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夏、商、周三族始祖与祖先崇拜传统各异,却都是在黄帝建立的大部落联盟中发展起来,他们已初步把不同来源的祖光汇聚成以黄帝为始祖的系统,自认为是黄帝族的后裔。这主要反映出当时 A.民族认同意识正在形成 B.宗族观念逐渐强化 C.黄帝地位得到各族公认 D.世袭制度不断延续
|
2. 难度:中等 | |
以下是春秋战国时期时代特征示意图,图示中“大变革”处的内容应是( ) A.国家产生 B.文明起源 C.政权分立 D.社会转型
|
3. 难度:中等 | |
秦完成统一后,对如何统治边远地区,有人建议“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请立诸子。”该建议遭到反对,于是将原燕国(今北京及周边地区)分为六郡。据此推断,当时北京地区的最高长官是 A.燕昭王 B.广阳郡守 C.幽州刺史 D.范阳节度使
|
4. 难度:困难 | |
西汉时期董仲舒提出“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东汉时期谏官成为定官,谏官制度(专职监察皇帝的制度)得到发展;唐朝时三省六部制进一步完善。这反映出汉唐时期 A.中央集权制度有一定的民主性 B.开始限制君主的权力 C.君权与相权之间矛盾亟待解决 D.君主专制制度不断完善
|
5. 难度:简单 | |
唐朝从“小邑犹藏万家室”到“人烟断绝,千单萧条”的转折点是 A.八王之乱 B.安史之乱 C.黄巢起义 D.陈桥兵变
|
6. 难度:中等 | |
北宋时,科举高中状元是头等光荣的事情,就算是大将军带兵数十万,“恢复幽蓟,逐强敌于穷漠,凯歌劳还,献捷太庙,其荣亦不可及也” 。这反映了 A.重文轻武导致价值观念变化 B.文武并重导致边患危机消除 C.科举完善促进民间教育繁荣 D.武将专权遭到中央政府压制
|
7. 难度:中等 | |
与以下示意图中①相关的史实是
A. 统一南北,创立科举 B. 贞观之治,安史之乱 C. 黄袍加身,政权并立 D. 管理西藏,行省制度
|
8. 难度:困难 | |
严复曾这样描述一项制度:“八股取士,使天下消磨岁月于无用之地、堕坏志节于冥昧之中,长人虚骄,昏人神智,上不足以辅国家,下不足以资事畜。”这反映了该制度 A.到后期束缚了人们思想 B.提供了相对公平的竞争机会 C.有利于选拔优秀的人才 D.推动了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
9. 难度:困难 | |
历史兴趣小组进行研究性学习,收集到一些图片资料。比较下列同学们收集的三幅图片,选项中说法正确的是 A.促进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B.改变世界贸易的格局 C.促进各地经济文化交流 D.加快殖民扩张的速度
|
10. 难度:中等 | |
有学者认为,京剧是中国文化传统的重要表征之一,是雅文化在中国文化整体中渐趋衰落的时代变革的产物。相对于昆曲而言,京剧更接近于底层和民间的趣味。由此推知,京剧在一定程度上 A.适应了市民阶层的需要 B.反映了农耕文明的衰落 C.取代了地方戏曲的地位 D.秉承了封建的正统观念
|
11. 难度:中等 | |
如下图,从内容上看,两个文件共同的进步性表现在 A.都主张向西方学习 B.具有反封建的性质 C.反映了农民阶级的迫切愿望 D.顺应了当时的社会发展趋势
|
12. 难度:困难 | |
《汤姆叔叔的小屋》描写了美国内战前奴隶制下黑人奴隶的悲惨命运。主人公黑奴汤姆是一位虔诚的基督教徒,逆来顺受,受尽折磨而死。1901年被中国学者译为《黑奴吁天录》。译者称“非代黑奴吁也”,鉴于“为奴之势逼及吾种”,“为振作志气,爱国保种之一助”。该著作翻译的背景是 A.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B.维新变法运动兴起 C.义和团运动的高涨 D.清末新政倡导西学
|
13. 难度:中等 | |
辛亥革命以后,帝国主义不得不一再更换他们的在华代理人,但再也找不到能够控制全局的统治工具,再也无力在中国建立比较稳定的统治秩序。由此可见,辛亥革命 A.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B.避免了中国陷入半殖民地的深渊 C.打开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D.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
14. 难度:中等 | |
下图是中国棉纺织业布机数(1912-1921年)和机制面粉业年产量(1913-1921年)柱状图。该图反映了
A.列强加大对中国的商品倾销 B.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开始起步 C.中国重工业获得了初步发展 D.民族工业获得快速发展良机
|
15. 难度:中等 | |
1920年5月1日,《新青年》纪念劳动节专刊出版。专刊发表了蔡元培“劳工神圣”的题词、李大钊的《“五一”运动史》和陈独秀的《上海厚生纱厂湖南女工问题》等文章。这一现象表明 A.中国共产党领导工人运动 B.知识分子逐渐关注劳工问题 C.五四运动取得了初步胜利 D.劳工和妇女的地位得到改善
|
16. 难度:中等 | |
毛泽东对前来送行的西北野战军兵团的领导干部说:“我军打仗,不在一城一地的得失,而在于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存地失人,人地皆失。我们要以一个延安换取全中国。”与这些言论相关的军事行动是 A.吴起镇会师 B.中共中央转战陕北 C.百团大战 D.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
17. 难度:中等 | |
新中国《共同纲领》的制定曾三次起草和命名,第一次是在1948年10月提出,叫《中国人民民主革命纲领(草案)》。1949年8月中共提出第二次草案初稿,题目为《新民主主义的共同纲领》。第三次叫《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草案,这反映出 A.新中国政党制度趋于成熟 B.中国革命性质已发生变化 C.人民政协民主协商的精神 D.人民政权建立并得到巩固
|
18. 难度:中等 | |
下表为1972-1985年中美贸易统计表(单位:百万美元)。据此可知 A.“文化大革命”期间中美贸易严重受阻 B.20世纪80年代美国对华贸易出现逆差 C.中国外交政策和经济体制的变化推动中美贸易发展 D.世界格局发生重大变动推动中美贸易的进一步发展
|
19. 难度:中等 | |
1983年7月,宝安县政府设立宝安县联合投资公司,并在《深圳特区报》上刊登招股启事:“欢迎省内外国营集体单位、农村社队和个人(包括华侨、港澳同胞)投资入股……,入股自愿,退股自由,保本付息,盈利分红。”这表明 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正式启动 B.非公有制经济取得合法地位 C.对外开放已迈出实质性步伐 D.经济改革在探索实践中发展
|
20. 难度:简单 | |
2019年5月21日,我国外交部发言人强调“今年世界卫生大会再次拒绝将所谓‘邀请台湾以观察.员身份参加世界卫生大会’的提案列入大会补允议程”。这说明 A.我国对台政策发生转变 B.一个中国原则不容挑战 C.我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 D.“一国两制”为台湾接受
|
21. 难度:中等 | |
公元前286年,为了弥补《十二铜表法》对财产侵害问题上规定的不足,罗马颁布《阿奎里亚法》。规定:因违法杀害他人的奴隶、四足动物或家畜,按照它们被杀前一年中的最高价格予以赔偿,而对其他财产的损害,以它们在最后30天中的最高价格为准。这一规定 A.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 B.限制了奴隶主贵族的特权 C.促进了罗马经济的发展 D.是罗马法趋于理性的体现
|
22. 难度:中等 | |
18世纪末,安哥拉(位于非洲)三分之二的成年人口是妇女,性别比例的不平衡促使安哥拉实行一夫多妻制,并将原本属于男性的义务强加于妇女头上。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政府政策的失当 B.传染病的肆虐 C.奴隶贸易的猖狂 D.生存环境恶化
|
23. 难度:困难 | |
如下图为1789年法国大革命前法国的等级概况图。据图可知 A.法国大革命前社会等级鲜明 B.只有第一等级享有免税权益 C.第二等级不受世俗法庭审判 D.第三等级人均占有土地最多
|
24. 难度:困难 | |
从1802年到1878年间,英国议会先后颁布了20多个工厂法,在这些法令中对童工的最低雇用年龄、每天的劳动时问、工作的环境以及接受一定的教育等都作了明文规定。 1870年《教育法》的颁布,宣告了英国大规模雇佣童工劳动问题得到了基本解决。英国童工问题的解决 A.得益于资产阶级革命的推动 B.依赖工业革命的深人发展 C.是工人阶级长期斗争的结果 D.反映了阶级矛盾的日趋缓和
|
25. 难度:简单 | |
图片取材于某学生创作的关于俄国农奴制改革的漫画。结合所学判断农奴获得自由( ) A.即获得了土地、权力和财富 B.指的是摆脱了人身依附关系 C.是通过自下而上方式实现的 D.受到当时社会各阶层的反对
|
26. 难度:中等 | |
20世纪30年代初期,苏联在纽约的苏美贸易公司,平均每天收到350份美国人要求移居苏联的申请书。 有一次,他们要招募6000名熟练技工,报名应聘的美国人竟达10万人。这主要是因为( ) A.美国正遭遇经济危机 B.美国实施罗斯福新政 C.苏联推行新经济政策 D.苏联与美国关系友好
|
27. 难度:中等 | |
1952年欧洲煤钢共同体成立时,英国决定不加入。1957年创建欧共体的《罗马条约》 签署时,英国也缺席。1963年1月,英国在欧共体大会上提出加入申请,但遭到法国的否决。1973年英国加入欧共体。1975年6月,英国进行第一次脱欧公投,结果67% 的民众赞成留在欧共体。英国在欧洲联合上的态度反映了 A.区域一体化有助于消解国民间的隔阂 B.主权国家利益与一体化之间的纠葛 C.世界格局左右英国在一体化上的选择 D.欧洲联合并不会影响到英国的发展
|
28. 难度:中等 | |
钱乘旦认为,20世纪历史的主题是现代化,就不发达国家而言,为实现现代化,革命的浪潮滚滚而来,它首先在亚洲翻滚,然后掠过欧洲,涌向南美,最后冲进了非洲。材料中的“革命” A.包括拉丁美洲民族解放运动 B.促使二战后殖民体系的崩溃 C.发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D.使各国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
29. 难度:中等 | |
从1985年3月到1990年10月,短短五年多的时间,苏共中央曾先后推出12套经济改革计划,……1990年 2 月出台 “400天计划”,5月又出台“5年计划”,8 月又随即出台“500天计划”,改革计划的混乱使地方层面根本无法落实。由此可见,戈尔巴乔夫改革( ) A.背离了社会主义道路 B.把重心转向政治领域 C.使苏联社会陷入失控 D.具有盲目随意的特点
|
30. 难度:中等 | |
5G技术让其他国家不得不在中美两国间进行选择,不过选择的依据不再是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异同,而是技术和价格的优势。欧洲不支持美国遏制华为,首要因素就是技术需求。以上变化说明 A.新技术引发国际政治的新变化 B.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不再重要 C.中国5G技术令美国失去战略伙伴 D.5G技术是国际关系两极化的核心要素
|
31. 难度:中等 | |
工业现代化和农业现代化是我国孜孜以求的目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下表 1952—1957年中国部分工业产品产量简表 ——摘编自《新中国五十五年统计资料汇编》 材料二如下表 1978 -1984年中国主要农产品产量简表(单位:吨) ——摘编自韩俊《中国经济改革30年―农村经济卷》 材料三长期以来,城乡分离的二元经济格局,使农村单纯搞农业,城市搞工业, 这种做法使城乡差距进一步扩大。而乡镇企业既接受了城市的辐射,又扩大向城市反射,开创“城中有我,我中有城”的局面……对于中国的乡镇企业,英国路透社说: “中国在乡镇工厂利用剩余劳动力的办法,在发展中国家是独树一帜。” ——摘编自应佳洁《乡镇企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研究》 (1)根据材料一,概括1952-1957年我国工业发展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出现这一特点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主要农产品产量变化的总体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一趋势的主要原因。 (3)根据材料三,城乡“二元经济格局”带来了什么后果?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发展乡镇企业的作用。 (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在新时代我国应如何更好地发展农业和工业?
|
32. 难度:困难 | |
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阻挡的趋势,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历史看,全球化分几个阶段,主导方式不停变化。第一阶段是1500年到工业革命时期,强国通过海上战争控制航路,击溃竞争对手的商船船队寻求贸易垄断,建立主导性的全球贸易网络。第二阶段是英国工业革命后,强国以殖民方式在全球进行原材料掠夺和市场扩张,这个时期的全球化本质上是种“帝国模式”,英国是霸权国。第三阶段是二战后,世界各国逐渐走向全球性相互依赖,国家间处理彼此关系的行为方式也发生了变化,最强大的国家认为以战争方式开疆拓土得不偿失,战争无异于自杀,美国靠贸易就能致富。 ——摘自徐秀军、刘贞晔等《特朗普会大开经济全球化倒车吗?》 材料二20世纪8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再次成为支配世界发展的新趋势。本轮经济全球化与早期的经济全球化最重要的区别之一,就是建起一套对全球市场开放的国际经贸规则体系;本轮经济全球化的另一个特点是,发展市场经济成为各国经贸联系的共同基础。 ——摘编自《对经济全球化趋势的理论思考》 材料三中方一直以最大诚意进行中美经贸磋商,中方维护国家核心利益和人民根本利益的立场决不动摇。中美双方只有相向而行,在平等和相互尊重基础上不断积累互信的正能量,才有可能取得实质性进展,让双方在互利合作中实现共赢。 ——人民网《当以诚意未行动为磋商创造条件》 (1)根据材料一,概括经济全球化不同阶段主导方式的变化。并指出推动第三阶段主导方式发生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归纳20世纪8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的主要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列举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顺应经济全球化的具体表现。 (3)根据材料三,指出中美在进行贸易磋商时应遵循的原则。并说明影响国家间外贸政策的根源。 (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我国应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
|
33. 难度:中等 | |
近现代以来,中日关系历经风雨、跌宕起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由于日本有向伟大的中国文化世界借用某些东西的悠久传统,因而,19 世纪在同样地借用西方世界的东西时,发生的冲突较少、痛苦较小。过去,日本以 “日本精神,中国知识”为口号,适应了经过挑选的中国文化的某些方面;现在,日本又以“东方道德、西方技艺”为口号,向西方借用了它所盼望的东西。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日本人的战争给中国的傲慢和自满以毁灭性的打击。这个大帝国在受轻视的、配备以现代战争武器的邻国面前显得十分无能…… 19世纪后半叶中国所经受的屈辱和灾难,使传统的以自我为中心的清王朝进行了痛苦的自我反省和重新组织。……尽管19世纪后半叶中国的确发生了变化,但它的变化速度却远远落后于对西方做出反应的其他国家。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中国的政治形势从此开始了一个新阶段,这就是实行抗战的阶段。……今天争取抗战胜利的重心关健,是在使国民党发动的抗战发展为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今天的抗战,中间包含着极大的危险性。这主要是由于国民党还不愿意发动全国人 民参加抗战。相反的,他们把抗战看成只是政府的事。 ——《中央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1937年8月25日 材料四构建契合新时代要求的中日关系,要互补优势,互通有无,推动各领域双边合作提质升级;要继续扩大人员和文化等各领域交流,增进两国民众特别是年青一代的相互了解;要携手维护世界和平稳定与繁荣。步入新时代,中日关系发展面临新的历史机遇,但依旧存在一些复杂敏感的要索。双方应建设性管控好矛盾分歧,加强外交和安全领域对话。日方应继续妥善处理历史等重大原则问题,巩固政治互信,为构建契合新时代要求的中日关系排除干扰。 ——摘编自新华网《推动构建契合新时代要求的中日关系》 (1)根据材料一,日本借用“东方道德、西方技艺”进行的社会变革是什么?此后日本对中国的态度发生了什么变化? (2)根据材料二,指出“日本人的战争”给中国带来的影响。19世纪后半叶中国的确“发生了变化”在经济上和政治上的表现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此时中国政治形势开始了“新阶段”的原因是什么?概括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的抗战理念有何不同? (4)综合上述材料,你能从中日关系的发展中得到什么启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