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安徽省2020年最新中考模拟示范卷三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考古发现是我们了解史前社会历史和探究历史真相的重要依据。下图考古发现反映的主题是 (  )

A.北京人的生产与生活 B.原始农业的兴起和发展

C.炎帝和黄帝的传说 D.国家的产生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到我国生态文明时曾说道: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早在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孟子就提出相似的环保观点

A. 福兮,祸之所伏:祸兮,福之所倚

B. 斧斤以时入山林,林木不可胜用也

C. 仁者爱人,为政以德

D. 兵无常势,水无常形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期间,日本向湖北高校捐赠物资的包装箱外附上了一句“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寓意中日两国的友好交流。与这句话相关的历史事件应该是(  )

A.玄奘西行 B.鉴真东渡 C.郑成功收复台湾 D.张骞出使西城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下列关于我国古代文化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元朝军队用火炮攻打临安城

B.唐太宗阅读《资治通鉴》寻求治国方略

C.东汉时有人用活字排版印刷《史记》

D.鉴真东渡日本时船上带有指南针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某项政策的影响是“使得中国逐渐丧失了领先优势,开始落后于西方------”,如果加以延续补充,应该是“------”(  )

A.中国封建君主专制达到了顶峰 B.为近代中国的屈辱和痛苦种下了苦果

C.有识之士吸收了西方先进的技术 D.严重阻碍了中国思想文化的发展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马克思说:“希腊的内部极盛时期是伯利克里时代。希腊“极盛时期”对西方文明产生深远影响的是

A. 海外贸易    B. 民主政治    C. 文化教育    D. 军事外交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下面是某同学学完世界古代史之后制作的有关欧洲国家演变的思维导图,下列选项中序号对应的国家或王朝正确的是

A.①拜占庭帝国  ②查理曼帝国  ③德意志

B.①拜占庭帝国  ②波斯帝国  ③英格兰

C.①亚历山大帝国  ②阿拉伯帝国  ③荷兰

D.①阿拉伯帝国  ②德意志帝国  ③俄罗斯帝国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马克思说:“租地农场主成了这种农业工人的实际指挥官,成了他们的剩余劳动的实际剥削者。”由此可见(  )

A. 资本主义制度已经确立

B. 农业和工业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C. 农业工人失去了人身自由

D. 租地农场具有一定的资本主义性质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英国首相丘吉尔曾说:世界上没有人比拿破仑更伟大!最能体现拿破仑伟大之处的是

A. 建立帝国,实行独裁 B. 颁布法典,加强法制

C. 发动政变,执掌大权 D. 发动战争,横扫欧洲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美国历史的发展经历了众多坎坷。下图是美国某阶段的发展示意图,F1是它发展的动力,F2是它发展的阻力。下列关于美国历史的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遇到的阻力F2是英国的殖民统治

B.图中a处的萨拉托加大捷是北美独立战争的转折点

C.图中动力F1是受法国大革命的影响

D.图中c处《独立宣言》的发表,宣告美国诞生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莫斯《俄国史》写道:“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逼迫沙皇政府展望未来并加快现代化的步伐,因为如若不然,俄国就会永远不再是一个强国。”此后,俄国通过改革

A. 废除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农民拥有土地所有权

B. 建立了具有近代意义的君主立宪制

C. 俄国变成欧洲第一,世界第二的强国

D. 促进了手工工场向机器生产的过渡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下图是20世纪30年代美国罗斯福时期颁布的一项社会政策。该政策的目的是(  )

A.恢复工业生产 B.开展以工代赈 C.建立社会保障 D.保护劳工权利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力量不是来自身体上的,而是来自不屈不挠的精神。”这是“圣雄”甘地的名言。甘地被尊称为印度的“国父”,其主要功绩是(  )

A. 领导了印度民族大起义

B. 领导了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C. 拒绝印巴分治

D. 拒绝向英国殖民者纳税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美国的梦想》中有这样一个论断:“马歇尔计划:一箭双雕。”这里的“双雕”是指(    )

A. 输出资本、对抗苏联 B. 遏制欧洲、称霸世界

C. 控制欧洲、遏制苏联 D. 复兴欧洲、干涉中国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近些年来,湖北武汉、荆门等地借鉴美国旧金山“硅谷”经验、做法,纷纷出台政策,打造“光谷”“农谷”等产业特色。促进这些概念、政策出台的主要背景是

A. 经济全球化的推动

B. 科技在经济发展中作用提高

C. 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提升

D. 国家发展工业的要求

 

二、辨析题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大国力量对比对世界格局的变化有着重要影响。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在该题后的括号内正确的填“正确”;错误的填“错误”,并加以改正。

(1)英国通过殖民扩张和掠夺在17世纪后半期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殖民国家,号称“日不落帝国”。(  )

改正:                                                                           

(2)1922年签署的《凡尔赛和约》打破了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便利了美国在华侵略势力的扩张。(  )

改正:                                                                            

(3)二战中,《开罗宣言》的签署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  )

改正:                                                                            

(4)二战后日本经济迅速发展,资本主义世界形成美、日、东欧三足鼎立的局面。(  )

改正:

 

三、综合题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美国独立战争期间,路易(法国国王路易十六)援助美国并非他热爱民主起义,而是由于他畏惧且憎恨英国。 他帮助美国,支持自由事业,可这却成为压倒法国的最后一块巨石,法国已彻底倒闭了。

——海斯、穆恩、韦兰《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为何说美国的独立战争是一次“民主起义”? 请从政治和经济两个角度分析18世纪后半期英国被法国“畏惧且憎恨”的原因。

材料二 俄国1861年改革后,一位官员说:“人民挺起腰杆来了,样子变了;言论谈吐,一切都变了。”列宁则指出:“臭名远扬的‘解放’是对农民的无耻掠夺。”

(2)依据俄国1861年改革的有关内容,分别指出材料二中两种认识的基本依据。

材料三  日本在19世纪中叶感受到西方侵略中国的巨大威胁,他自身仅仅受到西方的最初挑战,就主动做出强烈的反应,这就是明治维新的结构性变革,但日本并不想抛弃自己的传统,搞全盘西化。

——摘编自罗荣渠《现代化新论世界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3)材料三“西方的最初挑战”具体是指?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日本在政治上是如何做到在“结构性变革”的同时“不抛弃自己的传统”的?

材料四  (日本领导人在现代化中)他们处心积虑要保存自己的民族遗产,加强国家以皇朝对人民的控制,因而小心翼翼地保护日本传统的大量成分,使之不致受到新文明的触染。人为地采用好战的现代化的强硬外壳来保护大量中世纪传统文化,在这其中不少东西具有原始性,孕育着火山爆发的深重危险。

——摘编自胡适《中国与日本的现代化运动文化冲突的比较研究》

(4)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尝试评析胡适的观点。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20世纪初以来爆发的两次世界大战硝烟已经殆尽,却给整个人类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创伤。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读图,探究下列问题。

(1)A、B处的历史事件分别具有怎样的历史影响?指出图中C国在一战前后社会性质的变化,这一变化给中国带来什么影响?

材料二 斯大林格勒之战,英美报纸比之为凡尔登战役,“红色凡尔登”之名已传遍于世界。这个比拟并不适当。今天的斯大林格勒之战,比起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的凡尔登来,有性质的不同……这一战,不但是苏德战争的转折点,甚至也不但是这次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点,而且是整个人类历史的转折点。

——毛泽东《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如何理解材料中两次战役“性质的不同”?

材料三  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美国经历了一个从中立到参战的根本性的转变过程。其根本原因有二:一是美国一贯主张的“欧洲均势”被打破,二是美国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利益受到威胁和挑战。美国的参战,不仅改变了战争总体力量的对比,加速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3)根据材料三,分析说明美国参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4)当今世界格局仍存在诸多不安定的因素,当今世界依然不太平。两次世界大战给我们留下了什么深刻教训?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面对世界新形势提出的中国智慧与方案,构建和谐共进的世界,是全人类共同的愿景,邀您一起来完成以下探究活动。

(溯源世界经济联系)

(1)上图是历史著作《全球通史》,从全球史观的角度简述作者以1500年这个时间将书分为上下册的理由。

材料一古代“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把沿线国家和大洲通过无数的节点联结起来,这些节点促成了一个松散的经济和安全共同体的形成。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国际社会需要一个联结全球经贸的通道和共同体。

——摘编自狄伯杰《从根本上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

(2)材料一中,古代“丝绸之路”的起点和终点分别是哪个洲?在经济全球化推动下,形成了哪些经贸共同体?

(回望世界市场形成)

材料二  1840年,正值以英国为中心的技术革命结束后不久,故中国的大门可以认为是新技术这一重锤砸开的……就在中国人模仿这些技术达到高潮的时候,西方正酝酿着又一次技术革命……对此,中国科技人员再没有冷淡和怠慢……应该看到,经历了这70余年,中国技术发展的整体速度加快了。

——杨德才主编《20世纪中国科学技术史稿》

(3)材料二中,“以英国为中心的技术革命”开始的标志是什么?“中国的大门”被“砸开”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材料三“总有一天,到那时……所有的欧洲国家,无须丢掉你们各自的特点和闪光的个性,都将紧紧地融合在一个高一级的整体里。到那时,你们将构筑欧洲的友爱关系。”

——维克多·雨果

(4)材料三中,雨果设想的欧洲国家关系是怎样的?在欧洲历史上有哪些背道而驰的实践?

(共建命运共同体)

(5)为实现全球的合作共赢及全球治理体系的进步,中国政府在多个国际场合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人类命运共同体有何现实意义?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