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2019年7月6日,良渚古城遗址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良渚遗址主要在太湖流域,距今约四五千年。大约与良渚文化同一时期,我国的辽河流域有红山文化,黄河流域有龙山文化。这些考古发现证实了中华文明的起源及发展 A.具有多元一体的特征 B.主要分布在黄河流域 C.以长江流域的水平最高 D.以辽河流域的最具特色
|
2. 难度:中等 | |
毛泽东早年在评论某历史事件时指出:“……其法惩奸以保人民之权利,务耕织以增进国民之富力,尚军功以树国威。”这一历史事件是指 A.武王伐纣 B.管仲改革 C.商鞅变法 D.戊戌变法
|
3. 难度:中等 | |
日本援华物资上的“山川异域风月同天”这八个字的背后是中日两国一衣带水、深厚的人文渊源。唐开成三年(838年),日本僧人圆仁来到今南通如东的国清寺。此后他走遍半个中国,研学佛法,受到朝廷及地方州县的热情接待。这说明了唐朝 A.重视中外文化交流 B.中外贸易往来频繁 C.实行开明民族政策 D.社会生活丰富多彩
|
4. 难度:中等 | |
“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历史上中央王朝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是( ) A.台湾府 B.宣政院 C.澎湖巡检司 D.西域都护
|
5. 难度:中等 | |
乾隆时编《四库全书》对《天工开物》不予收录,民间因此更不敢印行,这部书在19世纪传入欧洲后,被誉为“17世纪中国科技的百科全书”。上述材料说明 A.“闭关锁国”阻碍了社会的进步 B.“重文轻武”阻碍了社会的进步 C.“科举制度”阻碍了社会的进步 D.“重农抑商”阻碍了社会的进步
|
6. 难度:中等 | |
如图是近代某一场列强侵华战争形势图,这场战争后 A.中国被迫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B.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扩展到长江流域 C.西方列强开始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D.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7. 难度:简单 | |
某校将暑期“研学旅行”基地定在遵义,选定理由是遵义具备红色旅游特色,是革命老区。你认为下列能支撑这一理由的表述是 A.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B. 开天辟地,焕然一新 C. 武装反抗,创建军队 D. 生死做关,伟大转折
|
8. 难度:困难 | |
下列年代尺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的土地政策。这表明中国共产党
A. 不断扩大农村革命根据地 B. 放弃攻打中心城市计划 C. 建立根据地抗日民主政权 D. 重视发挥农民革命作用
|
9. 难度:中等 | |
观察新中国城市化进程发展曲线,其中出现阶段“Ⅲ”的主要原因是 A.推动全面深化改革 B.实施国民经济调整 C.农村改革逐步展开 D.环境保护迫切需要
|
10. 难度:困难 | |
恩格斯在评价雅典民主政治时说:“在伯里克利时代,雅典没有总揽执行权力的最高官员。”由此可知雅典 A.不存在执政官 B.限制权力滥用 C.防止官员堕落 D.增强责任意识
|
11. 难度:困难 | |
“哥伦布大交换”中玉米、木薯由美洲引进非洲,成为非洲最主要的主食农作物。欧洲人带来天花等疾病,美洲原住民因没有抗体大量丧生。材料表明,“哥伦布大交换” A.给社会带来巨大影响 B.造成大量的文化流失 C.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 D.造成非洲大陆的落后
|
12. 难度:中等 | |
有人这样评论:“这是人类历史上民主制度对专制制度的的一次重大胜利,它不仅奠定了一个大帝国崛起的政治基础,也宣告了世界资产阶级时代的到来”。这里的“它”指的是 A.文艺复兴 B.法国大革命 C.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D.美国独立战争
|
13. 难度:中等 | |
历史学家使用“城市化的浪潮”“教育的大众化”“人口数量的激增”等来描述19世纪后期 A. 西欧封建社会的演变 B. 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 C. 欧洲早期资本主义的萌芽 D. 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巨变
|
14. 难度:困难 | |
下图所示某组织成员国数量的变化说明
A. 北约组织建立 B. 华约组织建立 C. 两极格局瓦解 D. 欧洲联合加强
|
15. 难度:中等 | |
据网络统计,中国加入WTO最初五年中,“民族”“国家”“主权”等出现约10000 次。后来,这些情感浓厚的词汇很少使用,“经济”“全球化”“区域化”“信息化”却大量频繁使用。上述词语使用频率对比变化说明了( ) A. 加入WTO使国人逐渐认识到中西方差距 B. 全球化日益加深人们对世界的理性认识 C. 传统观念受到冲击,中外交往逐渐平等 D. 发展中国家人们对自身的认识不断深入
|
16. 难度:中等 | |
抗击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是人类历史的重要主题。 (1)1662年,葡萄牙殖民者被迫向郑成功投降,台湾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 (2)1775年,来克星顿的枪声标志美国独立战争爆发。 (3)1938年,淞沪会战历时4个多月,使日军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产。 (4)1990年,津巴布韦独立,标志着所有非洲国家都摆脱了殖民主义的枷锁。
|
17. 难度:中等 | |
人类社会的发展时常会面临许多危机。应对得当,则能化危机为发展的契机。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当日本19世纪中叶开始面临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侵略威胁时,能够以这些国家为榜样,顺利地实现了本国的社会变革,走上独立的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世界史·近代史稿》 材料二 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一书中说:“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接踵而来的外力冲击。” (1)根据材料一,分析日本19世纪中叶面临的“侵略威胁”的具体体表现是什么?结合史实归纳这一“威胁”对日本社会发展产生的积极影响是什么? (2)请举两例史实说明19世纪中后期“外力冲击”推动了“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你认为当前人类迎战危机时可以从中吸取哪些有益的经验?
|
18. 难度:困难 | |
“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目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仅在措施实施的头一年,就有一万家企业租了出去,其中大部分转到了私人手上。按其规模说,这都是些工人不超过5人的小作坊;他们通常利用本地的原料,生产日用必需品……和以前时期相比较,对照是令人惊讶的,因为在苏维埃政权的初年,私人贸易是被禁止的,而对工人的剥削是据对不允许的。 ——据B·C·列利丘克《苏联工业化:历史、经验、问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措施”是什么?并分析其对苏联(俄)经济的影响。 材料二 最保守的估计,从1929年开始,一直到1940年,苏联工业产量便增加了3倍。1938年时,苏联总生产量在全球所占的比例,已从1929年的5%跃升为18%。同一时期,美英法三国的比例,却由全球总额的59%跌落为52%。更令人惊奇的是,苏联境内毫无失业现象。于是不分意识形态,众人开始以苏联为师。 ——摘自高德步《世界经济通史》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30年代苏联与美英法经济不同发展趋势的原因。举一例说明西方国家如何“以苏联为师”。 (3)综合上述史实,从“政府与市场”的角度谈谈你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认识。
|
19. 难度:困难 |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探究活动。
——摘编自贾晓峰《医学简史——一稿读懂史上医学大事件》等书籍 (1)表格中的空白项依次应是A B (2)依据材料,概括烈性传染病对人类历史的影响。 (3)从①——⑥信息中任选两项,提取一个观点,并运用至少两项所学史实加以说明。(要求:明确列出观点;史实不得依据上述材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