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蒋廷黻曾写道: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还不是民族致命伤,失败以后还不明了失败的理由,不力图改革,那才是民族的致命伤。倘使同治光绪年间的改革移到道光咸丰年间,我们的近代化就要比日本早二十年。作者强调了当时中国 A.军备落后 B.国力贫弱 C.政治腐败 D.急需改革
|
2. 难度:简单 | |
随着洋务运动的推进,需要解决资金、原料和运输问题,洋务派认识到,国家“必先求富而后能强”。下列属于洋务派将这一认识付诸实践的是 A.开设江南制造总局 B.创建福州船政局 C.成立轮船招商局 D.修筑京张铁路
|
3. 难度:中等 | |
(2017河南备用卷3题)19世纪70年代以后,在长江中下游和东南沿海地区,响起了轰鸣的机械声,冒出了高高的电线杆,逐渐形成了官办的煤铁矿务、纺织工业、电线电报和轮船航运等四类工业企业。这表明洋务运动中 A.军用企业深入内陆 B.民用企业逐步发展 C.近代工业种类齐全 D.机器生产由此开始
|
4. 难度:简单 | |
为了应对变局,清政府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负责外交、通商等事务;设总税务司,管理全部海关税务:设同文馆,培养翻译、科技人才。这段话反映了 A.封建制度的根本变化 B.关税自主权开始丧失 C.近代化探索由此起步 D.第一所近代高等学府创办
|
5. 难度:中等 | |
京师同文馆30年中翻译西书近200部,尤以外交和史地政法一类为多。1868年江南制造总局附设的翻译馆,40年里翻译的书籍达199部,而以自然科学、实用科学为多。上述材料说明洋务运动 A. 以儒学为教育的核心 B. 急于改造国民的思想 C. 侧重学习西方的制度 D. 介绍和传播西方文化
|
6. 难度:困难 |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94年之际,洋务军事工业雇用工人约10800人;洋务民用工业雇用工人约8000人;洋务矿业雇用工人约20000人,总计约为39000人……1843年至1893年,中国城镇人口由2072万增加到2351万,城市人口比重由5.1%提高至6%。近代城市的数目在增加。河北的唐山,河南的焦作,湖北的大冶,江西的萍乡,台湾的基隆等地,正是洋务派在那里采新法开矿,才发展成为近代城市。 材料二:晚清财政收入结构表(单位:万两)
(1)据材料,指出当时中国城市发展出现了怎样的变化趋势。这与哪一运动有关? (2)据材料二,概括晚清财政收入结构有什么变化。说明这一变化与上述运动之间的关系。 (3)请举出一个这场运动中所创办的民用企业。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这场运动的认识。
|
7. 难度:中等 | |||||||||||||||||
在我国近代的反侵略抗争中,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民族英雄。与下表中爱国将领英勇事迹相关的战争是(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8. 难度:简单 | |
(2016河南备用卷2题)如图反映的史实影响了 用海军经费修建的颐和园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左宗棠收复新疆 D.甲午中日战争
|
9. 难度:中等 | |
下图反映的是( ) A.第一次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10. 难度:简单 | |
与下图反映的历史事件直接相关的是 A. 《南京条约》 B. 《北京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
11. 难度:中等 | |
有学者认为,戊戌变法所传播的西方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将统治中国人几千年的封建思想打开了缺口。这说明戊戌变法( ) A.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 B.使西方政治学说深入人心 C.创立了君主立宪政体 D.动摇封建思想的统治
|
12. 难度:中等 | |
(2016河南备用卷3题)维新运动开始时,湖广总督张之洞曾一度采取支持态度,他拨款1500两白银办上海强学会。但随着维新运动的发展,张之洞认为维新派持论过激,很快就与维新派分道扬镳。下面促使张之洞态度发生变化的主张是 A.开办新式学堂 B.鼓励兴办工矿企业 C.兴民权、设议院 D.创办报刊、翻译西书
|
13. 难度:中等 | |
短短的103天内,光绪帝发布各种谕旨约180条。谕令合并衙门,裁汰冗员,使一些中下层人士猝然失业;下令裁撤绿营,同时让旗人自谋生计,多达100万人被突然中止生计,以致他们对新政怨声载道。这段话反映了戊戌变法过程中 A.改革措施操之过急 B.资产阶级妥协让步 C.光绪皇帝软弱无能 D.顽固势力发动政变
|
14. 难度:中等 | |
郑观应在《盛世危言》中说:“欲自强,必先致富;欲致富,必首在振工商,必先讲求学校,速立宪法,尊重道德,改良政治。”他强调的是( ) A.学习西方的技术 B.西方的学校教育 C.学习西方的制度 D.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
|
15.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98年,顽固派教训康有为说:祖宗之法是不能变的!康有为应辩道:祖宗之法是用来治理祖宗之地的,时代变了,祖宗之法非变不可! 材料二康有为求学之初,就特别留心中国政治制度的沿革和各种经世之学。他到过香港、上海,看见西洋人地方行政整齐,觉得这种行政必有文化思想的背景和渊泉。 材料三维新变法运动失败了,但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在那个时期的新式学堂和开设西学的书院里,出过黄兴、蔡锷等民主革命的风云人物;而随之兴起的学会,为广开民智介绍了西方的科学知识,这些知识在近代中国几乎必然地会转化为政治力量;维新人士还提出了“论白话为维新之本”的主张,早了胡适20年,可以说,后来的许多进步主张,在戊戍维新的时候都已露出了端倪。 (1)材料中的“祖宗之法”主要指什么?维新派为改变“祖宗之法”所做的努力有哪些? (2)据材料和材料二,概括指出康有为主张变“祖宗之法”的原因。 (3)据材料三,谈谈你如何理解维新运动在社会上的“思想启蒙”作用。
|
16. 难度:中等 | |
一位俄国记者记述了1900年6月2日发生在天津火车站的一幕:月光照耀着这些莽汉,照耀着他们的大刀和旗帜。一排子弹射过去,大旗倒下了,又举了起来,接着又倒了下去。这描写的是 A.三元里民众抗英斗争 B.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C.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 D.国民革命军的北伐
|
17. 难度:简单 | |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列强的侵华史,也是一部中国人民的抗争史和探索史。符合下表内容的主题是( ) A.中国社会的近代化探索 B.清朝官员的英勇抗争 C.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斗争 D.中华民族的全面危机
|
18. 难度:中等 | |
“唯中国积弱由于患贫,西洋方千里数百里之国,岁入财赋动以数万万计,无非取资于煤铁五金之矿、铁路、电报、信局、丁口等税。酌度时势,若不早图变计,择其至要者以弱敌强,逐渐仿行,以贫交富,未有不终受其敝者。”基于此认识,洋务派( ) A.开办湖北织布局、轮船招商局 B.创办安庆内军械所、开平煤矿 C.创设江南制造总局、轮船招商局 D.创建近代海军、派遣留学生
|
19. 难度:中等 | |
美国汉学家芮玛丽曾评述中国近代某一历史事件:不但一个王朝,而且一个文明看来已经崩溃了,但由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的一些杰出人物的非凡努力,它们终于死里求生,再延续了六十年。她的评述旨在说明该事件( ) A.有助于清廷镇压太平天国 B.客观上维护了清王朝的封建统治 C.加速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D.增强了清朝反抗外来侵略的实力
|
20. 难度:中等 | |
潘飞声诗云:“牙山险失折旗杠,平壤三军决击撞。马革裹尸随卞壶,龙骧破敌望刘江。金牌有意迟援骑,铁甲无功护战航。太息沉舟惟邓禹,忠魂肯逐怒涛降。”该诗所描述的战争 ( ) A.使主要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B.使列强侵略势力开始深入中国内地 C.使清政府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D.使清政府开始丧失完整独立的主权
|
21. 难度:中等 | |
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和掠夺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步深入,甲午中日战争是个分界线,之前列强的侵华方式主要是“贸易+特权”,之后则变为了“投资+特权”。对此变化,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A.甲午战后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了戊戌变法运动 B.甲午战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C.《马关条约》签订后,张謇提出“实业救国”的口号 D.列强侵华方式由商品输出为主转向资本输出为主
|
22. 难度:困难 | |
戊戌变法期间,湖南《湘报》发表了《醒世歌》:“若把地球来参详,中国并不在中央,地球本是浑圆物,谁是中央谁四旁?”这首诗歌所表达的主要思想是,劝导国人 A. 放弃天朝观念 B. 学习西方技术 C. 拥护民主共和 D. 反抗列强侵略
|
23. 难度:中等 | |
近代某报刊曾报道:“闻近月以来,凡都中士大夫有谈及西学新法者,同僚之中均闻面却避。盖恐人指之为康党,以致罹于法网。故自同文馆以外,竞无人再敢言声光化电之学,念爱皮西提之音。”这一社会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A. 洋务运动的失败 B. 民族矛盾的尖锐 C. 顽固势力的反扑 D. 民众的盲目排外
|
24. 难度:简单 | |
《清议报》(1898年2月创刊)在第16册发表的时政评论中说:“岂不知寡不可敌众,弱不可敌强哉!然处于爱国之心,忍之无可忍,故冒万死以一敌八,冀国民之有排外自立之一日也。”其评论的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洋务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五四运动
|
25. 难度:中等 | |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记录到:“7月14日,盟国以保护使馆的外国人生命安全为由,出兵占领天津并威胁要开往北京,中外冲突由此爆发。”对此冲突表述正确的是( ) A.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辛丑条约》 B.列强的侵略势力由沿海深入到内地 C.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D.标志着民主革命拉开了序幕
|
26. 难度:中等 | |
1902年,英国《泰晤士报》记者说,多少年来我们在北京或在中国的地位从未像今天这样高,我们与清朝官员的联系从未像今天这样密切。他这么说是因为( ) A.甲午战争中国战败 B.清政府已成“洋人的朝廷” C.山东主权转交日本 D.义和团沉重打击八国联军
|
27.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甲午战争之后,列强争相在华设立银行,如英国的有利银行,法国的东方汇理银行……在中国开设工厂,如英国的增裕面粉厂、和丰船厂,美国烟草公司……还争夺中国的铁路权,如俄国修筑满洲里至绥芬河、哈尔滨至大连、石家庄至太原等。 材料二 甲午战后,列强划分的势力范围 材料三 《马关条约》的签订,激起了全国的悲愤和抗议。3年以后,发生了戊戌维新运动;5年以后,发生了义和团运动;16年以后发生了辛亥革命。……如果没有甲午战争的失败,就不会激起中国这样迅速地奔跑。……这次战争确实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转折点,它的意义就在于激发了全民族的觉醒,一种要求改革和进步的觉醒、富强意识的觉醒、爱国主义和自救的觉醒。 ——戴逸《甲午战争深刻影响世界历史》 (1)材料一反映了甲午战争后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方式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的状况最终给中华民族带来的巨大危害是什么? (3)材料三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4)依据材料一、二、三,请为以上探究确定研究主题。
|
28.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从6月11日到9月21日这一百多天中,皇帝迅速地接连发布了一百多条上谕,试图以空前规模大力推行变法维新。8月底前大多数法令涉及经济、军事和文教领域。经济和军事领域中,诏令体现了自强运动的强化。在经济领域,国家以更大的力量促进农、工商业。在军事方面着重训练现代化陆军,加强海军。8月后期起,开始改革政府机构,一些中央的衙门和几个督抚所辖的地方衙门都被废除。但是他(康有为)关于政治制度改革的建议,如颁布宪法、建立国会和宣布君民合治,上谕中均未提。尽管维新运动没有达到它的政治目标,但它所引起的思想变化却对中国的社会和文化有着长期的全国规模的影响。 ——摘编自费正清、刘广京《剑桥中国晚清史》下卷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请谈谈你对材料一中的图片标题“顶戴花翎与‘自强’‘求富’”的理解。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在经济和军事领域中,“诏令”如何体现其“自强运动的强化”? (3)材料一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如何?据材料二指出维新变法的主要历史作用。
|
29. 难度:中等 | ||||||||||||||||
(7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西学东渐”发展阶段
材料二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年,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进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本志罪案之答辩书》 (1)请制作一个表格指出第二至第四阶段,中国人对于学习西学的态度和认识,结合具体史实来分析。(3分) (2)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中国人对待西学态度的变化并分析原因。(4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