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新课练06 戊戌变法-2020年七年级历史(部编版)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小华同学在图书馆读到康有为《上清帝第六书》中的段文字:“变则能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他据此判断康有为主张

A. 实行洋务运动

B. 推行维新变法

C. 进行暴力革命

D. 开展新文化运动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有人曾经这样评价戊戌变法:“作为一场政治运动,百日维新短命而败,但作为一场更广阔意义上的社会文化运动,自有其成功之处。”针对“成功之处”四位同学展开了讨论,最符合题意的是(   )

A. B. 

C. D.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以谭嗣同为代表的“戊戌六君子”被捕遇害,缘于他们参与了(  )

A. 洋务运动 B. 百日维新 C. 辛亥革命 D. 新文化运动

 

详细信息
4. 难度:困难

19世纪60年代,郑观应对世界各国的政治制度进行比较后指出:“君主者权偏于上,民主者权偏于下,君民共主者权得其平。”下列人物与他的思想主张相同的有(   )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短短的103天内,光绪帝发布各种谕旨约180条。谕令合并衙门,裁汰冗员,使一些中下层人士猝然失业;下令裁撤绿营,同时让旗人自谋生计,多达100万人被突然中止生计,以致他们对新政怨声载道。这段话反映了戊戌变法过程中

A.改革措施操之过急

B.资产阶级妥协让步

C.光绪皇帝软弱无能

D.顽固势力发动政变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唐德刚在《从晚清到民国》中指出,“康有为是近代中国‘现代化运动’这场‘接力赛’中,第一个‘接棒’跑其‘第二段’的短跑健将”。康有为在“第二段”的主要活动是

A. 查禁鸦片,虎门销烟

B. 力陈变法,推行维新

C. 组织北伐,推翻军阀

D. 宣传科学,批判礼教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京师大学堂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它创办于

A. 戊戌变法时期

B. 辛亥革命时期

C. 新文化运动时期

D. 五四运动时期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1862年清政府开设京师同文馆后,新式学堂在各派别的主持下不断建立。请判断下列学堂建立的先后顺序

①北洋西学堂

②南洋公学

③福州船政学堂

④京师大学堂

A. ①②④③

B. ②④③①

C. ③①②④

D. ④①③②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陈旭麓认为:“维新变法期间,第一批具有近代意义的知识分子已经出现……他们向西方追求真理,为中国寻找出路,成为最自觉地承担时代使命的社会力量。他们……为广开中国的民智而介绍西方的社会科学知识和自然科学知识。”这说明戊戌变法运动

A.取得了巨大成功

B.开始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C.实行了君主立宪制度

D.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有学者认为,戊戌变法所传播的西方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将统治中国人几千年的封建思想打开了缺口。这说明戊戌变法(   )

A.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 B.使西方政治学说深入人心

C.创立了君主立宪政体 D.动摇封建思想的统治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98年,顽固派教训康有为说:祖宗之法是不能变的!康有为应辩道:祖宗之法是用来治理祖宗之地的,时代变了,祖宗之法非变不可!

材料二康有为求学之初,就特别留心中国政治制度的沿革和各种经世之学。他到过香港、上海,看见西洋人地方行政整齐,觉得这种行政必有文化思想的背景和渊泉。

材料三维新变法运动失败了,但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在那个时期的新式学堂和开设西学的书院里,出过黄兴、蔡锷等民主革命的风云人物;而随之兴起的学会,为广开民智介绍了西方的科学知识,这些知识在近代中国几乎必然地会转化为政治力量;维新人士还提出了“论白话为维新之本”的主张,早了胡适20年,可以说,后来的许多进步主张,在戊戍维新的时候都已露出了端倪。

(1)材料中的“祖宗之法”主要指什么?维新派为改变“祖宗之法”所做的努力有哪些?

(2)据材料和材料二,概括指出康有为主张变“祖宗之法”的原因。

(3)据材料三,谈谈你如何理解维新运动在社会上的“思想启蒙”作用。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的失败使国人痛心疾首、深受震撼,一些有识之士如康有为、梁启超等痛定思痛,开始探索新的救国之道。他们认为,中国要生存、要强大,应该而且也只能向日本那样维新变法,学习西方。1895年春,1300多名举人在北京发动“公车上书”。

——据雷颐《走向革命:细说晚清七十年》

(1)根据材料一指出”新的救国之道”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公车上书”发生的原因。

材料二  中国在巴黎和会上蒙受的屈辱阻碍了中国寻求西方模式的国家认同。五四知识界对西方的幻灭,伴随着亲苏社会主义思潮的兴起。许多中国人认为俄国革命是中国进行国家建构的唯一成功楷模。

——据徐国琦《中国与大战》等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人的国家模式认同有何变化,并分析其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概述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知识分子的时代使命。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