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1913年,一个香烟盒的封面上(如下图),正面印着“爱国”,背面印着”中国人,中国金钱,中国实业,中国利权,爱国诸君请吸香醇精美之爱国香烟”。它表明当时的实业家倡导 A. 实业救国 B. 民主共和 C. 全盘西化 D. 君主立宪
|
2. 难度:中等 | |
某历史学习小组搜集了广东南海继昌隆缫丝厂、南通大生纱厂、上海福新面粉公司等组史料。据此判断.他们探究的主题是中国近代 A.民主政治的进程 B.新式教育的出现 C.民族工业的发展 D.社会生活的变化
|
3. 难度:中等 | |
1881年南海知县徐赓陛以继昌隆缫丝厂“专利病民”“夺人生业”“男女混杂,易生瓜李之嫌”为借口,下令予以封闭。19世纪90年代,武举李福明因设立机器磨坊,被清朝官吏视为“不安本分”的“刁商”,经都察院批准,饬令撤去。材料反映了( ) A.近代封建地主纷纷从事工商业 B.实业救国思想在我国影响较大 C.近代民族工业受到封建制度的阻碍 D.洋务运动促进了我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
4. 难度:中等 | |
(2020原创)“南通唐家闸原本是个荒地,张謇在此办厂后,数年间工厂林立,商业繁荣。当时外国发行的世界地图,中国许多大城市都没有标出,却在南通方位赫然印着‘唐家闸’三个大字。”可见,民族工业的发展( ) A.需要便利的地理环境 B.有利于城市的发展 C.得益于政府的有利政策 D.是洋务运动的推动
|
5. 难度:中等 | |
下图是中国棉纺织业布机数(1912-1921年)和机制面粉业年产量(1913-1921年)柱状图。该图反映了
A.列强加大对中国的商品倾销 B.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开始起步 C.中国重工业获得了初步发展 D.民族工业获得快速发展良机
|
6. 难度:中等 | |
19世纪末,清政府逐渐意识到:对于民间资本的残酷排挤是极其不合理的,在此背景下,近代中国所有厂矿企业的资本额中,属于民族资本的商办企业的资本额,由占22.4%上升到70%。材料表明,此时的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主要是由于 A.洋务运动的刺激 B.政府政策的放宽 C.列强侵华的放松 D.“实业救国”的推动
|
7. 难度:中等 | |
服饰的变化往往体现了时代精神的变化。由图一到图二服饰的变化,反映了近代中国社会( ) A.日趋保守,缺乏活力 B.去繁就简,彻底西化 C.日益自由,文明开化 D.思想僵化,缺乏生机
|
8. 难度:中等 | |
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规定取消“老爷“”大人“等称谓。代之以”先生“的称呼;人们在社交场合中,出现鞠躬、握手、鼓掌等新礼节。这些变化体现出当时的 A.婚姻自主意识 B.崇洋逐新趋向
C.民族风情特征 D.自由平等风尚
|
9. 难度:简单 | |
罗兹曼主编的《中国的现代化》一书称:“1905年是新旧中国的分水岭。它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和另一个时代的开始。”从教育发展的角度来看,所谓的“分水岭”指的是( ) A.京师大学堂的成立 B.科举制度的废除 C.《奏定学堂章程》的颁布 D.京师同文馆的建立
|
10. 难度:简单 | |
《申报》1872年创刊于上海,日后成为中国近代影响最大的报纸之一,“凡国家之政治,风俗之变迁,中外交涉之要务,商贾贸易之利弊,与夫一切可惊可愕可喜之事,足以新人听闻者,靡不毕载”。材料所述现象的出现,说明了 A.《申报》是近代中国创办最早的报纸 B.报纸作为大众传媒工具刊登的内容广泛 C.《申报》是最受当时人们喜欢的报纸 D.报纸是反映社会习俗和时政的唯一途径
|
11. 难度:简单 | |
1904年,商务印书馆出版了《最新国文教科书》第一册,因内容新颖,深受欢迎;以后又陆续出版了整套初等、高等小学教科书,除国文外,还包括修身、算术、农业等。这些教科书的出版 A.说明了科举制度已经被废除 B.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 C.揭开了近代教育改革的序幕 D.适应了近代教育发展的需要
|
12. 难度:中等 | |
(2020 原创) 20世纪30年代,面对日寇侵占东北、践踏华北的危亡形势,仍有国人沉溺靡音,纸醉金迷。在抗日救亡运动的洪流中,共产党人□□谱曲的《义勇军进行曲》传遍大江南北,鼓舞了中华儿女抗击日寇的信心。“□□”指的是( ) A.聂耳 B.鲁迅 C.张謇 D.赵丹
|
13. 难度:中等 |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创办大生纱厂,对于张謇而言……标志着他对一项新制度一一公司制度的践行……当然,推动公司制度发生与发展的更大动力,源于晚清时期的经济民族主义思潮。面对外国经济侵略的加剧,国内藉“公司”以卫利权的思想越来越强烈。 材料二 当张之洞等人认识到《马关务约》的要害,在于“夺我丝绸、纱布、小轮之利”,遂提出“先发制人”的战略……在发展经济以挽救危局方面,张謇与张之洞无疑有着较多的共同体认.张謇办厂是张之洞在甲午战争之后国家危迫形势之下策动的“先发制人”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材料三 甲午战争之后,清政府为鼓励民办企业,发展公司机制,陆续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法规.1898年出台《振兴工艺给奖章程》涉及科技、学务、著作和工商等多方面……1903年颁布《奖励公司章程》规定依据公司创办人的集股总额进行奖励……在中外商战进程中,官方“亦知进口有税,出口无税,为保护本国商业(之法)” ……遂陆续实施了部分减免税政策……商部成立后,“为抵制洋面起见,”还核准“所有机器制造面粉各厂,一律其准暂免税厘。” ——李玉《中国近代公司制度建设的几个面相》 (1)据材料一,指出张謇创办大生纱厂的主要动力; (2)据材料二、三,概括推动近代公司制度发展的因素。 (3)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近代公司制度的发展给近代中国带来了什么影响。
|
14. 难度:中等 | |
鲁迅《狂人日记》中说:“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来,满本写着两个字是‘吃人’!”揭露了 A.封建礼教禁锢人们思想的本质 B.儒家思想的“仁义道德” C.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D.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