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山东省菏泽市曹县2019-2020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隋文帝是我国历史上非常有作为的君主,下列哪一项措施不属于隋文帝所为(  )

A.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 B.灭掉陈,南北重归统一

C.励精图治,注重节俭 D.规定在全国统一使用半两钱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在电视剧《唐太宗秘史》中可能出现的事件有

①魏征直言②文成公主入藏③玄奘西游④任姚崇为相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当你看到“及第”“进土”“状元”“连中三元”这些词语时,你会想到以下哪种制度

A.分封制

B.中央集权制

C.科举制

D.三省六部制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民族交流、交往和交融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以下史实反映这一主流的是(  )

A.玄奘西行 B.秦始皇修建万里长城

C.唐蕃和亲 D.郑成功收复台湾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据《大唐西域记》记载:“经途险阻,寒风惨烈,多暴龙,难凌犯。……暴风奋发,飞沙雨石,遇者丧没,难以全生。”经历过如此险恶状况的历史人物是

A.玄奘 B.鉴真 C.一行 D.法显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从唐朝中晚期至五代、宋朝,南方经济大发展。下列属于这一时期现象的是

①出现了著名的青铜器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②民间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

③海船上装有指南针,能准确地辨别航向④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宋皇帝谨致誓书于大契丹皇帝阙下,共遵诚信,虔奉欢盟,以风土之宜,助军旅之费,第岁以绢二十匹,银一十万两,只令三司差人搬送至雄州交割。”下列史实与此盟约无关的一顶是(   )

A.辽军攻宋发生澶州之战 B.北宋应允给辽岁币

C.此后辽宋之间保持了较长时期相对和平的局面 D.双方以淮水到大散关

 

详细信息
8. 难度:困难

比较中学习并归纳共同点是历史学习的方法之一。下列关于隋朝和元朝相同之处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都结束了政权并立局面,完成全国统一

②都是少数民族人主中原后 ,建立的政权

③都进行了制度的创新,加强了中央集权

A.①②③ B.①③ C.②③ D.①②

 

详细信息
9. 难度:困难

中国历代王朝都以农为本,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下列关于农业方面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农政全书》是明代末年一部重要的农学著作

B.隋唐时期流行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

C.水稻在宋朝时跃居粮食产量首位

D.宋朝时我国经济重心已转移到南方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它疆域辽阔,民族众多。以下事件发生在元朝的是

①建立了蒙古政权②中央政府对西藏正式行使行政管辖

③灭掉西夏政权④攻占临安,灭亡南宋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④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国家统一,民族和谐,有利于社会的发展。以下几组名词中,正确反映元朝社会发展状况的是

A.澶渊之盟宣政院行省制度

B.回族宣政院行省制度

C.达赖伊犁将军驻藏大臣

D.大都中书省伊犁将军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构建示意图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如下图所示小涵同学的学习笔记,其中括号内的内容应是

A.造纸术 B.雕版印刷术 C.活字印刷术 D.火药

 

详细信息
13. 难度:困难

下图为我国古代的“瓦舍”,取“来时瓦舍,去时瓦解”之意。它的出现反映了

A.隋唐科举制的发展 B.唐朝民族关系和谐

C.宋代市民文化生活丰富 D.明清工商业繁荣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同学们搜集了一组中国古代封建王朝建立者的图像,请你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   )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②④    C. ②①④③    D. ②③①④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对如下图绘画作品解读正确的是(  )

A.作者是南宋画家张择端 B.取材于清朝南京秦淮河沿岸风光

C.折射出贵族文化的高雅 D.描绘了北宋东京汴河沿岸的繁荣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2009年,甲型H1N1等疫病在我国快速传播,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在世界各地迅速蔓延。以下哪部著作可以给我们提供医疗和防治帮助

A.宋应星的《天工开物》 B.徐光启的《农政全书》

C.贾思勰的《齐民要术》 D.李时珍的《本草纲目》

 

详细信息
17. 难度:简单

这一机构的办事特点是“勤、速、密”,且“只供传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决策权同皇帝控制。该机构是(  )

A.锦衣卫 B.军机处 C.中书省 D.六部

 

详细信息
18. 难度:困难

中华民族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民族。中国历史上,灿若群星的英雄辉映着祖国的天空。他们中有:卧薪尝胆的勾践;徙木立信的商鞅;勇开新路的张骞;精忠报国的岳飞;一代天骄成吉思汗……下列英雄人物按出生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①岳飞

②戚继光

③文天祥

④郑成功

A. ③①②④

B. ④②③①

C. ①②④③

D. ①③②④

 

详细信息
19. 难度:简单

土地和赋税问题是农民普遍关注的问题。“均田免赋”口号是下列哪次农民起义中提出的

A.陈胜、吴广起义 B.黄巾起义 C.李自成起义 D.太平天国运动

 

详细信息
20. 难度:中等

整理知识要点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图所示为某同学整理的知识要点,其内容能共同说明的是

A.清初西北边疆得到巩固

B.清朝加强了对西藏的管辖

C.欧洲殖民者的入侵被打败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21. 难度:中等

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是一个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是富有创新精神的民族。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以下问题。

探究一 制度篇

材料一从本质上看,宋代只不过是残唐五代的延续,宋代之所以国祚长久,没有短命而亡,只是因为宋太祖断绝了武人专政的传统……宋代的中央政府管理体系多头分权, 效率并不很高。

——许倬云《大国霸业的兴废》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太祖为断绝“武人专政的传统”采取的政策。据材料一,说一说这一政策的弊端。

材料二英国的大炮破坏了中国皇帝的权威,迫使天朝帝国与地上的世界接触,与外界完全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而当这种隔绝状态在英国的努力之下被暴力所 打破的时候,接踵而来的必然是解体的过程。

——马克思《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朝实行的什么政策使其“与外界完全隔绝”?这一政策有何危害?

探究二 文化篇

“中国在许多个世纪以来,一直是人类文明的主要中心之一。”让我们与历史进行亲密接触,寻找其中蕴藏的民族智慧,感悟民族精神。

(3)根据上图和所学知识,说出我国宋元时期主要的文学形式分别是什么,并举一例这一时期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

探究三 感悟篇

(4)综合以上内容,在如何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方面,你获得了哪些启示?

 

三、识图题
详细信息
22. 难度:中等

古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包括中国与亚、非、欧一些国家和地区的政治、经淡、文化交 往,以及侵略与反侵略的斗争。在这个过程中,友好交往是中外交往的主流。结合下列有关隋朝至清朝时期对外关系的两组图片,回答下列问题。

第一组

第二组

(1)主题命名:结合图片中的信息,分别为这两组图片命名一个合适的主题。

(2)人物追踪:请结合图片及文字信息,写出相关的历史人物。

①六次东渡:______;②7次下“西洋”: ______; ③明代抗倭:______;

④收复台湾:______; ⑤雅克萨之战:    

(3)情感提升: ①结合第一组图片,说一说你打算如何做一名国际交往的杰出使者。

②结合第二组图片,说一说你的感想。

 

四、综合题
详细信息
23. 难度:困难

唐诗、宋词、元曲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璀璨明珠,从中可感受文学魅力,一览历史胜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文学览胜一:唐诗——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唐朝诗人创作了大量诗歌,谱写了丝路明珠长安的繁华。俯瞰长安城,“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街市上,熙熙攘攘,“水门向晚茶商闹,桥市通宵酒客行”。在唐朝的宫殿上,“万国衣冠拜冕旒(借指皇帝)”。考试吸引着越来越多的读书人,“喧喧车马欲朝天,人探东堂榜已悬”。妇女引领者时尚,“女为胡妇学胡妆……胡音胡骑与胡妆。五十年来竟纷泊”。

——据《以诗证史——以唐诗看唐都长安的繁华》

(1)据材料和所学知识,以长安为例,归纳唐朝繁盛的表现。

文学览胜二:宋词——长忆钱塘,不是人寰是天上

杭州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港口,唐代已“户口日益增”“开肆三万室”,至宋代更为东南繁华之最,“衣冠毕会,商贾云集”。柳永词“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参差十万人家”,潘阆词云“万家掩映翠微间”。

——据《宋朝诗歌所反映的宋朝城市市场分析》

(2)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杭州在唐宋时期的发展盛况。简要分析其在宋代成为“东南繁华之最”的原因。

文学览胜三:元曲——四围锦绣繁华地,车马喧天闹起

元朝建立后,丝绸之路更加通畅,东西交往频繁。马致远在散曲中赞美:“至治华夷,正堂堂大元朝世……小国土尽来朝”。贯云石也在散曲中唱道:“江山富,天下总欣伏,大元至大古今无”。清代魏源说:“元有天下,其疆域之袤,海漕之富,兵力物力之雄廓,过于汉唐”。

——据《元曲的人文精神与文化启示》

(3)据材料和所学知识,举一史实说明元朝疆域“过于汉唐”。马致远、贯云石、魏源对元朝有什么共同认识?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