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让美国感到“心理上的影响是巨大的”。美国认为,“一个非白人的国家第一次打开了军事技术中的一些最深奥的秘密,中国人已插足于一个过去只有西方民族才能进入的领域”。材料说明中国原子弹爆炸成功( ) A.得到了美国的大力援助 B.打破了美苏两极格局 C.促进了中美关系的改善 D.扩大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力
|
2. 难度:简单 | |
“他的一抹身影,要向硝烟滚滚的沙漠戈壁讨要。他的一丝芳魂,已在热浪腾腾的研发基地消散。风流人物,今朝难再。两弹元勋,万古可存!”历史课堂上这位同学的致辞是献给下列哪位科学家的 A.邓稼先 B.袁隆平 C.钱学森 D.侯德榜
|
3. 难度:困难 | |
史料是历史学习的重要素材。一手史料是当事人、亲历者直接记录或留下的资料和遗物、遗迹等。如果我们要研究邓稼先为两弹研制作出的贡献,以下可作为一手史料使用的是
A.电影作品《邓稼先》 B.邓稼先遗留手稿和日记 C.《中外科学家故事一一邓稼先》 D.某同学课堂笔记提纲
|
4. 难度:中等 | |
1970年4月25日新华社电:“中国人民这一伟大胜利,给正在坚持武装斗争的亚、非、拉各国人民和全世界革命人民以巨大的鼓舞,给反革命的美帝国主义和社会帝国主义以沉重的打击,粉碎了他们垄断空间技术的迷梦。”该电评论的是 A.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新中国重返联合国 C.“东方红1号”卫星发射成功 D.“神舟”五号实现载人航天
|
5. 难度:中等 | |
1992年9月2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十三届常委会第195次会议讨论同意了中央专委《关于开展我国载人飞船工程研制的请示》,正式批准实施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可见,我国取得的载人航天工程大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A. 有利的外部环境 B. 市场经济的发展 C. 人民群众的愿望 D. 决策者的作用
|
6. 难度:简单 | |
近90高龄的他是中国杂交水稻事业的开创者,是当代神农。50多年来,始终在农业科研第一线辛勤耕耘、不懈探索,为人类运用科技手段战胜饥饿带来绿色的希望和金色的收获。他的卓越成就,不仅为解决中国人民的温饱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贡献,更为世界和平和社会进步树立了丰碑。材料中的“他”是 A. 袁隆平 B. 邓稼先 C. 焦裕禄 D. 雷锋
|
7. 难度:中等 | |
2015年10月,屠呦呦因发现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为人类生命健康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而荣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2017年1月,国务院授予屠呦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屠呦呦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反映出我国( ) A.医学发展处于世界首位 B.注重鼓励科技创新 C.对外学术交流频繁 D.善于吸收科技革命成果
|
8. 难度:简单 | |
下面两幅图片反映了新中国的消费变迀,决定这一变迀的根本因素是 A.消费习惯 B.互联网普及 C.经济发展 D.智能手机使用
|
9. 难度:困难 | ||||||||||||||||||||||||||||||||||||||||||||||||||||||||||||
探究问题 材料一 袁隆平从20世纪60年代起进行水稻良种的培育,经多次杂交试验和筛选,于1973年在世界上首次育成籼型杂交水稻。他培育的杂交水稻亩产可达650千克以上,比普通水稻增产20%以上,被称为“东方魔稻”。袁隆平在实践中提出了水稻杂交新理论,实现了水稻育种的历史性突破,被国际农学界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材料二:20世纪60年代,为寻找治疗疟疾的新型有效药物,许多国家组织科研力量展开研究。中国药学家屠呦呦领导科研团队,从中医药古典文献中获得灵感,在极为艰苦的科研条件下,经过数百次实验,终于在70年代初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青蒿素类药物对疟疾的治愈率很高,得到世界卫生组织的认可和大力推广,使全球数亿人受益。由于对人类生命健康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据材料一、二,指出袁隆平和屠呦呦科技成果的主要共同之处。 材料三 中国和美国知识技术资源占世界的比重表
——胡鞍钢等《对中美综合国力的评估(1990—2013年)》 (2)据材料三,指出1990年以来中国“知识技术资源占世界的比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依据所学知识,探究其成因? (提示:需答对4个成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