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某选官制度“以试艺优劣为决定及第与否的主要标准,以进士科为主要科目”,“明经科主要测试考生记诵儒家经典的能力”。这一制度创立于( ) A.唐朝 B.汉朝 C.隋朝 D.宋朝
|
2. 难度:中等 | |
唐太宗引用古人的话说:“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他引用此话的根本目的是( ) A.为了巩固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 B.为了阐明水与舟的关系 C.为了阐明君民关系 D.为了说明民贵君轻
|
3. 难度:中等 | |
武则天于684年下令:凡官吏所在地区,“田畴垦辟,家有余粮”者升官。这体现了武则天 A.严惩贪官污吏 B.重视农业生产 C.善于纳谏 D.提倡节俭
|
4. 难度:中等 | |
唐朝是我国诗歌的黄金年代,唐诗风格各样,题材广泛,展示了广阔的生活画卷。下列诗句最能反映“开元盛世”景象的是。 A.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B.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C.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D.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禀俱丰实
|
5. 难度:简单 | |
某班举办主题为“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图片展。下列工具由唐代农民改进而成的是
A. B. C. D.
|
6. 难度:中等 | |
唐朝以她博大的胸怀,兼收并蓄外来文化的精粹。下列选项中能体现这一观点的史实是( ) A.鉴真东渡日本 B.新罗遣唐使来华 C.玄奘西行天竺 D.文成公主入藏
|
7. 难度:简单 | |
“烽火燃,五十年,陈桥驿站披旒冕。披旒冕,定江山,杯酒之间销兵权。” 其中“陈桥驿站披旒冕”说的是 A.烽火戏诸侯 B.鸿门宴 C.黄袍加身 D.杯酒释兵权
|
8. 难度:简单 | |
袁腾飞在《百家讲坛》讲到“塞北三朝”,这指的是与两宋政权并立的三个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它们分别是( ) A.辽、西夏、清 B.大理、金、元 C.金、西夏、元 D.辽、西夏、金
|
9. 难度:中等 | |
“起漠北,并西夏,灭女真,臣高丽,定南诏逐天下,合江南,而天下为一。”史书中的这一记载反映的是哪个王朝的兴起( ) A.隋朝 B.唐朝 C.宋朝 D.元朝
|
10. 难度:简单 | |
面对辽阔的疆域,元朝统治者设置专门机构对台湾和西藏进行有效管理,它们分别是( ) A.澎湖巡检司 宣政院 B.伊犁将军 驻藏大臣 C.安西都护府 北庭都护府 D.枢密院 御史台
|
11. 难度:中等 | |
(1)隋朝的大运河,以(_____)为中心,连接了海河、黄河等(_____)大水系,加强了南北地区的交流。 (2)唐朝的国势从(_____)由盛转衰,并逐渐形成(_____)的局面。 (3)在地方,宋太祖在各州府设置(_____),以分知州的权力;岳飞抗金的事迹,数百年来一直被民众传颂,人们视他为(_____)。 (4)宋朝时,(_____)的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南宋时,(_____)发展成与铜钱并行的货币。 (5)蒙古各部的统一是由(_____)完成的;元朝时期,逐渐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_____)
|
12. 难度:中等 | |
简述“贞观之治”的表现。
|
13. 难度:中等 | |
从唐朝中晚期至两宋时期,全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有哪些?(答出3点即可)
|
14. 难度:中等 | |
我国唐朝具有繁荣和开放的特点,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望,各国称中国人为“唐人”,许多国家至今还有“唐人街”。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天宝元年,日本访问僧代表日本圣武天皇邀请他去日本传播佛教。鉴真欣然应允,前四次均未成功,第五次又遇狂风巨浪,风急波峻,船随浪涌,船上淡水缺乏,饮海水又腹胀。天宝十二年,他以66岁高龄,率二十多人乘一艘回国的日本遣唐使木船第六次东渡,终于到达九州,受到热烈欢迎。 材料二 贞观元年,他(玄奘)从长安出发,杂于返回西域的客商中,出玉门独自西行。于贞观二年夏末到达天竺西北部。然后沿一条由西向东的路线,参谒访问了恒河流域著名的佛教圣地和许多高僧。贞观五年末,来到那烂陀寺。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问题?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他受到所去国家人民尊重的原因。 (2)材料二反映的是哪一事件?“他”的主要功绩是什么? (3)从以上材料可看出,唐朝对外政策的特点是什么? (4)通过以上材料,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
15. 难度:中等 | |
隋唐到宋元时期是中国的繁盛时期。请结合下列资料进行相关问题探究。 材料一 这种制度提供了布衣(平民)可以做宰相,可以为公卿,可以参政的机会……我国的这一制度对西方近代文官考试制度的形成产生了较大影响,有人称它为中国古代的“第五大发明”。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宋朝的海外贸易也超过前代,成为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 ——摘自《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三 “它”源于魏晋时的行台,当时为中央政权处理军国大事时的临时派出机构。金朝曾在边境广置行台尚书省。蒙古族入主中原时仿金制……尚书省并入中书省,地方机构也改称行中书省,简称行省。 (1)说出材料一、三两种制度分别叫什么?创立这两种制度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2)材料一中提到的“这种制度”,在宋初有何改革和发展? (3)依据材料二,简要介绍宋朝海外贸易的情况。 (4)材料三中的“它”,对后世有什么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