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简单 | |
“国家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结束南北朝分裂局面,完成国家统一的朝代是 A.隋朝 B.唐朝 C.宋朝 D.元朝
|
2. 难度:简单 | |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少小须勤学,文章可立身。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这首诗歌赞颂的是我国古代的( ) A.世袭制 B.分封制 C.科举制 D.郡县制
|
3. 难度:中等 | |
根据如图所示判断,该工程的中心应是 A.涿郡 B.长安 C.洛阳 D.余杭
|
4. 难度:简单 | |
唐朝时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改进,发明并推广了一些重要的生产工具,它们是 A.垦田面积扩大 B.曲辕犁和筒车 C.兴修水利工程 D.耕作技术提高
|
5. 难度:简单 | |
下图所示文物可以直接印证唐代 A.社会政治情况 B.手工制作水平 C.思想开放程度 D.科举选才标准
|
6. 难度:简单 | |
在我国古代文学发展历史上,唐朝在文学方面表现最为突出的是 A.诗歌 B.词 C.杂剧 D.小说
|
7. 难度:中等 | |
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是 A.宦官专权 B.黄巢起义 C.藩镇割据 D.安史之乱
|
8. 难度:中等 | |
澶渊之盟后,宋辽边界“生育繁息,牛羊被野,戴白之人,不识于戈”。以上材料说明 A.北宋经济发展受到影响 B.宋辽边境安定,经济得到了发展 C.造成北宋军事力量的衰退 D.促进宋辽两国畜牧业的发展
|
9. 难度:简单 | |
读下图,指出与南宋对峙的政权 A.辽、西夏 B.辽、金 C.金、西夏 D.元、西夏
|
10. 难度:简单 | |
“苏常熟,天下足”这一谚语得到的信息是 A.南方水稻种植面积迅速增长 B.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成为丰饶的粮仓 C.南方的经济作物有很大发展 D.南方水稻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
|
11. 难度:简单 | |
宋代,在主要港口设立的市舶司的职能是 A.主持变法 B.监察百官 C.训练军队 D.管理海外贸易
|
12. 难度:中等 | |
《蒙古秘史》记载 “有草皮的地翻转着,全部百姓反了,不卧自己被儿里,互相攻打。”改变这一局面的是 A.耶律阿保机 B.元昊 C.忽必烈 D.成吉思汗
|
13. 难度:中等 | |
结束了唐末以来割据和几个政权并立的局面,大体确定了中国后来疆域轮廓的朝代是 A.宋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
14. 难度:中等 | |
据史料记载我国古代某一制度:“有诸侯之镇,而无诸侯之权”、“都省握天下之机,十省分天下之治”。据此判断这一制度是 A.分封制 B.郡县制 C.行省制 D.科举制
|
15. 难度:中等 | |
《水浒传》中“梁山好汉李逵与燕青逛东京大街,这条街上有人说书、唱曲、卖饮料、相面算卦、杂耍、表演等。”由此判断他们走的大街是在 A.“坊”中 B.“市”中 C.“瓦舍”中 D.“夜市”中
|
16. 难度:中等 | |
小王同学为制作手抄报收集如下图素材,与此内容相对应的历史时期是 A.秦汉 B.隋唐 C.宋元 D.明清
|
17. 难度:中等 | |
“若止印三二张,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材料中的“极为神速’’主要得益于 A.造纸术的重大改进 B.北宋城市商业的繁荣 C.南方社会比较安定 D.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
18. 难度:中等 | |
《元史》记载:至元二十五年(1288年),因唐制吐蕃来朝见于宣政殿之故,更名宣政院。此记载涉及的地区是 A. 新疆 B. 台湾 C. 西藏 D. 福建
|
19. 难度:中等 | |
“今我朝罢(废除)丞相,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牵制)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材料中的的“我朝”指的是 A.唐朝 B.北宋 C.明朝 D.清朝
|
20. 难度:困难 | |
戚继光曾赋诗明志:“遥知夷岛(指日本)浮天际,未敢忘危负年华。”诗中的“危”指的是 A.东南沿海倭患严重 B.新疆地区遭受侵略 C.东北地区遭到入侵 D.台湾被殖民者强占
|
21. 难度:中等 | |
“鉴真东渡、玄奘西行、郑和下西洋”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A.中外交往 B.繁荣开放 C.民族团结 D.祖国统一
|
22. 难度:困难 | |
明清治国者有特别发达的“专制智慧”:一曰除外患,断绝一切联系,把国家变成一个铁桶;二曰解内忧,控制、削弱民间的组织力量,把人民打成散沙。下列选项体现该“智慧”的是( ) A.闭关锁国 八股取士 B.对外开放 小农经济 C.对外开放 八股取士 D.闭关锁国 小农经济
|
23. 难度:简单 | |
清朝有部小说,通过四大家族的兴衰变化,深刻反映了我国封建社会末期的社会现实。有人曾评价“不看这部书,就不了解中国的封建社会”,这部小说可能是 A.《三国演义》 B.《水浒传》 C.《西游记》 D.《红楼梦》
|
24. 难度:简单 | |
记载了农业和手工业各部门的生产技术,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的是 A.《缀术》 B.《本草纲目》 C.《天工开物》 D.《农政全书》
|
25. 难度:简单 | |
下图是晚清沈蓉圃参照《京腔十三绝》,挑选了同治、光绪年间舞台上享有盛名的十三位演员,绘制的一幅名伶彩色剧装写真画。此图内容反映的“国粹”艺术是 A.元曲 B.京剧 C.杂剧 D.昆曲
|
26. 难度:简单 |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唐朝是我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有学者认为,唐朝盛世时期的皇帝,在执政时都极为重视人才的作用,可以说唐朝兴盛的最重要原因在于用人,大量杰出人才为唐朝的盛世提供了有力保障。 ——摘编自王永平《从“天下”到世界:汉唐时期的中国与世界》 (1)根据材料,写出唐朝鼎盛时期的治世名称。 (2)你是否同意材料中关于唐朝兴盛原因的分析?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
|
27. 难度:中等 |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明朝政府为了防御蒙古贵族南扰,从明初至明中叶先后十八次修筑长城。明长城西起嘉峪关,东至鸭绿江边,全长约一万三千华里。从保留下来的长城遗迹来看,长城的工程十分浩大,无疑是世界历史上最伟大的建筑之一,是中华民族文明悠久的象征。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等 (1)根据材料,指出明朝修筑长城的东西界限。 (2)你是否同意材料中评价长城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
|
28. 难度:中等 |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东晋南朝时,牛耕技术在南方逐渐普及,唐代发明了曲辕犁。从东汉末年开始,北方黄河流域屡遭战乱,而南方地区相对安定…… ——摘编自齐涛《中国古代经济史》 (1)在材料一图7中的A和B中找出宋代闻名世界的属于福建省的港口城市并填出对应的字母和名称。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古代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 (3)根据上述材料,举例论证“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在宋代完成南移”的观点。
|
29. 难度:中等 |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盖筹天下形势,必期万全,台湾虽在外岛,关四省要害,断不可弃。……寻苏拜等疏亦用琅议,并设县三、府一、巡道一,上命允行。 ——摘编自赵尔巽等《清史稿》卷二百六十《施琅传》 (1)根据材料一,指出清政府对台湾管辖的原因和态度。 材料二 (2)根据材料三指出清朝前期加强对哪一地区的管辖,采取了哪些措施? (3)根据上述材料,概括以上措施的共同作用。
|
30. 难度:困难 | |
材料论述题 唐朝时期往来于丝绸之路的人们不再仅仅是商人和士兵,还有为寻求信仰理念和文化交流的使者、学者、僧侣等人员,每年都有大批外国客人前往长安。当时有3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与唐朝友好交往,中国大量先进的技术通过各种方式传播到其他国家,并接纳相当数量的遣唐使及留学生,让他们学习中国文化。同时,佛教、景教各自迎来了在中国广泛传播的机会,中外交流达到鼎盛。 ——摘编自胡柏翠《兴盛的唐朝旅游活动及其历史影响》 (1)根据材料,指出唐朝时期对外交往的重要通道。 (2)根据以上材料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体现材料主题,史论结合,论述条理清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