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简单 | |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一书中指出,欧洲强国对殖民地的争夺推动相互冲突的联盟体系形成,这在很大程度上加速了战争的到来。联盟体系始于1879年德国宰相奥托·冯·俾斯麦与奥匈帝国缔结两国同盟条约之时。材料中的“相互冲突的联盟体系”是指 A.三国同盟和世界反法西斯联盟 B.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 C.轴心国集团和世界反法西斯联盟 D.北约和华约
|
2. 难度:中等 | |
下侧漫画原图发表于1912年,桶上英文意为“巴尔干麻烦”,桶盖将被蒸汽顶起,上面的人物代表英、法、德、奥匈、沙俄等国。漫画可以说明( ) A.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背景 B. 凡尔登战役的空前惨烈 C. 欧洲的优势地位被削弱 D. 巴黎和会上的勾心斗角
|
3. 难度:中等 | |
南斯拉夫某城有一石碑,刻有文字“1914年6月28日,加夫里诺·普林西普在这里用他的子弹,表达了我们人民对暴虐的反抗和对自由的向往。”碑文记载的事件( ) A.促使德奥意三国同盟正式形成 B.导致英德矛盾不断激化 C.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 D.取得了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
|
4. 难度:中等 | |
(2020原创)《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中说:每个人都希望战争是短暂的。1914年8月的最初几个星期,2 000万青年穿上军装,扛起步枪,开赴前线。他们中的许多人对这一光荣的任务是期待的,希望能够迅速升职,快快回家。俄国军队的情绪与此相似,认为他们是“为上帝和沙皇而战”;英国士兵是“为上帝、国王和国家”。材料描述的“战争”是( ) A.凡尔登战役 B.淞沪会战 C.第一次世界大战 D.第二次世界大战
|
5. 难度:简单 | |||||||||
下表有关一战的统计数据说明,一战
A.壮大了社会主义国家的力量 B.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巨大进步 C.阻碍了人类社会的正常发展 D.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
|
6. 难度:中等 | |
无尽的轰炸使法国大量农田变得寸草不生,近百万只羊,无数头牛和约50万匹马被消耗;近100万栋建筑物及难以计数的铁路和公路、许多桥梁、大部分工厂等被破坏。上述材料反映出第一次世界大战对法国的影响是 A. 国际政治地位大幅度下降 B. 国内的阶级矛盾空前尖锐 C. 社会结构发生了剧烈变化 D. 经济和基础设施受损严重
|
7. 难度:中等 | |
(2019唐山丰南区模拟)列宁晚年在总结十月革命的意义时说:“毫无出路的处境十倍地增强了工农的力量,是我们能够用与西欧其他一切国家不同的方法来创造发明的根本条件。”可见列宁旨在说明十月革命( ) A.爆发的背景 B.领导者的作用 C.采取的办法 D.产生的结果与影响
|
8. 难度:中等 | |
(2020原创)李兴耕在《关于十月革命道路问题的若干思考》一文中指出,十月革命的胜利,如果不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条件下帝国主义列强忙于互相厮杀而无暇进行干涉,俄国革命就很难如此迅速的取得胜利。可见,十月革命胜利的原因是( ) A.有利的国际环境 B.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软弱 C.俄国无产阶级革命政党的成熟 D.俄国社会矛盾的尖锐
|
9. 难度:中等 | |
(2020原创)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战胜的协约国在凡尔赛宫召开会议。下面体现巴黎和会的是( ) A. B. C. D.
|
10. 难度:困难 | |
基辛格在其《大外交》中说:“从言和的角度来看,处罚太重;从防止德国复苏的角度来看又太宽大,□□□□□注定使百废待举的民主国家长期不得安宁,必须不断地面对卷土重来桀骜不驯的德国。”□□□□□处应是( ) A. 凡尔赛和约 B. 华盛顿和约 C. 慕尼黑协定 D. 雅尔塔协定
|
11. 难度:简单 | |
哈罗德·尼科尔森在《1919年媾和》中说:“我们抵达巴黎的时候决心达成一个公正和英明的和平,我们离开的时候却发现强加给敌人的条约既不公正又不英明。”以下与此处中的“条约”无关的是 A.由德国承担战争罪责 B.德国须向战胜国支付巨额赔款 C.宣称尊重中国的主权 D.德国须放弃全部的海外殖民地
|
12. 难度:中等 | |
下图这幅漫画形象地反映了20世纪早期某次国际会议过程中的影响。这次会议是( ) A.巴黎和会 B.慕尼黑会议 C.华盛顿会议 D.雅尔塔会议
|
13. 难度:中等 | |
所有的大国都试图建立符合自己利益的世界秩序,所以它们总是为世界秩序出谋划策。20世纪2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建立符合自己利益的世界秩序”是( ) A.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B.两极格局体系 C.一超多强的国际体系 D.世界多极化格局
|
14. 难度:困难 | |
(2019石家庄43中二模)“这一政策……农民被准许在公开市场上出售他们的农产品。私人可以经营小商店和小工厂……不过,列宁设法使国家控制了土地所有权,控制了他所称的‘制高点’。”这一政策是( ) A.战时共产主义 B.新经济政策 C.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D.罗斯福新政
|
15. 难度:困难 | |
1920年苏联粮食产量只及一战前的一半,工业产值只有战前的13.8%,生活必需品十分缺乏,经济形势严峻。工人中出现悲观失望情绪、彼得格勒、莫斯科等城市爆发了工人罢工和抗议游行,农民对继续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不满与日俱增,反苏维埃暴动不断发生。1921年苏俄政府实施新经济政策。依据材料判断苏俄实施这一政策的根本目的是: A.加快发展市场经济 B.维护和巩固苏维埃政权 C.实现国家的工业化 D.粉碎国内外敌人的进攻
|
16. 难度:困难 | |
“它实质上是(列宁)以社会主义体制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相结合的一种‘混合经济’的创造性实验。”材料中的“实验” A.加速了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B.壮大了公有制经济的力量 C.开创了工业化建设新道路 D.促进了苏俄社会经济恢复
|
17. 难度:中等 | |
1928年,苏联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并未受美国人的关注。四年以后这种情况发生变化,美国出版了大量关于苏联的著作,如人《俄罗斯的黎明》《俄国今日:我们从中能学到什么?》等。当时,苏联吸引美国人的主要是 A.新经济政策深得人心 B.农业集体化推进 C.工业化取得显著成效 D.文学和艺术空前繁荣
|
18. 难度:中等 | |
20世纪30年代,当有人质疑在五年计划的指导下,苏联却有三分之二的大型企业利用美国的先进技术建成,会造成对资本主义国家的依赖时,斯大林表示:“以为社会主义的经济是一种绝对闭关自守,绝对不依赖周围各国,这就是愚蠢之至”。据此可知,苏联的工业化建设 A. 缺少基本的技术基础 B. 突破计划经济指令的制约 C. 依赖外资建设重工业 D. 重视引进外国的先进技术
|
19. 难度:中等 | |
如下图是一幅没有名称的曲线图,它最有可能反映的是 A.美国社会就业率的起伏情况 B.苏联(俄)工业产值增减情况 C.苏联(俄)农业产值增减情况 D.美国经济发展总量变化情况
|
20. 难度:中等 | |
(2020原创)苏联实现农业集体化以后,政府采取提高工业产品价格的方法,要农民为工业化建设提供资金,……据统计,从农民手中拿走的粮食,约占其收获量的40%,而粮食收购价远远低于生产成本。材料反映了 A.加强对农业的管理,摆脱粮食供应困难 B.苏联牺牲农民利益发展工业 C.国民经济各领域协调发展 D.经济改革的重点放在农业方面
|
21. 难度:中等 | |
(2014咸宁)前苏联有一个笑话:农夫伊万在河里捉到一条大鱼,高兴地回到家里对老婆说:“看,我们有炸鱼吃了!”老婆说:“没有油啊。”伊万说:“那就煮。”老婆说:“没锅。”伊万说:“那就烤。”老婆说:“没有柴。”伊万气坏了,走到河边把鱼扔了回去。那鱼在水里划了一个半圆,上身出水,举起右鳍激动地高呼:“斯大林万岁!”该笑话反映的是( ) A.农民生产积极性受到极大的损害 B.个人崇拜达到相当严重的程度 C.新经济政策恢复自由贸易的后果 D.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带来的弊端
|
22. 难度:中等 | |
“对于他来说,道德价值观总是高于物质价值观,而且人类灵魂的进步是印度进步的重要条件。他信奉非暴力和非暴力反抗,并证明理想可以将不同国家的人民团结起来并实现长足的进步。”“他”是 A.章西女王 B.赫鲁晓夫 C.甘地 D.玻利瓦尔
|
23. 难度:中等 | |
以下史料说明甘地和凯末尔领导的民族独立斗争( ) A. 原因不同 B. 方式不同 C. 目的不同 D. 影响不同
|
24. 难度:困难 | |
(2020原创 史料实证)下面的两幅图片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应该纳入的学习主题是( ) A.亚洲的民族解放运动 B.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 C.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 D.拉丁美洲的独立运动
|
25. 难度:中等 |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4年11月,陈独秀在《爱国心与自觉心》一文中指出:德国是为了“与英吉利争海上之雄”,才有“今日之剧战”;奥国则是对塞尔维亚“侵凌已久,今以其君之子故,不惜亡国破军,以图一逞”。德奥两国都是“为侵犯为他人之自由而战者也”,是“帝国主义”也;而塞尔维亚、比利时“乃为他人侵犯其自由而战者也”,是“爱国主义”。 材料二 19世纪后半期,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西方列强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它们之间的冲突也日益加剧。1914年爆发了一场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的战争……大战历时四年多,三十多个国家、15亿人口被卷入了战争,它对人类造成了巨大的物质和精神上损害,给全世界各国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同时也带来了科技上的一大进步,使各国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以及军事等许多方面大大加强…… ——郁汉冲、董国超主编《历史百科》 (1)根据材料一,指出“今日之剧战”是指哪场战争? (2)根据材料二,概括这场战争的特点。 (3)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谈谈你对战争的理解。
|
26. 难度:中等 | ||||||||||||||||
20世纪初期,人类是社会在战争与和平问题上做出的选择,发人深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德、美、法实力比较表
——人教社《高级中学〈世界近现代史〉上册(必修)教学参考书》(1995年12月第2版)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表2中英、德、美、法四国实力对比的反差说明了什么问题?这种变化带来的后果是什么? 材料二 在1919年的头六个月里,巴黎成了世界的首都,世界的头等大事便是巴黎和会,世界上最具权势的人则成了和平缔造者。和平缔造者们日复一日地会面,提案,辩论,争吵,然后再重复这个过程;他们达成交易,拟定条约;他们创立新的国家与新的机构。 1919年和平缔造者们对待欧洲以外世界的草率方式,所挑起的怨恨大火,改变了20世纪的命运。 ——据加拿大历史学家玛格丽特·麦克米伦《缔造和平》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世界上最具权势的人”是谁?他们在巴黎六个月里“缔造和平”取得了怎样的成果? (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巴黎和会取得的“和平成果”的看法。
|
27. 难度:困难 | |
(2020原创)探究问题。 材料一:复活节是俄国旧历中最大的一佳节,家家户户都相庆贺,今年恰巧和国际的五一节同在一日……革命后战祸相寻,政府行集权制及劳动券,已经两三年没有大大的过这佳节,食物菜膳不容易取得。今年第一年行新经济政策,开放商业,民间值此佳节,突现活泼的气象。 ——瞿秋白《赤都心史》 材料二:正如1922年10月底11月初列宁在回答英国《曼彻斯特卫报》记者提问时所言:“正是现在,农民精力充沛地、废寝忘食地重整自己的耕地,修复自己的农具房舍、各种设施等等”。的确,农民把全部注意力都放在了恢复生产上,即使有的农民家庭还挣扎在饥饿的边缘,也保留下了用于来年春播的种子粮,为将来扩大土地播种面积而积极准备农具。 ——黄立茀等《新经济政策时期的苏联社会》 材料三:贸易商人设立摊位,跳蚤市场蓬勃发展,农民将食品运来城镇。因有新法律的许可,私人的咖啡馆、商店、餐馆、夜总会、诊所、信用社甚至小型工厂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内战时宛如墓地的莫斯科和彼得格勒,突然生机盎然,嘈杂的贸易商人、忙碌的出租车司机、灯火通明的商店和街道,好像又重回到1917年之前。 (1)材料一中,人们从“两三年没有大大的过这佳节”到“民间值此佳节,突现活泼气象”,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2)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探究新经济政策的实行,对苏联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