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简单 | |
秦朝和隋朝这两个封建王朝之间的相似之处有( ) ①都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实现大统一 ②都修筑了保存至今的大型工程 ③存在时间都很短暂 ④都开创了影响深远的政治制度。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
2. 难度:中等 | |
如果你是电视剧《唐玄宗》的导演,剧中你不会设置的场景是( ) A.茶坊里饮茶的场景 B.田野里用曲辕犁耕田的场景 C.唐三彩进入大户人家 D.后堂挂着“贞观之治”的匾额
|
3. 难度:中等 | |
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拥有了不少创造发明。下面属于唐朝时期发明创造的农业生产工具是( ) ①曲辕犁 ②筒车 ③水排 ④耧车 A.①③ B.①② C.②③ D.①④
|
4. 难度:简单 | |
下面是东晋至北宋时期平民子弟在政府官员群体中所占比例示意图。唐宋时期这一比例变化与下列哪一制度的实行密切相关 A.世袭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科举制
|
5. 难度:简单 | |
我国著名史学家郭沬若称赞武则天“政启开元,治宏贞观”,主要肯定她( ) A.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B.替多病的唐高宗处理政事 C.继续实行发展生产、选择贤才的政策 D.在“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之间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
6. 难度:中等 | |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是唐末农民大起义领袖黄巢的诗句。唐末农民起义( ) A.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 B.推翻了唐朝的统治 C.平定了安史之乱 D.形成了藩镇割据局面
|
7. 难度:中等 | |
图示法是我们学习历史的一种好方法,如下所示能正确反映北宋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的示意图是( ) A. B. C. D.
|
8. 难度:简单 | |
下边是某同学整理的学习资料卡片,由于疏忽漏写了标题,请你根据卡片内容,帮他拟一个标题
1004年辽军大规模进攻北宋,直接威胁北宋都城,第二年辽宋订立和约,北宋给辽白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使双方保持相对和平局面。
A. 澶渊之盟 B. 宋夏议和 C. 靖康之变 D. 宋金议和
|
9. 难度:简单 | |
元朝是蒙古族建立的一个统一的国家政权。元朝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中它建立的地方行政制度一直沿用至今。这一制度是 A.郡县制 B.中书省 C.行省制 D.尚书省
|
10. 难度:简单 | |
历史学习要善于抓住特征和主题。如果你要完成一篇关于辽宋夏金时期的历史小论文,你可以确定的最合适的论文主题是 A. 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B. 地方军阀割据的时代 C. 诸侯交替掌握政权的时代 D. 封建国家统一的时代
|
11. 难度:简单 | |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体。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该诗反映的时代背景应该是 A.宋辽对抗 B.南宋与金对峙 C.宋夏和议 D.北宋与金对峙
|
12. 难度:简单 | |
宋代是中国瓷器史上的辉煌时代。北宋时兴起,后来发展成著名瓷都的城市是: A.杭州 B.泉州 C.景德镇 D.广州
|
13. 难度:简单 | |
经典诵读可以帮助我们提取丰富的历史信息。《三字经》“嬴秦氏,始兼并……迨至隋,一土宇……元灭金,绝宋世。太祖兴,国大明”中所反映的从长期分裂走向统一的朝代有( ) A.秦隋宋 B.秦隋元 C.秦元明 D.隋元明
|
14. 难度:中等 | |
“苏湖熟,天下足”表明我国的经济重心发生了转移,其方向是( ) A.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 B.从长江流域转移到黄河流域 C.从长江流域转移到珠江流域 D.从珠江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
|
15. 难度:简单 | |
美国学者罗兹•墨菲在《亚洲史》中说:“在许多方面,宋朝在中国都是最令人激动的时代,它统辖着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创新和文化繁盛期。”以下科技发明属于宋代的是( ) ①发明活字印刷术 ②改进造纸术 ③指南针应用于航海 ④发明了火药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
16. 难度:简单 | |
西藏正式成为中央管辖的行政区始于( ) A.西汉 B.唐朝 C.宋朝 D.元朝
|
17. 难度:中等 | |
有位历史老师是个对联迷.他写了许多有关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帝王对联,下列哪一对联是描写唐太宗的 A.开明君主吸隋训,贞观之治创唐荣 B.武周政治得发展,无字之碑任后评 C.调整政策呈开元,沉淫清色误王国 D.陈桥兵变成君主,黄抱加身显威风
|
18. 难度:中等 | |
明朝建立之初、朱元璋鉴于“人君不能恭览庶政,大臣专权自恣(放纵)”的状况,采取的 措施是( ) A.设立六部 B.实行科举 C.废除丞相 D.设立东厂
|
19. 难度:中等 | |
下图是某著作中描绘我国古代井火煮盐工艺的一幅插图。该著作应是( ) A.《齐民要术》 B.《本草纲目》 C.《天工开物》 D.《农政全书》
|
20. 难度:简单 | |
“恸哭三军皆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引清军人关,并与清军联合夹击李自成军队的明朝将领是( ) A.吴三桂 B.戚继光 C.郑成功 D.郑和
|
21. 难度:简单 | |
明朝中期倭寇对中国沿海的武装抢劫日益猖獗,沿海各地遭到重大破坏,时称“倭患”,下列关于倭寇和倭患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倭寇是海盗武装集团 B.倭患发生于江苏、山东一带 C.明朝对倭患听之任之 D.郑成功是著名的抗倭爱国将领
|
22. 难度:中等 | |
苏州城外黄家巷,在明代“尚系近城旷地,烟户甚稀”,到了清代前期,“生齿日繁,人物殷富,闾阎(泛指门户、人家)且千,鳞次栉比。”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A.小农经济发展推动人口增长 B.商品经济发展带动市镇繁荣 C.政府鼓励垦荒,城郊得到开发 D.对外贸易繁荣,社会财富增加
|
23. 难度:简单 | |
清朝后期,“如有打造五百石以上桅式船只出海者,不论官兵民人,俱发边卫充军。”材料主要表明,清政府( ) A.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B.断绝中外贸易往来 C.厉行重农抑商政策 D.禁止官员出海经商
|
24. 难度:简单 | |
某校文学长廊中悬挂着以下一组图片,它们取材于 A.《西游记》 B.《三国演义》 C.《水浒传》 D.《西厢记》
|
25. 难度:简单 | |
京剧是中国的国粹,徽班进京对京剧的形成起了关键性的作用。徽班进京的时间是 A.唐朝贞观年间 B.明朝洪武年间 C.清朝乾隆年间 D.中华民国时期
|
26. 难度:中等 | |
材料一:唐太宗引用古人的话说:“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材料二:唐太宗时期,进士科的地位日益提高,考进士科的人数比其他科多,录取也比较严格。不少人从少年考到白头仍未中进士。后来有人写诗到:“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唐太宗在金殿大门前看到新科进士鱼贯而出,得意地说:“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材料三:唐代人把进士及第比喻为登龙门,说的是一个读书人考上进士后能“一举成为天下知”,“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也就成为我国古代读书人的荣身之路。张籍所谓“二十八人初上第,百千万里尽传名”,就是说一旦金榜题名,就能名扬天下。而孟郊的“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遍长安花”,则是写读书人中举后的喜悦心情。 (1)材料一中,唐太宗这句话主要阐述什么关系?他为处理这一关系采取什么措施(写出一条即可)? (2)材料二中所提到的科举制度是在哪一个朝代形成的?在哪个朝代得以完善?唐代科举中哪一科最被人们重视?殿试制度是哪位皇帝在位期间创立的? (3)根据材料三分析,唐代人为什么把进士及第比喻为登龙门? (4)科举制度在在当时产生了什么作用(写出一条即可)?
|
27. 难度:中等 | |
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一个长达数千年的历史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中华民族内部各民族间有矛盾、冲突与战争,也有和平相处与友好交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 ——【唐】陈陶《陇西行》 (1)材料一反映了唐朝与哪个民族的友好关系?请列举主要史实说明之。 材料二:……与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 ——【宋】苏辙《栾城集》 (2)材料二中“与朝廷和好年深”的是哪一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人人安居,不乐战斗”历史现象的主要原因。 材料三: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岳飞《满江红》 (3)材料三中“靖康耻”指什么历史事件?“胡虏”指哪个民族?怎样认识岳飞抗金的历史作用? 材料四:在宋之时,见胡服、闻胡语者犹以为怪,……至于元,百年之间,四海之内,起居、饮食、声音、器用,皆化而同之。 ——【明】方孝孺《后正统论》 (4)材料四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化而同之”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写出它的名称。
|
28. 难度:困难 | |
2017年6月7日至10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对哈萨克斯坦进行国事访问。双方同意加快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同“光明之路”新经济政策对接,实现新亚欧大陆桥、中国-中亚-西亚经济走廊。建设“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海上丝绸之路”)是以习近平同志为主动应对全球形势深刻变化、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已成为时代热点。 材料一:沿着这条道路,中国的丝织品以及冶铁、凿井等技术相继西传,西方的皮毛、汗血马、瓜果以及魔术、音乐、舞蹈、雕塑等也纷纷东来。 ——北师大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我们知道这条道路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请列举出这条道路开辟之初传播的古代中国、古代印度对世界产生深远影响的文明成就各一例。 材料二:海上丝绸之路最早可追溯至汉代。唐中后期,陆上丝绸之路因战乱受阻,加之同时期中国经济重心已向南方转移,……海路便取代陆路成为中外贸易的主通道。海上丝绸之路在宋朝达到空前繁盛。 ——摘编自《海上丝绸之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海上丝绸之路在宋朝达到空前繁盛”的经济原因和政策因素。宋朝 “海上丝绸之路”向西最远可以到达哪些地区? 材料三:明初海上丝绸之路得以空前繁荣。从1405年到1433年的28年间,郑和连续7次统率百艘巨舰,27000多名官兵,渡南洋,过印度洋,达红海,航程总计16万海里,历经东南亚、南亚、西亚和东非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 ——王介南《中外文化交流史》 (3)根据材料三,概括郑和下西洋的特点。 材料四:15世纪初,明朝经济逐步繁荣,国力雄厚,成为当时世界上的强国。明成祖称帝后,派郑和率领船队出使西洋。 (4)依据材料四及所学知识,分析明成祖派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