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陕西出土的一件青铜器上铸有“武王伐纣”的铭文。由此可以判断,它最有可能铸造于下列哪一时期() A. 黄帝时期 B. 夏朝 C. 商朝 D. 西周
|
2. 难度:简单 | |
历史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下列推论错误的是( )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学成为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 B.张骞通西域——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奠定了基础 C.赤壁之战——标志着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D.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交融
|
3. 难度:中等 | |
“自东汉末年以来,情况逐渐发生了变化。苦于长期战乱的中原人大量迁移到他们视为畏途的南方……而这里的局势又相对安定,往往能在较长时期内‘无风尘之警’,水利兴修和农田垦辟在持续进行,位处长江下游的江南地区尤为突出。”材料表明江南地区“情况逐渐发生了变化”的原因有 ①中原人大量南迁 ②社会比较安定 ③统治者的重视 ④自然条件优越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
4. 难度:中等 | |
“唐代制度,在下有……为政府公开选拔人才;在上有……综合管理全国行政事务。这两种制度,奠定了中国传统政治后一千年的稳固基础。”材料中“公开选拔人才”的制度是指( ) A.郡县制 B.三省六部制 C.八股取士 D.科举制
|
5. 难度:中等 | |
唐代出现了一种新式农业生产工具。它的结构更为完备,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改变牵引点的高低,控制耕土的深浅。下列工具与此叙述相符的是( ) A. B. C. D.
|
6. 难度:中等 | |
“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这是北宋沈括《梦溪笔谈》中有关我国古代一项重大科技成就的相关记载。这项科技成就为( ) A.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奠定了基础 B.新航路的开辟提供了技术保证 C.热兵器的到来创造了条件 D.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的开展
|
7. 难度:困难 | |
从设置宣政院到澎湖巡检司,从戚继光荡平倭寇到郑成功驱逐荷兰殖民者,从册封达赖、班禅到设置驻藏大臣。如果给上述史实提炼一个主题,较为合理的是 A. 政治的成熟与稳定 B. 文化的碰撞与交流 C. 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D. 外交的开放与危机
|
8. 难度:中等 | |
央视《百战经典·伟大的会议》描述到:“一座城市,因为一次重要会议与红色结缘;一座小楼,记录着中国革命的伟大转折;一次会议,从此改变了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这次会议指的是( ) A.中共一大 B.遵义会议 C.中共七大 D.十一届三中全会
|
9. 难度:困难 | |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照抄照搬他国的政治制度行不通,会水土不服,会画虎不成反类犬,甚至会把国家前途命运葬送掉。只有扎根本国土壤、汲取充沛养分的制度,才最可靠、也最管用。”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带领人民找到的“正确革命道路”指( ) A.城市暴动,武装夺取大城市 B.工农武装割据,农村包围城市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D.社会主义道路
|
10. 难度:中等 | |
史料的价值在于客观真实。我们在研究“淮海战役”时最有力的证据是( ) A.淮海战役的遗迹和当时的照片 B.参加淮海战役老兵写的回忆录 C.历史论著中对淮海战役的描述 D.电影作品《淮海战役》
|
11. 难度:简单 | |
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时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被称为“党的好干部”的县委书记是( ) A. B. C. D.
|
12. 难度:困难 | |
“我出生在那一九七八年,老爸说那一年变化真大,报纸上天天讨论真理的标准,安徽农民偷着把土地包干,北京城开了一周的大会……早春的雷声震撼了华夏……”材料中所提到的“安徽农民偷着把土地包干”指的是下列哪一制度( ) A.中央集权制 B.君主立宪制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13. 难度:中等 | |
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在他的讲话稿中,有可能出现( ) A.“怎么解决这个问题,我看只有实行‘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B.“我们并不要求各人放弃自己的见解,……在亚非国家中是存在有不同的思想意识和社会制度的,但这并不妨碍我们求同和团结。” C.“世界已分为‘极权政体’和‘自由国家’两个敌对堡垒”。 D.“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
|
14. 难度:简单 | |
香港著名影星成龙主演的电影《环游地球80天》给人们以无限的遐想,那么历史上第一个横渡大西洋并发现美洲的人是( ) A.迪亚士 B.哥伦布 C.麦哲伦 D.达·伽马
|
15. 难度:中等 | |
法国哪一文件成为后来很多国家民法参照的蓝本( ) A.《罗马民法大全》 B.《人权宣言》 C.《拿破仑法典》 D.《权利法案》
|
16. 难度:中等 | |
《剑桥欧洲经济史》写道:“机器都在执行着一种新的规律,纺工不再像过去那样在家里无拘无束地摇车纺纱了,织工也不能像过去那样在家里自由自在地投梭织布了。现在,他们必须在工厂中按照没有生命疲倦的机器设备所确定的速度工作。”材料主要说明了工业革命( ) A.改变了生产组织形式 B.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水平 C.改变了阶级结构 D.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
|
17. 难度:中等 | |
捷克斯洛伐克作家哈谢克在小说《好兵帅克》中,描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两大军事集团疯狂厮杀的场面。下列战役,为该小说描述“疯狂厮杀的场面”提供了素材的是 A.萨拉热窝事件 B.凡尔登战役 C.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D.诺曼底登陆
|
18. 难度:中等 | |
俄国革命家托洛茨基指出:“……借助战争完成了一次历史性转换,俄国不再是西欧资本主义的仿效者,而是世界历史的引领者。”省略号的内容应该是( ) A.农奴制改革 B.十月革命 C.新经济政策 D.苏联工业化
|
19. 难度:简单 | |
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是世界人民共同的心愿。20世纪至今,世界政治格局出现了三次大的演变,按其形成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A.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两极格局——多极化趋势 B.两极格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多极化趋势 C.多极化趋势——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两极格局 D.两极格局——多极化趋势——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
20. 难度:中等 | |
“西欧国家感到,美、苏两国对西欧都有野心,要提高自身的安全系数,提高西欧国家的国际地位,加快经济发展,必须密切联系,加强合作。”于是西欧国家在20世纪60年代建立了 A.欧洲共同体 B.联合国 C.欧洲联盟 D.世界贸易组织
|
21. 难度:困难 | ||||||||||||||||
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人类最早的文明是在适合农业耕作的大河流域昌盛的,古代亚非地区的大河流域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明成果,为世界文明做出了重要贡献。 (1)根据所学知识将下面的古代亚非文明一览表填写完整。
材料二 中国古代曾积极同世界各国交流:汉朝有这样一条路,沿着这条路,东方的丝织品及冶铁等技术相继传至欧洲,西方的汗血马、音乐等也纷纷东来;唐朝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历经艰难把域外文化带入唐土,又矢志不渝把盛唐文化传播四方…… (2)材料二中的“这条路”在中外交往中有何重要地位?请列举唐朝“这样一群人”对外交往的一个事例。 材料三 列宁在1895年指出:“这本书篇幅不多,价值却相当于多部巨著;它的精神至今还鼓舞着、推动着文明世界全体有组织的正在进行斗争的无产阶级。” (3)阅读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写出这本书发表的时间和意义。 材料四 交流互鉴是文明发展的本质要求。……文明交流互鉴应该是对等的、平等的,应该是多元的、多向的,……我们应该以海纳百川的宽广胸怀打破文化交往的壁垒,以兼收并蓄的态度汲取其他文明的养分,促进亚洲文明在交流互鉴中共同前进。 ——习近平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 (4)依据材料四,概括文明交流互鉴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在世界文明融合的浪潮中,怎样做才能使中华文明更放异彩?
|
22. 难度:中等 | |
家国情怀是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他受命于钦差大臣,后赴广东虎门销烟。“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是他爱国情怀的真实写照。 ——摘自初中历史教学参考书 (1)材料一中的“他”是谁? 材料二 甲午大败,“成中国之巨祸”,中国的民族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也因此而开始。 ——摘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2)甲午大败对中国社会的最大影响是什么?“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揭开了哪一运动的序幕? 材料三 五四运动以全民族的行动激发了追求真理、追求进步的伟大觉醒。……改变了以往只有觉悟的革命者而缺少觉醒的人民大众的斗争状况,实现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自鸦片战争以来第一次全面觉醒。 ——习近平在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3)根据材料三,概括五四运动的特点和作用。 材料四 1950年初,“两弹一星”元勋朱光亚起草了《给留美同学的一封公开信》:从现在起……团结一心,合力建设一个新兴的中国,一个自由民主的中国……我们有充分的信念,我们是在朝着充满光明前途的大道上迈进,这个建设新中国的责任是要我们分担的。同学们,祖国在召唤我们,我们还犹豫什么?彷徨什么?我们该回去了。 ——据央视大型综艺《信·中国》第三期 (4)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简要概括这封书信的历史背景。朱光亚在信中发出了什么倡议?
|
23. 难度:困难 | |
法治发展见证文明进程。法与时移,法治建设随着时代进步不断完善。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共和国内部,平民为了与贵族阶层相抗衡,组建了平民会议,并公布了罗马第一部公民法。公民法的内容主要是有关罗马共和国的行政管理、国家机关及一部分诉讼程序的问题。……在对外战争的巨大压力下,贵族向平民的妥协也就成为了一种必然。 ——改编自吴杰华《古罗马的共和政体》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这部法律文献的名称。分析该法律文献诞生的背景。 材料二 它确立的联邦制、三权分立制开创了世界先例,有利于维护美国的独立、统一和经济发展。但是,土著居民印第安人和处在南方种植园奴隶制下的广大黑人不能享有这些基本人权,南北不同经济体制之间的矛盾并未解决。美国的联邦制度和民主制度仍有待完善。 ——摘编自王斯德《世界通史》 (2)材料二中的“它”指什么?结合所学写出它在世界史上的地位?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初期,周恩来对民主人士黄炎培说:它是由全国各党派一起千斟万酌制定的,就是为人民服务的“剧本”。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被周恩来称为“剧本”,起临时宪法作用的是什么文件?制定该文件的会议初步建立了什么制度? 材料四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4)材料四的内容最早是在哪次会议上通过的? (5)从以上各国的法治建设历程中,你得出什么认识?
|
24. 难度:困难 | |
改革是人类社会进步永恒的主题,是中华民族发展的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 ——《战国策·秦策三》 (1)材料一中的“商君”是谁?结合所学列举“决裂阡陌”的农业措施。 材料二 书生坐谈误国,可为浩欢,且外国猖獗至此,不亟亟焉求富强,中国将何以自立耶!千古变局,庸妄人不知,而秉钧执政亦不知,岂甘视其沈胥耶?鄙人一发狂言,为世诟病所不敢避。 ——李鸿章《李鸿章全集》 (2)材料二说的这一事件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如何? 材料三 公元1866年,它还是一个相当于欧洲中世纪的民族,是一幅有田园风光的古香古色的漫画;到了公元1899年,它已经成了一个彻底西方化的民族,同最发达的欧洲列强处于同等水平,而且远远超过了俄国。 ——[英]H.G.威尔斯《世界史纲》 (3)材料三中的“它”通过哪一改革成为“彻底西方化的民族”?该改革中以什么为口号,发展近代经济? 材料四 在某种意义上,有人说,他(美国总统)挽救了市场经济新模式,在这种模式中,市场规律这只“看不见的手”和政府干预这只“看得见的手”联合起来,共同影响经济,市场的作用和政府的作用同时得以发挥。 (4)材料四中“市场经济的新模式”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5)结合四则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改革的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