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山东省聊城市高唐县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1929年一位叫裴文中的青年一手捂着凸起血包的头,脸上荡漾着显然是高度兴奋才有的红晕,语言极不流畅地说:“我……我发现了祖先,不对,是……是我感觉到将要在这里发现……发现我们的祖先。”裴文中即将发现的祖先是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半坡人

D.河姆渡人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在下列图片中,反映黄河流域原始农耕居民文化特征的是

A. B.

C. D.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礼记》中所说的“天下为公,选贤任能”的社会局面最早出现于什么时期

A.黄帝、炎帝时期

B.尧、舜、禹时期

C.山顶洞人时期

D.半坡氏族时期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学完《夏与商的政治统治》这一课后,王婷同学得出一个认识:认为商灭夏是合民心的正义之举。她得出这个认识是根据

A.世袭制代替禅让制是历史的倒退 B.夏朝国王压榨百姓

C.夏朝是一个奴隶主专政的国家 D.夏的最后一个国王奢侈残暴,人心尽失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写道:“周代的诸侯,有王室的家属、商之子孙,和现有各部落国家的首长。他们按国之大小,理论上以五等面积,封为五级。这些诸侯各按所封地距国王都城的距离而有不同的功能和义务。”材料不能说明

A.周朝实行分封制

B.分封对象包括亲属、殷商遗民等

C.分封制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D.诸侯拥有不同的权利和义务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六书”指汉字的造字方法,是古人解说汉字的结构和使用方法而归纳出来的六种条例,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如图所示甲骨文使用的是“六书”中哪一种造字方法?

A.象形 B.会意 C.形声 D.指事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诗经·卫风·木瓜》:“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据考证,该诗为赞美齐桓公帮助卫国人打败狄人(北方游牧民族)而作,印证了齐桓公“尊王攘夷”的政治策略。与以上信息相关的史实是

A.牧野之战

B.春秋争霸

C.楚汉之争

D.官渡之战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记笔记是历史学习的好习惯,某同学在历史笔记本中记录了以下关键词:“夏朝建立”、“盘庚迁殷”、“春秋争霸”、“战国七雄”等。由此判断,他学习的主题应该是

A.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B.远古的传说

C.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生产工具是指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用来直接对劳动对象进行加工的物件。下列生产工具代表我国古代居民一定时期内生产力最高水平的是

A.北京人使用的石器 B.骨耜 C.商周时期青铜农具 D.铁犁铧

 

详细信息
10. 难度:困难

作为一个时期的名称,“战国”因战争众多、争夺激烈而得名。这一时期的著名战役有(     ) 

①城濮之战

②桂陵之战

③长平之战

④牧野之战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秦民之见战也,如饿狼之见肉也。”秦国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属商鞅变法的

A.推行县制 B.鼓励耕织 C.奖励军功 D.编制户口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深淘滩,低作堰,……砌鱼嘴,安羊圈……分四六,平潦旱,……岁勤修,预防患”。这是我国劳动人民在治理某处水利工程时总结出来的经验,这处水利工程是

A.灵渠

B.郑国渠

C.葛洲坝

D.都江堰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仁者,爱人。为政以德。尊卑有序,齐之以礼。”这些思想主张出自于

A. B.

C. D.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剑桥中国史》说:“秦只维持了那么短的时期也可能是一件好事。不寻常的是,尽管昙花一现,它却成功地把一套国家官僚机器的制度传给了它的政治继承者,这套制度经过了汉代的完善和巩固,又继续推行了1700年,其间只逐步地作了修正。”材料中说的“一套国家官僚机器的制度”是指

A.分封制 B.郡县制 C.中央集权制度 D.等级制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陈志岁《鸿沟》诗:“一水曾为楚汉垠,风云变化利刘军。若非就势过沟去,会见中华久两分。”与材料描述史实相关的成语是

A.纸上谈兵 B.斩木为兵 C.破釜沉舟 D.四面楚歌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据《汉书食货志》记载,西汉建立时“民失作业,而大饥谨(饥荒),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自天子不能具醇(毛色一样的四匹马),而将相或乘牛车”这一现状陆续得到改变应该归功于下列哪些帝王的努力

①汉高祖  ②汉文帝  ③汉景帝  ④秦始皇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阅读下图“西汉初期中央和封国力量的对比”,判断其反映的社会问题

 

 

A. 推恩令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B. 王国数量大大增加

C. 诸侯国势力强大威胁着中央王朝

D. 西汉王朝四分五裂

 

详细信息
18. 难度:简单

汉高祖、文帝、景帝对匈奴主要采取和亲的国策,汉武帝主要采取主动进攻的政策,西汉对匈奴的政策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高祖、文帝、景帝软弱无能

B.汉武帝雄才大略

C.汉武帝时国力强盛

D.汉武帝遇到了卫青、霍去病这样的将才

 

详细信息
19. 难度:简单

2017年5月,习近平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欢迎宴会上说:“2000多年前,我们的先辈们……开辟了古丝绸之路.开启了人类文明史上的大交流时代。”促进丝绸之路开辟的历史人物是

A. 蒙恬    B. 张骞    C. 玄奘    D. 郑和

 

详细信息
20. 难度:中等

《史记》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通过《史记》有可能查到的相关史实是

A.②③ B.①④ C.①② D.③④

 

详细信息
21. 难度:简单

南阳武侯祠联:“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心只为酬三顾: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如寻访祠联中“水面偏能用火攻”的战役古迹应到

A.湖北省 B.湖南省 C.河北省 D.河南省

 

详细信息
22. 难度:中等

关于我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的更替排列正确的是

 

A. ①②③④

B. ②①③④

C. ④①③②

D. ①④②③

 

详细信息
23. 难度:简单

作为一个刚刚立国的王朝,西晋应该是很有生命力的,但它迅速地走向败亡。下列哪一事件标志着西晋王朝由盛转衰(  )

A.石崇王恺斗富 B.官渡之战 C.八王之乱 D.七国之乱

 

详细信息
24. 难度:中等

中国古代民族迁移有两个大的流向:一是由北方草原迁入黄河流域,一是由黄河流域迁入江南(见下图),这两大迁移最主要的后果是(  )

①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②加剧了民族矛盾 

③促进了民族融合  ④使人口分布趋于平衡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详细信息
25. 难度:中等

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民族交融,经济发展。这一时期农业杂交育种方法和果树嫁接等生产技术和劳动者的生产经验,大多整理记载在下列哪一部著作中?

A.

B.

C.

D.

 

二、填空题
详细信息
26. 难度:简单

约公元前_______年,禹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夏朝;公元前_______年,秦王嬴政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

 

详细信息
27. 难度:简单

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是________;184年,张角等领导的一场有组织、有准备的农民大起义是________

 

 

详细信息
28. 难度:中等

文景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出现了治世局面,史称“________”。光武帝统治后期,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史称________

 

 

详细信息
29. 难度:简单

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立________,总管西域事务。今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的管辖,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230年,孙权派卫温率领万人船队到达________,加强了台湾与大陆的联系。

 

 

详细信息
30. 难度:简单

被后世称为“医圣”的是______________;被后世称为“书圣”的是______________

 

三、综合题
详细信息
31. 难度:中等

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社会政治经济急剧变动的时代,也是哲人辈出的时代,又是中国古代文化思想兴盛和发展的重要时期,国家靠什么治理,需要建立怎样的社会秩序,人的本性是什么,围绕这些问题,诸子各派纷纷亮出自己的观点,各抒己见,争鸣辩论,为后世留下了一座极为丰富珍贵的思想宝库。

——《高中语文读本(必修三)》

材料二  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它们共同构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对当时和日后社会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据岳麓版课标教材《历史》必修三

材料三  著名华人作家韩素音曾说:中国文化影响之大与孔子思想中的进步因素所作的贡献是分不开的。

(1)根据材料一,指出“百家争鸣”出现的背景和各学派争论的共同问题。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百家争鸣”出现的重要意义。

(3)综合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中学生应如何对待传统文化。

 

 

详细信息
32. 难度:中等

秦汉时期是我国历史上大统一的重要时期,秦始皇和汉武帝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封建帝王。某校同学们就此主题进行了相关的探究活动,请你参加。

(1)秦始皇、汉武帝采取了一系列巩固大一统的措施,成就了疆域辽阔的秦汉帝国。梳理知识,完成表格。

项目

秦始皇

汉武帝

政治

中央集权制度—最高统治者称皇帝,总揽全国军政大权;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在地方,废除分封制,建立

接受主父偃建议,颁布“推恩令”;建立制度,监视地方官吏、豪强及其子弟。

经济

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修筑贯通全国的道路;开灵渠。

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实行盐铁官营和专卖;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

思想

焚书坑儒

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

文化

统一文字,以作为通用文字颁行全国;

在长安兴办,以儒家的五经为主要教材,培养儒学人才。

军事

北击匈奴,修长城。

派卫青、霍去病主动出击匈奴

 

(2)完成上面的表格后,小华同学说:“秦始皇是‘焚书坑儒’,而汉武帝则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两个皇帝的措施是相反的,所以目的也是相反的。”你觉得他的观点正确吗?为什么?

(3)请你说说人们为什么总把“秦皇汉武”相提并论?

 

 

详细信息
33. 难度:中等

“一带一路”是指“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的战略构想,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符号,沟通中国与世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图所示

材料二  “然骞凿空,诸后使往者皆称博望侯,以为质于外国,外国由是信之。其后,乌孙竟与汉结婚。”

——《汉书.张骞传》

材料三  共建“一带一路”顺应了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的潮流.随着“一带一路”建设不断推进,“一带一路”地区在全球经济中的重要性将显著提升,成为世界经济引擎。预计2018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GDP占世界比重将进一步增长至32.4%,上升1.4个百分点。

——中国一带一路网

(1)根据材料一,分别写出西汉《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城市。

(2)材料二,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一中的“凿空”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这一历史事件有何影响

(3)根据材料三说一说今天中国重提丝绸之路,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有什么现实价值?

 

 

详细信息
34. 难度:中等

从古到今,重视发展经济是一个国家富民强国的一项重要国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三国和西晋时期,北方的匈奴、羯、氐、羌、鲜卑等少数民族开始内迁到黄河流域……以匈奴人灭西晋为序幕,各民族纷纷建立自己的政权……他们彼此征战,人民被屠杀,牛马被掠夺,城市化为废墟,田地大量荒芜。为躲避战乱,大批北方民众纷纷渡江南下,形成了又一次南迁浪潮。

材料二  (关中)膏壤沃野千里……巴蜀亦沃野……故关中之地,於天下三分之一,而人众不过什三(十分之三);然量其富(财富),什居其六(占据十分之六)……楚越之地,地广人希,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无饥馑之患,无积聚而多贫。是故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史记货殖列传》

材料三  “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渔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大批北方民众南迁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史记》与《宋书》中描述的江南有什么不同?

(3)据材料三指出“江南之为国盛矣”出现的主要原因。

(4)结合江南经济得到开发的原因,谈一谈你对如何发展经济的感想。

 

 

详细信息
35. 难度:困难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改革是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动力,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发展,就要不断改革创新,与时俱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据《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商鞅合并小都、小乡、小邑、小聚为县,设置县令、县丞,共三十一个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员治理;努力从事农业生产,耕耘纺织送交粮食布帛多者,免除本人徭役……变法五年后,国家富强起来。

材料二  魏主欲变北俗,引见群臣。……帝曰:“夫名不正、言不顺,则礼乐不可兴。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革。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

——《资治通鉴》

材料三  “可以这样说,在融入汉文化的同时,鲜卑文化的精华成了汉文化的一部分。鲜卑文化主动汉化的结果,却在一定程度上使汉文化鲜卑化或胡化了。”

——葛剑雄:《盖世英雄还是千古罪人——元(拓跋)宏及其迁都和汉化》

(1)概括材料一所反映的两项改革内容。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用一句话概括这则材料所反映的内容。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简要写出此次改革的影响。

(4)你认为一次改革能否成功,取决于哪些因素?(归纳一点即可)。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