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这句话表明( ) A.生物与非生物的关系 B.不同生物之间的关系 C.生物体能够繁殖自己的后代 D.生物体能够适应环境 |
2. 难度:中等 | |
用显微镜的一个目镜分别与4个不同倍数的物镜组合观察临时装片,形成清晰物像时,每一物镜与载玻片的距离如下图所示.用哪一物镜在一个视野中看到的细胞数目最多?( ) A. B. C. D. |
3. 难度:中等 | |
2009年春山东省提出:创建省级园林城市,营造绿色宜居家园.绿化工人在移栽树苗时,其根部总是带有一个大的“土坨”,下列有关解释不正确的是( ) A.防止秧苗的幼根和根毛受到损伤 B.防止秧苗出现萎蔫现象 C.有利于根系吸收水分和无机盐 D.有利于秧苗根的呼吸 |
4. 难度:中等 | ||||||||||||||||
为探究种子萌发与温度的关系,某同学设计的对照实验方案如表所示.你认为设计不妥的一项是( )
A.光照 B.温度 C.水分 D.空气 |
5. 难度:中等 | |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制作了以下4个密闭的玻璃瓶,放在一定的环境中.请根据你学过的知识,判断哪个瓶中生物的生存时间最短( ) A. B. C. D. |
6. 难度:中等 | |
大面积烧伤病人若护理不当,易发生感染而引起严重后果,这主要是病人( ) A.缺乏营养 B.体液大量流失 C.非特异性免疫能力减弱 D.特异性免疫能力减弱 |
7. 难度:中等 | |
实验者为减少粗糙的洞穴对蚯蚓身体的摩擦,给蚯蚓体表涂上一层凡士林后,蚯蚓将( ) A.运动更快 B.无法运动 C.运动速度不变 D.窒息死亡 |
8. 难度:中等 | |
下列属于动物社群行为的是( ) A.母鸡带领小鸡觅食 B.山洞里居住着一群蝙蝠 C.蜂王依靠工蜂喂养 D.草原上共同生活着大量食草动物 |
9. 难度:中等 | |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从家蚕的变态发育过程来看,诗中的蚕“死”是指家蚕那个发育时期的结束?( ) A.卵 B.幼虫 C.蛹 D.蚕蛾 |
10. 难度:中等 | |
魏老师将两张刚制好的永久装片和两种写明“球形细菌”和“酵母菌”的标签交给你.请你借助电子显微镜下的观察正确地贴好标签.你的依据是( ) A.叶绿体的有无 B.细胞壁的有无 C.遗传物质的有 D.细胞核是否成形 |
11. 难度:中等 | |
吃进的马铃薯在人体内分解代谢的场所和最终主要产物分别是( ) A.口腔和淀粉 B.口腔和麦芽糖 C.小肠和葡萄糖 D.组织细胞的线粒体和二氧化碳、水 |
12. 难度:中等 | |
如图表示甲、乙两类动物的耗氧量与环境温度的变化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乙都是恒温动物 B.甲是恒温动物,乙是变温动物 C.甲乙都是变温动物 D.甲是变温动物,乙是恒温动物 |
13. 难度:中等 | |
完全用肺呼吸的动物具有的特征( ) A.体内有脊柱,牙齿有分化 B.生殖和发育摆脱了水的限制 C.受精卵在母体内发育成幼体 D.体温恒定,都是恒温动物 |
14. 难度:中等 | |
为了帮助治疗不孕夫妇,在1978年诞生了世界上第一例“试管婴儿”.医学界给予这项技术以极高的评价,称之为“继器官移植之后的第二大医学奇迹”.此项技术是解决不孕症的有效手段.“试管婴儿”实际上是指受精卵在体外培养3~5天,形成胚胎后移植到母体子宫内,着床继续发育形成胎儿直至分娩.所以说,“试管婴儿”是在试管里长大的是一种错误的说法.请判断“试管婴儿”技术在生物学上依据的原理是( ) A.有性生殖 B.无性生殖 C.克隆技术 D.基因工程 |
15. 难度:中等 | |
最近流行性感冒流行,患上感冒同学体温升高,食欲下降,四肢无力头晕呕吐.医生给他注射青霉素进行治疗.药物首先进入心脏的哪一个腔?( ) A.左心房 B.右心房 C.左心室 D.右心室 |
16. 难度:中等 | ||||||||||||||||
一位农民种植的小麦产量总是比邻近地块的低,他怀疑是农田可能缺乏某种肥料,于是便进行了田间试验,他将农田分为等面积的四块,除施肥不同外,其他管理措施均相同,实验结果如下表,从表中可以看出,该农田最可能缺乏的是( )
A.钾肥 B.磷肥 C.氮肥 D.无法确定 |
17. 难度:中等 | |
1968年,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盖耶从一只麻醉的老鼠身上抽去了90%的血液,代之以一种全氟碳乳液,10分钟后,麻醉的老鼠不仅苏醒,而且存活了8个小时.有此可见,全氟碳乳液具有下列哪种细胞的功能( ) A.红细胞 B.白细胞 C.血小板 D.三种血细胞 |
18. 难度:中等 | |
下面是人体不同部位骨骼肌中血液内氧与血红蛋白的结合情况:骨骼肌甲的结合率为45%,骨骼肌乙的结合率为60%,骨骼肌丙的结合率为75%,骨骼肌丁的结合率为85%,其中运动最剧烈的骨骼肌是( ) A.骨骼肌甲 B.骨骼肌乙 C.骨骼肌丙 D.骨骼肌丁 |
19. 难度:中等 | |
以下对如图昆虫发育过程最正确的解释是( ) A.图示昆虫发育过程属不完全变态发育 B.若此昆虫是一种害虫,则成虫期对农作物危害最大 C.昆虫这种发育特点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D.这种昆虫的发育过程与蝗虫相同 |
20. 难度:中等 | |
棉铃虫结茧化蛹来保护自身,金小蜂借此机会成功地将自己的卵产于棉铃虫蛹的体内使之死亡.上述事实与下列现象体现了同一原理( ) A.变色龙的体色随不同的环境而改变 B.雷鸟在降雪前就换上了白羽毛 C.振动树枝,竹节虫跌落不动 D.冯兰花瓣吸引雄黄蜂帮其传粉 |
21. 难度:中等 | |
南瓜含有丰富的糖类、淀粉,还含有蛋白质、脂肪、维生素A、B、C和钙、磷等矿物质,还含有人体造血必需的微量元素钴和锌等.南瓜有滋阴、补胃、健脾、防浮肿等作用,是很好的保健食品.右图是南瓜的发育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中1→2发生的生理过程是______;[5]所示的生理过程中,消耗的营养物质主要来自种子结构的______. (2)南瓜果实圆盘形由显性基因(D)控制,球形由隐性基因(d)控制.若图中[3]为圆盘形的南瓜,则它的基因组成可能是______. (3)南瓜的根吸肥和吸水能力很强,利用南瓜植株收获的甜瓜枯萎病少,而且果实个大、收获高产.某菜农想利用南瓜植株收获甜瓜,采用的生物技术应是______. |
22. 难度:中等 | |
根据日常生活常识和所学生物学知识回答有关问题 (1)鱼类和蚯蚓、蝗虫等一类动物的主要区别是______. (2)鱼在水中不停的吞水这是鱼在进行什么生理活动?______.蚯蚓和蝗虫身体中于鱼鳃功能相当的结构分别是______. (3)在黄海南部潜伏越冬的小黄鱼,每年3月集结奔向山东半岛.经山东石岛、龙须岛、长山列岛入渤海产卵;直到秋季,才离开渤海,南移回到黄海中心.小黄鱼这种行为从其获得的途径来看属于______行为;小黄鱼在黑暗的水体中能轻松躲过礁石,完成长途旅行主要靠身体上______的作用. (4)鱼类和鲸鱼分别属于不同类的动物,但都具有流线型的体型,这是长期______的结果. |
23. 难度:中等 | |
请就排泄的有关问题做出回答: (1)人在寒冷的环境中排尿的次数增多,这是因为水分排泄的途径有______条.天冷时,通过______(器官)排出的水分大量减少,导致尿量增加. (2)尿的形成是连续的,但尿的排出却是间歇的,原因是______有贮尿作用. (3)人患急性肠炎时,尿量也减少,这是由于胃肠______造成的. |
24. 难度:中等 | |
请根据下列短文回答问题: 我叫氧气,一天,我随同二氧化碳、氮气等,利用主人吸气的机会,来到主人的鼻腔丛林,开始了不平凡的旅行.我闯过几道“关卡”后,终于乘上旅游快艇,顺着一条红色河流来到一个叫“细胞”的王国,在这个王国的某一间大房子里,为了主人的需要,我发挥了最大作用,但我也消失了. (1)氧气进入的丛林指鼻腔中的______. (2)文中氧气乘坐的旅游快艇指的是______,氧气在肺泡处和组织处气体交换都是通过______实现的. (3)氧气发挥作用的“大房子”指______,请用箭头在如图中画出氧气在人体内的旅行线路.氧气消耗时产生了______气体,请用箭头在图中画出该气体在人体内的转移线路(在箭头上表明气体名称). |
25. 难度:中等 | |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自然界其他生物最基本的物质和能量来源.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为二氧化碳浓度和光照强度对大棚内某种蔬菜光合作用强度(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的速度)的影响曲线图. ①a或b曲线都可以说明______是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因素. ②A点和B点的光合作用强度差异说明______是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 ③限制B点和C点光合作用强度进一步增强的因素分别是______、______. (2)我国现存最早的农书--《齐民要术》中关于农作物的种植方法有“正其行,通其风”之语,请联系上图简要分析其中的道理______. |
26. 难度:中等 | |
为了证明“甲状腺激素及甲状腺抑制剂对蝌蚪生长发育的影响”,某同学制定了下列实验设计方案,步骤如下: a、取两个玻璃缸分别编号为1号、2号; b、在两个玻璃缸中分别放入10条发育状况不同的蝌蚪; c、向1号玻璃缸投放含甲状腺激素制剂的饲料,向2号缸中投放含甲状腺抑制剂的饲料; d、每天分别向各缸中投放一些饲料; e、每隔一定时间观察并测量蝌蚪的体长发育情况. 上述实验方案中,有一些明显设计缺陷或不妥,请你修改完善设计方案 (1)该设计方案的明显缺陷是______,因此,a过程应改为(只需陈述修改的内容,下同)______;c过程应改为______. (2)方案中存在着引起实验误差的不妥之处,b过程的不妥之处应改为______,d过程的不妥之处应改为_____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