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简单 | |
他在位期间成功地结束了西晋末年以来近300年的分裂局面,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促进了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这位皇帝是 A.秦始皇 B.隋炀帝 C.汉武帝 D.隋文帝
|
2. 难度:中等 | |
据央视客户端消息,经党中央、国务院同意,2020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延期一个月举行,考试时间为7月7日至8日,每年的高考牵动了千家万户的心,我国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始于 A.隋朝 B.唐朝 C.宋朝 D.元朝
|
3. 难度:中等 | |
"开元初,四方丰稳,城镇商铺林立,客商如云。丁壮之夫,不识兵器。"这段史料可以用于研究下列哪一位皇帝在位时期的社会经济状况 A.唐高祖 B.唐太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
|
4. 难度:困难 | |
“诗史互证”是研究中国古代历史的一种方法。唐诗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不少诗歌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其中反映了中外文化交流的诗句是 A.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B.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C.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 D.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
5. 难度:中等 | |
下面是唐代画家阎立本的《步辇图》,它不仅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而且是汉藏民族友好情谊的见证。它的内容能够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玄奘西行 B.金城公主入藏 C.文成公主入藏 D.张骞出使西域
|
6. 难度:困难 | |
唐朝对外交往盛况空前的主要原因有 ①经济文化世界领先 ②对外交通相对发达 ③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④贸易往来利益驱动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
7. 难度:困难 | |
“五代十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关于这一时期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它们是唐朝末年以来藩镇割据的延续 B.北方政局相对稳定,经济有一定发展 C.它们的开国君主都是掌握兵权的武将 D.政权分立,但统一是历史的必然趋势
|
8. 难度:简单 | |
宋太祖为防止宰相权力过大,为削弱相权采取的办法是 A.实行三年一换 B.设置转运使 C.设置通判 D.分化事权
|
9. 难度:中等 | |
澶渊之盟后,宋辽边境“生育蕃息,牛羊被野(遍地),戴白之人,不识干戈(战争)”。这说明 A.北宋的军事力量遭到极大的削弱 B.宋辽之间维持了长久的和平局面 C.北方社会经济出现了繁荣局面 D.促进了北方畜牧业发展
|
10. 难度:中等 | |
宋、西夏、辽是多民族纷争和并存的时代,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显示了各民族风俗的丰富多彩,并且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这体现了该时期一个显著的政治特点是 A.民族交融 B.政权对峙 C.军阀割据 D.战乱不息
|
11. 难度:简单 | |
某同学在学习过程中,收集了如下图片资料。由此推断该同学的学习主题是 A.政权并立 B.艺术精湛 C.民族融合 D.商业繁荣
|
12. 难度:中等 | |
比较法是历史学习的主要方法之一。如果要对“北宋与辽议和”与“北宋与西夏议和”进行比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都是北宋送给对方“岁币”②都是北宋向对方“称臣” ③有利于边境的贸易与开发 ④都获得了相对稳定的发展环境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
13. 难度:中等 | |
南宋时期,有一位阿拉伯商人运载一批货物到泉州销售,他抵达泉州后应到哪个机构办理手续 A.都护府 B.市舶司 C.宣政院 D.理藩院
|
14. 难度:中等 | |
北宋东京城内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这些场所兴盛的主要原因是( ) A. 士大夫的提倡 B. 农产品交换的需要 C. 市民阶层的壮大 D. 达官贵人的需要
|
15. 难度:困难 | |
下图是某校历史兴趣小组为开展研究性学习而搜集材料整理制作的图表,读表后,你认为该兴趣小组研究的主题是( ) A.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B.宋朝社会生活 C.经济重心实现了南移 D.苏杭生活富足
|
16. 难度:中等 | |
元朝是我国第一个统一全国的少数民族政权,下列事件发生在元朝的是( ) ①铁木真统一蒙古 ②马可·波罗来华 ③回族形成 ④建立行省制度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
17. 难度:中等 | |
央视科教频道推出一档大型文化类益智竞赛节目——中国诗词大会,打造了一场全民参与的“诗词文化盛宴”。下图是该节目提到的古典诗词,它属于: A.汉赋 B.唐诗 C.宋词 D.元曲
|
18. 难度:中等 | |
“此天地间必不可无之书,亦学者必不可不读之书也。”编写此书的目的是“鉴于往事, 有资于治道”。此书是 A.《史记》 B.《三国演义》 C.《汉书》 D.《资治通鉴》
|
19. 难度:中等 | |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灿烂辉煌,曾经长期领先于世界。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说:“每当人们在中国文献中查找任何一个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主要焦点就在宋代。”以下能支持这一观点的史实是 ①蔡伦改进造纸术 ②指南针开始应用于航海 ③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 ④火药开始应用于军事 A.①③④ B.②③ C.②④ D.②③④
|
20. 难度:中等 | |
“(明代读书人)只会按照固定的题目做没有原创性的文章。他们对‘四书’的内容甚至并不了解,但只要能背诵模范文,就可以应付考试。”造成这一现象是由于明朝 A.设立军机处 B.采用八股取士 C.废除丞相制度 D.设立厂卫机构
|
21. 难度:简单 | |
电视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从美食的角度揭示了颇具魅力的民族饮食文化,中国人开始吃上自产的玉米、马铃薯和花生制成的美食最早应在 A.西汉 B.唐朝 C.北宋 D.明朝
|
22. 难度:简单 | |
清朝时期,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了进一步巩固。代表清朝中央政府同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的是 ( ) A.盛京将军 B.驻藏大臣 C.伊犁将军 D.乌里雅苏台将军
|
23. 难度:中等 | |
它是我国传统农学的集大成之作,书中不但总结了前人的农学成就和生产经验,还介绍了欧洲的水利知识,其内容非常完备,有很高的应用价值。该著作是( ) A.《本草纲目》 B.《天工开物》 C.《农政全书》 D.《资治通鉴》
|
24. 难度:困难 | |
历史叙述有史实陈述、历史评价等方式。其中,历史评价是指对历史现象或历史事件进行态度与价值的评判表达。下列属于历史评价的是 A. 明清时期,引进并推广玉米、甘薯等作物 B. 清朝前期,出现了比较成熟的手工业工场 C. 清朝前期,人口的增长影响了经济的发展 D. 清朝前期,著名的工商业市镇有盛泽镇等
|
25. 难度:中等 | |
明末,民谣唱道:“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这首民谣反映的是 A.君王昏乱,奸臣当道 B.宦官专权,打击忠臣 C.明朝刑法严酷 D.李自成提出“均田免粮”
|
26. 难度:困难 | |
苏州盛泽镇在明朝中期还是一个普通的村落;而到明末,“那市上两岸绸丝牙行,约有千百余家。”可见,盛泽镇的繁荣主要得益于( ) A.棉纺织业基地出现 B.全国性商贸中心形成 C.丝织业的快速发展 D.陆上丝绸之路的开通
|
27. 难度:中等 | |
下列如下图文物中,能够说明清政府加强对西藏地区管辖的是( )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
28. 难度:中等 | |
新疆自古以来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清朝前期统治者加强对该地区治理的史实包括 ①册封达赖和班禅 ②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③设置驻藏大臣 ④设置伊犁将军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
29. 难度:中等 | |
康熙、雍正、乾隆统治时期,一方面社会安定、经侪繁荣、国力强盛,另一方面却潜藏着巨大的危机,“危机”的表现主要有 ①文化专制达到顶峰 ②压制打击工商业 ③鄙薄科学技术 ④白银大量外流.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
30. 难度:中等 | |
下图是清代名画《盛世滋生图》(局部),从中可解读的信息有( ) ①政治日益腐败 ②繁华的市井风情 ③陆路和水路的人员往来频繁 ④阶级矛盾尖锐 A.②③ B.①② C.①③ D.②④
|
31. 难度:中等 | |
历朝历代采取不同政策、措施,推动社会发展、使中华文明得以绵延不断。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史实,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太宗曾对大臣说“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他还常引用古人的话:“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摘自樊树志《国史概要》 (1)请根据材料一概述唐太宗的治国理念。并回答在他统治期间出现的盛世局面是什么? 材料二:宋朝《神童诗》云:“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宋朝有谚语曰:“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 (2)材料二反映了宋朝的一种社会风气,这种社会风气源于朝廷实行的什么政策? 材料三:元朝统治者根据各地区的情况,采取因地制宜的方式,在东南、西南等地区设置相关的管理机构,加强中央对这些地区的统治。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材 (3)材料三中元朝在东南、西南等地区设置的管理机构是什么? 材料四:罢丞相不设,析(撤销)中书省之政归六部,以尚书任(管理)天下事,侍郎贰(副)之。而殿阁大学士只备顾问,帝方自操(掌握)威柄(权力),学士鲜(少)所参决。 ——摘自某史书《职官志》 (4)材料四反映了哪个朝代的政治现象?试据材料四概括“帝”实现“自操威柄”的措施。 材料五:机务及用兵皆军机大臣承旨,天子无日不与(军机)大臣相见,无论宦寺(宦官)不得参,即承旨诸臣亦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 ——清.赵翼《檐曝杂记.军机处》 (5)材料五中的军机处是清代哪位皇帝设立的?它的设立反映出清朝政治制度怎样的特点?
|
32. 难度:中等 | |
维护国家统一、主权独立、领土完整,反对分裂是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永恒主题。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史实,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 “一片丹心风浪里,心怀击楫敢忘忧”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明.戚继光《止止堂集》 (1)材料一中的诗文为戚继光所写,戚继光在浙东抗倭取得的一次辉煌战役发生在哪里?请简要评价他? 材料二: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踞,今余即来索,则地当归我,珍瑶不急之物,悉听而归。 ——连横《台湾通史》 (2)材料二中的“贵国”指的是谁?记载的是古代哪一重大历史事件? 材料三:“是时,朝廷已平三藩,定陇蜀,收台湾,鄂(俄)罗斯,天下无事。圣祖以噶尔丹势炽,既入犯,其志不在小,……六月集大臣于朝,下诏亲征”。 ——魏源在《圣武记》 (3)这里的“圣祖”是谁?根据材料归纳“圣祖”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做出了哪些贡献? 材料四:清朝于北方遏制了沙俄的继续南下,且运用外交手段划定了边界;于南方,运用朝贡贸易体制把欧洲列强的权利锁定在规程所允许范围内。 ——于逢春《论中国疆域最终奠定的时空坐标》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清政府运用了怎样的“外交手段来遏制了沙俄的继续南下” 材料五: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的共同义务。 ——2005年《反分裂国家法》 (5)读史明智并结合所学,请你谈谈对材料五的认识。
|
33. 难度:中等 | |
开放才能发展,合作方能共赢;中国需要世界,世界也需要中国。探讨从唐朝到清朝的对外交往史可引起我们的深思。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下图 (1)与材料图中人物有关的对外交往的史实分别是什么?这反映出唐朝实行怎样的对外政策? 材料二:中国丝绸从海路外传虽然开始很早,但只限于官方贸易。到宋代除官方丝绸贸易外,民间商人向海外进行丝绸贸易的,也蓬勃发展。据泉州商人李充的原文报告“自置船一只携带各种丝绸和瓷器到日本贸易。” ——摘编自万明《海上丝绸之路与中外文化交流》 (2)据材料二指出,宋代海外丝绸贸易有什么新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新变化的政策原因。 材料三:郑和七下西洋,海上丝绸之路盛极一时。他每到一地,都以中国的丝绸和瓷器换取当地的特产或馈赠当地的国王,与当地居民公平交易,互通有无。不占别国一寸土地,未掠他人一分财富。 ——刘志达《郑和下西洋——伟大的和平使者》 (3)据材料三,郑和与海外各国交流有什么特点? 材料四:英国马嘎尔尼使团以祝寿之名开始访华之旅,向乾隆皇帝提出此行的真实目的:派使臣常驻北京;开放宁波、舟山群岛、天津为贸易港口。乾隆皇帝一口回绝,认为“天朝物产丰富,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摘自《18世纪的中国与世界•对外关系卷》 (4)依据材料四,指出清朝实行了怎样的对外政策? (5)综合上述材料,概括从唐至清,中国古代对外政策变化的轨迹。联系今天对外开放给中国带来的巨大变化,请谈谈你的感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