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满分特训(三)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困难

(2020原创)以下是某同学根据我国城镇人口的变化制作的折线图,其中A段到B段变化出现的原因(   )

A.“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B.改革开放的进行

C.“文化大革命”的破坏 D.“一五”计划的实施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学者彼得·诺兰认为,任由经济发展,不采取任何调控措施是不合理的,我一直深信中国在五十年代早期……选择了一条最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中国当时的选择是(  )

A.走上了由政府主导的计划经济发展道路

B.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大力发展乡镇企业

C.走上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D.推行对外开放政策,积极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和资本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据1952年的统计,我国沿海各省的工业产值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70%以上,为此,第一个五年计划编制中,确定五年内开始建设的694个工业建设单位,分布在内地的将有472个,分布在沿海各地的将有222个。这样编制的目的是(  )

A. 迅速提高工业生产水平 B. 改变不合理的工业布局

C. 密切内地与边疆的联系 D. 尽快完成社会主义改造

 

详细信息
4. 难度:困难

下图为“1953—1957年国家某重点工业基地示意图”。观察地图,可以得到的信息有(   )

①我国由农业弱国发展为工业强国

②该工业基地位于我国东北

③该基地以发展重工业为主

④“一五计划”取得巨大成就

⑤抗美援朝取得胜利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②③④⑤ D.①②④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广大农民用努力增加生产、积极交纳农业税和交售粮棉的实际行动来支援工业建设。知识分子、工程技术人员和科学工作者,为实现国家工业化大显身手。大批高等学校和各类专业技术学校的毕业生,无条件服从国家统一分配,为社会主义建设贡献青春。材料反映了“一五计划”能顺利完成主要得益于

A.苏联的援助 B.良好的工业基础

C.土地改革的完成 D.人民群众齐心协力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隆重举行,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取代已经完成历史使命的《共同纲领》。宪法的颁布实施,为全国人民指明了一条清晰的、明确的通往社会主义的道路,有力地推动了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材料主要说明

A.《共同纲领》具有国家临时宪法的作用

B.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正式确立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具有里程碑意义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新中国成立后制定的第一部法律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2019郑州模拟)20世纪50年代的纪录片《五亿农民的方向》,取材于河北省农民王玉坤等3户贫农家庭在十分困难的情况下,仍坚持走合作化道路的真实事件,由此可知这一纪录片(  )

A.主张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 B.批评了河北农民走合作化道路

C.宣传了土地改革的内容 D.反映了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下图展示的是20世纪50年代,我国在某行业进行生产资料所有制转变的情况。下列做法,与图示目的相同的是

 

A.颁布《土地改革法》,将地主的土地分给农民

B.实行包产到组、包干到户,打破农业生产上的“大锅饭”

C.成立缝纫社、铁业社等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D.创办经济特区,引进资金、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有人认为,三大改造的胜利完成,是一个完全可以和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相媲美的历史壮举。得出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应是三大改造(  )

A.完成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工作 B.确立了计划经济体制

C.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基础 D.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我们都是搞革命的,搞革命的人最容易犯急性病。我们的用心是好的,想早一点进入共产主义。这往往使我们不能冷静地分析主客观方面的情况,从而违反客观世界发展的规律。”邓小平的这段话总结的是

A.“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教训

B.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实行赎买政策的影响

C.闭关自守导致国家落后

D.土地改革消灭了地主阶级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在这场所谓的大革命中,包括党和国家领导人在内的大批中央党政军领导干部、民主党派负责人、各界知名人士和群众受到诬陷和迫害。党和政府的各级机构、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政协组织,长期陷于瘫痪和不正常状态。”可见,“文化大革命”的严重后果是

A.文化教育科学事业受到摧残 B.民主与法制遭到践踏

C.国民经济受到严重破坏 D.阻滞国民素质的提高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2019《说明与检测》)中国近现代史留下了大量见证中华民族追求民主、独立和富强历史的遗迹。其中最能反映新中国艰苦奋斗、廉洁奉公精神的是(  )

A. B.

C. D.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2019许昌模拟)“他的一生,几乎都是在静候核武器的爆炸声中度过,……为祖国的强大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材料中的“他”被誉为(  )

A.党的好干部 B.党的好战士 C.铁人 D.两弹元勋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14. 难度:困难

(2020原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资本家敲锣打鼓要求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其急迫心情大大超过决策者的预想。强大的宣传攻势对资本家造成巨大的社会和心理压力,他们开始对自己的阶级产生耻辱感和罪恶感,必欲去之而后快。……因此他们敲锣打鼓、争先恐后地要求公私合营,交出自己的企业,希望改变剥削者的身份而成为社会主义劳动者。

——陆和健《上海资本家的最后十年》

材料二 (1956年12月)毛泽东在谈话中指出:现在我国的自由市场,基本性质仍是资本主义的,虽然已经没有资本家。它与国家市场成双成对。上海地下工厂同合营企业也是对立物。因为社会有需要,就发展起来。要使它成为地上,合法化,可以雇工。现在做衣服要3个月,合作工厂做的衣服一长一短,扣子没有眼,质量差。最好开私营工厂,同地上的作对,还可以开夫妻店,请工也可以。这叫新经济政策。

——吴序光主编《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历史命运》

(1)根据材料一分析资本家支持公私合营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毛泽东所说的新经济政策特点是什么?

(3)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公私合营政策。

 

详细信息
15. 难度:困难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工业化一这是我国人民百年的理想,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负不再过穷困生活的基本保证,因此这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

——1953年《人民日报》元旦社论

材料二  “一五”计划,即1953—1957年我国发展国民经济的计划。“一五”计划的156项童点建设项目,有7项落户河南洛阳,如洛阳第一拖拉机厂、洛阳轴承厂、洛阳铜加工厂、洛阳矿山机器厂、河南柴油机厂等。

材料三 

(1)对“工业化”这一理想的探索在我国最早何时开始付诸实践?

(2)“一五”计划在我国工业化进程中的作用如何?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能顺利进行的条件。

(3)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一五”计划期间的民族工业发展情况与近代相比,在工业布局和工业结构方面分别有什么不同?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