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史书记载:“主父偃说上曰: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令分子弟以地,侯之。于是上从其计。”文中的“上”是一位具有雄才大略的皇帝。请你判断下列事件与他有关的是 ①统一文字 ②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③盐铁官营 ④派郑和下西洋 A.①②③ B.①② C.②③ D.①④
|
2. 难度:困难 | |
1900年八国联军通过铁路向北京进犯,义和团拆毁天津到北京的铁路,在铁路沿线狠狠打击侵略军。义和团战士手持大刀、长矛,冒着枪林弹雨,奋勇冲锋,猛砍猛刺手持洋枪的侵略军。这次战斗打死打伤侵略军400余人,取得廊坊阻击战的伟大胜利。材料描述的战斗发生在如图中的哪个地方 A.① B.② C.③ D.④
|
3. 难度:困难 | |
孙中山说:“夫欧美社会之祸,伏之数十年,及今而后发见之,又不能使之遽去。吾国治民生主义者,发达最先,睹其祸害于未萌。诚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还视欧美,彼且瞠乎后也。”下列言论能够体现孙中山“社会革命”思想主旨的是 A.“当改良社会经济组织,核定天下地价” B.“要去这政体,不是专靠民族革命可以成功” C.“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 D.“涤二百六十年之腥膻,复四千年之祖国”
|
4. 难度:中等 | |
毛泽东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中说:“从一九二四年到一九三六年,中国革命的战略中心,依次从珠江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两次战略中心转移的主要原因是 A.北伐战争的胜利、抗日战争的胜利 B.红军长征的胜利、抗日战争的胜利 C.北伐战争的胜利、红军长征的胜利 D.五四运动初步胜利、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
5. 难度:中等 | |
图片是形象的史料。下列图片生动地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如果要给四幅图片拟一个主题,最符合题意的是 A.近代化的探索 B.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C.第一次国共合作 D.解放战争的胜利
|
6. 难度:困难 | |
民国二十年,侯仁之先生在当时就读的潞河中学校刊上发表《民族的反省》中写道:我们要把“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看成一个非常困难而严重的问题刻在心上……从每个人的日常生活上建设起来,殷勤、刻苦、实践、奋斗——造成整个民族生活的中心……巩固整个民族“活”与“做人”的力量……此文发表的背景是 A.九一八事变爆发后 B.西安事变爆发后 C.卢沟桥事变爆发后 D.八一三事变爆发后
|
7. 难度:困难 | |
在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即将胜利之际,美国国务卿艾奇逊致信美国总统杜鲁门:“中国终于会摆脱外国的羁绊,对于中国目前和将来一切朝着这个目标的发展。中国内战不祥的结局超出美国政府控制的能力,这是不幸的事,却也是不可避免的。”中国内战不祥的结局指的是 A.解放军转战陕北粉碎国民党的重点进攻 B.三大战役中,国民党军队主力基本被消灭 C.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战略进攻开始 D.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推翻南京国民政府
|
8. 难度:中等 | |
如图是民国初年我国民族工业分布图,下列对该图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A.中国近代民族工业主要集中分布在沿海、沿江地区 B.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内地基础薄弱 C.以轻工业为主,未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 D.受外国资本输出的影响,近代重工业没有任何发展
|
9. 难度:中等 | |
1951年,人民解放军进入拉萨,遵照中共中央指示:“凡三万人口以上的城市,在解放两个月至三个月后,即应召开各界代表会议,以为党和政府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重要方法之一。”这说明 A. 西藏已经完成民主改革 B. 西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C. 西藏和平解放有利于巩固人民政权 D. 西藏成立了自治区
|
10. 难度:中等 | |
下列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共同展示的时代主题是 A.探索社会主义道路上出现严重失误 B.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C.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取得显著成就 D.社会主义工业化在探索中起步发展
|
11. 难度:困难 | |||||||||
对下表解读最准确的是
A.中国是推动全球化的重要力量 B.中国积极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C.中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得到提升 D.中国积极地推进区域经济合作
|
12. 难度:中等 | |
亚历山大大帝东征给当地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严重破坏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伴随着东征的过程,客观上是把希腊文化传播到东方,东方文化渗入到希腊文化的过程。正是在这一过程中,东西方文化得到发展。这段材料旨在说明亚历山大东征的 A.目的 B.原因 C.著名战役 D.影响
|
13. 难度:中等 | |
《最后的晚餐》是意大利艺术家列奥纳多·达·芬奇所创作,画面表现的是:当耶稣入座后即席说了一句:“你们中间有一个人出卖了我。”说完此话,引起在座的众弟子一阵骚动,每个人对这句话都作出了符合自己个性的反应:有的向老师表白自己的忠诚;有的大感不惑,要求追查是谁;有的向长者询问,整个场面陷于不安之中。材料反映的这幅画的主题思想是 A.人们对耶稣的崇拜 B.人文主义思潮 C.人们对天主教的虔诚 D.人们对自由、平等的向往非选择题
|
14. 难度:中等 | |
对于美国《独立宣言》在大革命前法国的反响,有学者评论说:宣言中的学说来自哪里并不重要,无论是来自卢梭,还是洛克(英国启蒙思想家),法国读者一定能在《独立宣言》的下述文字中看到法国哲人们的思想:“人人生而平等,他们都被造物主赋予了某些不可转让的权利……”。对材料内容解渎不正确的是 A.《独立宣言》受到了启蒙运动的影响 B.美国独立战争影响了法国大革命 C.启蒙思想由美洲传到了欧洲 D.启蒙思想已在大西洋两岸传播
|
15. 难度:中等 | |
1861~1881年间,布匹的生产增加了两倍,织布工厂排挤了手工织布业。1860~1890年,生铁的产量由2050万普特增至5660万普特;钢产量由1250万普特增至52000万普特;煤的产量由1800万普特增至36700万普特。1866年,俄国的工厂不到3千个,1903年已近9千个了。俄国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有 ①农奴制改革为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②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 ③沙皇的专制统治 ④三国协约正式形成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
16. 难度:中等 | |
由导演李安所支持拍摄的《与魔鬼共骑》,是一部以美国内战为题材的影片。在影片中不可能出现下面的哪一片段?( ) A.林肯宣布南部联盟州为叛乱州 B.战争爆发后,北方军队连连胜利 C.林肯宣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D.广大黑人奴隶踊跃报名参军
|
17. 难度:中等 | |
“1871年3月18日凌晨,梯也尔政府派兵偷袭蒙马特尔高地的停炮场,企图解除工人武装。巴黎工人在国民自卫军中央委员会领导下击溃了政府军,举行武装起义,占领了巴黎市政府。梯也尔政府逃往凡尔赛。”材料所述事件带来最直接的结果是 A.宪章运动的发生 B.建立巴黎公社 C.马克思主义诞生 D.俄国十月革命爆发
|
18. 难度:困难 | |
列宁说:“我们在夺取政权时便知道,不存在将资本主义制度具体改造成社会主义制度的现存方法……我不知道哪位社会主义者处理过这类问题……我们必须根据实践作出判断。”列宁在农业方面的正确实践是 A.实行余粮收集制 B.实行粮食税 C.建立集体农庄 D.对农产品实行征购制
|
19. 难度:困难 | |
在华盛顿政府当时被巨大的恐惧笼罩,害怕德国乃至西欧从此会彻底毁灭。如果真是如此,斯大林就能在东欧快速扩展和渗透他的统治权力,之后把西方全部吞入他的势力范围。再加上德国等西欧老百姓对过渡政府的不满和反抗有增无减,“毁灭论”在社会传开。在此背景下,美国 A.实施罗斯福新政 B.创建北约组织 C.实施马歇尔计划 D.发动科索沃战争
|
20. 难度:中等 | |
如图是一幅世界名画,有关它的说法正确的是 A.创作于文艺复兴时期 B.揭露了德国法西斯的残暴 C.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 D.《记忆的永恒》是作者的另一幅名画
|
21.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图所示的图片,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1)请将材料一中的6幅图片与材料二中的字母正确对应起来。 (2)材料二中的E、F两种文明互相交融,在我们河南留下了大量成果,请举两例。 (3)文明具有多元性、多样性。请你谈谈对不同地区文明的认识。
|
22.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辛亥革命在移风易俗上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革命派希望从各方面求得人们身心的解放,因为造就一代身心健康的国民是建立和维护乃至巩固共和制度最基本的前提。 ——摘自戴鞍钢《辛亥革命与移风易俗》 材料二 衣食住行作为社会文化的载体,展现时代特有的精神风貌。自鸦片战争以来,西方文明挟其强大的政治、经济、军事力量,冲击着中国的传统文化和价值观,中西文化的碰撞和交汇扑面而来,新的事物和思想观念不断出现,近代中国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材料三 革命把自古以来神圣不可侵犯的天子打倒了,人们的思想发生了很大变化。人们之间不许称“大老爷”“老爷”“大人”,而改称为“先生”“君”“同志”等,不许府署官员坐轿。有的从前颓废的青年向亲人表示:“中国革命成功了,我要做一个新中国的新人。” (1)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近代中国的社会习俗发生了哪些变化?分析促使近代社会生活及习俗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2)材料二中的中山装,据说外边的四个口袋是为了便于装办公用品和文件。请问毛泽东在1945年夏秋期间口袋里所装文件最有可能是哪些? (3)概括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呈现出怎样的发展趋势?
|
23. 难度:困难 | |
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做了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政治报告。以下材料均出自报告,读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1)使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起关键作用的人物分别是谁?他们分别通过开创什么道路实现了飞跃? 材料二 我国稳定解决了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总体上实现小康,不久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外交和教育方面分别采取了哪些重大举措,促成了综合国力的大发展?(各举一例即可) 材料三 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关系的政治基础。体现一个中国原则的“九二共识”明确界定了两岸关系的根本性质,是确保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关键。 (3)目前台湾与祖国大陆的分离局面是怎样造成的? 材料四 历史车轮滚滚向前,时代潮流浩浩荡荡。历史只会眷顾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而不会等待犹豫者、懈怠者、畏难者。全党一定要保持艰苦奋斗、戒骄戒躁的作风,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奋力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4)谈谈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你应该怎么办。
|
24. 难度:困难 | |
请依据下面图片反映的历史场景,并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80~120字的小短文。(要求:题目自拟,史实正确,语句通顺,表述完整,体现图片内容之间的联系性。)
|
25.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欧洲中部最大的国家,这片土地饱受古典音乐的浸润滋养,散发着古典哲学的理性光芒。这里曾经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祥地,以现代大学和科技发明闻名于世。 ——《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二 德国的问题只能用武力来解决,要建立一个“大德意志”。 ——希特勒 材料三 基民盟在1949年“杜塞尔多夫文件”中说:“没有……资本的流入,德国人民始终还在怀疑恢复国内经济的可能性。”……沿着这一发展模式,联邦德国经济奇迹般地迅速恢复和发展,成为西欧经济的火车头。50年代中期以后,阿登纳说:“如果欧洲人不想在起了根本变化的世界里走下坡路的话,必须走向联合……否则欧洲各国将会沦为超级大国的附庸。” ——摘编自黄永祥《不要忘记德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德国在音乐、哲学和科技发明方面的突出成就。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述纳粹集团用武力“建立‘大德意志’”的过程及其结局。 (3)概括材料三中二战结束后到20世纪60年代联邦德国经济快速恢复并创造连续十余年持续增长的“德国经济奇迹”的主要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