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李坤《悯农》诗中云:“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用达尔文的自然选择理论来说,这个现象属于( ) A.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 B.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 C.过度繁殖 D.长期的生存斗争 |
2. 难度:中等 | |
所有生物的发育都是从一个受精卵开始的,这可以说明( ) A.生物是由水生向陆生进化的 B.生物是由多细胞向单细胞进化的 C.生物是由单细胞向多细胞进化的 D.生物都是单细胞的 |
3. 难度:中等 | |
能在沙漠中生活的植物,一般根系特别发达,或叶片变为刺,那些吸水、保水功能差的植物在沙漠中不能生存,达尔文对这一现象的解释是( ) A.生物个体间存在着差异 B.生物具有遗传的特性 C.生物的变异对生存是不利的 D.适应环境的变异个体易生存 |
4. 难度:中等 | |
在冬天,枫树会落叶,樟树却保持满树青翠.对此,下面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枫树不适应寒冷环境 B.枫树、樟树都适应寒冷环境 C.樟树比枫树更适应环境 D.这是樟树和枫树在进行竞争 |
5. 难度:中等 | |
多数情况下,某些物种灭绝的主要原因是( ) A.遗传物质的改变 B.食物缺乏 C.不能适应变化了的环境 D.冰川的作用 |
6. 难度:中等 | |
如果某一种昆虫,缺乏适应变化着的环境所需要的变异,它可能( ) A.进化为另一新种 B.进化到高等形式 C.退化到低等种类 D.绝灭 |
7. 难度:中等 | |
我国科学家在云南境内发现了什么,被国际上称为“20世纪最惊人的科学发现之一”( ) A.澄江动物群 B.兽齿类化石 C.翼龙化石 D.恐龙蛋化石 |
8. 难度:中等 | |
加拉帕戈斯群岛上的13种达尔文地雀在喙的形态和大小方面存在很大差异,这一事实说明( ) A.适应是相对的 B.变异是不定向的 C.变异是定向的 D.变异都是环境变化引起的 |
9. 难度:中等 | |
在一个气候和环境多变的生态系统中,一般说有利于生存和发展的种群是( ) A.个体最大的 B.个体最小的 C.个体差异最少的 D.个体差异最多的 |
10. 难度:中等 | |
自然选择是指( ) A.生物的过度繁殖引起生存斗争 B.生物的繁殖能力超越生存环境的承受力 C.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 D.遗传使微小有利变异得到积累和加强 |
11. 难度:中等 | |
达尔文认为生物引起生存斗争的主要原因是( ) A.遗传和变异 B.适者生存 C.过度繁殖 D.捕食 |
12. 难度:中等 | |
虫媒花与某些能传粉的昆虫表现出惊人的相互适应,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A.相互选择的结果 B.种内斗争的结果 C.定向变异的结果 D.种内互助的结果 |
13. 难度:中等 | |
生活在青草丛中的蝗虫体色呈绿色,生活在枯草丛中的蝗虫体色呈灰黄色,造成这种差异的根本原因是( ) A.所含色素不同 B.自然选择的结果 C.吃的食物不同 D.定向变异的结果 |
14. 难度:中等 | |
对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理解,正确的是( ) ①环境改变生物产生适应性的变异 ②能遗传的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 ③变异是不定向的 ④变异是定向的 ⑤变异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积累就可以产生出生物的新类型. A.②④⑤ B.②③⑤ C.①②④ D.①③⑤ |
15. 难度:中等 | |
决定生物进化方向的是( ) A.遗传和变异 B.自然选择 C.生存斗争 D.过度繁殖 |
16. 难度:中等 | |
生物进化的动力是( ) A.遗传和变异 B.自然选择 C.生存斗争 D.过度繁殖 |
17. 难度:中等 | |
对同种生物而言,具有 变异的个体容易在生存斗争中获胜,并 后代;而具有 变异的个体容易被 . |
18. 难度:中等 | |
图中,图1表示1940~1960年某地降雪天数,图2表示在同一时间内该地区白色老鼠占同种个体的百分数,请分析回答: (1)生活在雪地的老鼠的毛色为白色,这是生物对环境的 现象,是长期 的结果.如果降雪推迟,白色老鼠易被天敌发现而被捕食,这说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 的. (2)随着降雪天数的增加,白色老鼠的数量 ,随着降雪天数的减少,白色老鼠的数量 .从1940~1960年的降雪天数看,开始是逐步上升,以后逐渐下降,这种变化的环境对老鼠的毛色起定向选择的作用. |
19. 难度:中等 | |
观察如图,回答问题: (1)从图中可以说明A、B、C、D、E等不同的动物具有共同的原始 . (2)由于生活环境逐渐变化,通过 ,使较原始的哺乳动物向不同的方向进化发展. (3)说明生物种类的发展是由 种类向 种类进化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