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生物试卷 > 试卷信息
《3.6 免疫与健康》2010年单元测试卷(解析版)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下列各项中,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 )
A.皮肤的保护作用
B.患过麻疹的人不再患麻疹
C.唾液中溶菌酶的杀菌作用
D.呼吸道黏膜上纤毛的清扫作用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对于保护儿童的健康和生命,提高人口素质,造福子孙后代,具有十分重要意义的预防传染病的一种简便易行的手段是( )
A.自然免疫
B.特异性免疫
C.计划免疫
D.非特异性免疫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不需凭医师处方即可购买,按所附说明服用的药物是( )
A.处方药
B.非处方药
C.中药
D.西药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可以引起传染病的病原体包括( )
①病毒②细菌③真菌④单细胞动物⑤寄生虫.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④⑤
D.①②③④⑤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皮肤的屏障作用和体液的杀菌作用均属于( )
A.非特异性免疫
B.体液免疫
C.特异性免疫
D.细胞免疫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搞好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消灭媒介生物,清除中间寄生生物和消毒工作是为了( )
A.控制传染源
B.保护易感人群
C.切断传播途径
D.消除病原体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受伤的哺乳动物经常用舌去舔伤口,对伤口愈合有一定作用,这是因为唾液( )
A.含抗生素,有杀菌作用,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B.含唾液淀粉酶,有消化作用,属于特异性免疫
C.含溶菌酶,有杀菌作用,属于特异性免疫
D.含溶菌酶,有杀菌作用,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自2009年3月以来,墨西哥和美国等国家和地区先后拉响甲型H1N1流感疫情暴发的警报,并且已有全球发展趋势.为预防“甲型H1N1流感”,人们总结出许多有效的措施,下列哪项不是属于切断“甲型H1N1流感”传播途径的措施( )
A.勤洗手,注意个人卫生
B.室内经常雾化消毒
C.在人群集中的地方戴口罩
D.将患者进行隔离治疗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在试验某种新药治疗小白鼠的癌症是否有效时,下列哪种方式将会产生最令人信服的结论?( )
A.给同样数目患癌症的大白鼠和小白鼠注射这种药物,并比较两者治愈的数目
B.给多只患癌症的小白鼠注射这种药物,并测定其中治愈的数目
C.给许多患癌症的小白鼠注射这种药物,同时给另外相同数目患癌症的小白鼠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比较两组中恢复健康小白鼠的数目
D.给许多患癌症的小白鼠注射不同剂量的这种药物,测定每一组中治愈的小白鼠数目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初生婴儿6个月以内不会患天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婴儿从母体获得了抗原,产生非特异性免疫
B.婴儿从母体获得了抗体,产生非特异性免疫
C.婴儿从母体获得了抗原,产生特异性免疫
D.婴儿从母体获得了抗体,产生特异性免疫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试从传播途径和免疫方面分析,危害人类健康的“SRRS非典型肺炎”属于( )
A.消化道传染病,非特异性免疫
B.血液传染病,特异性免疫
C.呼吸道传染病,特异性免疫
D.接触传染病,非特异性免疫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不要随地吐痰的主要原因是( )
A.痰中含有大量细菌
B.痰中含有大量的病菌
C.气管内分泌的黏液太脏
D.以免污染地面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水灾过后要防治瘟疫爆发,注意饮食卫生显得格外重要,这是为了( )
A.控制传染源
B.切断传播途径
C.保护易感人群
D.获得免疫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以苍蝇为媒介传播的传染病属于( )
A.呼吸道传染病
B.消化道传染病
C.血液传染病
D.体表传染病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下列选项中,既有消化作用又有免疫作用的是( )
A.泪液
B.唾液
C.胃液
D.肠液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艾滋病的易感人群是( )
A.艾滋病的患者
B.艾滋病病毒的携带者
C.吸食和静脉注射毒品的人
D.所有有可能直接或间接接触到传染源的人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防治乙肝,应从平时做起.下列预防措施哪一项是没有必要的?( )
A.注射疫苗
B.勤洗手(肥皂加流动水洗手)
C.与乙肝患者的日用品分开使用
D.与乙肝患者彻底断绝来往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下列对免疫说法错误的是( )
A.免疫可以抵抗抗原的侵入
B.免疫总是对人体有益的
C.免疫能识别体内的异常细胞
D.免疫是人体的一种生理功能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饭前便后要洗手有利于预防( )
A.呼吸道传染病
B.消化道传染病
C.血液传染病
D.体表传染病
详细信息
20. 难度:中等
人体皮肤不具备的是( )
A.免疫功能
B.排泄功能
C.调节体温的功能
D.感觉功能
二、填空题
详细信息
21. 难度:中等
流行性感冒是常见传染病,是病原体侵染人体呼吸道引起的.症状是发热、头痛、咳嗽、打喷嚏、全身酸痛等.一旦出现流行性感冒病人,在人口密集的地方极易传播,在短时间内迅速蔓延.分析回答:
(1)流行性感冒能在人群中传播,它有具有        等特点.试举一例说明流行性感冒的可能传播途径   
(2)从传染病的预防措施看,医生对流行性感冒患者进行打针、吃药等具体治疗属
    ;健康人应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自身免疫力属于    . 
(3)从切断传播途径的角度,制定一条在教室内预防传染病的具体措施   
详细信息
22. 难度:中等
今年3月底,甲型H1N1流感在墨西哥爆发,并迅速向全球蔓延.我们应了解相关知识,积极做好防范工作.
(1)甲型H1N1流感病毒属于该传染病的    (填“病原体”或“传染源”).
(2)疫情发生后,卫生防疫部门对来自疫区的入境人员进行检疫检查、对机场和车站进行消毒.从控制传染病流行的环节来看,这些措施属于   
(3)如果能研制出相应疫苗,对易感人群进行预防接种,则能有效控制甲型H1N1流感的蔓延.从获得免疫的方式看,接种该疫苗属于    免疫.
三、解答题
详细信息
23. 难度:中等
请阅读以下材料并回答有关问题.
2003年11月广东出现首例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患者,短短几个月内,“非典”迅速肆虐广州、北京等地,并在全国大部分地区蔓延.截止到目前,全国共有五千多人感染,三百四十多人死亡,严重危害了人们的健康甚至生命.在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
材料一: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是由冠状病毒的一个变种(即SARS)引起的.其传播特点主要是通过近距离飞沫、空气传播.专家建议,在“非典”防治工作中对“非典”病人要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病;要讲究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对工作和生活场所进行通风、消毒;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强自身抵抗力.
材料二:解放军302医院退休教授姜素椿,不顾年老体弱,积极投身抗击“非典”第一线,不幸感染非典型肺炎.患病后,姜教授在自己身上大胆试验,注射痊愈后“非典”患者的血清,最后战胜病魔,康复出院,为救治“非典”病人开辟了一条新路.
材料三:据专家分析,SARS病毒很可能是从一些野生动物身上传染给人类的.在某些地区,有人不顾国家法令、法规,大肆捕杀野生动物;一些餐馆甚至将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做成菜肴,送上餐桌.
(1)由材料一中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传播特点可知,该病是一种______传染病;从传染病预防的角度看,讲究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对工作和生活场所进行通风、消毒,这些措施是为了______
(2)由材料二可以看出,注射“非典”康复患者的血清可以抵抗和消灭SARS病毒,是由于“非典”康复患者血清内存在______
(3)联系当前我国的“非典”疫情,从保护动物,关注人类健康的角度,谈谈你对材料三中所述事实的认识.
详细信息
24. 难度:中等
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来验证传染病的接触传染方式:
(1)把马铃薯块洗净,去皮、切成片,用水煮熟,然后把马铃薯片放在一培养皿中,加盖,置于温暖的地方(20~25℃),若干天后马铃薯片上长出各种霉及斑点来,有时还有红色斑点出现,这就是血细菌的菌落.在此实验中,马铃薯片所起的作用是______.
(2)用解剖针从马铃薯片上挑起一点血细菌的菌落,放入盛有蒸馏水的试管中,轻轻摇动试管,水变成淡粉红色.
(3)把试管里的血细菌水倒在自己的右手上,1~2分钟后手上的水蒸发了一部分.然后用右手去握另一位同学的右手,这位同学又用右手握第二位同学的右手,第二位同学也用右手去握第三位同学的右手,第三位同学同样用右手去握第四位同学的右手.这一实验步骤的目的是_______.
(4)这四位同学都用右手去接触一个马铃薯培养基并把每个培养皿贴上标签,放在25℃左右的环境中加盖培养,1~2天后观察.请分析:
A、四个培养基上发生了什么变化?.
B、为什么会发生以上变化?
(5)该实验证明了_______.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