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小芳同学在暑期游学时,参观一处原始聚落遗址博物馆,其中某展厅主要介绍稻作农业和渔猎活动,展出的实物包括具有典型新石器特征的石器、陶器、骨针、骨哨等工具,以及稻、酸枣等农作物果实遗存,遗址现场展示区有一片重建的“干栏式”房屋,她参观的博物馆介绍的早期人类是 A.元谋人 B.北京人 C.河姆渡居民 D.半坡居民
|
2. 难度:简单 | |
中国的书法艺术开始于汉字的产生阶段,“声不能传于异地,留于异时,于是乎文字生。文字者,所以为意与声之迹。”我国最早的“文字生”指的是 A.甲骨文 B.金文 C.小篆 D.隶书
|
3. 难度:中等 | |
桓宽曾写道“内立法度,严刑罚,饬政教,奸伪无所容。外设百倍之利,收山泽之税,国富民强,……其后卒并六国而成帝业”作者描写的是 A.管仲改革 B.商鞅变法 C.文景之治 D.贞观之治
|
4. 难度:困难 | |
我国著名历史学家郭志坤在《秦始皇大传》中说到,“从政治高度意义上考虑问题,‘始皇’这个称号,对秦始皇来说,实在是当之无愧的。”说他“当之无愧”是因为 ①确立皇帝制、郡县制影响深远 ②焚书坑儒加强思想控制 ③统一货币、度量衡促进经济发展 ④统一文字传承中华文明 A.①③④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
5. 难度:中等 | |
公元前112年汉武帝颁布《罢郡国铸钱令》,命令销毁原各郡国的私铸钱,将铸币权收归中央。汉武帝这一措施 A. 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B. 抑制了农业生产发展 C. 彻底解决了封国问题 D. 实现了思想的大一统
|
6. 难度:中等 | |
它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争之一,也是三国时期“三大战役”中最为著名的一场。它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长江流域进行的大规模江河作战,标志着中国军事政治中心不再限于黄河流域。“它”指的是 A.官渡之战 B.巨鹿之战 C.赤壁之战 D.桂陵之战
|
7. 难度:中等 | |
北魏拓跋澄在回答孝文帝时曰:“伊洛中区,均天下所据,陛下制御华夏,辑平九服,苍生闻此,应当大庆。”材料描述的内容是 A.迁都洛阳 B.说汉语 C.与汉族通婚 D.穿汉服
|
8. 难度:中等 | |
2017年6月10日是我国的第一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当天,我国部分世界自然遗产、文化遗产和双遗产,会集中展示,其中包括世界文化和自然双遗产地——成都都江堰、世界文化遗产大运河徐州段。关于都江堰和大运河的共同点有 A.促进南北经济文化交流 B.有利于民族间友好往来 C.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发展 D.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
|
9. 难度:中等 | |
贞观二年,太宗谓侍臣曰:“凡事皆须务本。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凡营衣食,以不失时为本。夫不失时者,在人君简静乃可致耳。若兵戈屡动,土木不息,而欲不夺农时,其可得乎?”这一段对话,从中能够看出唐太宗 A.重视农业生产 B.善于用人纳谏 C.重视官吏选拔 D.关注百姓生活
|
10. 难度:中等 | |
“这一制度使少数下层士人得以参政,影响到文官队伍的整体素质与结构,这所造成的是一个庞大的读书人阶层。”“这一制度”指的是 A.分封制 B.郡县制 C.行省制 D.科举制
|
11. 难度:困难 | |||||||||||||||||
对以下大事年表解读正确的是
A. 各民族政权始终处于战争状态 B. 北宋政权存在不超过一百年 C. 辽与南宋维持相对和平的局面 D. 各民族政权并立与力量消长
|
12. 难度:中等 | |
“街南桑家瓦子,近北则中瓦,次里瓦,其中大小勾栏50余座……瓦中多有货药、卖卦、饮食、剃剪、纸画、令曲之类。终日居此,不觉抵暮。”以上情形最早可能出现在 A.汉代长安 B.唐代洛阳 C.北宋东京 D.元朝大都
|
13. 难度:中等 | |
北宋沈括在《梦溪笔谈》中写道:“若只印三二张,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这段史料反映的是哪一科技的应用? A. 造纸术 B. 火药 C. 活字印刷术 D. 指南针
|
14. 难度:中等 |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是中国陆地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历史上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现在是第二座“亚欧大陆桥”的必经之地。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其中在清朝时期,中央政府在此设置了 A.北庭都护府 B.伊犁将军 C.西域都护 D.宣政院
|
15. 难度:中等 | |
《泉州大事实录》里这样记载:“乾隆二十年(1755年),清廷下令关闭宁波、泉州、松江等对外通商口岸,规定夷船将来只许在广东收泊贸易。”这项政策 A.有利于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B.打开了对外开放的一扇窗口 C.有利于西方先进思想的传入 D.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
|
16. 难度:中等 | |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过程中,中医药的表现可圈可点。不仅在国内火了,还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当前,中医药治疗新冠肺炎的经验正在为国际社会防控疫情提供“中国经验”和“中国智慧”。下列著作中,能体现我国古代中医中药文化成就的是 A. B. C. D.
|
17. 难度:中等 | |
蒋廷黻曾写道: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还不是民族致命伤,失败以后还不明了失败的理由,不力图改革,那才是民族的致命伤。倘使同治光绪年间的改革移到道光咸丰年间,我们的近代化就要比日本早二十年。作者强调了当时中国 A.军备落后 B.国力贫弱 C.政治腐败 D.急需改革
|
18. 难度:中等 | |
中国近代出现了许多伟大的思想家,其中梁启超坚信“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严复认为“不变一言,决非天运。”材料表明两人都主张 A.维新变法 B.民主革命 C.推翻帝制 D.否定孔教
|
19. 难度:困难 | |
这场运动的本质其实也能够算得上是一场改革,而与一般改革不同的是这场改革没有大量的杀戮,而是有着更加艰难的文学对抗。这场运动是 A.创立同盟会 B.新文化运动 C.五四运动 D.国民大革命
|
20. 难度:中等 | |||||||||||||
如表是“民国时期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变化”统计表,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清政府鼓励 B.吸引大量外资 C.技术优势 D.列强放松侵略
|
21. 难度:中等 | |
毛泽东说:“中国的革命,自从一九二四年开始,就由国共两党的情况起着决定的作用……孙中山先生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还未能完成的革命事业,在仅仅两三年之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中国的革命”获得“巨大的成就”是指 A.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统治 B.黄埔军校的建立 C.国共两党的第一次合作 D.工农运动的发展
|
22. 难度:困难 | |
西方学者曾这样描述某一历史事件:“一切都变了,这是分水岭。这二十几个人在这里开会,是为了正式确定长征的领导和方向的彻底改变。……后来很多人都说,这是整个中国革命史上最重大的一个事件。”该事件 A.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B.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 C.总结了大革命失败的教训 D.为夺取抗战的最后胜利奠定了基础
|
23. 难度:中等 | |
张学良早在1937年元旦致东北军将士书中就称:“双十二事件是我们国家存亡绝续的分野,我们自相残杀的内战,是要从此绝迹了,我们抗日复土的光荣战争,是马上就要见之行动了。我们的民族与国家已有了复兴的希望,这显然是我们中国划时代的一个事件。”这里的“划时代”是指 A.国民政府实现了形式上的统一 B.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的序幕 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D.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
24. 难度:中等 | |
在解放战争中,山东提出了土改、生产和支前相结合的方针……山东省支前委员会随即发出组织随军运输队、担架队的通知……山东铁路工人和沿线人民……响亮地提出“军队打到哪里,铁路就修到哪里”的口号……同时,民兵运用破袭战、地雷战、麻雀战等游击战术,积极配合主力部队作战。材料说明解放战争胜利的因素是 A.国民党统治的腐败 B.国民党军队战斗力低下 C.解放军作战方针正确 D.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
25. 难度:中等 | |
1950年夏,美国乘朝鲜内战之机,纠集了十多个国家,打着“联合国军”的旗号出兵干涉朝鲜内战。不久,美军越过“三八线”,入侵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把战火烧到了鸭绿江、图们江边,对我国东北边境的城市和乡村实行狂轰滥炸,严重威胁着我国的安全。这段话表明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是为了 A.展现中国国家力量 B.保家卫国 C.提升中国国际地位 D.促进朝鲜统一
|
26. 难度:中等 | |
“一大是指规模大,二公是指公有化程度高。‘一平二调’是平均主义和无偿调拨的简称。‘一平’是指在把贫富拉平,搞平均分配;‘二调’是指对生产队的生产资料、劳动力、产品以及其他财产无代价地上调。”这种僵化的管理机制暴露出的是 A.大跃进运动的错误 B.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失误 C.反“右”斗争中的失误 D.文化大革命的严重错误
|
27. 难度:困难 | |
毛泽东同志提出,我们要搞统一的共和国而不是实行联邦制,选择民族区域自治而不是民族自决。1949年9月7日,周恩来同志在《关于人民政协的几个问题》中提出:“我们国家的名称,叫中华人民共和国,而不叫联邦”,“我们虽然不是联邦,但却主张民族区域自治,行使民族自治的权力”。材料旨在强调 A.民族平等 B.民族团结 C.国家的统一领导 D.民族繁荣
|
28. 难度:简单 | |
1971年10月28曰《人民日报》社论指出,美帝国主义企图制造“两个中国的阴谋宣告彻底破产,这是一切维护正义的国家的胜利,是全世界人民的胜利。该社论评述的是 A. “求同存异”方针 B.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C.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 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
29. 难度:简单 | |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严重,不少国家出现粮食抢购现象,联合国称疫情可能引发粮食危机,我国单从大米的年产量来看,对国内大米消费者来说足够有余。实现了“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下列图片中为此做出过重大贡献的人物是 A. B. C. D.
|
30. 难度:简单 | |
从人民海军和空军的建立、“两弹一星”的成功研制、解放军战略导弹部队的组建等内容中,提炼出一个主题,其名称应是 A.中国的工业化历程 B.近代科技和文化 C.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防建设 D.现代的社会生活
|
31. 难度:简单 | |
埃及人说:“人类害怕时间,而时间害怕金字塔。”数千年前建造的金字塔至今仍屹立于( ) A. 尼罗河流域 B. 两河流域 C. 印度河流域 D. 黄河流域
|
32. 难度:中等 | |
在9世纪,由于商业消失,城市生活的最后痕迹随之消失,那些残存下来的属于城市居民的东西不复存在。随着商业的发展,所有古罗马的“城镇”,所有古罗马的“自治市”,重新出现了新的生机,比之它们在古典时代所曾具有的生机更加蓬勃得多。材料反映了中世纪西欧 A.基督教的发展 B.封建庄园的状况 C.大学的创办 D.新兴城市兴起的原因
|
33. 难度:中等 | |
“近代世界,各地区相互孤立和隔绝的状态,被广阔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和血腥的殖民扩张所打破,人类逐渐步入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世界一体化阶段,进而产生了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这种“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开始于 A.新航路开辟 B.黑奴贸易 C.三角贸易 D.工业革命
|
34. 难度:简单 | |
布克哈特说:“在中世纪的欧洲,人类意识处在一层纱幕之下,这层纱幕是由信仰、幻想和幼稚的偏见织成的。在意大利,这层纱幕最先烟消云散。”下列历史事件与这一观点相符的是 A. 文艺复兴 B. 新航路开辟 C. 美国内战 D. “光荣革命”
|
35. 难度:中等 | |
“短短几千个字,却是第一次把国王和贵族之间……的权利关系,转化为明确的法律文字。从此以后,英国国王的权力不再是至高无上的,他只能在法律的限制之下行使权力。”上述文字描述的是 A.君主立宪制 B.三权分立 C.民主共和制 D.自由平等
|
36. 难度:简单 | |
学者们喜欢这样形容德国:“这是一个奇妙的国家,它要么考问世界,要么拷打世界。当它用思想考问世界时,它是伟大的。”发生在19世纪40年代,体现德国“考问世界”的史实是( ) A.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B.相对论的提出 C.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D.完成工业革命
|
37. 难度:中等 | |
1851年至1871年的英国女性在商业、公共管理、医药和教育领域受雇用的人数从9500人增加到138400人,增长率达44.9%.1871年至1911年女性职员从2000增加到166000人,占职员的比例从2%增加到20%.这种变化最主要的原因是 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B.第二次工业革命 C.第一次工业革命 D.对外殖民扩张与掠夺
|
38. 难度:困难 | |
1941年6月22日,英国首相丘吉尔发表演说:“在过去25年中,没有一个人像我这样始终—贯的反对共产主义。我并不想收回我说过的话。但是,这一切,在正在我们眼前展现的情景对照下,都已经黯然失色了……我们将要对俄国和俄国人民给予力所能及的一切支持。”丘吉尔所说的“眼前展现的情景”是( ) A. 苏德战争爆发 B. 决战斯大林格勒 C. 诺曼底登陆 D. 苏联红军进攻柏林
|
39. 难度:中等 | |
“我怀疑他们是否理解他世界厌倦了流血,他在寻找解脱苦难的办法。我为印度独特的方式而骄傲,他会教会世人如何摆脱暴力引起的混乱。”……用暴力解决问题的办法是西方人根深蒂固的习惯,已经难以改变。材料中的“他”是 A.玻利瓦尔 B.甘地 C.章西女王 D.纳赛尔
|
40. 难度:困难 | |
亨利·基辛格曾注意到:“21世纪的国际体系……将至少包括六个主要的强大力量——美国、欧洲、中国,日本、俄国,也许还有印度……使得它们在世界事务中具有影响力”,材料反映了 A. 两极对峙的政治格局 B. 美苏争霸结束 C. 经济全球化趋势 D. 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
|
41. 难度:困难 | |
明朝,我国已进入封建社会后期,政治、文化、对外关系等方面都发生了一些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 ——《皇明祖训》 材料二 到明清两代,把培养人才的机构归并到考试制度里。当然,做翰林的不一定全都好,然而政治家学问家都由这里面出来,那亦是事实。……从明代下半期到清代末期三四百年间,八股文考试真是中国历史上最摧残人才的。演变到明代,又在经义中渐渐演变出一个一定的格式来。违犯了这个格式就不取。这不过是一个客观测验标准。八股文犹如是变相的律诗,是一种律体的经义。……目的还是在录取真人才。然而人才终于为此而消磨了。 ——摘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三 历史将记住这个日子,永乐三年六月十五日,郑和开始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远航征程。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大明朝在拥有压倒性军事优势的情况下,能够平等对待那些小国,并尊重他们的主权和领土完整,给予而不是抢掠,是很不简单的。它不是武力的征服者,却用自己友好的行动真正征服了航海沿途几乎所有的国家。这种征服是心底的征服,它存在于每一个人的心中。当那浩浩荡荡的船队来到时,人们不会四处躲避,而是纷纷出来热烈欢迎这些远方而来的客人。 ——摘自当年明月《明朝那些事儿》 材料四 寇与商同是人,市通则寇转为商,市禁则商转为寇……自嘉靖十九年,海贼李光头、许栋“引倭聚双屿港为巢,分掠福建、浙江”以来。嘉靖四十二年三月,倭寇长乐,四月,总兵戚继光“分别诸将趋福州,合击倭之支党于长乐,破之,倭悉遁去”。 ——摘编自刘晓东的《从“地方经验”到“共有记忆”》 请回答: (1)从材料一可以看出明太祖对中央机构采取的重大措施是什么?这项措施起到了哪些作用? (2)材料二中为何说“八股文考试真是中国历史上最摧残人才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考试制度带来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分析郑和船队受到当地民众欢迎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郑和下西洋带来了哪些影响? (4)根据材料四及所学知识,“长乐县就频遭倭寇侵扰”的原因有哪些?根据材料三、四指出明朝中后期对外交往上态度有何变化。 (5)综上所述,你认为明朝以后东西方发展逐渐易位的因素有哪些?
|
42. 难度:困难 | |
法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建立法治社会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目标之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法家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则亲亲尊尊之思绝矣。可以行一时之计,而不可长用也,故曰“严而少恩”。若尊主卑臣,明分职不得相逾越,虽百家弗能改也。 ——司马谈《论六家要旨》 材料二 查士丁尼皇帝以集罗马法律之大成而著称于世,他所编纂的法典在他在位期间得到了实施。……保留了罗马在法学上天才性的创造成果,后来成为欧洲许多国家制定法律的蓝本。也许没有哪一部法典对世界有这么持久的影响。 ——迈克尔哈特《历史上最有影响的100人》 材料三 1858年10月,亚历山大二世提出了准备改革的三条原则:要使农民立即感到其生活有所改善;使地主立即放心,相信其利益有保障;强大的政权一分钟也不能动摇,社会秩序一分钟也不能被破坏。 ——爱德华▪拉津斯基《亚历山大二世:最后一位伟大的沙皇》 材料四 “法治”即法的统治(RuleofLaw),是人民当家做主治理国家、行使民主权利的形式和保障;应当把法律看成是人民自己创造出来,规范自己行为、保障自己权益的社会公约,是维护自己合法权利的工具,它具有至上的权威。 ——摘编自《二十世纪中国法制文明的演进》 材料五 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主任习近平2月5日下午主持召开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要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从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各环节发力,全面提高依法防控、依法治理能力,为疫情防控工作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摘编自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2020年2月6日新闻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作者认为法家的核心思想是什么?他对此持如何评价?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他所编纂的法典”指什么?作者为何把查士丁尼列入历史上最有影响的100人中?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要使农民立即感到其生活有所改善;使地主立即放心”亚历山大二世具体是如何做的?如何理解“强大的政权一分钟也不能动摇,社会秩序一分钟也不能被破坏”? (4)材料四中,作者提出了什么观点?新中国成立初期,哪一举措体现了作者的观点? (5)根据材料五,并结合身边疫情防控的事例,谈谈你对“法治”的理解。
|
43. 难度:中等 | |
经济政策只有不断调整和创新才能保持经济发展的活力。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材料一 明治维新后……1870年12月成立的工部省首先接管了幕府和各藩经营的矿山和工场,创办了官营企业,引进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备,并且兴建铁路。1873年成立的内务省利用国家资金,创办了千住呢绒厂……等近代化的“模范工厂”。其目的是让它们起示范作用,以推动私人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为了加速工业化的进程,政府在1880年下令把官营企业转让给与政府有密切联系的、享有特权的大资本家。 ——摘编自刘祚昌、王觉非主编《世界史近代史(下卷)》 材料二 注重实际的列宁认识到让步是不可避免的——因而于1921年采取了新经济政策,这一政策允许局部的恢复资本主义。尤其在农业和贸易方面。……对列宁来说,新经济政策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在俄国的结束,而是暂时的退却,“后退一步是为了前进两步”。新经济政策成功地解决了战时遗留的危机。到1926年时苏联的农业产量已经达到1914年以前的水平(历史最高)。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1933年5月12日,美国国会通过了第一部《农业调整法》,该法案采取的主要策略是“限额耕种”,“自愿”减少耕地、限制产量的农户,都可以得到政府的津贴。农业调整局下令铲除1000万亩棉花并屠宰超过600万头猪……事实上,政府按经济规律办事,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农产品的价格,从而提高了农民的净收入,使农业免于破产。 ——夏辉辉《政府对农业的“哺育”》 材料四 重工业是我国建设的重点……但绝不可以因此忽视生活资料尤其是粮食的生产。如果没有粮食和其他生活必需品,首先就不能养活工人,还谈什么发展重工业?所以,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必须处理好。 ——1956年毛泽东《论十大关系》 材料五 全会提出了当前发展农业生产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和经济措施。其中最重要的是:人民公社、生产大队和生产队的所有权和自主权必须受到国家法律的切实保护……公社各级经济组织必须认真执行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原则,按照劳动的数量和质量计算报酬,克服平均主义;社员自留地、家庭副业和集市贸易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必要补充部分,任何人不得乱加干涉…… ——《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发展日本近代工业的措施,这些措施体现了哪些显著特征? (2)材料二中列宁“1921年采取了新经济政策”的依据是什么?谈谈你对“暂时的退却”的理解?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经济政策的作用。 (3)根据材料三,概括美国调整农业政策的措施及特点。 (4)根据材料四,指出中国工业化道路的特点。 (5)材料五中“所有权和自主权受到国家法律切实保护”的规定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中是如何体现出来的?
|
44. 难度:困难 | |
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肆虐了武汉,蔓延到全国。武汉是一座英雄的城市,中国有一群不畏艰难敢于担当的“逆行者”。在党领导下,全国人民万众一心,取得了抗疫狙击战的胜利。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材料一 近日,有细心网友发现,位于陕西省略阳县城南边跨越嘉陵江的略钢铁路专用线在大桥的辅轨中有数根钢轨上铸有凸起的数字和字母:“M.C——1906—AT.COCKERLL——1908—AT”等字样。网友根据这些信息上网查询,这段钢轨竟是清代制造。经专家鉴定,这种钢轨确实是清末民初汉阳铁厂制造的,钢轨上的“1902”“19090”等数字是生产年代。这些百年前制造的钢轨每根长度约7.5米,外表呈深灰色,锈迹很少。……目前,该专线铁路仍在使用。 ——摘编自人民网 材料二 他(熊秉坤)率队直入武昌,进攻总督衙门……文武官吏均弃城逃走,武昌便为革命军所据……打倒了清政府,这是革命唯一的成绩。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 在遭受严重挫折后,中共中央在汉口秘密召开紧急会议,这便是八七会议。这是中国共产党在处于生死存亡关头召开的一次紧急会议……它使中国共产党看到了新的出路,踏上新的征途。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第一卷) 材料四 沿长江西进的日军主力,先后攻占了安庆、马当、湖口、九江。武汉门户大开,已无险可守。但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军队节节抵抗,给了日军很大杀伤,并且赢得了很宝贵的时间。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第二卷)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汉阳铁厂”的建立与中国近代哪一事件有关? (2)材料二反映的历史事件除了“打倒了清政府”,还有哪些功绩? (3)怎样理解材料三中“它使中国共产党看到了新的出路”? (4)根据所学知识指出材料四中这场会战的意义。 (5)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实践中,铸就了惊天动地、气贯长虹的五四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抗战精神、铁人精神、……再到今天的抗疫精神,这些伟大的精神既是历史的,也是时代的。请以“讲中国故事,铸民族精神”为主题,完成一篇小论文。要求①主题明确,观点合理;②有道德良知,弘扬正能量,符合主流价值观;③史实准确,史论结合,真情实感,条理清晰,合乎逻辑,语言流畅,尊重历史规律,富有历史特色和时代气息,字数不少于200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