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简单 | |
一位外国人曾描述大运河:“由广州通向北京,其长度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其实,大运河的南北两端应该是( ) A. 扬州、北京 B. 杭州、北京 C. 杭州、扬州 D. 广州、杭州
|
2. 难度:简单 | |
“开元初,四方丰稔(丰收),城镇商铺林立,客商如云。”可以看出( ) A.唐玄宗时期经济发展 B.唐玄宗时期吏治清明 C.唐玄宗时期人才济济 D.唐玄宗时期生活奢侈
|
3. 难度:中等 | |
下列关于唐长安城叙述正确的是( ) ①唐长安城是当时一座国际大都市 ②长安城居住有来自世界各国的外交使节 ③长安城布局整齐划一,对周边各国的城市建筑产生了深远影响 ④长安城繁华热闹,商品交流活跃,为方便市民,到处都有商店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
4. 难度:中等 | |
唐朝对外贸易往来十分频繁,最主要的原因是 A. 制度先进,疆域广大 B. 采取开放的对外政策 C. 经济繁荣,文化昌盛 D. 对外交通十分便利
|
5. 难度:简单 | |
五代十国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持续,它们的开国君主都是 ( ) A.手握重兵的武将 B.饱读读书的儒生 C.前朝的皇亲国戚 D.豪门大户的后代
|
6. 难度:简单 | |
“黄袍加身统天下,五代纷争从此休。”“黄袍加身”是有一种不流血的方式,结束了多年的混战,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从此,中华民族开始了又一轮文明的复兴。“黄袍加身”后建立的朝代是( ) A.唐朝 B.北宋 C.隋朝 D.西汉
|
7. 难度:简单 | |
两宋时期是多元化碰撞与交融的时期,下列史实能反映该时期民族关系的是( ) A.楚汉之争 B.赤壁之战 C.淝水之战 D.澶渊之盟
|
8. 难度:简单 | |
以下政权被金消灭的有 ①辽 ②北宋 ③西夏 ④南宋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 D.①④
|
9. 难度:简单 | |
宋朝时,跃居粮食产量首位的是( ) A.水稻 B.小麦 C.小米 D.玉米
|
10. 难度:中等 | |
下列事件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蒙古政权建立②定国号为元③定都大都④灭亡南宋 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①④②③ D.①③②④
|
11. 难度:简单 | |
在元朝,直属于中央被称为“腹里”的地区有 ①山东 ②山西 ③河北 ④河南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12. 难度:简单 | |
元朝戏曲空前发达,出现了元曲。元曲的组成部分是( ) A.诗、杂剧、南戏 B.乐府、散曲、南戏 C.词、散曲、南戏 D.杂剧、散曲、南戏
|
13. 难度:简单 | |
“北宋时,有人在黏土制成的一个个小方块上刻单字,再用火烧成陶字。排版时,把陶字放在一个铁框里,排满为一版;印刷时可以同时排版,效率很高。印完一版以后,陶字拆下还可以再用。”这里介绍的是 A.雕版印刷术 B.火药的使用 C.指南针的发明 D.活字印刷术
|
14. 难度:简单 | |
我国延续了一千多年的丞相制度废除于( ) A.秦朝 B.汉朝 C.唐朝 D.明朝
|
15. 难度:简单 | |
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关于这一壮举的历史意义说法正确的是 A.加强了明朝与亚非国家友好往来 B.使明朝获得良好经济效益 C.一种民间经济文化友好交流 D.促进了明朝手工业的发展
|
16. 难度:简单 | |
中医是中国的国粹。几千年来,历代医家在传承中华传统医术的同时,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医的内容。下列医学成就属于李时珍的是( ) A. 制成“麻沸散” B. 写成《伤寒杂病论》 C. 写成《千金方》 D. 撰写成《本草纲目》
|
17. 难度:简单 | |
建立“后金”,后改名为“清”的民族是( ) A.契丹族 B.女真族 C.党项族 D.吐蕃族
|
18. 难度:中等 | |
数十年来,十四世达赖一直企图分裂中国、谋求西藏独立。以下能驳斥达赖的反动言行,说明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的史实是( ) ①元政府在中央设宣政院,西藏正式成为元朝的行政区 ②康熙帝以后,达赖、班禅必须经过中央政府册封 ③清朝设置驻藏大臣 ④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设置伊犁将军。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
19. 难度:简单 | |
山西人擅长经商。有人说,凡有麻雀的地方,就有山西商人的足迹,晋商的足迹遍及长城内外,大江南北,甚至远到外蒙、俄国和日本:对此叙述理解正确的是( ) A.晋商形成于明清时期 B.晋商资本雄厚,经营的物品齐全 C.晋商经商范围广泛,远至海外 D.“晋商精神”是开拓创业、讲究诚信
|
20. 难度:困难 | |
清初曾厉行海禁,规定“片板不准下海”。这种政策带来的消极影响包括: ①完全隔断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 ②限制了中外正当的经济文化交流 ③不利于接触外国的先进文化和科学 ④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
21. 难度:中等 | |
“读书人,最不齐,烂时文,烂如泥。国家本为求才计,谁知道,变做了欺人技。三句承题,两句破题,摆尾摇头,便是圣门高弟。……就教他骗得高官,也是百姓朝廷的晦气。”这段材料主要讽刺批判了 A.焚书坑儒 B.独尊儒术 C.明朝八股取士 D.清代的“文字狱”
|
22. 难度:中等 | |
与后金和清朝的关系最为类似的一组是( ) A.隋朝与唐朝 B.北宋与南宋 C.契丹与辽朝 D.蒙古与元朝
|
23. 难度:困难 | |
学习明清历史后,有四位同学分别就下列主题作了演讲,你认为最能概括这段历史全过程的是 A.中华的荣耀 B.东方的曙光 C.帝国的彷徨与衰落 D.王朝的振兴
|
24. 难度:简单 | |
清朝时期的戏剧剧种中,最有影响的是( ) A.昆曲和京剧 B.昆曲和黄梅戏 C.豫剧和汉剧 D.汉剧和黄梅戏
|
25. 难度:中等 | |
近现代历史学家郑天挺先生在阅读、整理古籍史料时做了一些批注:如在顺治十二年(1655)条下注明“给照出洋,防止通番,小船无禁”;康熙二十三年(1684)条下注明“1684开禁”“禁大船”“禁私载武器”;雍正九年(1731)条下注明“禁止铁出口”;乾隆十四年(1744)条下注明“禁止铜出口”。你觉得他整理的史料是关于 ①清朝海禁 ②防止倭寇 ③收复台湾 ④对外贸易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①④
|
26. 难度:困难 | |
隋唐时期,中华民族以无穷的魅力向世界展现了一个和平繁荣的和谐社会景象,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盛。君能清净,百姓何得不安乐乎? ——唐太宗 (1)从材料一可以看出唐太宗对治国安民的认识,这一认识是什么?他采取了什么相应的措施? 材料二 隋唐时期开创的考试选官制度为知识分子进入仕途提供了一个公平竞争的平台,为统治阶级广选人才创造了一种机制。 (2)唐朝武则天是如何完善这一选官制度的? 材料三 贞观十五年正月……松赞干布亲自到柏海迎接公主,回到吐蕃后,他对亲近的人说:“我父祖未有通婚上国者,今我得大唐公主,为幸实多。” (3)材料中的“公主”是指谁?她有何贡献? 材料四 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高峰。伴随着对外交往的活跃、繁荣的唐朝文化传遍世界,影响着世界,至今各国仍称中国人为唐人 (4)唐朝实行了什么样的对外政策?请你举出唐朝对世界影响的史实。(举出两件) (5)请结合上述材料,思考唐朝的民族政策和对外交往留给我们什么历史启示?
|
27. 难度:中等 | |
宋元时期,封建经济继续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两宋时期,“国家的财政收入约80%来自淮河以南地区”,“国家根本,仰给东南”;“丝、棉纺织业、造纸业中心及对外贸易港口多集中在南方”;“苏湖熟,天下足”。 材料二:宋代时期,中外交往主要依靠海路,那时海外贸易兴盛,政府鼓励海外贸易,收入颇丰,以至于宋高宗说:“司舶之利最厚,若措施得宜,所得动以百万计。” 材料三: 请回答: (1)从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可以看出我国古代经济格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变化完成在什么时候?证据是什么? (2)材料二中为鼓励海外贸易,政府在主要港口设立什么机构加以管理? (3)材料三中交子最早出现于北宋哪一地区?这三幅图片共同反映了两宋时期哪一行业的发展状况?
|
28. 难度:中等 | |
清朝时期,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缔造了封建社会最后的辉煌。也是在这一时期封建统治由盛转衰,为日后中国备受欺凌埋下隐患。 (强化君权) 材料一:军国大计,罔不总揽,自雍乾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府矣。 材料二:在清朝残酷的文化压迫下,中华文化受到严重的摧残。雍正十一年 (1733年),清政府下诏征举士人,想学康熙重开博学鸿儒科,谁知响应廖廖,只得作罢。人才凋零,文治废弛,以至于此,其消极影响于此可见。 (1)材料一是对清朝哪一机构的记述?它的设立对历史的发展有何影响? (2)材料二中清朝实行了什么政策使中华文化受到严重的摧残?这一政策有着怎样的消极影响? (闭关锁国) 材料三:与外界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 材料四:夷货非衣食所需,可谓中国不缺耶。绝之则内外隔而构之衅五由生矣,夷虽欲窥伺我也,何可得哉!” 材料五:清初的40年,实行严厉的禁海政策,将沿海居民内迁数十里,不许擅自出海贸易,下令只开广州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由政府特许的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管理贸易。 (3)材料三反映了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根本目的是什么?根据材料四分析,清政府采取这一政策出于什么考虑,你的依据是什么? (4)根据材料五,归纳清朝闭关锁国政策的具体表现。 (学史明智) (5)结合闭关锁国政策的后果,谈谈对今天中国发展经济,扩大对外开放有什么启示?我们应该怎么做?
|
29. 难度:中等 | |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反抗侵略,维护国家主权的传统,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小筑渐高枕,忧时旧有盟。 呼樽来揖客,挥尘坐谈兵。 去护牙签满,星含宝剑横。 封候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戚继光 材料二 “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踞,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 ——郑成功 材料三 罗刹扰我黑龙江、松花江一带三十余年,其所窃据距我朝发祥地甚近,不速加剪除,恐边徼之民不获宁息。 ——康熙帝 (1)材料一中,戚继光为了“海波平”,采取了什么举措? (2)材料二中“贵国”指哪个国家?中国什么时候最早设置了管理台湾的机构?设置了什么机构? (3)材料三中的“罗刹”是指哪个国家?为“剪除”其危害,康熙帝采取了什么举措? (4)材料中的三位历史人物有何共同特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