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2020年河北省邢台市中考二模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当清廷苦内乱之时而英法之军逼天津,于是清廷于天津暂立草约,退两国兵,其翌年批准交换之际……两国兵复逼白河,清将僧格林沁防之,大败,大沽天津北京皆陷。”材料反映的史实是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详细信息
2. 难度:困难

下表所述法令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颁布的重要法令(部分)

A.保障了民主共和制度 B.传播了民主科学思想

C.促进了民族工业产生 D.有利于社会观念的转变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从如图得出的信息,正确的是

A.北伐战争胜利进军 B.北伐战火燃遍全国

C.南京国民政统一全国 D.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1940年11月,湖南《力报》发表评论说:“敌机之继续不断地向我陪都猛烈施行轰炸,主要的目标乃在使我大后方造成恐怖的空气,动摇人心,沮丧士气,籍以配合政治上的进攻,打击我抗战意志,华北胜利粉碎了敌寇这种政治阴谋。”其评论的史实是

A.七七事变 B.台儿庄战役 C.百团大战 D.平型关大捷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从1958年人民公社化以来,在关于农村的文字中“包产到户”是个出现频率很高的词汇,也是常被质疑和批判的。1980年,邓小平在一次重要谈话中公开肯定了小岗村“大包干”的做法,当时国务院主管农业的副总理万里也表示支持.可见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主要是由于

A.建立特区的需要 B.农民的创新与坚持

C.决策者的推动 D.人民公社的优越性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我们餐桌上的番茄(西红柿)番薯(红薯)番椒(辣椒)番石柳、番木瓜,都是明清时期外来的物种。它们传入中国的主要背景是

A.文艺复兴的兴起 B.新航路的开辟

C.工业革命的扩展 D.拉丁美洲的独立

 

详细信息
7. 难度:困难

1754年,为响应英国殖民者倡导各殖民地加强合作的号召,本杰明富兰克林设计了政治漫画(如图)。1787年,美国一些社会精英又大量印制此漫画,以宣扬其当时的政治主张,并获得了民众的广泛认可。这说明当时美国的社会精英主张

A.联合反对英国殖民统治 B.建立强有力的中央政府

C.实行分权制衡政治体制 D.废除南方的黑人奴隶制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1942年,美国一年可以生产飞机4.7万架,坦克3万辆:平均每天生产128架飞机和82辆坦克。整个二战中,美国飞机生产数量超过30万架,足足是日本的6倍。战争期间.美国共向苏联提供了12.7万辆汽车。至二战结束时,苏军装备的所有车辆中百分之五十以上来自美国。这说明

A.日本装备落后直接导致其战败 B.美国为赢得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贡献

C.法西斯国家缺乏有效合作 D.美国的援助是苏军胜利的主要原因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线上娱乐变得异常活跃,手游与短视频成为打发时间的重要方式;人们外出采购减少,线上生鲜订单激增;线上教育与办公平台由于疫情影响获得了更多机构与企业的入驻。这些变化说明

A.互联网取代了传统的交往方式 B.信息技术深刻影响了社会生活

C.知识经济提高了社会生产效率 D.科技发展推动企业经营的创新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令美国决策者感到不安的不是苏联的军事侵略,而是□后的经济状况和心理政治趋势,可能使苏联将其影响投放到它的传统安全利益范围之外,将会有一批国家被吸引到苏联轨道上去,从而大大增强苏联的力最。材料中的“□”应是

A.一战 B.二战 C.冷战 D.朝鲜战争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对下表数据分析正确的是

A.经济全球化的弊端 B.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

C.英国脱欧的形响 D.全球经济重心的转移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毛泽东曾指出,共产党员必须懂得以局部需要服从全局需要这个道理。如果仅仅从我们党的私仇这一局部利益出发,杀蒋介石来解恨,忘记了民族危亡这个大局,我们就不配称为马克思主义的党。我们共产党就是要以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为重,不记私仇,以德报怨,迫使蒋介石改变反动政策,团结一致,共同抗日。

材料二  1945年8月28日《新华日报》发表读者来信:“毛先生来渝,证明了中共为和平团结与民主而奋斗的诚意和决心,这的确是反映了我们老百姓的要求。9月19日《大公报》发表社评《团结商谈已获部分结果》:“目前的团结商谈,必须成功,而绝对不允许其失政。成功了,是国家的大幸,民族的大福;假使夫败了,那不但是抗战胜利与外交成功要打大大的折扣,甚至依然把国家弄的乱七八糟。”

(1)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共产党对蒋介石态度的出发点。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共产党在国共商谈中的愿望及取得的成果。

(3)上述材料和问题表明中国共产党在处理同国民党关系时一直遵循了什么原则?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探究问题。

材料一  1964年1月27日,中国《人民日报》和法国《世界报》同时在头版刊登中法两国建交消息,建交公报仅有两句话,却被媒体称作“外交核爆炸”。其巨大的冲击波直接冲击到二战后的国际关系体系和两极格局。

材料二  法国总理富尔在《费加罗报》上公开吐露法国政府将承认中国后,美国副国务卿哈里曼表示了强烈的不满,他强调:在美国看来,法国承认中国的决定损害了西方在整个世界特别是亚洲问题上的利益……这在众人的眼中,法美关系受到严重损害并伤及美国的根本利益。相对来说,其他西方国家,对于中法建交的态度采取了温和、中立的态度,表示了对法国政府采取此决策的理解,……还未与中国建交的意大利,加拿大、日本等国,国内也出现了要求政府承认中国的呼声。在社会主义阵营方面,各国对于中法建交基本持支持的态度。《人民日报》于2月2日刊登了一些友好国家对中法建交的反应,其中谈到阿尔巴尼亚、朝鲜、越南等国官方媒体的评论,他们认为中法建交是中国外交政策的胜利,体现了中国国际地位和威望的增加,打击了美国孤立中国的政策。在第三世界国家中,中法建交也引起了很大的震动,大多数国家都对中法建交表示支持和祝贺。西哈努克亲王向中方表示祝贺:“这是中国的又一胜利。中法正式建交后,在大国中,和中国没有外交关系的就只剩下美国了,美国更孤立了,在联合国美国能使用的力量更小了,以后就可逐步解决台湾问题。”阿拉伯国家、拉丁美洲及非洲的不少国家,都表示了积极的支持,普遍认为中法建交有利于世界和平。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高嘉姚《冷战格局中的现实主义外交》

(1)材料一认为哪一史实对二战后的国际关系体系和两极格局产生了冲击波?

(2)据材料二,概括“冲击波”的主要表现。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探究问题。

材料 

材料反映了两位科学家共有的情怀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他们的研究领域及其成就,并概括这些成就对当时中国的重大影响。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