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易中天中华史)认为:“始皇的焚书,武帝的尊儒,动机和说法都一样:天下大乱,皆因思想自由,言论不一。”由此可见,作者认为他们的“动机”是 A.树立皇帝的专制权威 B.发展思想文化 C.统一思想,巩固统治 D.消灭异端学说
|
2. 难度:简单 | |
在研究性学习中,某历史学习小组拟定了“光武中兴”“外戚专权”“黄巾起义”等小标题来论述古代某一时期的政治。其研究的朝代最有可能是 A.春秋 B.西汉 C.东汉 D.西晋
|
3. 难度:简单 | |
下图是某同学整理的历史学习笔记,其中有一些内容没有记完整,请你帮他补全。图中数字代号所代表的政权分别是 A.1—前秦;2—东晋;3—北魏 B.1—辽;2—北宋;3—西夏 C.1—金;2—南宋;3—西夏 D.1—蒙古;2—南宋;3—金
|
4. 难度:困难 | ||||||||||||||||
历史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下列史实与推论之间的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A.A B.B C.C D.D
|
5. 难度:中等 | |
《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中说:“鸦片战争是中西关系质变的临界点,整个中外关系至此逆转,旧格局随条约缔结而俱逝,中国被不情愿地拉入到国际资本主义的世界体系中。”以下能佐证这一结论的史实是 A.殖民者与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B.列强取得在通商口岸开办工厂的特权 C.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D.列强扶植地方军,形成割据状态
|
6. 难度:中等 | |
1921年李大钊指出,中国现在没有一个真能表现民众势力的团体,若能成立一个强固精密的组织,那么中国彻底的大改革将有所附托。这段话表明李大钊的主张是 A. 建立中国同盟会 B. 成立无产阶级政党 C. 创办黄埔军校 D. 实现国共两党合作
|
7. 难度:困难 | |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指出从经济增长的角度来衡量,1953~1957年是一个令人吃惊的成功。国民收入年平均增长率为89%,农业和工业产量的增长每年平均约为38%和187%。这主要是因为 A.土地改革运动顺利完成 B.社会主义公有制确立 C.实施有计划的经济建设 D.社会主义工业化起步
|
8. 难度:中等 | |
“永远的东方红——纪念“东方红一号”卫星成功发射五十周年”云展览近日在国家博物馆云展厅揭开帷幕。下图为云展厅内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模型。这一成就取得于 A.一五计划时期 B.大跃进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改革开放时期
|
9. 难度:中等 | |
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为了稳固社会秩序,保证皇帝的专制权力,组建了一个法典编纂委员会,历时6年,编成被誉为欧洲民法基础的 A.《十二铜表法》 B.《法学汇纂》 C.《罗马民法大全》 D.《拿破仑法典》
|
10. 难度:简单 | |
“人类千万年的历史,最为珍贵的是实现了对统治者的驯服,实现了把他们关在笼子里的梦想。”美国实现这一“梦想”的法律文献是( ) A.《独立宣言》 B.1787年宪法 C.《宅地法》 D.《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
11. 难度:中等 | |
对于神学来说,这是一次致命的危机,他不仅仅否定了上帝造人造万物,而且彻底否定了神学的神圣性,引发上述材料中神学致命危机的理论来自于 A.达尔文 B.牛顿 C.马克思 D.列宁
|
12. 难度:中等 | |
《和平法令》宣布:“本政府认为,……俄国工人在推翻沙皇君主制以后用最明确的、最坚决的方式要求的和平,就是立即实现的不割地、不赔款的和平。”此法令颁布的背景是 A.彼得一世改革 B.废除农奴制改革 C.十月革命胜利 D.新经济政策实施
|
13. 难度:简单 | |
二战后,德国形成分裂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A.国内各民族矛盾的激化 B.受美苏“冷战”政策的影响 C.世界多极化趋势的演变 D.美国“马歇尔计划”的推行
|
14. 难度:简单 | |
1955年万隆会议上,29个亚非国家集体发声,表达了不愿卷入美苏冷战中的愿望。这反映出 A.新兴民族国家争取独立发展 B.西方殖民统治全面崩溃 C.亚非国家一体化的进程加快 D.北约华约对抗日趋升级
|
15.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西周)以同姓兄弟或姻姓亲信所封的“诸侯国”……按“授民授土”的原则,仍是“有其土、田、人民”的地方实体,并实行贵族世袭统治,地方拥有实权……西周政治体制明显是二元,而不是一元的——中央与地方权力并存共容。 ——摘编自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材料二 郡县制打破了传统领主特权,为全国大市场的建立创造了条件,而传统农民在摆脱旧领主的人身控制之后,也发挥出巨大的生产积极性,他们第一次从底层产生了生产革新的冲动……他们已经破天荒地成为独立的生产机构,而不再是具有人身依附的农奴。 ——摘编自《郡县制度与秦汉时期的霸业》 材料三有鉴于百余年间“方镇太重,君弱臣强”的教训,宋太祖将加强中央集权,防止地方政权尾大不掉,作为现固本朝统治的根本方针。 ——甘霖《变局》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西周实行怎样的政治体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种“二元”体制对社会发展有何影响? (2)材料二所述郡县制在全国范围的实施始于何时?据材料二,概括郡县制的历史作用。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方镇太重”反映了哪一历史现象?宋太祖为“防止地方政权尾大不掉”采取了哪些措施?由此对宋朝统治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归纳中国古代地方治理制度变化的主要趋势。
|
16.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现代化历程》一书认为,中国1840~2000年这160年的现代化历程经历了三种道路的转化:一、1840-1949年10月前是中国“早期现代化”阶段,以资本主义现代化为主体;二、1949—1978年是“经典社会主义现代化”时期,带有苏联的“经典”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的色彩;三、1979年至今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时期,在政治经济方面走出了自己的道路。 材料二 中国道路之所以区别于其他道路,就在于它依靠理论指引方向揭示规律,统一行动,确保始终沿着正确方向不偏航。中国道路以制度为保证,……70年来,我们不断推进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在各个领域形成了“四梁八柱”的制度体系,为新中国发展进步提供根本保障。 ——《新中国发展面对面》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早期现代化阶段”中国为现代化做出了哪些努力?结局如何? (2)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走上第二条现代化道路的首要前提是什么?中国转变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3)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70年来在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形成了哪些指引方向的理论成果?在政治和经济方面分别形成了哪些“四梁八柱”的制度? (4)综合上述材料,从中国现代化道路的转变和成就,你能得出什么启示?
|
17.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如果把1492年看作全球化的开始,那么全球化大致经历了这样几个阶,首先是葡萄牙和西班牙人开创了现代全球化;然后是大英帝国、法国、比利时等欧洲国家开始大规模向全球殖民。 ——摘编自白海军《大预言:2049年的世界》 材料二 1990年后,全球经济开始为公众所注意。……支持新的全球经济的是通信技术的进展:半导体、纤维光学和卫星实际上已经消灭了地理上的距离,引起市场经济的日益一体化。……在迅速变化的全球经济中,世贸组织已发展成为解决国际争端的舞台,拥有行使决定的权力。 ——摘编自《新全球史》 材料三 以美西方为中心的全球化体系创造出一个精巧而高效的“财富离心机”,在迅速“萃取”价值、创造巨额利润的同时,对气候环境、财富分配、民众健康等造成巨大的负面影响。抗疫实践深刻表明,在这个休戚与共的世界,只有携手同心、共谋发展,才能攻坚克难、同渡难关。中国提出的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理念,将继续引领各国为升级版的全球化筑牢基础、增添动力。 ——摘编自季思《以中国智慧破解全球化三大困局》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把1492年看作全球化的开始”的主要理由。并指出早期全球化的主要途径。 (2)据材料二,归纳1990年后,全球经济迅速发展的主要推动因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世贸组织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作用。 (3)据材料三,概括当前“全球化”的弊端。并说明推进全球化健康发展的“中国智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