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困难 | |
有人曾评论:单论其功绩,二者不相差。单论其才能,炀帝甚于文帝,是圣君的潜力股。但是两帝“用心”不一。文帝虽然苛政,但保证了人民的基本权益,也在事实上避免了战乱的威胁。而炀帝虽然功绩斐然,但急于建“不世之功”,为了一己名义,滥用皇权,不顾百姓权益,终引发大乱。与材料描写不相符的是( ) A.隋炀帝才能卓越并且功绩斐然 B.隋文帝功绩巨大但实行过苛政 C.隋炀帝不顾百姓权益引发大乱 D.隋文帝急于求成导致隋朝灭亡
|
2. 难度:中等 | |
比较中学习并归纳共同点是历史学习的方法之一。下列关于隋朝和元朝相同之处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都结束了政权并立局面,完成全国统一 ②都是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后,建立的政权 ③都设置了管理少数民族的机构,促进了民族团结 ④都进行了制度的创新,加强了中央集权 A.①③ B.③④ C.②④ D.①④
|
3. 难度:中等 | |
《旧唐书》称武则天:“制公卿之死命,擅王者之威力”(意为诛杀公卿,独断专权),小明却说:“对人民来说,武则天不算是坏皇帝。”小明得出该结论的主要依据是武则天 A. 开始用分科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员 B. 在位期间出现了“开元盛世”的局面 C. 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D. 发展农业生产,推动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
|
4. 难度:中等 | |
分析下边图表中的信息,不能得出结论的是( ) A.黄巢起义给唐朝统治以致命打击 B.贞观之治奠定了唐朝进一步发展的基础 C.武则天统治期间社会经济文化继续发展 D.唐玄宗统治的前期,唐朝经济鼎盛发展
|
5. 难度:中等 | |
史书中关于一种唐朝时创制的农业生产工具的记载:“水激轮转,众筒兜水,次地下倾于岸上……以灌稻田,日夜不息,绝胜人物。”其所指的是( ) A.秧马 B.筒车 C.曲辕犁 D.耧车
|
6. 难度:简单 | |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最能体现唐太宗这一思想的举措是 ①与吐蕃和亲,送去手工艺品和医药、生产技术等书籍 ②令玄奘西游天竺 ③命东突厥首领管理旧部,朝廷里大量任用突厥贵族为官 ④鉴真东渡日本 A.①②③④ B.③④ C.②③ D.①③
|
7. 难度:简单 | |
学习唐朝历史后,有同学认为唐朝的社会风气显示出开放、进取、兼容并蓄的精神风貌。如下图所示文物能支撑这位同学观点的是( )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
8. 难度:简单 | |
大体来看,唐朝诗歌前期气势雄放,唐中期大多体现一种孤独寂寞的心境,唐后期主要呈现出婉约含蓄的风格。这说明( ) A.唐代是我国古典诗歌的黄金时代 B.唐朝诗人的文化水平不断降低 C.唐诗风格与唐朝历史走向息息相关 D.唐朝科举制促进了诗歌的繁荣
|
9. 难度:困难 | |
下列文物出土于唐代墓葬,这些出土的文物反映出什么 A. 唐代没有统一的货币 B. 中国古代金币、银币流通时间长范围广 C. 唐代与阿拉伯、欧洲和非洲都有交往 D. 证明唐代日本、新罗与中国交往密切
|
10. 难度:中等 | |
“诗史互证”是研究中国古代历史的一种方法。下列诗句能够补证唐朝中外交往的是 A. 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 B. 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 C.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D. 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
|
11. 难度:中等 | |
郭沫若曾赋诗:“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诗中的“道艺”可能包括( ) ①儒家思想 ②建筑艺术 ③佛学经典 ④活字印刷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
|
12. 难度:困难 | |
清代史学家赵翼在《廿二史札记·唐女祸》中写道:“开元之治,几于家给人足,而一杨贵妃足以败之。”这一观点( ) A.正确,说明了用人不当的危害 B.错误,忽视了藩镇割据的影响 C.正确,揭露了君主生活的腐败 D.错误,夸大了个人对历史的影响
|
13. 难度:中等 | |
下列对五代十国时期社会现象的表述,错误的是( ) A. 五代十国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 B. 五代十国时期社会动荡不安 C. 北方地区受战乱影响较小,经济有一定的发展 D. 南方地区政局相对稳定
|
14. 难度:简单 | |
刚上完历史课,小明把一件黄色的夹克衫披在小亮的身上,同学们笑了,说:“你要政变啊!”你能判断出同学们模仿的是历史上的哪一幕吗?( ) A.靖康之难 B.陈桥兵变 C.玄武门之变 D.澶渊之盟
|
15. 难度:中等 | |
北宋建立后,在政治、经济、军事各方面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关北宋初期加强中央集权的表述错误的是( ) A.暗示石守信等统军大将交出兵权 B.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导致“强干弱枝”,抗辽不力 C.派武将担任地方长官,并设置通判和转运使 D.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
|
16. 难度:中等 | |
宋代通判“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通签书施行。”“所部官有善否及职事修废,得刺举以闻。”由此可见,通判 A.单独掌握地方行政权 B.掌握地方军政大权 C.行使对宰相的监察权 D.兼有监察和行政权
|
17. 难度:中等 | |
宋辽金元,是对中国历史上的宋朝、辽朝、金朝和元朝四朝之合称。这一段时期属于多民族竞争时期,直到元朝建立,中国本土 (包括华北和华南)从未被一个统一政权所控制。下面是民族政权并立的示意图,其正确的演变顺序是( ) A.①③④② B.③④①② C.①②③④ D.①④③②
|
18. 难度:困难 | |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宋朝皇帝每年要向游牧民族‘送礼’……‘送礼’是宋朝一个致命的弱点,它使游牧民族入侵十分容易。‘送礼’政策实行了一个半世纪。”对于这段文字的理解正确的是( ) ①‘送礼’指的是宋朝统治者缴纳的岁币 ②‘送礼’客观上有利于边境安定,互市贸易往来 ③宋朝皇帝向三个游牧民族‘送礼’的原因是战场上的失利 ④‘送礼’给宋朝政府带来了巨大的财政负担,所以是致命弱点之一 A. ①③④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
19. 难度:中等 | |
下图中的契丹文字、西夏文字与汉字很相似,是仿照汉字创造的。这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 A.农牧文化的交融 B.民族政权的并立 C.民族战争的延续 D.对外交往的频繁
|
20. 难度:中等 | |
油条是我国的传统食物,其中油条俗称“油炸桧”,意思是油炸秦桧。这样的名称,表达了后人对哪位历史人物的痛惜、怀念和敬仰之情( ) A.寇准 B.文天样 C.杨家将 D.岳飞
|
21. 难度:中等 | |
据记载,东南亚一些国家在中国陶瓷传入以前,多以植物叶子为食器。宋瓷输入以后,他们改变了过去‘掬而食之’的饮食习俗,用上了精美实用的瓷器……这段话的核心观点是 A. 东南亚一些国家经济发展水平落后 B. 中国陶瓷受到东南亚一些国家的欢迎 C. 中国瓷器在宋朝开始外传 D. 贸易交流有利于促进文明进步
|
22. 难度:中等 | |
“宋代经济的大发展,特别是商业方面的发展,或许可以恰当地称之为中国的‘商业革命’”。材料中宋代“商业革命”的突出表现是指 A. 从越南引进优良品种占城稻 B. 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最早的纸币 C. 长江流域和太湖流域已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 D. 长安成为当时繁华的国际性大都会
|
23. 难度:中等 | |
南宋时期,有一位阿拉伯商人运载一批货物到泉州销售,他抵达泉州后应到哪个机构办理手续( ) A. 县衙 B. 广州十三行 C. 市舶司 D. 海关
|
24. 难度:困难 | |
某班历史兴趣小组编排有关成吉思汗的课本剧,设置了以下场景。其中明显不符合史实的是 A. 桌案上摆着《史记》 B. 行军时使用指南针 C. 成吉思汗登长城察看军情 D. 营帐内挂着元代疆域图
|
25. 难度:中等 | |
元灭南宋也并不是那么容易,遗到无数次挫折和失败,甚至其大汗也命丧南宋的石炮之下。最终南宋被灭,如果说元灭南宋的战争是进步的战争,主要是因为 A.当时南宋统治者腐朽无能,政治腐败 B.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安定 C.是民族交融发展的需要 D.是先进生产力发展的需要
|
26. 难度:简单 | |
元军进攻临安时,他招募军士前去救援,并用全部财产充作军费;到元军大营谈判时,他遭到扣留,威武不屈……从容就义。请问他是 A. 张骞 B. 岳飞 C. 成吉思汗 D. 文天祥
|
27. 难度:困难 | |
下列史实发生于元朝的有( ) ①形成新的民族——回族②设北庭都元帅府管理西域的军政事务 ③首次正式在台湾地区建立行政机构④在中央设御史台负责监察事务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
28. 难度:简单 | |
某导演拍摄了一部反映北宋社会生活的电视剧,请找出与史实不符的内容( ) A.东京市民到“瓦子”看戏 B.人们过元旦挂年画、贴“桃符”、放鞭炮、往来拜年 C.在南方能吃到当地产的占城稻米饭 D.艺人在街头说唱小说《水浒传》中的故事
|
29. 难度:中等 | |
李清照在文学批评文章《词论》中提出词“别是一家”的主张,强调词应合于音律,高雅,讲究情致,如柔情离怀之类。以这样的标准衡量,下列词中李清照创作的作品应是 A.“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B.“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C.“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D.“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
30. 难度:简单 | |
《马可波罗行纪》记载:“从大都有许多道路通往各省。按照市镇的位置,每条大路每隔大约25英里就有一座驿站。在元朝的疆域之内,驿站超过1万所,驿马超过30万匹,各种物资都很齐备,不管来自何地的使臣都能得到供应。”上述材料反映了( ) A. 元朝的战争频繁 B. 元朝的交通便捷 C. 元朝的商业繁荣 D. 元朝的农业发展
|
31.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太宗谓侍臣曰:“往昔初平京师,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 炀帝意犹不足,征求无已,兼东西征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致亡灭。此皆朕所目见。故夙夜孜孜,惟欲清净,使天下无事。遂得徭役不兴,年谷丰稔, 百姓安乐。夫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 ——﹝唐﹞吴兢《贞观政要·政体第二》 材料二: 材料三: 请回答: (1)材料一中,该皇帝在位期间出现了哪一治世局面?根据材料概括出现这一治世局面的原因。请写出材料中“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反映了唐太宗怎样的治国思想。 (2)材料二图示反映的是唐朝实行的什么制度?说说这样做的作用 (3)材料三图示反映的是元朝在地方行政制度上有何创新?元朝分别设置什么机构管理图示“A”“B”所在地区? (4)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制度创新的认识。
|
32. 难度:困难 |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隋朝统一全国后,对门第世家独霸政府的现象,进行改革,改用考试的方法,向平民阶层选拔新进官员。凡考试合格的知识分子,不问什么门笫,一律委任官职…… ——柏扬《中国人史纲》 材料二:载初元年(690年),武则天亲自主持考试,考生有上万人之多,连续考了几天。这次皇帝亲自面试选拔人才的考试给世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据统计,武则天时期的10位宰相其中6位是出身的低级官吏和平民,晚唐官吏中也有14%出身寒门。 材料三:宋朝注重文教事业,人才选攫录取的范围放宽了,名额也成倍增长,逕渐形成了庞大的文官制度,扭转了尚武轻文的风气,宋代的考试实行糊名和誊录,并建立防止徇私的新制度。在考试内容上也进行改革,加大对儒家经典义理的阐释,加强语言表达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摘编自《宋朝选官制度: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改革时期》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隋朝选拔人才的创新制度是什么?前朝与隋朝选官制度的选拔标准有什么不同?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武则天对选官制度进行了怎样的改革?依据材料二分析这种选官制度有什么积极意义? (3)依据材料三,概括宋朝选官制度的特点。宋朝选官制度的改革与宋朝哪一政策有关? (4)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谈谈你对古代中国人才选拔制度的基本认识。
|
33.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隋代)西京(长安)太仓,东京(洛阳)含嘉仓、洛口仓……储米栗多者千万石,少者不减数百万。 ——(唐)杜佑《通典·食货典》 材料三: 河北、山东藩镇割据,租税不入中央,唐室的财政命脉,遂永远偏倚南方。 ——钱穆《国史大纲》 材料四:海外贸易的兴盛刺激了中国的内部生产……而在完全失去北方以后,偏安在南边的南宋,地方小了,人口少了,生活条件居然比过去还好。 ——许倬云《许倬云说历史:大国霸业的兴废》 请回答: (1)观察图一并结合所学,指出隋朝粮仓的选址特点,并分析其目的。 (2)结合所学,指出图二和图三的史料表现形式,材料二的史料表现形式,从史学研究方法角度,说明这两种史料之间有何关系?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导致“唐室的财政命脉,遂永远偏倚南方”的转折性事件是什么?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这一经济现象在中国哪个朝代最终完成?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用史实说明“地方小了,人口少了,生活条件居然比过去还好”的结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