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1838年,道光皇帝派钦差大臣前往广东禁烟。钦差大臣软硬兼施,追使外国上缴鸦片237万斤,并于1839年6月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大快人心。这位钦差大臣是( ) A.林则徐 B.邓世昌 C.左宗棠 D.关天培
|
2. 难度:中等 | |
下图是1843年前后我国主要进口货物关税税率统计表。导致图中税率发生剧变的主要原因是
A. 割地赔款 B. 五口通商 C. 协定关税 D. 公使进京
|
3. 难度:中等 | |
“打下了清王朝的大半江山……领导者内讧,加之清政府的围……最终以失败告终。”材料描述的是( ) A.林则徐查禁鸦片 B.太平天国的兴亡 C.英法火烧圆明园 D.义和团反帝斗争
|
4. 难度:中等 | |
“《马关条约》的签订,给予中国的打击是世纪性的。领土的割让使中国经历半个世纪的分裂,巨额的赔款使清王朝无力自救……刺激了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据此,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A.中国的领土主权开始遭到破坏 B.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D.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5. 难度:中等 | |||||||
引发下表所示列强在中国设厂总数变化的原因是
A.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B.増开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 C.外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必须经双方协议 D.清政府鼓励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业
|
6. 难度:中等 | |
“李鸿章坐知有洋务,而不知有国务……”基于这一认识梁启超主张学习西方的( ) A.政治制度 B.科学技术 C.思想文化 D.生活方式
|
7. 难度:中等 | |
有学者认为,戊戌变法时期所传播的西方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将统治了中国几千年的封建思想打开了一个缺口。这主要说明戊戌变法 A.维护了封建统治 B.得不到群众支持 C.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 D.传播了革命思想
|
8. 难度:中等 | |
中国近代史上,曾出现过一个人数众多的组织。他们打着“扶清灭洋”的旗号,以反洋教为共同目标。他们是 A.太平军 B.义和团 C.洋务派 D.维新派
|
9. 难度:中等 | |
1900年10月11日,议和大臣李鸿章在俄罗斯军队的护送下,从天津来到北京,开始与西方列强谈判。与李鸿章此行相关的背景是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甲午中日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10. 难度:简单 | |
1901年,有报纸刊登了一篇评论,愤怒地指出清政府已成为“洋人的朝廷”。该评论与下列哪一条约的签订有关( ) A.《南京条约》 B.《马关条约》 C.《北京条约》 D.《辛丑条约》
|
11. 难度:中等 | |
有人认为,从实力来讲,孙中山比起洪秀全来,相差不知几千万里,但孙中山把主题摸对了,几颗炸弹一丢,清帝国就土崩瓦解了。孙中山摸到的时代主题是 A.要均分地主土地 B.要反对帝国主义国家的侵略 C.要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 D.要实行民族民主革命
|
12. 难度:中等 | |
蔡元培先生给孙中山先生的挽联中写道:“是中国自由神,三民五权,推翻历史数千年专制之局。”由此可见,辛亥革命最大的历史功绩是 A.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B.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C.推动了中国的思想解放运动 D.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
13. 难度:简单 | |
1912年1月6日,《时报》发表了一幅名为《元宵庆贺灯》的漫画,其中一个灯笼上写着“总统万岁、共和万岁”。这是为了庆祝
A.同盟会成立 B.武昌起义成功 C.中华民国建立 D.新文化运动开始
|
14. 难度:中等 | |
鲁迅先生对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咏赞:“它是远方地平线上已经看得见桅杆的那一航轮船,是挣脱母腹的婴儿的第一声啼哭,是林中的响箭,是报春的惊雷。”它的诞生 A.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B.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C.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 D.已经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
15. 难度:简单 | |
1928年,毛泽东总结道:“我们闹革命,光是跑来跑去是不行的,一定要有一个家,不然就很困难。有了这个家,就可以作为同敌人进行革命斗争的根据地。”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个“家”是 A.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B.鄂豫皖革命根据地 C.中央革命根据地 D.湘鄂赣革命根据地
|
16. 难度:困难 | |
“深入割据地区的土地革命,是在罗霄山脉中段建立巩固的革命根据地的基本条件。因为获得土地是贫苦农民最强烈的渴望。而没有土地革命,不满足贫苦农民的要求,红军队伍难以扩大,军事斗争难以坚持,根据地也难以巩固和发展”。材料陈述了 A.国民大革命轰轰烈烈开展起来 B.打土豪分田地,创造“工农武装割据”局面 C.全民族的抗战局面开始形成 D.各解放区连成一片,人民解放战争胜利在望
|
17. 难度:中等 | |
西安事变爆发后,有人主张将蒋介石“交付人民审判”,但中共中央认为应争取国民党亲英美派接受”停止内战、共同抗日”的主张,为此制定了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这表现出中国共产党 A.消除了与国民党的矛盾 B.以民族利益为重的伟大胸怀 C.开始组建东北抗日联军 D.努力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
18. 难度:简单 | |
作为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主席的德国人约翰·拉贝,曾亲眼目睹了1937年12月到1938年2月间侵华日军的暴行,并用日记记录下来,这就是著名的《拉贝日记》。书中还收录了80多张现场拍摄的照片。日军在该事件中犯下的滔天罪行是屠杀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达( ) A. 20万人以上 B. 20万人以下 C. 30万人以上 D. 30万人以下
|
19. 难度:中等 | |
毛泽东1946年夏与美国记者斯特朗谈话时说:“原子弹是美国反动派用来吓人的一只纸老虎,看样子可怕,实际上并不可怕。当然,原子弹是一种大规模屠杀的武器,但是决定战争胜败的是人民,而不是一两件新式武器。”材料中毛泽东认为 A.战争胜利的关键取决于人心向背 B.决定战争胜败的是新式武器 C.美国的支持是战争胜负的关键 D.战术决定战争的胜败
|
20. 难度:中等 | |
下图是中国棉纺织业布机数(1912-1921年)和机制面粉业年产量(1913-1921年)柱状图。该图反映了
A.列强加大对中国的商品倾销 B.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开始起步 C.中国重工业获得了初步发展 D.民族工业获得快速发展良机
|
21.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鸦片战争成为中国历史的一块界碑,英国以虎门销烟为借口,发动了战争。 材料二 道光咸丰年间的人没有领受军事失败的教训,战后与战前完全一样,麻木不仁,妄自尊大。直到咸丰末年,英法联军攻进了北京城,然后有少数人觉悟。知道非学西洋不可。 材料三 梁启超说:我支那四千年之大梦唤醒,始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以后始也。 (1)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一中英国发动这场战争的真正意图是什么?你怎么理解“鸦片战争成为中国历史的一块界碑”? (2)材料二中的“英法联军攻进了北京城”具体指的是哪一个历史事件?该事件对中国社会性质有何影响? (3)材料三中“割台湾,偿二百兆”的出现和哪次战争密切相关?此次战争之后中华民族整体意识开始觉醒,经济上的觉醒指的是什么?
|
22.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阅读材料,将李鸿章的实业清单上的内容归纳为哪两个方面?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写出李鸿章发展实业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3)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说明李鸿章实业活动的积极作用有那些?
|
23.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本志同人本来无罪,只因为拥护那德莫克拉西(Democracy)和赛因斯(Science)两位先生,才犯了这几条滔天的大罪,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 材料二 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群众爱国革命运动。同时,也是一场空前的社会思想解救运动,它与新文化运动相结合,极大地提高了中国人民的觉悟,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它把救亡与启蒙相结合,形成了一种“五四精神”,激励一代又一代的中国青年去追求进步和光明。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文中“本志”是指什么杂志?文中的“德先生”及“赛先生”分别指的是什么? (2)据材料二,指出五四运动的性质和意义各是什么?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作为青年学生应继承发扬哪些“五四精神”?
|
24.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长征出发前,由于党内“左”倾教条主义的错误领导,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其他根据地也遭受挫折,中国革命面临着方向和道路的抉择。面对乱云飞渡、惊涛骇浪,我们党表现出无所畏惧的伟大实践精神,表现出浴火重生的伟大创造精神,在血与火中趟出了一条走向新生、走向胜利的革命道路。 材料二 长征胜利启示我们:党的领导是党和人民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毛泽东同志指出:谁使长征胜利的呢?是共产党。没有共产党,这样的长征是不可能设想的。中国共产党,它的领导机关,它的干部,它的党员,是不怕任何艰难困苦的。” 材料三 长征这一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壮举,留给我们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就是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将士用生命和热血铸就的伟大长征精神。 (1)分析指出材料一中“失败”的原因是什么?我们党从“失败”到走向新生、走向胜利”的转折点是什么?这个“转折点”具有怎样的标志性意义? (2)材料二中“长征胜利”的标志是什么?“长征胜利”的根本保证是什么? (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思考说出什么是长征精神?
|
25. 难度:困难 | |
对比下面图片反映的历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80—120字的小短文(要求:题目自拟,史实正确,语句通顺,表述完整,体现两幅图片反映内容的比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