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说过“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A.尼罗河的自然环境孕育了古埃及文明 B.埃及人是喝尼罗河的水长大的 C.埃及奴隶制国家建在尼罗河边 D.尼罗河是世界上最长的河流
|
2. 难度:中等 | |
局势动荡的伊拉克是世界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两河流域的所在地。要研究这一地区的悠久历史,应该能释读的古老文字是: A. 希腊文字 B. 象形文字 C. 楔形文字 D. 甲骨文
|
3. 难度:中等 | |
欧洲文明长期以来吸引着世界的眼球。欧洲人强烈的反省精神打造了哲学的深度,不断追寻的精神开创了民主的先河…逐渐形成了复杂而独特的“欧洲模式”。上述材料中提及到的“欧洲文明”的源头是 A.古希腊文明 B.古巴比伦文明 C.古代埃及文明 D.古代印度文明
|
4. 难度:简单 | |
江山代有人才出。凯撒被谋杀后,屋大维迅速崛起,于公元前27年建立了 A.雅典共和国 B.罗马共和国 C.罗马帝国 D.迦太基王国
|
5. 难度:中等 | |
历史学家将中世纪基督教会控制下的欧洲称为“思想上的黑暗时代”,这是因为( ) A. 教会控制了文化实行神学教育 B. 教会权利凌驾于国家权利之上 C. 教会控制欧洲三分之一的土地 D. 教会征收高额赋税包括十一税
|
6. 难度:中等 | |
《建筑与民主》一书中说:雅典人通常在半圆形的山坡上集会,确保每一个参与讨论内政、外交问题的人,不仅能看到发言的人,也可以看到其他出席的人。这反映了雅典 A. 实行民主政治 B. 注重法制建设 C. 建筑水平高超 D. 文化繁荣昌盛
|
7. 难度:中等 | |
西罗马帝国灭亡之后,日耳曼人在西欧建立了许多王国,其中最强大的是( ) A.阿拉伯帝国 B.古巴比伦王国 C.亚历山大帝国 D.法兰克王国
|
8. 难度:简单 | |
某同学在搜索引擎中输入了“救世主”“耶稣”“天堂”等几个关键词,他可能在学习下列哪一内容?( ) A.基督教 B.佛教 C.伊斯兰教 D.道教
|
9. 难度:中等 | |
12世纪末,日本中央政权的鲜明特点是 A.建立了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 B.武士阶层控制中央政权,天皇成为虚君 C.孝德天皇掌握中央大权 D.天皇与幕府联合而治
|
10. 难度:中等 | |
下列关于中世纪西欧取得自治权的城市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完全摆脱了国王和领主的控制 B.争取自治的手段包括金钱赎买和武力斗争 C.自治城市无权选举市长、市政官员 D.法兰西的琅城最终没有获得自治权
|
11. 难度:中等 | |
下列关于西欧庄园制度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庄园制度中最低一级的贵族是领主 B.庄园的主要劳动者是骑士 C.农奴在庄园里缺少自由 D.庄园不能自给自足
|
12. 难度:困难 | |
下列关于拜占庭帝国历史的演变有误的一项是( ) A.从7世纪起,阿拉伯人不断攻击拜占庭帝国 B.11世纪时,拜占庭帝国仅剩希腊半岛和爱琴海地区的希腊国家 C.东征的十字军曾占领了君士坦丁堡和拜占庭的大部分领土 D.1453年,亚历山大帝国灭亡了拜占庭帝国
|
13. 难度:中等 | |
在古代文明冲撞和交融中,最有可能发生的是 A.亚历山大大帝的东征催生了佛教的产生 B.罗马帝国的不断扩张孕育了基督教产生 C.阿拉伯数字在波斯帝国扩张时传到东方 D.伊斯兰教传入欧洲后罗马皇帝定为国教
|
14. 难度:简单 | |
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的是( ) A.大学的兴起 B.市民阶级的形成 C.城市的发展 D.庄园法庭的设立
|
15. 难度:中等 | |
被誉为欧洲民法基础的是 A. 《查士丁尼法典》 B. 《法学汇纂》 C. 《法理概要》 D. 《罗马民法大全》
|
16. 难度:简单 | |
读图,回答问题。 (1)图一中的文明古迹的功能是什么? (2)图二中的法典是古巴比伦哪一位国王制定的?这部法典有何特殊地位? (3)图三反映了古代印度的什么制度?这一制度带来了什么影响? (4)上述图片中反映的文明有何共同特点?
|
17. 难度:中等 | |
世界古代史的一些重要改革,对所在国家和地区产生了重大影响。阅读下列材料,探究问题。 材料一我们的国体之所以被称作民主,是因为权力不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而是由全体人民掌握。 ——伯里克利“在阵亡将士葬礼上的演说” 材料二他废除了无条件分赠土地的制度,推行采邑制……实行有条件土地分封,得到封地的人必须为封主服兵役。 材料三大和的世袭大贵族占有大量土地、奴隶以及地位近似奴隶的部民,权势极大;地方贵族反抗中央贵族,中央贵族之间争权夺势;强大的中央贵族权倾朝野。 (1)材料一的“我们的国体”“全体人民”分别指的是什么?当时“全体人民”可以参加的最高权力机构是什么?伯里克利改革在政治上产生了什么影响? (2)材料二的这次改革在欧洲产生的深远影响是什么? (3)面对材料三反映的问题,日本政府是如何解决的?该问题的解决对日本历史产生了什么影响? (4)以上史料反映的改革性质是否相同?为什么?
|
18.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据历史文献提供的数字估算,亚历山大在东征过程中,居杀的平民多达25万人。波斯帝国战败投降后,亚历山大仍然纵兵烧杀抢掉,将富丽堂皇的波斯官殿付之矩,最后携走的黄金数量惊人,需要5000头驼和2万头子驮运 材料二 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材料三 在西欧城市重新兴起和工商业迅速发代上兴起的…….城市中集中的手工业和商业所构成的商品经济从一开始就对封建制度起着解体作用……城市里的市民阶层不断发展壮大,成为近代资产阶级的前身。 请回答: (1)由材料一可以看出亚历山大东征的性质是怎样的?联系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亚历山大东征的评价。 (2)材料二表明了西欧封建社会时期封君与封臣之间关系有什么特点?封君与封臣之间关系的纽带是什么? (3)依据材料三说明中世纪西欧城市的兴起有何历史意义?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城市市民中的哪些人成了早期的资本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