
工业巨头卡耐基曾说,从苏必利尔湖开釆两磅铁石,并运到相距900英里的匹兹堡;开采一磅半煤、制成焦煤并运回到匹兹堡:开釆半磅石灰,运至匹兹堡;在弗吉尼亚开采少 量鎰矿,运回匹兹堡--这四磅原料制成一磅钢,对这一磅钢,消费者只需支付一分钱。卡耐基的话说明( ) A.美国国家矿产资源丰富 B.大规模生产能力提高了生产率,生产成本降低 C.匹兹堡是美国工业中心 D.经济全球化从美国开始
|
17. 难度:困难 | |
1918年前俄罗斯使用的是罗马的儒略历,该历法比常用公历晚两周,在布尔什维克夺取政权后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于1918年1月26日颁布废除使用儒略历,改用公历。这种做法 A.标志着苏维埃政权的建立 B.推动与不同民族文化交流 C.紧跟世界天文学发展潮流 D.彻底扫除封建制度的残余
|
18. 难度:中等 | |
甘地曾指出,1914年时,英国以仅有的9000名行政官员和69000名士兵就统治了3亿印度人。这是因为各阶层人当时正以一种或另一种方式与英国人合作。如果取消这种合作,英国的统治必将崩溃。甘地取消这种合作的措施是 A.直接武装反执 B.无条件全盘接受 C.非暴力不合作 D.自上而下改革
|
19. 难度:困难 | |
1948年,伦敦主办了二战后的首次奥运会。德国、日本被剥夺了参赛资格。苏联原本亦获邀参与,然而为避免跟美国运动员恶性竞争,故该国亦缺席该届奥运会。材料反映了 A.英国经济已经繁荣发展 B.本届奥运会受当时国际局势影响 C.此次奥运会是二战的延续 D.二战后美国是世界唯一超级大国
|
20. 难度:中等 | |
法国总统马克龙说:“英国的离去令人震惊,这是一个历史性的警告。欧盟各成员国都必须警惕,并进行反思。”材料说明 A.欧洲一体化曲折发展 B.经济全球化浪潮逆转 C.区域一体化进程终止 D.政治多极化格局结束
|
21. 难度:困难 |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编钟是中国最古老的乐器之一,是庙堂的雅乐正声,是当时的贵族专享的。 编钟曾主宰着秦汉朝堂,在皇帝登基、祭祀先祖这样的国家仪式上都会闪亮登场。那时编钟与其说是一种乐器,不如说是一种礼器更为准确,皇宫贵族认为用它演奏的音乐是送给上天的祭礼。在没有扩音设备的3000年前,把钟化作乐器,这是中国人独一无二的创举,小钟清脆,大钟浑厚,利用回响将声音远远地传播,我们不得不佩服中国人在声学、青铜铸造、结构力学方面的高超智慧。 材料二 教堂是罗马最神圣的地方,从古至今每逢重大仪式管风琴恢弘的声音都会在这里鸣响,穿透它巨大的音箱——穹顶回到每一个罗马人的心中。2000多年来,罗马人始终认为管风琴是最接近天堂的声音。管风琴像是个系统工程,为了扩音效果,工匠们将它的发音管与建筑结构巧妙地设计在一起。 据说它的结构比钟表还要精密。同时,它的表现力也非常丰富,有上百种银色,手脚并用的键盘,只有高超的演奏家才能驾驭的了,可以说管风琴是声学和建筑学的完美结晶。 ——两则材料均选有纪录片《从长安到罗马》 (1)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两种乐器在用途、表现力和乐器制造上有何相同之处。 (2)请你举一例我国的民族乐器。并谈谈如何传承民族音乐。
|
22. 难度:困难 |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报有论者曰:“日本非与中国战,实与李鸿章一人战耳。”其言虽稍过,然亦近之。不见乎各省大吏,徒知画疆自守,视此事若专为直隶满洲之私事者然,其有筹一饷出一旅以相急难者乎?……乃至最可笑者,刘公岛降舰一役,当事者致书日军,求放还广丙一舰,书中谓此舰系属广东,此次战役,与广东无涉云云,各国闻之,莫不笑之,而不知此语实代表各省疆臣之思想者也。若是乎,日本果真与李鸿章一人战也。以一人而战一国,合肥合肥(李鸿章合肥人),虽败亦豪哉! ——梁启超《李鸿章传》 材料二 关内关外抗日救亡运动 材料三 何为民族意识,民族意识就是一个民族所形成的本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认同意识。梁启超在《中国历史上民族之研究》中说,“彼,日本人;我,中国人,凡遇一他族而立刻有‘我中国人’之一观念浮于其脑际者,此人即中华民族之一员也。” (1)据材料一,“李鸿章一人而战一国”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并概括指出梁启超认为此战失败的原因。 (2)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从“一人与一国战”到“举国同一国战”最终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因,并举一史实加以证明你的观点。 (3)据材料三,你认为近代和民族意识觉醒的根源是什么。
|
23.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现在中国正处在大变革时代,社会动荡不安,农民的个体所有制要变成集体所 有制,资本家也要改变其私人所有制,许多人掌握不住自己的命运。其实要掌握是可以掌 握的,即要了解社会发展趋势,站在社会主义方面,有觉悟地逐渐转变到新制度去。 ——毛泽东《工商业者要掌握自己的命运》 材料二1979年4月,中央工作会议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方向和步骤作了原则的规 定,确定近期城市改革的重点是扩大企业自主权;划分中央和地方的管理权限;整个国民 经济以计划经济为主,但是要充分重视市场调节的作用。1982年党的十二大提出计划经济 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原则。1984年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反映了全党思想认识上的深化。 ——摘编自《改革开放初期的经济体制改革》 材料三 随着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的召开,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被提上 日程。其主要表现为企业进行产权制度改革,实施“走出去”战略等。加入世贸组织标志 着世界大市场对中国的全面开放,中国市场更加逢明、规范。其主要特点是资源配置方式 的转变,即改变过去以行政配置资源的方式,而以市场作为配置资源的主要方式。 ——摘编自《高考历史冲刺:改革开放》 (1)据三则材料,请你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三次经济体制转型的过程以表格的形式整理出来(时间和形式)。 (2)据所学知识,你认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影响我国经济体制的三次转型的主要因素有哪 些? (3)综合以上材料,你认为怎样才能更好更快的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建设。
|
24. 难度:困难 |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目录所列的三个单元之间有何内在联系。 (2)请你任选一个目录中包含的国家,概括这一时间段该国的发展。 (3)综上所述,概括当时的历史发展潮流。
|
25. 难度:中等 | |
请依据下面图片反映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字数80—120字的小短文。(要求:题目自拟,史实正确,语句通顺,表述完整,体现图片之间的联系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