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生物试卷 > 试卷信息
2015-2016山东宁津第二实验中学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下列不是生物特征的是(   )。

A能进行呼吸

B会活动

C能生长繁殖

D能对刺激发生反应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含羞草的叶子被碰后会合拢,这说明生物具有(   

A生长现象      B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的能力

C繁殖能力      D呼吸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民俗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会打洞。”这说明了生物的(   )。

A生长现象   B适应现象

C遗传现象  D变异现象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当用实验法进行科学研究时,应按照一定的步骤来进行。你认为正确的顺序是(   )。

①提出假设

②验证假设

③发现问题

④得出结论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③①②④   D①④②③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在绿草地中生活的青蛙的体色往往是(     

A、灰色       B、绿色

C、黄色       D、褐色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关于生物圈的范围的说法正确的是(     

A海平面以下约10千米和海平面以上约10千米之间,仅是地球上很薄的一层

B包括了整个地球,是地球上很厚的一层

C地球表层的所有生物构成了生物圈

D生物圈包括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下列叙述与干旱环境中的植物特征不符的是(      )

A、具有发达的根系

B、具有肥厚的肉质茎

C、具有较大的叶片

D、具有厚厚的角质层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海洋由浅至深依次生长着绿藻、褐藻、红藻,影响植物这样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阳光         B含氧量

C海水温度      D含盐量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下列哪项不是生物的活动影响生存环境的实例(     

A银杏树在秋天落叶

B植物的蒸腾作用增加了空气的湿度

C草履虫能吞食有机质净化污水

D蚯蚓的活动改良了板结的土壤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竹节虫的身体与竹枝极为相似,这属于(      

A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B环境对生物的制约

C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D环境对生物的适应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把含有变形虫的池水放入烧杯中,不久变形虫就会聚集在水的上层。这是因为它们需要(  )。

A充足的氧气          B充足的阳光

C充足的养料          D较高的温度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玻片上写有一“p”字母,在显微镜视野中看到的物像是(   )。

Aq               Bd

Cb               Dp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在观察植物细胞时,视野中出现了一个污点,先移动玻片再转动目镜,物点都没有移动,则说明物点在(   )。

A目镜上    B载玻片上

C物镜上    D反光镜上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使用显微镜时,错误的操作是(  

A对光是要看到白亮的视野

B安放时镜座距实验台边缘约5cm

C观察使用右眼看着目镜 ,左眼睁开,便于画图

D当光线较暗时,用反光镜的凹面来对光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正常情况下在用显微镜观察时,眼睛和镜筒的相关位置应该是下图的(    ) 满分5 manfen5.com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某学生使用的显微镜有如下一些镜头可供参考(见下图)。使用该显微镜观察某组织时,要使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最多,应选择的镜头组合是     

满分5 manfen5.com

A③和⑤      B④和⑥

C①和④      D②和⑥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当低倍镜换为高倍镜后     

A细胞数量变多,视野变暗

B细胞数量变多,视野变亮

C细胞数量变少,视野变暗

D细胞数量变少,视野变亮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某物象在显微镜视野的右上方,要使该物象移至视野正中央,移动玻片标本的方向是( )。

A左下方    B左上方

C右上方   D右下方

 

详细信息
19. 难度:简单

在青藏高原某山区,植物的分布情况是:山顶是针叶林,山腰是红松林,山底为落叶阔叶林。决定该山区植被分布的主要环境因素是(     

A水分     B海拔高度     C温度     D阳光

 

详细信息
20. 难度:中等

使用显微镜时,“观察”操作步骤正确的是(

①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为止 ②左眼 向目镜内看,右眼睁开 ③把要观察的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夹往 ④反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 ⑤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

A④②⑤③①       B③①②④⑤

C③②①④⑤      D④③②⑤①

 

详细信息
21. 难度:中等

当显微镜的目镜为10×、物镜为10×时,在视野直径范围内看到一行相连的8个细胞。若目镜不变,物镜换成40×时,则在视野中可看到这行细胞中的(

A2个      B4个

C16个   D32个

C选用较小的光圈和平面反光镜

D换凹面镜并稍微调节细准焦螺旋

 

详细信息
22. 难度:简单

蝉在夏天正午鸣叫得最厉害,而温度降低到24℃以下时,就停止鸣叫。这一现象说明对蝉的生活习性有影响的环境因素是(   )。

A温度         B

C阳光         D空气

 

详细信息
23. 难度:简单

把含有变形虫的池水放入烧杯中,不久变形虫就会聚集在水的上层。这是因为它们需要(  )。

A充足的氧气

B充足的阳光

C充足的养料

D较高的温度

 

详细信息
24. 难度:简单

在使用显微镜观察标本时,需要从侧面看着物镜并旋转粗准焦螺旋,将镜筒下降。从侧面看着物镜的目的是( )

A使物镜降到能看清物像

B使物像对准光源

C防止污染镜头

D防止物镜碰到玻片,造成损伤

 

详细信息
25. 难度:简单

在普通光学显微镜的结构,你知道起放大作用的结构是(

A目镜和物镜

B反光镜和目镜

C反光镜和物镜

D遮光器和反光镜

 

详细信息
26. 难度:简单

使用细准焦螺旋是为了( )。

A使镜筒快速上升

B调节光线强弱

C使物象更清晰

D调节放大倍数

 

详细信息
27. 难度:中等

使用显微镜对光时,下列哪些结构应在一条直线上(

A目镜 物镜 通光孔 反光镜

B目镜 镜筒 物镜  通光孔

C目镜 镜筒 物镜  反光镜

D目镜 物镜 转换器 反光镜

 

详细信息
28. 难度:中等

在载玻片上写下数字“69”,用显微镜观察时,会看到放大的图形形状是(

A69        B96       C66    D99

 

详细信息
29. 难度:简单

在研究光照对黄粉虫生活的影响实验中所用黄粉虫的数量是10只,而不用1只的原因是(     

A、减少误差

B、数量多便于观察

C、便于计算

D、好玩

 

详细信息
30. 难度:简单

下列哪项不是生物的活动影响生存环境的实例(     

A银杏树在秋天落叶

B植物的蒸腾作用增加了空气的湿度

C草履虫能吞食有机质净化污水

D蚯蚓的活动改良了板结的土壤

 

二、填空题
详细信息
31. 难度:简单

仙人掌能够生活在沙漠,企鹅能够生活在南极冰原,这是生物__________________的具体表现。蚯蚓能够改良土壤,地衣能够加速岩石的风化,促进地球土壤层的形成,这是生物能够__________________具体表现。

 

详细信息
32. 难度:简单

生物圈之所以适合生物的生存,是因为它具备了生物生存的基本条件:阳光、水分、空气、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详细信息
33. 难度:简单

如果以海平面为标准划分,生物圈的范围为海平面向上向下各          。但绝大多数生物生活在陆地以上和海平面以下各约____________厚的范围内。

 

三、综合题
详细信息
34. 难度:中等

请回答下列显微镜操作的有关问题:

(1)下图是显微镜的目镜、物镜及观察到清晰物象时物镜与玻片间的距离。使用上述物镜和目镜观察洋葱鳞片叶时,为使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最多,其目镜和物镜的组合是               满分5 manfen5.com

(2)下图为显微镜观察到的两个视野,

其中甲为主要观察对象,当由视野①变为视野②时,操作方法是                                           

满分5 manfen5.com

(3)下图所示为显微镜视野内某生物体所处位置及运动路线,则此生物体的实际位置及运动路线应为  

(4)在使用显微镜进行对光时,下述四个实验步骤,正确的顺序是     

①转动遮光器,使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 

②转动遮光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③左眼注视目镜,右眼睁开 

④转动反光镜调出一个白亮的视野

A①③②④      B②①③④

C③④②①      D③②④①

(5)如果在目镜为5×、物镜为10×时,显微镜视野里可观察到的细胞如右图所示。那么,在物镜放大倍数不变的情况下,把目镜改为15×,视野里可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是(   

满分5 manfen5.com

A3个      B5个

C7个      D9个

 

四、探究题
详细信息
35. 难度:中等

如果你翻动花园、庭院中的花盆或石块,常常会看到一些身体略扁、长椭圆形、灰褐色或黑色的小动物在爬行,这就是鼠妇,又叫潮虫。当你搬开花盆或石块,鼠妇很快就爬走了。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环境变明亮了吗?某同学对此进行了探究,请你将他探究活动的过程填写完整。

提出问题:鼠妇会选择阴暗的环境吗?

作出假设:                                 

制定并实施探究方案:在铁盘内放上一层湿土,一侧盖上不透光的纸板,另一侧盖上透明的玻璃板,在铁盘两侧的中央处各放5只鼠妇,观察鼠妇的行为。该实验的变量是        

如果在铁盘两侧中央各放1只鼠妇是否可以得出准确的结论?为什么?                             

分析结果,得出结论:该同学对上述实验重复了5次,结果如下表:

环境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明亮

0只

1只

2只

O只

2只

阴暗

10只

9只

8只

10只

8只

为了使实验结论更准确,对上述数据进行如何处理?。

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表达和交流。

 

详细信息
36. 难度:中等

探究环境因素对蚯蚓生活的影响,有同学设计了下面的实验:取3个大小一样的广口瓶,分别贴上甲、乙、丙标签。在甲、丙瓶中放入湿润的肥沃土壤,在乙瓶中放入经烘干的肥沃土壤。然后在3瓶中同时各放入5条大小及生活状况相同的蚯蚓(如下图)。观察一段时间后:

满分5 manfen5.com

(1)哪瓶中的蚯蚓蠕动能力会明显减弱?

(2)甲乙两瓶的实验现象说明:影响蚯蚓生活的环境因素是          ,其中,       瓶的作用是           

(3)若将丙装置放在暗处,则可以进一步探究        对蚯蚓的影响。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