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简单 | |
李时珍曰:“古者以粟为黍稷、梁、称之总称。”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原始居民生活在 A.长江流域 B.黄河流域 C.淮河流域 D.珠江流域
|
2. 难度:中等 | |
张岂之在《中国历史十五讲》中指出“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的统一的大国……在世界历史中,特别是与其他古国相比,是一个十分罕见的现象。”这一局面开创于 A.夏朝 B.周朝 C.秦朝 D.汉朝
|
3. 难度:困难 | |
马克思曾说“中华帝国就像一具木乃伊,一直密封在棺材中,不与外界接触,一旦与新鲜空气接触,就立即腐烂”最能说明这一论断的事件是 A.闭关锁国 B.鸦片战争 C.洋务运动 D.义和团运动
|
4. 难度:中等 | |
陈独秀在五四运动发生前4年喊出的“德先生(democracy)”与“赛先生(science)”,更是一路走向了中国政治与文化的深处,其影响直至当代和今日。这指的是 A.使得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B.彻底摧毁了两千多年封建制度 C.涤荡了封建礼教的统治地位 D.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
5. 难度:中等 | |
1945年5月,刘少奇认为修改后通过的党章“将是一个能确保中国民族与中国人民获得胜利和解放的党章”。这一判断的依据是 A.重庆谈判取得重要成果 B.抗日战争即将取得胜利 C.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D.毛泽东发表了《论联合政府的报告》
|
6. 难度:中等 | |
1947年,中国共产党颁布的《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现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一年后,解放区有一亿多农民获得了土地。翻身后的农民积极参军,支援前线。这说明 A.土地改革为战争的胜利提供了可靠保证 B.我国彻底废除了两千多年封建土地制度 C.我国土地所有制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D.土地改革是解放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
|
7. 难度:困难 | |
经过这一次战争,中国“再也不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的那个软弱无能的国家了”,“现在中国人民已经组织起来了,是惹不得的”,“如果惹翻了,是不好办的”。这里指的是 A.抗日战争 B.解放战争 C.抗美援朝 D.冷战
|
8. 难度:中等 | |
下图反映了西藏自治区成立后卫生教育事业发展所取得的成就。五十年来,这些成就取得的最主要因素是
A.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B.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C.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D. “一国两制”构想的推行
|
9. 难度:困难 | |
如图为1956年的一幅漫画《两把尺》(画中字:“奶奶的尺——量布做新衣。阿姨的尺——测量祖国,建设社会主义。”该漫画反映了 A.社会主义建设以工业化为中心 B.女性成为国家建设的重要力量 C.人民公社化运动蓬勃发展 D.城乡差别发生根本性改变
|
10. 难度:简单 | |
如图是新航路开辟示意图。从航行路线上看,实现了欧洲人最初的“找到通往东方的新航路”的是 A.迪亚士船队 B.麦哲伦船队 C.哥伦布船队 D.达·伽马船队
|
11. 难度:中等 | |
“代表们既想建立一个有足够权威的中央政府,又要竭力保护各州已经拥有的重要权力;他们既希望联邦政府的权威得到有效的施展,但又要防止不同利益集团对政府权力的垄断。”为此 A.建立了联邦制政府 B.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 C.颁布了1787年美国宪法 D.成立了北约
|
12. 难度:困难 | |
有史家指出“19世纪后半期,科学盈利的真正神秘性在工业中的成长孕育已经达到了这样一种程度,以至于企业都开始资助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这反映了 A.资本家追逐利润的贪婪性 B.科学革命取得巨大成就 C.科学技术与生产紧密结合 D.企业开始重视科学技术
|
13. 难度:困难 | |
下列材料是小明同学收集的有关“一战后的国际关系”手抄报材料,据此可以说明 A.为二战埋下了祸端 B.实现了世界的长期和平 C.英国的霸主地位衰落 D.日本未达到参会的目的
|
14. 难度:困难 | |
联合国的出现是国际机制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标志,即全球化进程发展到这样一个阶段,国际和平与安全、经济与社会发展等事务需要全球管理。这说明联合国的出现是因为 A.二战中盟国达成的共识 B.全球化进程发展的需要 C.美国称霸世界的需要 D.传统国际体系的瓦解
|
15. 难度:中等 | |
世界日益成为“地球村”世界各国各地区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中国坚定不移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逐步走出一条完全跨越“修昔底德陷阱”的大国关系之路。这依据的是 ①经济全球化 ②中国积极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 ③人类对和平的热爱 ④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
16. 难度:中等 | |
马克思唯物主义史观指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1)1789年7曰14日,巴黎人民攻占了巴士底狱,标志着法国大革命开始了。 (2)1857年爆发了印度民族大起义,甘地领导军民同英军展开激战。 (3)1942年,《联合国宣言》的签署,标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正式形成。 (4)1990年,非洲有17个国家获得独立,这一年因此被称为“非洲年”。
|
17. 难度:中等 |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日本留学生对于唐朝实行均田制,制定律令,建立中央集权制国家,国泰民安,文化繁荣的大好形势,深为赞赏。回国后,积极倡导以“法制完备”的唐朝为典范,实行政治改革。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政治改革”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政治改革”使日本社会性质产生怎样变化? 材料二 1872年到1875年间,120名赴美留学幼童中,人数居前三位的广东、江苏、浙江分别为84人、20人和9人;甲午战争后,留学生的分布逐步向长江流域延伸。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留学生来源区域产生变化的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指出历史上留学生发挥的相同作用。
|
18. 难度:困难 |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第8条所有法国人都享有民事权利。第537年除法律规定的限制外,私人得自由处分属于其所有的财产。 ——《法国民法典》 (1)材料一体现了《法国民法典》的哪些基本原则?该法典有何影响? 材料二 随着改革开放日益深入,客观上迫切需要制定一部全面调整各种民事关系的基本法律,于是颁布了民法通则。邓小平的南方谈话,为中国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指明了方向。随后,与之相适应的担保法、合同法等单行法相继制定。进入21世纪,中国经济与国际接轨,民法典的起草加快。 ——改编自梁慧星《中国民法典编纂的几个问题》等 (2)材料二中“中国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方向指的是?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邓小平南方谈话的时代背景。 (3)综合上述材料,民法典的编纂反映了什么历史发展规律?
|
19. 难度:中等 | |
读图,完成下列探究活动。 (1)元朝在澎湖岛设置了澎湖巡检司,负责管辖澎湖和 ,这是历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1624年,有“ ”之称的荷兰侵占台湾,1662年 率军收复台湾。 (2)为安定边疆,清朝前期作出了很多努力。从图所示的①②③④四个方向中任选一个,指出方位,提取信息,并运用所学知识加以解读。 (3)清朝对边疆的治理,有什么历史和现实的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